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还不错,算是稳健增长。但是
Wind一致预期小米集团今年全年增速为31.66%,上半年实际增速为20.2%,Q2收入519.5亿元,同比增长14.8%,进一步下滑;下半年增速要达到40%+才能满足目前市场一致预期。
所以小米发布财报后,光大证券下调预期、国信证券下调预期、招银国际基本没调整,不过招银国际对小米的估值一直就不高(9.3港元左右),整体股价大跌。
说几个通稿上不容易看到的点:
1、手机:Q2销量同比基本没有增长,ASP增长也不大。
2019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分部的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5.0%,達到人民幣320億元。本季智能手機銷量達到3,210萬部。而2018年第二季度售出約32.0百萬部。
2019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人民幣998.7元,而2018年第二季度為每部人民幣952.3元。
2、Q2研发强度(研发费用/销售收入)降低。
今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16.5亿元,营收占比3.77%;第二季度研发费用15.6亿元,营收占比3%,甚至比去年同期都还要低一点,去年同期为3.01%。
另一方面,研发人员数量是增加的,2019年第一季度研发人员为7120人,Q2为7779人。所以,人均研发费用降低了(人均23万→人均20万),用来发电的爱多了一点。
上半年加权平均下来是3.35%,高于2018年上半年的3.10%。
关于年终奖的事情,去年Q1是3.21%,Q2是3.01%。跌幅没今年大,对应一下 @养猫的哈士奇 回答下面的评论区。
3、现金流改善,账面现金比较充足。
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09亿元,上年同期是61.2亿元;存货+应收账款2018年上半年还有所下降,流动负债基本持平。
2018年第二季度的財務費用淨額為人民幣32.3百萬元,2019年第一季度人民幣103.0百萬元,而2019年第二季度的財務收入淨額為人民幣98.2百萬元,主要是由於利息收入增加,而利息收入增加主要是由於銀行存款增加導致所收利息增加。
我也懒得听电话会议了,回头看看谁家发纪要补充下得了。
附:光大、招银国际对小米集团的估值与评级
还是分析一下。
先放我之前的财报分析答案,从2018年Q3到2019年Q1。可以看到我一直是对小米很看好的。这份财报出来,基调是谨慎乐观。
小米 2018 Q3 财报营收 508.4 亿元同比增长 49.1 %,反映了哪些信息?股价会涨吗?
如何看待小米集团发布 2019 年 Q1 财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和数据?
营收上涨不错,利润上涨不错,境外营收同比增长可观。这部分其实没什么好讲的,财务数据可以说很健康了。海外业务扩展不错,不过海外新开门店的速度貌似降下来了,希望下半年能发力。
“铁人三项”的数据。
第一,手机销量和销售额,只能配得上四个字,“稳住阵脚”,再加四个字就是前面提到的“谨慎乐观”。之前说18Q4是起跳前的下蹲动作,有人不信。看看18Q4到19Q2三个季度的销量变化就知道我讲的对不对了。关心小米的朋友都明白今年的形式,有川普这个bug在,国内外此消彼长,说多了有不必要的争议,不讲了。
第二,IoT,之前的分析说过,我最看重的是五台以上用户数,Q1未披露,Q2重新披露了,从去年Q4的230万到现在的300万,增长非常好,非常好,不懂为什么Q1未披露。销售额上半年到达差不多270亿,18年Q4的分析讲过“预计2019年在600-800亿之间,大概率在650-700亿之间”,目前看来大概率仍然在650-700之间,非常好。连接设备数从上次的净增2000万扩大到2500万,不错的成绩。电视销量很稳,下半年荣耀入局,redmi马上拿出70寸巨屏,且看效果如何吧。空调上半年销量100万,只有俩字,牛逼。
第三,互联网,这一块利润不错,但是不怎么增长了,不是个好兆头。
研发真的投入不够。小爱月活增长也一般,应该尽早达到1亿。
雇员变动不大,研发人员一直在增长。但是上面这个表我没有收录一个数字,就是持股员工数变化,其实今年Q1到Q2持股员工数下降挺多的,可以理解为很多老员工卖股票了,但是结合薪酬开支从20.4亿元到17.8亿元的变化,似乎更大的可能性是很多老员工直接套现离职了,进了很多新人,毕竟新人工资低。不要说Q1发奖金,18Q1到Q2薪酬开支是增长的。
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希望小米继续稳住阵脚,稳扎稳打。
