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南园六舍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跳楼事件? 第1页

  

user avatar   handong19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有些网友评论“死都不怕,你怕什么?如果要死,为啥不带走导师?”,可能是对读研阶段(尤其是读博阶段)的抑郁不了解。

读研读博阶段的抑郁,主要源自于自我否定,无论是学术方面的自我否定(为什么别人有paper自己没有?为什么别人做了那么牛逼的工作,自己啥都不是?)对自己智力的否定,对自己各项能力的否定(我不仅智力低下,表达能力也差,情商也低),还是经济方面的否定(已经工作的同学们收入对比自己),或者对自己选择的否定(我脑子进水了选择读研读博,我为啥那么蠢?)总之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指向一条——我不配活在这世上/活着太辛苦了,好累。

教育心理学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成败归因。比如小明和小红数学考试成绩不好,小明选择外部归因“我们班数学老师教的差,我这次考试前感冒了,这次傻逼出题人出的太偏了,邻居每天中午弹钢琴影响我午休”,而小红选择内部归因“我还是不够努力,我本来可以再多练习几遍的”。

习惯于内部归因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会更加努力,因此被老师家长表扬。而外部归因的学生会被批评——“你怎么老找客观原因?都是别人的错?你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

但是习惯内部归因的学生更容易出心理问题。在中学阶段,努力确实能提升分数;但是在读研阶段,运气好坏,导师好坏,平台好坏,研究领域容不容易出成果都要比学生的个人努力重要——这时如果再内部归因,拼命加班,也无济于事,越努力挫败感越强。当他/她还在用自己的内部归因理论找失败原因时,推导结果只有一个——“我是个废物”。

就连垃圾导师摧残他,他也看出来自己的导师是无良导师,也会归因到自己身上——“我这个废物果然眼光差,选了他做导师,我不仅是个废物,还是个没有眼光的废物”。

目前在我接触的家长中,越是家庭条件好,家长“富养”的娃,越能使用“外部归因”降低自己的心理压力。越是家庭条件一般,尤其是自小懂事的孩子,越不会“外部归因”。所谓“懂事的让人心疼”,其实是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

所以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研究生,从小懂事的那种,他父母即使不给他额外施压,他也时时刻刻念叨着自己是全家人的希望,父母在自己身上投入了多少……当他突然发现自己是个废物时,就该去死了。

读研读博这条路,如果运气不好,导师无良,即使是家庭富裕,善于减压的学生也会得轻度抑郁症的。更何况那些擅长内部归因的懂事的学生。

各位家长们,如果你的娃经常气你,在你批评他的时候,他噼里啪啦的反驳,找一堆歪理邪说狡辩,不要生气,你的娃将来不会被欺负的。如果你的娃选择默默接受甚至在你骂他之前就先自我惩罚了,不要高兴的太早,在这个操蛋的世界里生存,这是最不能要的性格。


user avatar   zr95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博之前我一直以为科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读了之后发现其实科研是人生中最不重要的事情。

之前在类似的问题下表达过一些观点:

问下,博士自主退学的人多么?

如何看待南京大学 2020 年 9 月 19 日晚 19 栋宿舍女生跳楼事件?

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或多或少都要开始做科研。退学的人在整个博士生的比例肯定不多,恐怕不会超过 20% 的比例。但是每年 quit 的人还是有的,无论是在第一年还是第二年。到了第三年之后才 quit 的人会变少,此时都会坚持毕业了,只不过坚持毕业也有风险,毕竟博士 7,8 年才毕业的人也是有的。

笔者并不认为退学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反而在某些时候是及时止损。当时在读博的时候,身边就有博士生及时止损,有的第一个学期就果断退学回国,也有的没有通过 qualify exam 从而转成 master 回国,甚至有的转了 master 之后去商学院或者金融学院重新读一个博士学位。过了几年之后再看,这些同学未必发展就很差,有的甚至发展很好,远超当年同班同学。毕竟选择一条合适自己的赛道比盲目地努力更加重要。

研究生一年级毕竟还年轻,刚开始没多久,不行就及时止损,其实本科毕业就能够直接工作了,读不读研其实也不太重要,科研是否有结果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之前在别的答案中也表达过一些观点,可以参考下:如何看待南京大学 2020 年 9 月 19 日晚 19 栋宿舍女生跳楼事件?

