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年五一假期,调休之后实际只放假一天,为什么没有「不调休」的假期? 第1页

     

user avatar   thinkra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我感觉是个词汇定义问题。

有一次跟一山东哥们聊天,我说听说山东高考变态,你们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是不是很拼命,哥们说一个月放两天假。当时我就惊了,竟然有每月都能放两天假这么好的事?我们北京除了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以外就没有其它的假期了,而且春节还被寒假覆盖。当年也没有清明端午中秋这些哩个隆的,等于一年下来只有元旦1天、寒假、五一3天、暑假、十一3天,就这5次放假。反观山东人,竟然每月都能放两天假,简直太滋润了。

后来才知道,他们管正常周末休息也叫放假。

你们丫怎么不管晚上回家睡觉也叫放假呢。


user avatar   juventusyq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很烦,有一种一天不吃第二天吃6顿的感觉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虽然网上骂得人很多,但是还是很多猴子愿意被耍。

如果今年五一大家都不出门,全呆在家里恢复元气,保证明年就不调休了。


user avatar   tntt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儿子几乎是崩溃的。

早上起来就开始嚎叫,说今天明明是星期天,星期天要出去玩,星期天不上幼儿园……然而他还是被残酷地镇压,送上了校车……

他四岁不到,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学RAZ,每天晚上七点开始写作业到八点,周六上午有足球课,每周只有周日是他自己的,想去游乐场想去公园想宅在家都可以。所以,可想而知连着辛苦了六天突然第七天又要去幼儿园被压榨,心态就崩了。

我是可怜他的,但为了让他活在上海,为了供他上民办幼儿园,他爸爸快996了,我快007了……我们平时周一到周五加班到深夜,周六陪他踢球后回家继续加班,周日被他拉着出去玩,真的是身心俱疲,但好歹周日抵死不加班,不用想公司的事情,晚上还能看看电视剧看看综艺吊一口救命气。结果呢……这一调休,就是连着996/007 12天……猝死的可能性都不排除……

别以为五一这左腾右挪的五天就可以放松,我们放假,global老外不放假,该push的人、该整的活一个都不能落下……

考虑到几倍增长的机票、酒店价格,注定堵车的高速公路,以及乌泱泱的人,也不可能背着电脑去旅行去当韭菜对不对?于是只能举家避在家里,我和老公加班,老人和娃大眼瞪小眼。

真的好累啊,要是这五天,不,哪怕这实际上的一天,发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支配就好了,我可以自己并一个周末,去洱海或者三亚躺两天,真的只想在一个没有压力和噪音的地方躺两天……

然而,人家上头既要、又要、还要……我草都快没得吃了,一滴奶也挤不出了呀……

那我只能不支持你们背后的小心思了。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改“双休日”为“单休”,调休拼成“小长假”,在不增减总休假时间的前提下,凑出连续五天的假期,以促进旅游消费,这样的设计思路,根源是什么?

很多平日抱怨加班、抱怨“996”工作时长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其实一周五天工作制和【双休日】,从来不是天经地义就应该有的,其实也只是从1995年才开始实施,距今也不过20多年时间。

没错,整个80年代与90年代初,我们的父辈一直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48小时工作制,习惯了很多年的【单休日】,而且,因为工作需要、临时加班更是司空见惯,一样过得十分充足、幸福而有成就感,从来没人会怨声载道。

只是因为老一代人们比现在的年轻人,更能吃苦?更有艰苦奋斗精神?思想觉悟更高?

当然不是。关键是什么?——作为普通员工,有坚实保障,无后顾之忧。

那时的企业职工,即使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基层职员,也肯定能一直工作到60岁(男)/55岁(女)退休为止,只要遵纪守法,按时完成工作人物。就绝不用担心会被提前辞退,优化组合。

哪怕是有意无意得罪了直属上司,顶多也就在工作安排上被穿穿小鞋;万一真遇到不公待遇时,哪怕指着单位领导去破口开骂,其实他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心虚的从此还绕着你走路,躲得远远的。

婚姻问题,单位帮忙。给本单位的大龄未婚青年“介绍对象”,从来是每个单位后勤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房子问题,单位解决,没结婚时有单位安排的集体宿舍,几乎不用花费,就有栖身之所。不存在要将一大半收入用来交高额房租,不知是给自己打工还是给房东打工的咄咄怪事。

结了婚以后就能申请分房,虽然要按次序排队,有个等待的过程,虽然住房面积肯定不算很大,但离单位很近,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即可,10~20分钟,省下每天通勤的宝贵时间。而且,单位分得的住房,虽然没有名义上的产权,一样可以传给自己子女。