最后,511亿的现金储备,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但钱要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啊。
期待2019Q3财报。
财报主要是给股民看的,别动不动就牛逼,沸腾,就给别人扣帽子,我就问你敢买股票吗?你敢买吗?如果你感觉我黑了小米,你可以反驳,你也可以直接买股票支持,不要当精神股东,扣帽子没意义。我从没说过小米药丸,不要自己脑补完把帽子扣我头上,我认为小米离完差十万八千里,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自身没问题。
整体业绩不错,但是所有的数字都是可以粉饰的,看业绩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小米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小米的核心市场是哪儿?小米的核心业务和核心市场表现如何?不只小米,其它厂家也一样,搞清楚这些再看这份财报你会发现很大的不同。
结论:利润增加,财报数据不错,全球范围内核心业务手机的表现不错,手机毛利率增加;但是主要市场中国衰退,印度到顶不增长,印尼衰退;巨额现金储备与降低的研发投入与薪资支付是巨大隐患;IOT增长靠大家电,小米的大家电除低价外没有任何明显竞争优势;有品平台和供应链投资可以持续关注,个人比较看好;
小米说自己是手机+AIOT的双核,但是我想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手机才是核心中的核心,AIOT也离不开手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看财报先把其它眼花缭乱的都抛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财报,小米全球出货量6000万台,全球第四,但是看看各大市调公司的报告你会发现这个第四非常的不稳,OPPO和vivo与小米相差无几。从全球出货量来看,这个数字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整体市场是衰退的。
对于小米公司来说2000元以上智能手机收入占比提高和毛利率大幅增加到8.1%是好事情,就是不知道综合净利率有没有超过5%。
从全球来看小米手机的业绩还是不错的,这主要是在一些新进入的市场增长不错,但是在小米最核心的中国大陆市场一再衰退,印度市场已经增长到顶并且受到realme等产品的较大冲击,印尼市场是前五名中唯一衰退的手机品牌!这三个地区也是小米财报中的所说的有全职员工团队的三个主要地区。欧洲增长是不错,但是在这个运营商主导的大市场中进入了哪些主流的运营商渠道和销售渠道?
我們正於歐洲佈局運營商渠道。例如,我們的旗艦智能 手機如小米MIX 3和小米9系列已經在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等國家的 運營商渠道開售。
这是财报的说法,虽然不够具体,但是是个好的开始,这应该是海外市场最好的消息了。
如果保持不住竞争力,进入新市场取得增长,然后被竞争对手抢夺,这说明竞争力是不够的,到目前为止小米与OPPO 、vivo相比产品竞争力没有一点优势,甚至开始落后,产品竞争力不足是最根本的问题,比如小米9系列,我想起了国金的数据,也许不准确但是也不会完全瞎编。
小米对自己的定义是互联网厂商,互联网厂商的主要收入就是广告!小米的广告是基于硬件产品,尤其是手机/电视,尤其是国内市场,在中国市场的手机销量下滑以及荣耀电视的推出可能会对广告收入产生不利的影响,广告会明显降低用户体验。
2019年第二季度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46億元,同比增長15.7%。廣告業務收入 達人民幣25億元,同比略降0.6%,由於中國大陸廣告市場疲軟,尤其是貢獻我們的 主要廣告收入的其他互聯網公司廣告開支減少。
广告投放减少这是很多公司面临的情况,与大环境密不可分,也要考虑到分流的影响。
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廣告及遊戲以外的互聯網服務收入,包括有品電商平台、金融科 技業務、電視互聯網服務及來自於境外互聯網服務所產生的收入,對互聯網服務總收 入的貢獻佔比在2019年第二季度達到36.0%,其數額較2018年第二季度增長了108.8%。
这要考虑到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持续下滑的影响
现金储备511亿元人民币,其实是这应该是利好消息,但是如果看到薪酬支出减少,研发占比同比下降,这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