没读过博士的人可能不清楚读博士的辛苦,读过的人不用说也可以理解其中的艰辛。博士到了第三年第四年确实是一个不上不下的阶段。继续往上增加筹码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自身能够毕业,但是不增加筹码就只能够退学,整体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而且对于能够读博士的学生而言,虽然不能说之前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但至少估计也不算太差,在某些群体里面可能还处于一个不错的位置。这种可能会造成对读博士的困难估计不够,对拿到博士学位的艰辛预期不足等情况。而且学校的环境有的时候并不比外面工业界好多少。在公司工作,要是实在不行了,也可以辞职换一家公司,而且工作经验也可以随之带走;在学校读博士就不一样了,只能够一条路走到黑,拿不到博士学位就只能够退学拿到硕士学位,甚至只有本科学位。

在读博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及时止损,一旦发现导师或者团队不靠谱,就要及时退出,千万不要死扛。死扛的结果无非就是自己输,而且导师最后只需要说一句“该学生不够聪明”就可以轻松地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最后倒霉的还是学生自己。其实博士期间退学的人也不少,而且有的人是第一个学期就及时退出了,或者换了一个新的院系和团队,这种才是明智的选择,死扛着做一些事情除了浪费自身的光阴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而言,退学的成本其实没那么高,大不了找个工作过日子呗,又不是过不下去,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可能读博就承担着家庭的希望,这种就有一定的风险了。如果导师非常靠谱,那还算可以的;如果导师不靠谱,那就是噩梦了。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真的是要选择一个正确的道路进行奋斗,而不是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看到其他答案也说可能该学生有论文被抢的嫌疑。不过这个在学术界又不算新鲜事,这绝对不是唯一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身为导师,虽然不要求事事为学生考虑,但是至少也该做到不坑学生。像这种拿学生论文据为己有,甚至送给其他学生算怎么回事。有的老师可能学术能力比较强,但是在做人做事方面实在是不行。遇到这样的导师实在是人生的悲剧,不过能活还是尽量活下去,人生还是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至少后面的人生可能就没有那么辛苦了。如果能够顺利坚持读完博士,拿到学位,那么人生的道路就宽阔许多了。想走学术圈就继续走,如果实在是走不下去了就去工业界混口饭吃,学术圈导师最多能够把学生赶出学术圈,而没有办法阻止学生在工业界找到工作的。

人生有的时候还是需要学会跟自己和解,正所谓“命里无时莫强求,随缘过得休生受”。这当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努力,随波逐流。而是在遇到一些实在无法过去的坎时,一定要看开,学会放弃和选择赛道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就好比读博士实在读不下去就算了,其实不读也没啥关系。在一线城市实在是留不下来也没关系,去二三线城市说不定也能够混的很好。

读博不易,且读且珍惜!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期待的事情真的发生时,自己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 
  如何看待重庆一女子因喝多了水,开会跑两趟厕所而被领导公开批评「总有人开会的时候喜欢上厕所」? 
  如何评价「实验型研究生科研高中生就能干」的说法? 
  如何看待分粥效应? 
  我想开始在我大学的余下日子里多读一点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心理治疗对重度抑郁症患者还有用吗? 
  为什么一般大众不能接受健美运动员的身材? 
  mbti各类型有着怎样的领导风格? 
  如何看待陕西科技大学教授葛万银殴打环卫女工,其助手解释「农村出身,因刚从美日回国不了解国情才会打人」? 
  大学老师的讲课质量有多么重要? 

前一个讨论
为什麼中國大陸稱呼有碩士或博士学位的人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广州多家银行严查购房首付来源,找父母借,也要倒查半年?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