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没有兵击大佬能详细讲讲于承惠双手剑法? 第1页

  

user avatar   jingle15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1月14日更新内容:分解篇错误部分更正、总论篇。


我是河南豫剑联开封团的,最开始就是用真剑练于承惠的套路,后来跟团里小伙伴打兵击也用的于承惠的剑法。

首先,于老的螳螂穿林剑和其他流派有很多不同,自己按照套路演习几遍可以感受出来。于老称他这个是根据实战剑术改造,因为于老已经去世且没有相关资料,这方面我也不好说就是真的。

中国武术传习过程中一直有练、演、用分离的问题,一些招数只看套路会不明白怎么用,一到用的时候就缚手缚脚。相比之下,于老的剑法比其他流派的中国剑还是更容易看懂的。

比如于老的招数中,很多都是压低重心,不轻易跑跳,招数出手时不发力,每次出手都有后招,许多看着花哨的招数具有明显破绽,而破绽后会接一个奇招,应是诱敌之技。这些部分,根据视频中的动作可以推敲出实战用法,于是我在实战中慢慢摸索,从而积累了一些经验。

而双手剑的握法,于老可能是为了演示时好看, 采取了双手集中,这个握法我实战中用的不顺手,我大部分是一手接近护手另一手包尾。我左右手经常换位,会有一定的迷惑作用,但是换位时被攻击也经常被打落。(其实被打落是因为手小握力不足)

下面我会慢慢补充我的理解,由于这方面没人和我探讨,所以我的经验都是从兵击实战中得出的,大部分是海绵剑的经验,运用到钢剑上可能会有局限性,有不同理解的请回复我或者私聊。

——————————————

为方便沟通,以b站动作拆解版作为招数参考。

——————————————

分解篇

1.预备式

大部分中国剑的起手式都有左手交右手的动作,一般理解为拔剑出鞘,于老的起手式右手向后摆动幅度较大,我认为是于老的剑比一般中国剑较长,右手不向后会不易拔出,实战中左手也应持鞘向前,方便拔剑,考虑到于老是双手剑,拔剑出鞘以后左手应该顺便把剑鞘扔掉,或者直接甩对方一脸。


2.蹲步带压剑

先是一个剑花,然后低身崩挑,实战时剑靠右肩,不必舞花,双手持剑向前挥出,对方格挡时收剑向下蹲,然后上步刺出。


3.上步崩挑剑

上一个动作是蹲步压剑,这一个动作是上步崩挑,实战中,蹲步崩剑本身是一招(有下蹲动作),上步挑剑是另一招(无下蹲),因为蹲步崩剑中剑花是诱招,出剑时剑在上方,对方如果格挡,剑也在上方,这时下蹲崩剑从下方发起进攻,如果对方不慎已经中剑,如果对方反应得来,就会挡开我的武器,使后面的挑剑难以施展。

而上步崩挑不下蹲是因为下蹲动作太大,容易被对方抢险进攻,所以这招我在使用时不下蹲,起手剑在右下,直接向左上方崩剑打对方手腕,被格挡时向右侧迈步挑剑。


3.活步拨格剑

出剑后如果剑尖被拦截,可以使用拨格,但是中国长剑没有大护手,所以需要配合步法来防止对方绕进,而所谓“活步”则是为了通过腰腿力量发力增加拨动的力度。

拨格和后面的点剑是互相配合的,拨开就可以趁势点入。

(更新:也可以主动使用,抢先手格开对方武器然后平剑点入)


4.点撩洗撩劈剑

不考虑上一招拨格的话,点剑可以视作诱招,出招后迅速洗剑拨开对方兵器,洗完以后的上撩有个挺直腰板的动作,不太理解,因为洗完以后对方剑在左侧,这时挺直并没有避让剑锋的功能,有可能是便于发力吧。而最后的上撩下劈是个常用招数,右下方起手磕开对方兵器直接进步劈,这在各种剑术里都有。

(更新:挺直腰板的动作根据玩苗刀的朋友说应该是发力火刀,方向不重要。)


5.上步下截

这招和上面进步撩劈很像,只不过是上撩完了从另一侧下截,单独用不好用,因为现在玩德剑或者日刀的都喜欢上段,下截很容易换对方双杀,我使用时一般都是对方熟悉了我的上撩下劈以后作为变招,同时要向右迈步,身体也向右倾以免后手被打头。


