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能影响钢琴构造发展与演变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工业水平,作曲家在改变钢琴结构这件事上,参与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两种键盘类乐器,一种是击弦发声,叫做“楔槌键琴”(Clavichord),一种是拨弦发声,叫做“羽管键琴”(Harpsichord)。这两种古钢琴当时在使用没有那么明确的区分,但音量较大的羽管键琴更为常用。
在文艺复兴时期,楔槌键琴和羽管键琴经常会演奏一些当时流行的音乐体裁,比如:舞曲(这些舞曲经常组合到一起演奏,一般用于贵族社交场合)、即兴作品(包括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等等)、对位体裁(利切卡尔)、坎佐纳和奏鸣曲(这两种体裁都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有各自的主题)、变奏曲(主要是用比较熟悉的主题进行即兴的变奏)等。
到了巴洛克时期,楔槌键琴和羽管键琴在形制上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在演奏的体裁上与文艺复兴时期已经有些不同了。在这一时期,楔槌键琴和羽管键琴最常演奏的就是组曲,组曲通常确立了四种舞曲为核心的框架,这四种舞曲的特点分别为:
其一,阿列曼德舞曲(allemande),中速,两拍子,德国舞曲,弱起、持续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
其二,库朗特舞曲(courant),中速,三拍子,法国舞曲,节奏经常在二拍与三拍间交替。
其三,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慢速,三拍子,墨西哥西班牙舞曲,重音经常在第二拍。
其四,吉格舞曲(gigue),快速,英国舞曲,12/8或6/8拍,有跳跃节奏和模仿对位。
这四个舞曲通常来说用一个调性创作,且每个组曲多为二部曲式,这四个舞曲间,都可以加入其它舞曲。
18世纪中期,欧洲出现的早期钢琴(fortepiano),这种钢琴融合了羽管键琴(harpsichord)与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各自的优势,让演奏者可以在不损耗音质音量的情况下通过手指做出各种强弱变化,随后慢慢演化出膝顶音栓与脚踏板,进一步解放双手,增添声音色彩。在钢琴构造变化的影响下,作曲家们的创作就可以更加丰富了。
19世纪,击弦机的创新,双擒纵技术的运用,铸铁支架的诞生,琴弦强度与琴槌材质的改进,踏板的完善,这一切使钢琴在音色变化与音域扩展等方面层层进步,最终在19世纪末形成了现代钢琴的基本形态。在这之后,钢琴从结构到功能上就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了。
从本质来讲,历代的作曲家们都是,有什么样的琴,就写什么样的曲,几乎很少有人会为了创作作品去研究改变钢琴构造,一是因为作曲家群体的参与工业的能力是很差的,二是因为没什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