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1949年到2005年,这一段时间内,电影一直都是广大知识分子群体的娱乐消遣,而不是真正普罗大众的娱乐消遣
之前看电影需要什么?如果在家里,需要彩色电视机,如果在电影院,则要求必须有城镇户口,在本地电影院或者工人文化宫看,或者在国企机关军队高校大院里,有自己的专属电影院。这些电影院在完全市场化之前,放的都是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审查过的经典作品。有些经典作品一部就要7-9个小时,典型就是邦达尔丘克版的《战争与和平》(长达427分钟),奥泽洛夫的《解放》(长达487分钟),就连比较小品的《士兵之歌》、《啊 海军》也都是两个小时起跳的东西。
所以在这个历史阶段,能看欧美片本身就是阶层的体现。大部分得是作为人上人的城市人,还得是人上人中的人上人-国家干部。这批人(其中大部分还是50-80年代的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欣赏能力,能理解、能欣赏较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毫不奇怪。
这批人和他们的后代,通常可以叫“社会主义之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新人类”,同时又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占据了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欣赏能力要比现在的受众明显要高。中国彩色电视机走入千家万户是什么时候?90年代了,就算如此也就只有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彩电普及率高,内陆及延边城市普及率仍然不高。
现在是什么情况?智能手机机主覆盖率占总人口的80%,从宇宙中心五道口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条件去消费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而中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如何?平均来讲,本科生占总人口也就7%,就算在90后中也就只有25%,但是基本人人都消费得起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因此和21世纪初期相比,指环王这种史诗性的作品受到负面评价的可能性要高太多了。
说实话《指环王》鉴赏门槛还不算太高的,像《天国王朝》这种不了解近东中世纪史的就只能是全程看个热闹。至于苏联那些大作,不学个第二外语,不考个专业八级,不老老实实蹲9个小时看完,都不知道经典在哪里。大部分人更欣赏不来的。
《指环王》系列属于存在一定观影门槛的电影,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得对西方文化和西方魔幻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否则就很可能在看的过程中因为不理解剧情而觉得这部电影“啰嗦”、“乏味”。再加上西方魔幻在国内本来就属于比较小众的领域,如果本就对这一题材没有了解又没有兴趣,那观影体验就更是雪上加霜。
另外,我认为观众的观影量也会影响他对电影的评分。一个观众如果没有认真看过(类似电视上背景音看电影的那种不算)三位数以上的电影,是很难对一部电影做出有参考价值的评分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上看电影的。当年没看过几部电影的我,看《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这种公认的好电影会觉得好看、会打高分,而看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因为观影量不足我也会觉得好看、打高分。举个栗子,当时我看了一部新片《詹妮弗的肉体》,看完觉得剧情挺吸引人的,是部很不错的电影。那时我还不知道豆瓣这个网站,多年后我上大学了无意中在豆瓣看到这部电影,居然只有不及格的分数,显然是属于烂片的行列。短评很多人吐槽其玩烂梗、俗套。但是对于当年没看过几部电影的我来说,别人已经看腻的俗套情节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如果我是看了很多部电影再去看这部《詹妮弗的肉体》,可能也会和那些人一样的感受而不是觉得这部电影很不错。与这种情况相反的就是一些文艺片,有的文艺片重点其实更多的倾向于拍摄手法、氛围营造等而不是故事情节,一些不明真相的萌新观众很可能就因为这种电影情节比较意识流而怒打一星。
第一,院线的史诗片时代已经结束了。你再也不可能在院线里面看到《飘》《宾虚》和《指环王》这样的电影了。有人(这个问题下的很多大明白)说这是抖音的锅--短平快的爽点轰炸app,缩短了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真的是这样么?其实,史诗片的消亡早于抖音很多年,甚至早于任何4G时代互联网产品的诞生就开始了。这种趋势是由2片方和院线决定的:2003年《国王归来》上映的时候,我所居住的那个三线城市一共只4家影院,其中3家都是只有一块荧幕和一个巨厅的那种老式电影院,这些荧幕平时大把时间的闲置,日常放老片或者组织中小学生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电影票卖的非常便宜。当时,只要有引进大片儿上映能吸引一大批观众来看,就能挣钱。而《阿凡达》之后,随着观影市场迅速下沉扩大(北美市场下沉过程更早),观众塞满观影厅就已经不是问题了,片长甚至成为遏制票房上限的因素之一。3小时闷片儿的时长限制导致排片量的上限就摆在那里,所以片子本身再叫好叫座,也不可能大赚特赚。导致现在,闷片现在只能存在于流媒体平台 -- 串流媒体不受排片的物理限制,比如Netflix的《爱尔兰人》。连《正义联盟》这种爽片,要想上院线都要被霍霍到120分钟左右--不惜牺牲故事的逻辑,你说导演用心良苦拍了四小时的素材?不好意思,上流媒体平台吧。观众真的不能集中精力么?那么流媒体统计的Binge watch时间怎么越来越长了呢?单机游戏的流程怎么也越来越长了么?刷短视频的人难道就不宅家煲剧10小时不看手机了么?