6.绞剑前刺剑

未解。因为很少打钢剑,绞剑这招我用不出来。


7.退步提撩劈

其实就是退步以后上段格挡反劈。和德剑技法相同,只是没有护手。


8.连击二剑

上一招劈剑之后剑在左下,这时候单手上撩有种“甩”的力感,但是如果劈剑被格挡,上撩则难以展开,所以只能是劈剑未命中以单手撩剑为补充。至于连击二剑我不认为有实战意义。


9.横跨步点格

这招我不能理解,或许完全不能用于兵击,因为之前都是双手,对方也是双手,这时突然变单手,且不说单手格不开对方双手剑,单手的退步可能是为了避开对方下段剑锋,那应该提起右脚才对,而视频中右脚简直是放任让对方砍。而且这招结束了有个明显的停顿动作,也不像是要和后面连起来。


10.退步点剑

退步以后有个剑花,实战中没必要,反正单手格不开。我一般是向后闪一小步然后点剑,

(更新:花剑很强,这招和下一招洗格横挫连贯使用,是一套非常棒的单手连招,熟练掌握有很多用处。其中前面的动作都是花招,最后的横挫才是杀招,横挫可以单手使用。)


11.洗格横挫

这招和【4.点撩洗撩劈剑】里面最后的下撩上劈很像,只是变成了横挫,常用的招数。视频中向前上步,实战中最好向右上步,同时注意藏头。


12.挂剑绕步点剑

同样是单手招数,不截图了。我对此的猜想是,如果双手和对方拼到力竭,或许可以通过单手耍一些花招来放松身体,或者就是单纯的挑衅动作。

(更新:熟练掌握这一套动作,可以造成连续攻击)


13.撩剑斜抽

同【11.洗格横挫】,只是斜抽明显用了腰力,于老的视频这一点非常好,步伐清晰,发力明确,不像其他剑术视频穿着宽衣大袖,都看不清细节动作。建议连贯看于老视频的时候,多注意腰腿动作。


14.云抹转身带刺剑

此乃我得意之技!实战中,剑从右侧横挥然后过顶云剑(相当于缠头裹脑),然后刺击。有时我云剑完以后会借惯性转身再来一遍(旋风斩),基本就是凭武器惯性连续击打对方武器和躯干使对方架势崩坏,当然其实很好破解,对方退步等我转完就行了,所以这招的精髓在于连续击打后的刺击。

我曾在过顶云剑时被对方以德剑直升机破解,所以领悟到云剑以后低身位转身的技巧,但是这个比较依赖于对对手的了解,而且需要有旋转两圈仍然能准确刺击的体能。


15.提撩崩挂

提撩动作就是【5.上撩下截】的左侧版,重点在于后面的崩挂。

崩挂本身是于老的一种核心技能,连贯看完整个视频,会发现崩挂出现了很多次,而且低身位崩挂时上步可以顺势变为刺击,这种“低身位上步崩挂转刺击”就简称“崩刺”吧。我由此领悟到任何左右撩甚至左右劈都可以后手接崩刺,方法是以任意方式磕开武器然后低身进步刺击。德剑中有类似技巧。

在视频中,崩挂以后有个身体上提的动作,可以顺势接一个下劈,下劈时身体整体下压,有种白鹤亮翅的发力感。【4.点撩洗撩劈剑】也是这个发力感。


16.退步点剑

和【10.退步点剑】的退步点剑一样,只不过没有单手剑花,演示的更清楚一些。点完剑的上挑有一些用,我记得达摩剑每次点剑都会接一个上挑动作,为的是防止对方用点剑反击。


16.转身横抽剑

不能理解的招数,先是一个剑花然后转身,实战从来没用上过这个转身,并且仅以观赏性而言也不是很美观。


17.偏闪上挫

偏闪上挫是个很实用的招数,尤其是对方比较莽的时候,直接击打对方武器或者手、头都很好。重点不是上挫而是偏闪。


18.落身崩挂

这招算是单手中国剑“点腕”技巧的双手版,点完以后的提剑动作是个防御招数,用来防止被对方反点,但是我没有成功防御过,大家都是双杀。后面的挂剑动作也是一种粘剑。


19.反斩并步刺剑

一开始我以为反斩并步刺剑是个群战技巧,用来打身后的人,后来发现用来打右侧的对手很有效,因为大家兵击的时候一般都是右侧起手,敌在左前方,如果左侧起手,敌在右前方就能用上这招。

需要说明的是,并步刺剑本身是个非常好的招数,于老的歌诀中提到“双足一碰刺也长”,如果对方比较莽,并步微微起跳可以有效躲避对方中下段攻击,同时靠刺剑攻击对方头部。这里强调一下,打剑一定要带护具!我用这招把对方眼眶打流血!就是因为懒得带头盔!安全事大,大家都是来玩的,不是来相杀的!