育儿问题,单位解决,子女从生下来有单位幼儿园托管,到自办小学一条龙服务,大的企业有高中,中小企业也有初中,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教学质量都不算差。

孩子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单位有奖励,学费本就不高,基本不用自家出,毕业后直接分配工作,入职就有正式编制,并不会存在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悲剧。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也根本没啥,读了中专、技校,就可以回父母原单位上班;哪怕只有高中文凭,将来等父母退休,也能“顶职”,可以继续做一名普通劳动者,并不会受到任何歧视。

医疗问题,每个大单位都有自己的医院,小单位也有卫生所,寻常病症的绝大部分开支,都有单位报销;因为医生的收入和患者的治疗开支根本无关,所以他们当然也就没有动机,哄骗患者去做各种费用高昂的无效治疗。

正因为万事都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有充足的安全感,大家也就敢花钱、能花钱。虽然大家的薪水(工资+奖金)都不高,但物价同样也低廉。

即使是月薪几十块/几百块的普通员工,一样敢一次性拿出几个月的收入,去做一笔大的消费,比如用来买彩电音响皮夹克,或者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去黄山庐山桂林这些风景名胜区旅游。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间推进到90年代时,很多城市最寻常的普通职工家庭,餐餐有酒有肉,家有彩电冰箱的小康生活,同样不算稀奇。各个地方新建了多少条彩电生产线,依旧供不应求。

而业余生活,同样丰富多彩,游泳馆、文化宫,游乐场,大剧院,少年宫……每到节假日,到处都是家长和孩子们的身影。

在一张电影票只有一毛钱、几毛钱的时代,不知多少电影可以热映几个月,刷出上亿元的票房成绩。

比如1982年上映的李连杰《少林寺》 ,在票价1毛钱的时代,拿下1.6亿票房,

比如谢晋导演的创作黄金时期,《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每部在当时都是上亿人的观影人次,换算到现在,等于每部40亿以上的票房。

而戏曲、话剧、相声、曲艺、评书这些传统文艺的黄金时代,同样是无数热衷喜爱它们的观众们,所集体造就。

特别是大型国企扎堆的东北地区,因为工厂以【日班—夜班—休息】轮换的三班制为主,任何时段都有大量观众,都有消费能力,也促成了传统文艺在这里的异常繁荣。

比如有十几万产业工人的鞍山地区,竟成为当时全国的评书中心。人们熟知的单田芳老师、刘兰芳老师这些评书大家,都是从这里成名,通过广播和电视直播节目,影响慢慢遍及全国。

电影《你好,李焕英》时间背景是80年代初,两个工厂流水线上的年轻未婚女工,积极地竞争买一台电视机,或是“不务正业”地搞业余女排比赛,竟然还得到工厂上上下下的鼓励与支持,一点都不稀奇。

事实上,2021年初上映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创下1亿以上观影人次、54亿票房的惊人记录,很大程度上,就是还原了那个朝气蓬勃、人人充满热情与希望,积极努力为国家无私贡献的年代,才让无数经历与怀恋那个年代的中老年人买单。

正因为太多的人经历过,我们才知道,被无数“前富”“后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们,斥为虚空飘渺、不切实际的理想,不但真实而且存在。


user avatar   liu-shuo-12-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知道谁发明的“小长假”这个词,长假就长假,周末就周末,搞什么小长假,说得放半拉月一样。

祝发明小长假那个人,小长寿。


user avatar   ou-zhou-jin-xue-zu-qiu-shi-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调休制度实在是反动,不论是官定还是资定。

看似一口气放五天假、七天假、八天假,但统统会在前后的双休中找回来。等于是“借你的双休,来补足我设立的法定假期额度”。

可问题是,这双休也是打工人本就法定的自有假期,你这一“借”,归还否?“借”的时候,商量否?