高现金储备却不能很好的利用,尤其是市场竞争堪称惨烈而自家产品竞争力并不足的情况下还攒着钱不敢投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蠢,一种是为应付某些事情做准备不敢投入(别忘了对赌协议)。小米的员工你见过对工资和年终满意的吗?离职了一大批优秀员工,这种情况还减少了支出,不知道是减少的哪些?(经评论提醒可能与年终奖有关,但是很多优秀员工离职这也是事实,该部分分析有问题,参考 @刘延 的回答)
相对于去年整体研发投入还是增加了不少的,但是市场上是要跟竞争对手比的,跟OPPO和vivo相比至少在产品上没有体现出来研发的成果,或者说在核心的手机产品上投入不够。
小米的IOT业务也表现不错,但是过于依靠大家电,对于大家电小米除了价格没有任何的竞争力,能拉动营收,数据好看,其它的意义其实不大,当然你也可以说感动人心。
电视的业绩表现不错,相对于那些传统的国产电视厂商的竞争力不足,华为的入场才是值得关注的,一加也要入场。短期内不可能挑战小米电视的地位,但是小米电视的短板一样非常明显,没有高端/高品质的产品,牌子树不起来,如果有后入者竖起了品牌,小米电视会继续遇到危机,目前来看暂时不需要担心也有充足的时间来改变。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有品電商平台的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人民幣38 億元,同比增長113.9%。2019年6月,有品超過65%的GMV來自於非小米手機用戶。
小米有品的增速据说未达雷军预期,不过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对比网易严选的重资产模式不盈利然后裁员小米有品还算稳健,但是这个市场的天花板不高。
我們亦將投資擴展至供應鏈公司,以加強與主要零部件供應商的合 作關係,增強先進技術採購及製造能力。截至本公告日期,我們已投資12家供應鏈 公司,其中,有三家被投資企業已經在中國科創板上市。
小米手机的供应链一直被人所诟病,对供应链的投资可以有效的增强供应链实力,这些企业上市也能带来不错的回报,值得关注,但是对供应链的选择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个现在还不好说。
其他虧損淨額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21.7百萬元增加228.7%至2019年第二季度的人 民幣71.3百萬元,主要是由於2019年第二季度確認匯兌損失,而2019年第一季度則確認 匯兌收益。
这个汇兑损失做的并不好,国际化的大公司这点非常重要。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买股票请慎重。
电视、空调等爆款产品将大幅提升公司收入天花板,互联网服务体量提升也将继续改善小米集团的盈利能力。预计大家电品类的逐一推出将显著提升IoT收入及占比,改善公司过于依赖手机的收入结构。
这对于小米集团来说,无论是短期期还是长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好不好看近期股价表现吧,毕竟精神股东吊用没有,重要的是真金白银的真股东们怎么看了。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其实摇滚精神是人的精神,不用太强调摇滚这两个字。
前两天我看到了臧鸿飞对摇滚的解释,我觉得挺好,他说摇滚是面对着生活的不服,而流行音乐是面对生活服了。我觉得这种解释挺好,我们始终在质问自己还是不是自己。摇滚不摇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是不是你自己。
摇滚是小众这个话题已经不用再说了,因为摇滚在西方已经成为主流过了,摇滚是大众音乐,在中国可能是小众音乐,所以说中国文化和经济的现状造成了摇滚乐在现在社会的定位不能说明它是大众还是小众,这个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现实的妥协的自我的时候,是否会持续的去发问,这种东西不一定偏要体现在摇滚乐,而流行音乐也有,古典音乐也有,现在一些hip hop音乐、嘻哈音乐里都有大量的质疑的声音。
当然,这些都是大的流行音乐的范畴里的,但都不是以人们所理解的摇滚音乐的形式所存在的,所以没必要偏要强调摇滚两个字。