20.上步点剑退步崩剑

这里的上步点剑前有个剑花,但是这个剑花可以看出是用来迷惑对手的(单手剑花格不开对方双手剑)。为了达到迷惑对手的效果,我甚至会跳个舞或做其他嘲讽动作,对方出手时就点剑。

而点剑也是个诱招,从于老的动作可以看出点剑本身力度有限,后面的退步崩剑才是重点,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任意招数接崩刺。


21.转身下上截

未解。在我看来这招完全就是在秀转身动作,可能是一种特效展示吧。(也许群战有用)

当然,这一套动作玩熟之后相当于德式长剑大风车,抡起来还是很帅气的。


22.虚步上挑

这招是【5.上步下截】的升级版,后面又接了一个高虚步上挑,依然是一个变形的崩剑,再次展示任意招数接崩刺。而这个崩剑位置很高,作用是如果对方此时前进可以来一个上段击。

高虚步我不太理解,可能也是为了方便上段击时发力,也可能是因为【19.反斩并步刺剑】到【22.虚步上挑】这一段都是很华丽的,这一套打完需要喘口气回一下力,所以提身高虚步用来调整呼吸。我会这样想是因为从高虚步是一个明显的停顿,后面的一整段都是节奏很快的移动进击,所以表演的时候靠这个动作调整呼吸应该是成立的。


23.点撩挂剑

点剑依然是诱招,视频中这里开始跑动,实战中没有那么大的场地,我的经验是点剑的时候向前冲刺,给对方一种莽的感觉,如果对方横向移动,挂剑时急刹车攻击武器或者偷手。


24.左斩右带前刺剑

未解。这个架势一出手对方就很容易格挡开,而带剑除非离得非常近才能接前刺。


25.云抹刺剑

和上面的云剑一样,容易被德剑直升机击破,所以刺剑依然要低身。

其实这个云剑本身也是直升机的技巧,后面的刺剑注意头要避开对方剑锋。(一般避不开,我选择低身)


26.回挂前点挑

剑花点剑,不知何用。这里再一次出现单手剑花,我实在不能理解这个招式!你要说他是挂剑,双方都是双手剑,第一格挡不开,第二剑的长度也挂不开,而点挑的位置又太高了,如果点的是手部,挑剑还能进挑头退护手,但是他点的是对方头部……?。

11月14日更新:今日成功使用了点挑剑,点是诱招,挑是拨开对方武器,需要配合其他招数使用。

这里说一下点剑这个动作,我忘了哪本书讲“剑用斧劲”,中国剑没有大护手,重心靠前,挥剑时如果对方格挡,可以依靠前端的惯性向前刺击,这种招数在德剑中也有。能理解这一点就可以玩好点剑,点剑本身就是一套体系。

比如上段击接点剑,对方如果要防止点入,就要抬高双手,这时就可以变换为下撩式,而这下撩成功的前提是对方要分心防止点剑,所以点剑某种程度上是很多中国剑法的内核。

而点剑也非常体现对剑的操控能力,我们开封团有个高手,回回都能准确的点我手腕,甚至可以精确的用剑尖打我的大拇指,因此我的指甲也被打的稀碎。所以说,护具很重要!


27.撩提拨点剑

11月14日更新:今日成功使用,可以看做一个高位的上撩下截。


28.拧身上截剑

高位的重复上撩剑。重点在于“拧身”

徐浩峰曾经在他的书里写,练武的人有“一龙一凤”,龙就是脊椎,中国武术以脊椎的腰背力量为发力之本,所以拧身就是展示了如果用腰背力量破开对方架势。

而凤则是身体灵活度、反应能力,向上拧身之后还能迅速下蹲就是对身体控制力的展示。


29.云剑点挑剑

云剑点挑这个姿势就是我之前说的云剑完以后需要低身,于老的演示始终在高身位和低身位间切换,人的眼睛擅长左右追踪而难以上下追踪,上下切换身位便可以制造进攻和防御的空间。

其中的云剑在下蹲过程中护头,而点挑过程中头在两臂中间,也是一种保护。仔细看于老的视频,几乎在崩剑的过程中都有把头藏在两臂中的姿势。


30.凌空斜斩锉挑剑

出现了!我最不能理解的招数!