第二,电影制作受制于无限上升的成本,资方话语权越来越大。而资方是极度保守的,所以你能看到的影片题材收到极大限制--都是大IP、电影宇宙、关公战秦琼类东西。资方考虑的事情是保证一定数量的受众基础,所谓“自带流量”。名字就要吸引观众、设定就要吸引观众、刺激要密集、动作戏要多、没有动作戏的时候就要插科打诨讲段子,主角得不停地耍宝。如今的观影市场已经完全下沉了,拍电影可以是艺术,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是一门生意。生意的形态决定了产品的内容,而和观众注意力集中时间无关。你看国漫,在视频网站上题材还算是百花齐放,一到了大荧幕,就是西游记封神榜,封神榜西游记。
第三,当年的观众无缘无故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可比现在的观众狠多了,《英雄》上映的时候都被骂的狗血淋头,现在院线里能给我端上来个《英雄》我真的要谢天谢地了。近几年不是连《无极》都被拨乱反正了么?可见现在的观众比起当年是宽容很多的。想象如果把《哥斯拉大战金刚》这种概念的电影海报贴到20年前的剧院门口,真是不知道要被嘲讽成什么样子。当年没那么多撤硕让大家发泄戾气而已。而且很多人自带滤镜,过滤了当年的恶评与不屑,只记得了当年粉丝群里的吹捧。
第四,《指环王》是非典型系列片,三部是完全连续的一个故事,而不是007这样的“选集电影”Anthology films,也不是《黑客帝国》这样的虽然三部连贯,但是每一集自成一体故事自洽的系列电影。这样的连续剧式电影,无论是在当年,还是现在都很少见。第一部《护戒使者》在新观众看来,就是一部开头合集:怎么这个电影开了10个头,到最后都在开头,而没有任何closure和pay off啊?三个小时之内没有任何闭环的故事线,却搞了一大堆人物:白两个胡子老头脸盲、4个霍比特人脸盲、精灵族内各种脸盲、人类游侠也是脸盲。当年的观众,也是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承认吧,国内绝大多数的魔戒迷根本不是看了第一部电影就入坑的,大多数都是PPlive、盗版DVD、字幕组上出了三部合集,一口气看完了才粉的。所以不要倒因为果,再抢占高地秀优越,这种行为很没品。那些带着蓝黄小花的所谓从业者,从来没见你们行业端上什么好菜,反而不断给观众喂奥利给,市场到底是谁给搞成这幅模样的你们自己没数么?现在要数落这届观众不行?
第五,要哀叹慢节奏的电影无人欣赏,那我还哀叹没人读书呢!书籍的节奏把控的自由度可要比电影高多了。哭《指环王》不被观众欣赏是很可笑的,不如去哭《战争与和平》没人读。
这种题材它本身就是小众。
西方古装魔幻题材,这三个元素凑齐了,你说不是小众?
我一直重复一句话: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关注的事情的影响力。
现代社会因为网络的发达,人们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同好者。同样的,也非常容易发生一件事情在网络上闹得不可开交,现实中基本没声音这种情况。
上面可以展开很多,我分开说。
第一个,《指环王》是小众题材这是毫无疑问的。
什么是大众题材?麻烦打开湖南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这些,这些上面的才是大众题材。
市场经济,投资方必然去做受众面最广的题材。
不要说你喜不喜欢,投资方愿意投入出得最多的,就是大家喜欢的。
这个问题的核心点在于:为什么在网络上好评如潮的《指环王》重置了,很多人都吐槽不行?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了,网络是放大了某些小众的东西的影响力。
《指环王》当然是个好片子,但在网上夸它的都是谁?都是本来就喜欢的人啊。不喜欢的人,吐槽一次两次就完事了,谁这么多年过去了,还盯着它吐槽?