本身所有的所谓“三天假”都会克扣双休,这种操作放在996的大背景下就更加让人崩溃:原本就已然996的状态,却又因为小长假的“寻补”而继续进一步攫取压榨双休。

为了促成五天假、七天假的实现,反而让长假前后的996更恶化了一个层次,直接堂而皇之地变成了007:“辛苦点,下礼拜给你一连放五天……”

这就是在劳资双方的经济与政治地位均不平等的情况下,关于时间的分配权、假期的操控权完全为资本所控。

恩格斯曾描述过19世纪英国的工厂:“工人是禁止携带自己的钟表的,对于时间的定义也成为了资本家的特权。工人的工作时间要以工厂的时钟为准,而资本家和他的监工们往往会常常在时钟上做手脚:上班时先把时钟拨早一些,下班时又把时钟拨晚一些,通过增加工作时长剥削过多的剩余价值。”

这与今天利用所谓的调休制度对假期设置进行干预操纵,难道不是一回事吗……

从宏观舆论观察,似乎还要求打工人为这个赏给你的五天假、七天假感恩戴德,并会相当义正辞严、理直气壮地提醒你:“一口气放这么长时间的假,可别光想着休息啊!在家要常看看钉钉、企业WeChat……”

这属于温水煮你的同时,还当着你的面明目张胆地往你屁股底下加柴火。

集中时长加班所造成的身心两方面的伤害,这难道可以通过一口气睡它个五天五夜找补回来吗?

更何况,这小长假也不是让你单纯休息的,是让你出门去消费的!哪怕这门外人山人海、各个景点被堵的水泄不通,你也必须消费,否则从拉动内需的角度你就是一个没有价值贡献的人。

可是那些端坐高台的人似乎忘了,人们并不是不愿意消费、放松、逛街、吃喝,但这些理应置于规律性的周末双休中,而不是挤破头、让人窒息的五一/十一/春节小长假。

最后的最后,工作时创造的价值和休息时消费的回馈全部归了企业,然而一切的代价则丢给自己承担。

如19世纪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的话:“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

列宁在《论意大利社会党党内的斗争》中有指出:“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任何关于一般自由和平等的谈论都是欺骗自己,或者是欺骗工人、欺骗全体劳动者和受资本剥削的人。无论如何,也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罢了。”

在一个实质性没有工会也没有任何区域性工人组织的情况下,目前的劳资局面很让人无语,早已失去集体庇护的工人阶级几乎是没有议价权和话语权的。

甚至,他们压根连多余的、去进行“团结”的时间都没有,连发一条“我今天好累啊”的动态都没有时间。

他们只是机器。

休息的时间是什么?表象是为再生产提供蓄力,本质则是一份人权的落地,是民本之自由的一部分。

工人理应享有休息与定义休息的权力。

自由一旦被禁锢,其实对于规模化生产也是弊大于利的。这也是诸多行业眼下产生“内卷”现象的缘由之一,所以我说这种调休制度实为反动。

如果还是回到大的宏观角度而论,阶级的自由如果被锁缚,则必将羁绊这个阶级的前进步伐。

仍以列宁的观点为导:“资产阶级利用自由,是为了高枕无忧;无产阶级需要自由,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地方自治局的迫害者和自由主义的汉尼拔》)

前天4月22日是列宁151周年的纪念日,舆论追忆声浪寥寥;而近日一则“工人讨生活费被喷辣椒水”的新闻,流量同样被压低埋没……

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即,这个为劳动者唱赞歌的政治节日倒是因为对劳动者极不友好的放假现状而登上了热搜,这太过讽刺了。

微博:-欧洲金靴-


user avatar   nai-ping-zhan-do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想状态: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是乎?”

众狙皆起毕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不理想状态: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user avatar   nsy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人是禁止携带自己的钟表的,对于时间的定义也成为了资本家的特权。工人的工作时间要以工厂的时钟为准,而资本家和他的监工们往往会常常在时钟上做手脚:上班时先把时钟拨早一些,下班时又把时钟拨晚一些,通过增加工作时长剥削过多的剩余价值。


user avatar   shengjingji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相关话题

  成都失联女子在波黑萨拉热窝被找到了,当地华人说她已经无法沟通,她怎么了,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想一个人开始徒步旅行,需要做那些准备? 
  在广州如何能花最少的钱俯瞰城市夜景? 
  汉庭为何采用透明的淋浴间设计? 
  呼和浩特周边有哪些比较原生态的草原? 
  去印度订酒店上哪个网站比较好? 
  火车上有哪些不合理的设计,感觉不舒服或者加以改进的? 
  如何看待四川黄龙景区调查游客踩踏五彩池钙华滩事件,专家称上万年钙华被破坏难修复?游客可能面临什么处罚? 
  想去日本深度旅游,有哪些冷门的地方景点一定要去? 
  穷游锦囊提问:你遇到过哪些让你难忘的街头艺人? 

前一个讨论
古希腊是奴隶社会吗?据说斯巴达的奴隶人数是公民的7倍,数字有史料记载还是专家推算出来?如何管理奴隶?
下一个讨论
明清两朝对民间兵器分别是什么态度?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