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小米前 CFO、国际总裁周受资离职小米,加入字节跳动呢? 第1页

  

user avatar   sa-sa-78-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地说几句:


1、周本来就不太可能是所谓的“太子”,之前就跟 @机智的娜娜 聊过,周是新加坡人,以中国大陆为基本盘的企业还是要考虑国籍因素的;


2、周当初去国际部,不太好评价。国际部属于业绩再牛,都属于正常范围。(并没有贬低谁的意思),华为、OPPO(包括 Realme)、vivo,可以说是个中国巨头在海外市场销量、销售额增长都是顺风顺水。增量市场,王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印度市场有 manu,所以成绩单即使很漂亮,也不会被认为能力很强;


3、周离开 CFO 的岗位,在当时看来其实挺正常的。因为小米在整个上市过程中和市值管理上确实出现不少问题,当然,你可以说“周总尽力了,崩盘不怪他”,但是这个事情还是与他直接相关。且周在财务领域经验确实没有后来遴选的林世伟那么全面;


4、周离开 CFO 的岗位,其实是小米在专业领域全面替换为职业经理人的一部分,人力引入了彭志斌,财务引入了林世伟,综合管理引入了何勇,市场营销引入了杨柘,营销管理引入了卢伟冰,在业务管理上也有这种倾向,手机引入了曾学忠,手机产品引入了常程,电视引入了刘耀平。所以,也不能算是背锅。


5、小米目前在核心职能和主要业务上引入了不少的职业经理人,联合创始人大多数退居二线或者服务于综合管理,林斌副董事长,刘德组织部,王川战略部,洪锋金融董事长,加入时间久一些的高管基本上也是这样,像是王翔总裁、张峰采购委、尚进组织部副部长、崔宝秋清河大学、颜克胜质量委。当然,这次也有另一个变动,那就是张峰再次分管业务了。


6、当然,可以有这样一种猜想,周的级别有点高,所以离职可能至少提前六个月提出,所以说可能有意向就在一年之前了,而周出任国际部总裁的时间是在 19 年底,其实那个时候是有可能三方综合聊通的。


7、周去字节跳动,当然是好处很大。一是很多人说的字节可能上市,但我觉得这个没啥;二是字节打算往国际公司走,这一点跟周还是更贴合的,周的国籍在中国大陆公司的最终一步还是有影响的;三是小米的投资思路是很成熟的雷军风格(雷军当过投资人),周去了那边应该会分管投资,这也是他的老本行,想象空间巨大;四是小米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快速退出,说明小米还是有些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内部“潜规则”的,周可能在 CFO 这个专业领域再提升需要下太大力气,不如去相对来说更互联网、更年轻的字节找找突破。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有些人,是天生就要追寻各种挑战的人。

大家可能还记得,吉姆凯勒,在intel做了一个好架构,然后离职了(知友评论区指正,这一次也是做amd做的k8,不是intel),在苹果做了一个好架构然后离职了,到amd做了一个神架构Zen然后又离职了,到intel做了大小核架构然后又离职了——而他的成果事后都被证明相当优秀。如果他醉心于做新的架构,那么在做出一个优秀成果之后,短期内想要继续挑战自我,只能离职寻求新的平台。

如果周受资觉得「操盘小米上市」是自己的一个目标,当这个目标达成,他就会觉得,是时候追求新的目标了,「操盘字节跳动上市」或者是下一件感兴趣的事情。


user avatar   rosicky3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NB,太NB了……

当年他从DST去小米,知乎有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评价小米任命 DST 前合伙人周受资为公司 CFO?

我写了这样一个回答:

有幸和他开过一次会,符合我心中一切对男神这个词的定义。

今天依然适用。

周去字节是当CFO的,大概率,字节的上市会被提上日程,而不是之前的各种谈和暧昧;

细节可能会包括:

  • 大概什么时间点启动;
  • 哪些业务包在上市主体,哪些不包;
  • 去香港还是美国;

此外此次变动之中,周的微博特意提及了他会常驻新加坡(也是他的家乡)

对于字节而言,在国内业务大盘基本稳住的情况下,国际化的开展当然是重中之重;

张一鸣卸任CEO之后着重管的就是国际化和教育;

而去年Tiktok出事期间,也有很多媒体提及,未来Tiktok的总部很可能是新加坡。


周个人的标签:

前DST合伙人、千亿美金公司CFO、小米海外业务副总、83年生人……

想不出来有谁更加适合担任字节这家年轻且体量巨大的CFO了。

祝福…


user avatar   jiang-rui-ji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恭喜

这种层次的大佬去留,无论在哪,都只有恭喜。

看来字节跳动上市时间表确实有了

周大佬操盘了小米这个新晋500强的上市,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跟实力。

其实工作在新加坡也好,回家也好,去做字节跳动的CFO也好。

个人乱猜大概是字节跳动给出了一个诚意的价格,当然可能要比小米这更多更丰厚。

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三个,满足了两个。

大概还是因为字节跳动真的是迫不及待要上市,这个是投资方的要求也是字节本身的要求,这时候找个靠谱的人也是很不容易。

不过,我倒是很好奇,因为这事感觉很突然。

小米马上要开新春发布会了,周的照片还在宣传照片上。

然后转眼没两天,就去字节跳动了。

也不知道字节跟小米达成了怎样的合作协议,才能这么顺利的放周走。

不过不管怎样,恭喜大佬。


user avatar   guoguo20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小米赢下美国制裁禁令的临时诉讼,对后续的禁令和运营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小米也能随随便便做出鸿蒙系统? 
  小米 12 号创始员工李伟星离职,曾经一起喝过「小米粥」的人现在都过的怎么样? 
  如何看待小米 MIX Alpha 搭载一亿像素摄像头?会带来哪些改变? 
  小米8长期体验如何? 
  有哪些像以下条件的手机? 
  如何看待雷军回应小米 12 全球首发骁龙 8,称「首发不是拿来主义,更不是搏彩头的 PPT 技能」? 
  如何看待卢伟冰观点:「芯片备货大致是友商两倍」? 
  如何评价PingWest品玩《虚假营销,小米改也改不掉的毛病》这篇文章? 
  如何看待小米宣布更新研发计划,「未来 5 年研发投入提高到 1000 亿」? 

前一个讨论
如果给蜀军提供不限量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诸葛亮选择哪款快餐才能更快击败曹魏?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H&M 在「禁用新疆棉花」一事后,疑似遭淘宝等多个电商平台下架?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