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满族在明代的时候是外来民族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语言文字服饰传统都和当时汉民族完全不同的民族,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满族后裔要把自己说成非外来民族?

因为他们要否定曾经的汉民族王朝,以确保他们口中满清的正统性。

为什么他们那么热衷满清正统?因为这能最大化满族的利益。

我所不安的是曾经二十多年前,一批又一批靠着+20分进入各大名校的满族人,今天已经遍布各部位和各领域,开始发挥他们的话语权了。

也许有一天会有另一个镜像问题: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外来民族吗?


user avatar   thomas-88-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的时代,东亚并不存在民族主义。明朝皇帝的称号,就是光明天帝的意思,天神在人间,统治万邦。所以,从明朝皇帝视角,是不存在外国外民族的,只存在不归化的野蛮夷人,比如生女真。所谓华夏正统和夷人的区别,就是看其归化不归化。这是一个文明和文化的概念,和民族种族没关系。古代中国认为,得天命,真龙天子下凡,无论来自哪里,得了中原当了天帝在人间,实行仁政,就是正统华夏皇帝。

满清征服明朝,扫灭流寇,安定天下,就自以为天帝下凡啦,皇帝了。就以中原正统王朝自居,不以外族自居了。自称中国 也就是天朝上国,天帝的中央国度,满清是最厉害的。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些民族主义者啊,格局真的小,还不如周人,就是右转,你格局也大一些吧,自己给自己画个圈限制自己!

《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触目所及者皆我之土,何有“外来”?

《国语》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无论你承不承认,我大周都认为你是我五服之一,我周天子乃天下唯一的共主,你就是称王的戎狄也不能与我平起平坐,是荒服,属我五服之一,何有“外来”?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天厚古薄今者何苦?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引用自《中国通史·明时期》


user avatar   chen-xian-4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女真在《大明一统志》中是与其他外国一样被列为“外夷”,但只是不在两京十三省管辖范围内的民族,并不妨碍他是臣服明朝的“属夷”。这一点,无论明朝还是后金都不否认(当然后来乾隆是否认了,那是后话)。

后金起兵伐明,发布了“七大恨”,第一恨就是“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当然,这是后来清朝官方修的《清太祖实录》的记载。根据现存最早的原件,即《金国汗攻卢龙誓师安民谕》,第一恨是这样的:

我祖宗与南朝看边进贡,忠顺已久,忽于万历年间,将我二祖无罪加诛。其恨一也。

除此之外,前面还有一段类似序言的文字,内容是:

我祖宗以来,与大明看边,忠顺有年。只因南朝皇帝高拱深宫之中,文武边官欺诳壅蔽,无怀柔之方……

换言之,原来的版本明确强调努尔哈赤的父祖都是臣服于明帝的,只因为明帝被边吏蒙蔽,所以才不得已“官逼民反”。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的《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第101页记载,1634年八月后金第二次入塞时,在山西应州北楼口发现了崇祯帝的悬赏圣旨,开头是“满洲原系我属,今叛而犯我边境,当此炎日纵兵深入,必遭天谴……”。皇太极直接回信:“见皇帝书云‘满洲系我属国’等语。此不惟皇帝言之,即予亦不以为非也。皇帝乃一统天下之大君,我等原系尔属国。辽东各大臣【原档残缺,据《清实录》补为“欺陵不堪,屡次抒情往告,辽东官又蔽之不通。我思此种情形,仇怨已深,难于剖白,惟动兵戈,可冀来询其由耳。孰意皇帝乃惑于辽东各官,欺诳十数年,竟无一言问及,以至战争不已。若皇帝早遣人究问,兵戈亦早息矣。”】

由此可知,崇祯强调“满洲原系我属国”,至于皇太极,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动机(可能只是羞辱崇祯),总之他是承认后金本来是臣属于明朝的,而且依然沿用“七大恨”那一套“官逼民反”的口径。当然,清朝方面的满文档案的应该与崇祯圣旨原文有所区别,从明朝方面的史料来看,崇祯的原话可能是“建州(或建奴之类)本我属夷”,因为明朝对后金源流用的最多的定性就是“属夷”。就在同一年的甲戌科殿试,崇祯帝出的策问题目中的第二题就是:

东虏本我属夷,地窄人寡,一旦称兵犯顺而三韩不守,其故何与?(此处“三韩”指辽东,参考:首阳大君:辽东何以成“三韩”?

建州本来是“属夷”,后来背叛了大明,这当然不只是崇祯帝一个人的看法,而是明朝上下的共识。仅拿明朝关于辽事的奏议汇编《筹辽硕画》这部书来举例,

  • 辽东巡抚李维翰题本:奴酋系市口属夷,辄敢突犯疆界……(卷三)
  • 刑科给事中姚若水题本:奴酋本我属夷,久奉约束、沾恩泽,非他虏比,一旦称兵犯顺,陷城殒将,大逆不道,莫此为甚……(卷四)
  • 辽东巡抚李维翰题本:窃惟建酋奴儿哈赤,猥以属夷,敢行称乱,罪大恶极,天讨宜加……(卷五)
  • 南京山西道御史孙光裕题本:奴酋一小丑属夷,世受国恩,一旦称兵犯顺,为九边嚆矢,荡城破堡,覆军杀将,䖍刘我人民以数万计,诚非常之败衂、未有之戮辱也……(卷八)
  • 江西巡按张铨:若夫奴酋者,我之属夷,世受豢养之恩,而戒索约之者也。一旦狡焉躏入,攻陷抚顺……(卷九)

直到被赶到海上的南明鲁王政权,在张煌言的北伐檄文中也说:

慨自李贼倡叛,神京陆沉。建酋本我属夷,屡生反侧,遂乘多难,窃踞中原。衣冠变为犬羊,江山沦于戎狄。凡有血气,未有不痛心切齿于奴酋者也!

总而言之,“属夷造反”,这就是明朝对后金的基本认识,也是后金所不讳言的事实。明和后金的关系,类似宋和西夏的关系,宋人也认为“夏国自李继迁之后,建国赐姓,莫非恩出当朝,所有疆土,并是朝廷郡县之地”,但后来元昊造反了而已。当然,西夏没有成功坐大,而后金的后身大清成为了统一天下的大帝国。

当然,能否就此引申女真地区是明朝“领土”、努尔哈赤、皇太极是“中国人”,还是有商榷余地的,毕竟古人的观念与现在的民族国家观念有别。但不管怎样,被明朝称为“属夷”的女真显然不是纯粹的外来民族。


user avatar   zhang-xin-52-59-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liu-huan-45-72-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cai-lie-l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yi-dao-cha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县居然连十万人口都没有?大家都吐槽沿海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为什么高?因为要补贴这种县啊


user avatar   yi-ren-yi-xie-yi-xin-yi-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宋之后汉族是否衰落了,如果是,为什么? 
  回族人血统和汉族人一样吗? 
  清朝为什么要修建柳条边? 
  怎样样打扮才能让别人知道我是满族?才能显示我是蛮清遗留下来的贵族 ? 
  我们何时才能拥有民族自信? 
  为什么满族人口那么多,却几乎完全被汉化,本民族的文化所剩无几呢? 
  为什么古代中国能做到民族融合,而现代世界却是极力区分民族呢? 
  元朝时期的汉族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种女真人对汉人的同化,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阿萨姆邦人民对中国傣族是否有同宗情谊?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许多中国人一边嘲讽印度人的恒河水「包治百病」,又一边迷信着「包治万病」的中医 ?
下一个讨论
这张画究竟属于什么水平?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