第一,剑花本身我就不理解,

第二,我根本没看清这是啥,看着就是一个剑花然后斜挥了一剑,

第三,名字居然有种吊炸天的感觉,但是这哪里有什么凌空,斜斩好说,锉挑又在那里?


31.下劈翻身点

这个跳空下劈是诱招的最好展示,实战中这种跳劈不可能得手,所以于老落地瞬间就缩回身体翻身点剑,这招我也经常用,实战的时候摆出高位上段式的姿态,稍一靠近马上缩身转下段式,实战中不必翻身,直接接点剑、下撩、横截、崩刺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跳劈要成功吸引对方注意力,改变对方防御方向。


3.刺撩翻身崩挑剑

崩挑剑前这一段完全是展示于老优秀的身体素质,没有什么实战意义,但是请记住这个跨步崩挑剑,再说一遍,我的理解中“崩刺”是于老剑法的核心,前面无论是抹格洗撩截都是为了打开对方武器为“崩刺”服务,这个招式中的跨步崩刺更是完整的展示了“双臂护头”“腰背发力”“重心下压”“脚步轻灵”等特点。


30.收式

收式应该是没有什么实战意义的,更多的是一种礼仪吧。大家来打剑,都是娱乐性居多,虽然也有胜负心在里面,但是作为一个小众体育项目,相聚便是缘分,还是以和为贵,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兵器出于实战,每种兵器都是为了应付自己地区的战况而定制,而武术出于兵器,兵器的物理特点决定了怎样的武术更切合。如果脱离历史、脱离地区谈论武术和兵器的优劣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混种格斗更多的是一种表演性质的娱乐。

我对于承惠大师的招式分析基本就在上面了,基本都是根据实战得出的用法,根据对手身体素质不同,有的招数经常成功,有的招数成功率极低,这几天会归纳出一份总论,到时候在更新。


这里我要声明一下,我虽然是学习了于承惠大师的套路表演,第一我没有拜师,螳螂门内的各种精妙招数也没人给我讲解,所以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心得,不代表于老的心得。第二,我从28岁才开始学习武术,31岁才开始接触兵击,为人矮胖,臂短手小,气促臀重,所以我的兵击成绩并不能代表螳螂剑的实力。

期待有更多喜欢于氏剑法的朋友来共同交流,也期待螳螂门的大佬来现身说法,传授一些内中真谛。




11月14日更新


总论篇

一、思路

预备架势双脚与肩同宽,侧身45度到60度左右,双腿略微弯曲,可以缓慢移动使腿不僵硬,前手持剑格处,后手包剑尾,双臂略弯,根据对方架势可以选择剑尖向右上、右下或者向前。

关于对武器的握持,视频中于老双手并持,我反复试了这个动作,感觉并不好用,可能是为了方便表演的时候舞剑花漂亮吧,况且实战中为了方便以杠杆原理挥剑,需要时常变换握法,故而我认为可以参考《剑经》中的建议“握把要活,阴阳要转”。

于式螳螂剑剑身长,技法与德式长剑相似,可以当做没有护手的德剑使用,因此大部分架势是相通的,多看德式长剑的视频可以基本了解于氏剑法的一些思路,尤其是进攻思路,比如云剑可以看做直升机(不能拇指握),撩、劈、截可以看做大风车的分解动作(尤其是【21.转身下上截】基本就是大风车)。

需要说明的是防御思路,德剑有恃于护手,所以依赖大量的静态防御,企图招架成功后使用无敌的防反,而中国双手剑很少有大护手,这是由于不同的历史进程造成的。而这一区别影响了中国剑的防御思路,即动态防御,闪避>偏斜>格挡。

于氏剑法中,闪避同时会试图以剑长度还击,如【10.退步点剑】、【17.偏闪上挫】、【19.并步刺剑】都是以小步后退躲过剑锋同时还击。

偏斜招式由于没有护手,不能让对方的武器顺着自己的剑滑进,所以要偏斜时向外侧用力,有种“拨动”的感觉,并同时配合步法,如【7.退步提撩劈】、【24.左斩右带前刺剑】。剑花本身也是一种偏斜。

