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大家对 2021 年五一调休这么抵触? 第1页

  

user avatar   redwolf-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题主所说的“大家”相反,我不反对调休;而且,我不仅不反对,我还欢迎调休、支持调休。


其实啊,我以前也是坚决反对调休的。

原因么,很简单,像很多人说的,调休的结果就是哪哪都是人,哪哪都堵车,哪哪都排队,最后我哪也去不了,就在家待着,本来周末都出去消费,到了小长假,反而在家龟息。

那我现在为什么转变态度了呢?

因为我发现,当前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主要矛盾从“全国人民集中旅游消费与有限的旅游资源之间的矛盾”变成了“劳动者个人时间不断被雇主侵犯无处伸冤”、“劳动者有钱有愿望但没时间消费”。

对此,我的解决方案就是,调休,从当前的小调休,转变为,超级大调休。

接下来,我要开始算算术了。

(学龄前儿童请退避。)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法定节假日全年一共就11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国庆、春节各3天;怎么调,也就这11天);全年365天总计是52周,每周双休周末,那么,咱们中国人全年的休息日天数一共是:

11+52×2=11+104=115

全年休息天数是115天。

365-115=250

那么全年的工作日天数是250天(嘿,250!)

接下来这个算式稍微复杂点:

250×8÷24=83.33

什么意思呢,就是:250天工作日,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83.33天工作日,每天工作24小时。

这样,我的超级大调休方案就呼之欲出了:

从1月1日到3月25日总计84天——准确说是从1月1日零时到3月25日八时总计83.33天,是劳动者工作时间,集中劳动,全天24小时,不停不休。

过了3月24日八时,全国人民集中放假,一直放到12月31日24时。

这个方案就比较好地解决了前文提到的两个矛盾:

这个方案实施前,雇主不要脸,让你晚下班几小时、让你半夜接个电话,你也不太好说什么,取证难嘛;这个方案实施后呢,你总不能3月26日还给我打电话让我加班吧?就算你3月26日给我打电话,你总不能4月1日还给我打电话吧?

游泳池的水都被我放空了,你还好意思往池子里呲尿呢?

没时间消费的问题也解决了。

3月26日到12月31日,连放281天。你想环游全国,用走的时间都来得及。

281天走遍全国好像有点难哦,那就走一半吧,明年再走另一半。


另外,最后顺便提一下,这个“超级大调休”方案好像还能一并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呢。


user avatar   xia-xiao-hao-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好过没有”,但调休例外。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劳动节的本意是给劳动者一个休息的节日。

而调休并非放假,其实是一种朝三暮四的把戏,动机其实是为了拉动消费,主要的受益者是资本家而不是劳动者。甚至很多劳动者觉得更累了。

我看没有哪个资本家抱怨五一调休吧?如果改成五一节放假,就该轮到资本家抵触了。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yue-yipi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研究,过去这20年里,90%做了半飞秒的患者,在术后达到了20/20的视力。

但是,我国台湾地区的所谓“近视手术之父”,当年(2011年左右)宣布“封刀”就是因为他从1999年到2010年间,都在做半飞秒。最后因为来自半飞秒术后并发症患者给他的压力,退出屈光手术圈,开了自己的治疗眼疾的眼科诊所。外界对他退圈的理由也众说纷纭,有人说只是为了宣传自己的诊所,当然这不是我的重点。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吓唬大家不要去做半飞秒,而是想跟大家说说,选择术式的时候,除了术后视力以外,还需要关注更多方面。当然,如果你希望在正式选择术式之前有一个地方可以先咨询一下的话,可以加我,忙完就会第一时间回复。

从1999年美国FDA通过半飞秒(Lasik)激光矫正术之后至今,所有接受激光矫正的人中,最多接受的应该就是半飞秒了。当然也拥有最多的研究报告,在全方面分析术后的情况,包含术后视力,还有干眼情况和术后一系列安全性的研究。

半飞秒手术过程

--------半飞秒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过去的这20年,有学者统计了全球主要的百份研究报告,至少60万眼接受了半飞秒手术的术后视力情况:

98%的患者,在术后达到了20/40的视力;

90%的患者,在术后达到了20/20的视力。

也就是说,半飞秒术后九成的人可以维持1.0的视力,我相信可以回答题主关于视力恢复的问题了。

--------半飞秒术后的干眼比例

20%-40%的人,会在半飞秒术后开始感受到,并在3个月左右时达到干眼巅峰,而大部分人会在半年到一年内得到改善。

这些感受到干眼的患者中,有一半人会有持续性症状,但一半不会特别影响日常生活,约有2%-3%的患者认为生活因为干眼而困扰。

--------半飞秒术后的屈光回退比例

屈光回退和再度近视是两回事,屈光回退一般约发生在术后半年至一年内,比较高发于表层激光(Smart)和半飞秒(Lasik)。

因为在术后复元的过程中,结疤反应使角膜厚度增加而形成的近视。总结起来更容易导致屈光回退的患者方面原因可能有:

上皮增生、角膜增厚、干眼、眼压不稳、不合理用药等。

有研究发现,手术时手术室的温度、湿度以及手术医生的经验,都和屈光回退有相关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文末传送门)

北京的一份报告,医生们回顾了过去44,580眼,在术后3年以上的二次手术情况,并对比了Lasik和PRK,结果发现,表层激光PRK的回退率还比半飞秒更高,达到了3.2%,Lasik则是1.1%。

对比表层激光和半飞秒结果来说,SMILE的术后屈光回退情况就明显更少了。美国有学者随访了SMILE患者术后3个月到7年的屈光表现,平均只有-0.35 D的屈光度数[1],患者基本不太能感受到了。

还是那句话,不论想要选择什么手术方式,都应该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不能只看某一项表现。比如有的人听说术后上皮层可以自行恢复,所以就只想选择表层,但是却忽略了屈光手术的最初目的是摘镜,如果是容易回退的,做完表层激光之后可能半年一年,又近视了,还是需要戴眼镜,这就本末倒置了。

如果大家有近视相关的问题,也欢迎来加微信咨询,忙完会第一时间回复,希望可以帮得到大家。




文末传送门:

文献:

Wilkinson, J. M., Cozine, E. W., & Kahn, A. R. (2017). Refractive eye surgery: helping patients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LASIK.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95(10), 637-644.

参考

  1. ^ https://journals.healio.com/doi/abs/10.3928/1081597X-20210712-02



  

相关话题

  清明放假三天是不是文字游戏?各大媒体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的说清明放假一天? 
  如何看待俄罗斯五一连休十天假而且不调休? 
  如何看待中国的休假制度(调休凑假期)? 
  为什么「五一调休」冲上了热搜? 
  五一小长假后上班第一天,你起床时心情是怎样的?开工状态还好吗? 
  为什么「五一调休」冲上了热搜? 
  为什么大家对 2021 年五一调休这么抵触? 
  为什么双休日工作制在中国很多私营企业执行不到位? 
  研究生放假还开组会吗? 
  董明珠建议允许企业弹性安排法定节假日,弹性放假可执行性如何? 

前一个讨论
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
下一个讨论
《武林外传》中白展堂真的只会葵花点穴手吗,他的武功到底厉不厉害?





© 2024-06-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