你想想接着会发生什么,不喜欢的人逐渐散去,留下来的都本来就喜欢《指环王》,于是网络上存在的关于这部电影的信息,基本都是正面评价。
对于不知情的吃瓜群众,他们只会看到正面评价,于是无限得被抬高了心理预期,结果,这却是一部小众题材电影。
落差极大。
接着就是第三个,千万不要高估你自己关心的事情的影响力。
在网络上,由于我们更多会去关注自己本身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信息茧房。
打个比方,本人作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有事没事点赞吐槽美国的,顺手还关注了一大堆FXS用户(笑),于是造成了:我看知乎,很容易觉得反美是主流舆论。
但现实中你去看看,我在我的想法里已经吐槽过N次,现实生活,我是我身边唯一一个明确支持我的祖国的,剩下的全是带路党和准带路党。
同样回到这个问题,你喜欢《指环王》,这没问题,但千万不要真的以为这电影好到大家都会喜欢了。你关注的东西,只是你本身就有兴趣的,这世界还有太多太多的人,人家和你关注的东西完完全全的不一样。
千万不要把自己关注的事情当作是主流。
最后,如其他回答吐槽所说:
这没啥,只是人民们经济水平提升了,只是市场下沉了罢了。
《指环王》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都是正常的。
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这就是世界的多样性。
《指环王》电影是剧情、音乐、视觉都属上乘的杰作,出于缺点去给予差评,这也合情合理。
看看那些差评都怎么说:“太长“、”太慢“、”啰嗦“、”沉闷“
太长?
任何电影都是有门槛、分类等种种因素,本来就不是适合所有观众。看电影之前总得了解电影的基本信息吧,至少得知道这是所谓的“三部曲”、“奇幻小说改编电影”,以及明确标明的电影时长,你看三部曲是什么意思都不懂,来说这电影讲不明白。你连是小说改编电影都不了解,对世界观没有基本了解,就吐槽剧情啰嗦、拖沓。最后这时长,难道不都是明确写出?如果是吐槽太长不看也正常,自己都选择看了,怎么还没心理准备?这跟你看《勇敢的心》前,不了解英国历史文化就看,直说无聊是一样的,即便是商业电影也真的存在门槛。
我并没有说看电影之前要对这电影得有多了解,最起码你该看清楚那些基础信息,对于任何电影都一样,了解基础信息,自行判断适不适合自己,这是最基本的观影前提。
沉闷?
像这种靠视听结合入戏的电影,你要不从一开头就逐渐入戏,要是前十几分钟都没法入戏,也就是压根没好好听音乐和看效果,无法融入故事世界当中,后面只能是折磨,反正我是连后面音乐都听完。当然,个别高端观众也可以说《指环王》不如《星球大战》、《阿凡达》、《黑客帝国》经典云云,我寻思在这领域里真就是不如也没什么丢人,又不是不如《爵迹》、《晴雅集》。
喜欢奇幻故事的观众觉得沉闷是真不应该,因为这个故事角色个性鲜明,郭比特人、人类、精灵、矮人的主角均特点明显,巫师、游侠、弓手、战士、辅佐组队开任务的主线也明确。这是多少同类奇幻作品伊始框架,奇幻喜好者居然没有朝圣之心,反觉得沉闷是真不应该。你要是对这类型作品不感兴趣,我倒是非常理解。
还有说剧情烧脑,我寻思《指环王》真是很简单明了的故事,一部分人说无聊,另一部分说复杂,那么这两群人为什么不打一架?
故事老套?