格挡类招式用于需要打击对方兵器制造硬直的场景,如【4.点撩洗撩劈剑】、【11.洗格横挫】。

由于于氏剑法中很强调打击对方武器制造切入空间,所以会给人一种很猛的感觉,实战中,武器碰撞的反作用力会打乱套路,这是很多人认为套路不能实战的原因,这里就要重点说“崩刺”这个于氏核心技能了,崩剑从下方起手,碰到对方武器会有一定空间的回弹,借这个回弹的滞空,后手应顺势推入完成“崩刺”。如果对方力量较大,可能回弹的程度也大导致无法刺入,所以“崩刺”之前一般都有其他招式先带偏对方架势,【15.提撩崩挂】是一个完美的演示,提、撩、崩挂(刺)分四步完成整套动作,“提”明显力量不足是个诱招,而“撩”就用了腰力,是为了磕开对方武器,磕开以后进步崩剑,进步同时低身藏头防止对方有余力反击。


二、运用

于氏剑法讲究用一套动作来组织进攻,而人的劲力有限,不可能无限的挥舞下去,所以有一些小动作,我认为是在“缓劲”(或者说缓手、回劲、回气),俗称等CD。

一个CD(可视作一回合)内的连续动作是一种无氧运动,有时候速度很快,会来不及思考,所以日常训练中熟悉动作的连贯性非常重要,而开战时则需要想好自己要做的动作,然后根据具体形式作出有限的应变。

一个CD内,我可以作出三个动作,然后基本上就感觉力尽了,这时我会选择补一个看似挥动幅度很大的动作来逼迫对方后撤,为自己赢得喘息时间,有时候这种虚张声势也会失效,对方会硬接我的虚招,这样的话我就会因为无力招架而被破防。

可想而知,对手也会有力尽的感觉,至于面前的对手具体能做几个动作、多大力度要靠对他的了解程度,然而有些对手即使力尽也能保持架势不变——虽然这时候他是无力招架的。那么如何计算双方角力中劲力的消耗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以我个人而言,往往会采取两种策略,【A.起手诱招,20%出力,接一个格挡招式50%出力,再接一个杀招30%出力,攻击无效则以一个惯性招式脱出】,或者【B.起手打击对方武器50%出力,借回弹使用杀招30%出力,杀招无效变线继续攻击20%出力】

至少两种策略轮替使用才能让对方摸不清套路,所以我在开封并不强,但是玩的花……

而发力方法,我也是一知半解,总的来说有三种力:

第一种力是手臂发力,依靠手臂对武器实现有限的控制,这种力较为灵活,但力度有限,多用于诱招、虚招、招架和刺击。

第二种力是腰背发力,传武中说人的脊椎如同大龙,双足带动腰腿,腰腿将力量传递到背,然后通过手臂挥动武器,有种“甩”的感觉,这种力很强,但是不甚精确,用于劈、撩。

第三种力是自然力,比如跳劈依靠重力,转身依靠离心力,拖割依靠惯性,基本上也是用于诱招和虚招,但是恰到好处的转身力量也很强,而拖割本身是一种变招,所以这种力算是灵活运用吧。


三、武器

中国剑没有大护手和大配种锤(某些形制也有),所以有句话叫“剑用斧劲”,是说剑最强之处在于点剑时劲力集中剑尖,而剑毕竟不是斧,剑还有很长的刃可以造成劈砍、拖割伤害,一次有效的进攻可以混杂多种伤害方式,根据对方反应而变动,强剑身被格挡则弱剑身点进,弱剑身被格挡则云剑、洗剑绕进,剑尖接触则刺入,剑身接触则拖割。

于氏剑法中拖割部分较少,崩、撩、劈、洗、刺、点多,故而可想很多招式依赖武器惯性施展,重心需要靠前。所以我使用的海绵剑总长110cm,柄长30cm,重心在护手前30cm处,平时我空挥所用的龙泉造总长105cm,柄长30cm,重心在护手25cm处。




  

相关话题

  十字军骑士 PK 日本武士什么结果? 
  德双与野太刀一类的超长刀剑可以与吴殳笔下的三米一短枪抗衡吗? 
  怎么区分雁翎刀和柳叶刀? 
  平日有没有必要穿锁子甲以防不测? 
  中西方各国有哪些攻城器械? 
  运用现代物理学创造的单人械斗冷兵器还是怎么样的? 
  成年男性用半米长的砍刀或者一米长的武士刀杀死一条两百公斤左右的森蚺很困难吗? 
  没有学过剑术可以玩兵击吗? 
  这个枪头上的小球是枪挡还是打击头,还是说同时有两种功能? 
  骑射到底威力有多大? 

前一个讨论
大学辅导员将成绩发给家长,并给每位挂科同学的家长打电话,这合理吗?有没我投诉渠道?
下一个讨论
战机的后掠翼,变后掠翼,三角翼,鸭翼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