我自己写过两首歌去比较中国的摇滚乐和西方的摇滚乐,近三十年前我写过一首《像是一把刀子》,我觉得当时的中国摇滚就像一把刀子;在十年前我写过另外一首歌叫做《滚动的蛋》,实际上也是针对Bob Dylan的《Like a rolling stone》做一次呼应,我们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对西方的摇滚乐做的呼应,我觉得我们更像一颗滚动的蛋,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摇滚乐现状的一种描述。中国摇滚是一颗滚动的蛋,但它没有破碎,雨后的大地路途好像有些松软,滚动的时候受到了保护,但的确是危险的状态。我更愿意说中国摇滚乐是从下而上的,蛋破碎了之后变成了生命。
从三十年前到十年前再到现在,中国摇滚没有走向世界,我觉得走不走真的不重要,类似的比较本身是功利心态的,把摇滚乐当做了一种商品。摇滚乐存在的形式也不是为了要走向世界,或者要流向中国,它们存在是为了身心的娱乐,这种娱乐自然会带来与市场的互动,这种互动造成了传播,所以在中国有大量的人受到了影响,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而且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这些唱片,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根基带来的良性的反应。所以我们就应该去听这种良性的音乐,我觉得每个时代都要有一种形式去表达自己,摇滚乐就是西方发展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们需要用新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时候适时出现的,那个时候已有的音乐形式不能表达人们的想法了。像现在一样,很多的年轻人选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我们也没办法。这个就是自然的一种规律,人们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就会轻而易举的找到自己最想选择的方式表达自己。
我觉得中国的摇滚乐,或者说中国自由表达性音乐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流行音乐更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结果,它的成功方式是一种结果,包括摇滚乐也希望能够像流行音乐一样成功,但不一定像流行音乐那样去表达。
遗憾的是,这个社会的环境和传统文化环境没有鼓励批判,或者说是坚持自我、怀疑现实这种审美,在别的人完全趟出一条路之后,我们亚洲人沿着他们的脚步往前走的时候可能会受益,因为大家会说这种东西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了,是可控的。但真正达到了不可控制的时候,所谓的不可控制就是真正自由状,他们一定会出面干涉或强加限制。这个时候才需要人站出来,人的自由创造需要调整,针对这种状态的时候,才能产生出接地气的作品,这个时候我认为才是所谓最自由的状态,他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人的自由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的状态,当然这种不可控的状态是由内心强大的信仰牵引着的,不会造成危险。这种东西只有自己能知道,很多人是不相信的,所以我们的文化环境、我们的宗教信仰完全不信任人的自由状态,一定会有人干预你,不光是家长,即使是比你年轻的人都会来说小心点小心点别出圈、别超越底线。这些东西都有可能造成自己对自己说,那好吧,回头。
就像臧鸿飞说的那样,我们服了,我们对困难做出了妥协做出让步,我们的理想稍微静音一段时间,完了之后,我们可以获取到的东西要远远大于我们的挑战。
你持续的用你的理想去对抗你对现实的认知,你会发现你对现实的认知没有那么强大,你甚至可以说你自己征服现实就是你的现实观,现实怎么可能不被征服呢?他怎么可能会养成这种习惯呢?如果现实都是不可征服的,人就永远是在倒退。
摇滚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的概念,而是一种态度和人生观的概念。
其实摇滚精神是人的精神,不用太强调摇滚这两个字。
前两天我看到了臧鸿飞对摇滚的解释,我觉得挺好,他说摇滚是面对着生活的不服,而流行音乐是面对生活服了。我觉得这种解释挺好,我们始终在质问自己还是不是自己。摇滚不摇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是不是你自己。
摇滚是小众这个话题已经不用再说了,因为摇滚在西方已经成为主流过了,摇滚是大众音乐,在中国可能是小众音乐,所以说中国文化和经济的现状造成了摇滚乐在现在社会的定位不能说明它是大众还是小众,这个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现实的妥协的自我的时候,是否会持续的去发问,这种东西不一定偏要体现在摇滚乐,而流行音乐也有,古典音乐也有,现在一些hip hop音乐、嘻哈音乐里都有大量的质疑的声音。