这依然是个观影前基础信息掌握的问题。托尔金是在创作他心中的神话故事,故事的核心甚至不是当年的流行文学,他是打算模仿古典文学方向去创作,你观影前起码得知道这是根据史诗或英雄叙事载体改编的电影。就好比你看《荷马史诗》改编的电影,直说剧情无聊,这是很无解的一件事情,这些故事大多就是英雄破除了某些困难,打败了强大的敌人或怪物,放到现在很难不无聊,要从中找到趣味必然需要观众自己去摸门槛。
低情商:老套
高情商:古典
托尔金的故事也融合了当代背景,郭比特人的故事相当于他和他的老朋友参与一战时的一些经历。不同的种族联合起来对抗黑暗势力的情节,多少与真实的世界大战有关。我想说无论故事是否老套,最起码是有现实意义在里面。《指环王》的故事可不是像现代许多十几二十岁作家那样,窝在屋子里码出来技巧派故事,比尔博的创作心情很反映作者心态。当然啦,唐家三少认为自己的作品比《指环王》详细多了,这很能反映当代作家与托尔金的不同。
别人不喜欢,你就说别人没看懂,你跟扎克.施耐德的粉丝有什么区别?
扎克.施耐德电影的问题是他受限于时长,往往没法把剧情讲明白,同时过分沉溺于画面表达,无法在剧情简单的剧本中给出丰富的内容,让人感到沉闷。《指环王》在故事简单的前提里给出了丰富的世界观背景信息,因为是小说所改编还需要反过来压缩内容,为了讲剧情,电影的台词一直不断递出信息,并非只是玩弄视听效果而已。剧情推进与人物刻画都能够从台词中去了解,只要正常看主线都能看懂,我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还是小学生呢。
不喜欢,觉得不好看,也就罢了。就不要拿什么太长、沉闷、老套来说事,只要了解什么所述信息还依然没兴趣的,应该选择避雷,以免被浪费宝贵的时间。
生动地展示了“代沟”的存在,以及当代速食党流量派观影人的堕落。
因为快餐吃多了再吃正式的宴席菜,容易觉得寡淡。
《魔戒》系列从电影拍摄的角度讲,其电影结构是非常高水准的,是教科书级的。
前20分钟的建置环节首先将魔戒的故事背景和世界观讲得很清楚。随后又把几个种族的关系,特点,主角团的基本人设塑造了起来。光凭这一点,基本上吊打了我国所有魔幻电影——我国的魔幻电影,基本上连故事背景都讲不清,世界观混乱,根本立不起来。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比如最近的《侍神令》,一个阴阳寮连一个高手都没有,也没见啥特殊技能。人界和妖界的关系也很模糊。总之整个世界观的构建缺乏严密的逻辑,所以很失真。
中国魔幻巨制里,真正把世界观塑造清楚了的,也就几十年前徐克的《蜀山传》。
当然,如今《魔戒》挨骂,也不是没有自身的原因。魔戒第一部要为后两部作铺垫,所以剧情相对而言,冲突还较少。而且由于世界观太宏大,剧情框架大,所以节奏相对较慢。这对于这十年被超级英雄类的爆米花电影喂惯了的观众来说,难免会不适应。
我个人认为,这属于一种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式的市场现象。
其实很正常.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第一次国内上映于 2002 年 4 月份, 十九年前了. 电影上映的时候我还不是奇幻迷更不是指环王粉丝, 然后第一部是真的看不下去. 原因很简单: 没有读过原著小说的话, 单看第一部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电影. 场景跳来跳去, 人物的出现都没头没尾, 情节更是一言难尽, 就不说三个小时这冗长的观影体验了. 可能唯一说得上优点的, 就是风景真美, CG 水平 (以 2002 年来看) 真棒, 几乎每一帧画面都可以拿出来当电脑壁纸用.
成为指环王的粉丝还是在看了第二部 The Two Towers 后. 圣盔谷一战封神. 之后把小说找来读了, 又重新看了第一部, 才算是第一次搞清楚了在说什么.
西式奇幻本来在中国就是一个小众的内容. 在西方上映的时候不会有这个问题, 因为托尔金的这个三部曲对于欧美中学生们来说普及程度和西游记在中国中学生中差不多.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背景知识的人来说, 护戒使者这部电影看不下去太正常不过了.
至于为什么现在才出现这些言论? 因为 2002 年的时候既没有豆瓣也没有微博啊.
当然, 往好里想, 就是很多人在过几天看了第二部双塔奇谋后, 会回头爱上彼得杰克逊带来的这个中土三部曲的.
对了, 强烈不建议在考试周去学校里 Cosplay 甘道夫爷爷.
老实说我看这颗血统论大毒草已经不爽很久了。
暴露出很多人以前没看过(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