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片:这个锅我不背。
90%的摄影爱好者在学习初期都听说过糖水片这个词,然后开始为自己的作品打上糖水片的标签。但也是90%以上的概率这些照片不在糖水片的范围内,甚至可以说连糖水片的一半都不及,差的太多了。
首先说什么是糖水片:
“糖水片”一词最早由Royal(又称卤鸭,原新浪摄影论坛版主)在江湖绝色里发明的词儿,当时是指风光片,后来专门指风光片中腻人的片子,也就是外观漂亮, 没有哲学味道(意境?)的片子。
引用了百度百科中的一句话,这是糖水片的大概描述。换成简单的理解是什么?单纯好看,没其他的深层含义和意境。
很多小伙伴会说了:对呀,我的图就是好看,没有深层次含义,所以我说自己的是糖水片没错呀
那么问题点出在哪了呢?对美的认知,对好照片的理解。
不多说了,我们看图分析吧,说多了没意义。
这张图用土味儿命名法, 我将它命名为大呲光。画面右侧是太阳光,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逆光拍摄的手法增加画面的氛围感。
很随便的一搜 逆光,看看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出区别?不是让镜头对着太阳就好了你还要考虑到光怎没来,从什么方向什么位置来。
白雪皑皑肯定好看,能够营造冬日晨光那种氛围感。但你再回来看看你的,化差不多了吧?黑里透白?这段路占了大概整个画面的40%吧,第一眼给我的感觉很脏。
第一张图说完了,还觉得你拍的图是糖水片吗?糖水里掺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哦?赶紧摘出来才行吧。
这张图,一上来给人什么感受?像是狗仔队的偷拍,站在树后偷摸拍了一张。突然开始好奇出镜的大哥大姐了。
整个画面很黄,内容很多,你说漂亮吗?大爷大妈们看图肯定漂亮因为自动关注黄叶忽略其他的。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张图最大的问题在于画面元素太多了,有太多东西出现了,我们从画面当中拆不出来主次关系了。
为什么这么说?大黄色,和黑色,两个比较明确的颜色,在你看来?谁重?不确定,都挺重。
这样挺糖水了,发家庭群里应该点赞不少。
拍的时候没想清楚,白电梯白衣服,人物在画面当中的分量被削弱了很多,同时呢虽然关注点都放在人上了。但两个人的出现没有肢体交流的话在画面当中表现力会很弱。
我拍会怎么拍?
等三个人,分别在不同位置。
干等等不来那么巧,那就等三次分别拍,拍完了合成。
我拍的电梯长这样,又会有人说本身电梯就好看,所以好出片。但实际上我看到的电梯是什么样子呢?
没错,拍到的只有50%,剩下50%靠想。当我看到这个场景之后就已经想好了后期大概是怎么样。放在电脑上的就只剩下尝试合成了。
这是一张非常好的故事图,毁在哪了呢?
颜色太多了,你控制不好,控制不过来。
之前看过一个教人穿搭的节目,说从头到脚尽可能别超过三种颜色,我觉得对于摄影来首同样适用。对于一些画面我们可以适当的做一些限定,才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思考把控空间。
画面当中出现了,紫色,蓝色,黄色,绿色,黄色,红色, 棕色,白色,灰色,黑色,太乱了。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拉成黑白的, 又或者你也可以把这张图重新调色,颜色尽可能减少,因为人物衣服的红色在画面当中还是蛮突出的。怎么操作?自己试试看,尽可能相近色同意,无用色去处就好了。
逼格不够滤镜来凑,典型的没套明白,让滤镜摆了一道。南京双子塔的图看过各种各样的,这样的头一次见,扎哈在天之灵都快坐不住了。
我知道你希望能够去做,能够体现的是干净是简洁,但极简白不是套滤镜能套出来的
我也去拍了青奥双子塔,我知道这地方墙面有多脏,但你再看看我拍的这张?一样是白色,一样的场景,看看感觉上?细节上?
高低频,刷墙,调色,都要学习,怎么能够让建筑更干净?这才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套滤镜,套上又不能让人眼前一亮。
别的图不分析了,可能还不能称之为摄影作品吧,更像是随手拍。差的太多了,需要学习的也太多了,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内容也很多。
不光是天天咔咔拍,你要去根据你所拍的这些图进行分析,哪里好,哪里不好,怎么把控等等内容。
不过多分析了,后面的内容,留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