当然,这些都是大的流行音乐的范畴里的,但都不是以人们所理解的摇滚音乐的形式所存在的,所以没必要偏要强调摇滚两个字。
我自己写过两首歌去比较中国的摇滚乐和西方的摇滚乐,近三十年前我写过一首《像是一把刀子》,我觉得当时的中国摇滚就像一把刀子;在十年前我写过另外一首歌叫做《滚动的蛋》,实际上也是针对Bob Dylan的《Like a rolling stone》做一次呼应,我们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对西方的摇滚乐做的呼应,我觉得我们更像一颗滚动的蛋,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摇滚乐现状的一种描述。中国摇滚是一颗滚动的蛋,但它没有破碎,雨后的大地路途好像有些松软,滚动的时候受到了保护,但的确是危险的状态。我更愿意说中国摇滚乐是从下而上的,蛋破碎了之后变成了生命。
从三十年前到十年前再到现在,中国摇滚没有走向世界,我觉得走不走真的不重要,类似的比较本身是功利心态的,把摇滚乐当做了一种商品。摇滚乐存在的形式也不是为了要走向世界,或者要流向中国,它们存在是为了身心的娱乐,这种娱乐自然会带来与市场的互动,这种互动造成了传播,所以在中国有大量的人受到了影响,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而且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这些唱片,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根基带来的良性的反应。所以我们就应该去听这种良性的音乐,我觉得每个时代都要有一种形式去表达自己,摇滚乐就是西方发展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们需要用新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时候适时出现的,那个时候已有的音乐形式不能表达人们的想法了。像现在一样,很多的年轻人选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我们也没办法。这个就是自然的一种规律,人们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就会轻而易举的找到自己最想选择的方式表达自己。
我觉得中国的摇滚乐,或者说中国自由表达性音乐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流行音乐更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结果,它的成功方式是一种结果,包括摇滚乐也希望能够像流行音乐一样成功,但不一定像流行音乐那样去表达。
遗憾的是,这个社会的环境和传统文化环境没有鼓励批判,或者说是坚持自我、怀疑现实这种审美,在别的人完全趟出一条路之后,我们亚洲人沿着他们的脚步往前走的时候可能会受益,因为大家会说这种东西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了,是可控的。但真正达到了不可控制的时候,所谓的不可控制就是真正自由状,他们一定会出面干涉或强加限制。这个时候才需要人站出来,人的自由创造需要调整,针对这种状态的时候,才能产生出接地气的作品,这个时候我认为才是所谓最自由的状态,他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人的自由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的状态,当然这种不可控的状态是由内心强大的信仰牵引着的,不会造成危险。这种东西只有自己能知道,很多人是不相信的,所以我们的文化环境、我们的宗教信仰完全不信任人的自由状态,一定会有人干预你,不光是家长,即使是比你年轻的人都会来说小心点小心点别出圈、别超越底线。这些东西都有可能造成自己对自己说,那好吧,回头。
就像臧鸿飞说的那样,我们服了,我们对困难做出了妥协做出让步,我们的理想稍微静音一段时间,完了之后,我们可以获取到的东西要远远大于我们的挑战。
你持续的用你的理想去对抗你对现实的认知,你会发现你对现实的认知没有那么强大,你甚至可以说你自己征服现实就是你的现实观,现实怎么可能不被征服呢?他怎么可能会养成这种习惯呢?如果现实都是不可征服的,人就永远是在倒退。
摇滚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的概念,而是一种态度和人生观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