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觉得最好的养老方式是什么,如何保证老年生活质量? 第1页

  

user avatar   wanwan.m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晚妈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定居在一个身边都是老年人的社区里。也从来没有想到,“养老”的压力说来就来。

离开充满了机会的北京,回到生活安逸的重庆,这个决定,我们做了4年。说不留恋,是假的,但家里的老母亲,已经等不起了。

晚妹奶奶是个精神矍铄的老太太,不,甚至用老太太来形容她,都把她叫老了:

看上去她是一个每天爬三楼气儿都不喘的腿脚利索打扮精致的健康老人,但只有身为子女的我们才知道:

“妈妈,其实早就已经「老」了。”

除了身体上出现了各种慢性病的困扰,让我们感受最明显的一点就是:

“妈妈,用不来手机了。”

之前远在北京的我们,几乎每周都要收到一次来自奶奶的抱怨——

“电视又看不起了”
“新闻联播怎么调出来?”
“手机又上不了网了”
“微信又打不开了”
……

于是每个周末就变成了我们家的远程手机维修时间——通过远程手机控制,才发现问题往往出在最简单的地方——数据开关被关掉了——老年人总认为这些功能开关像家里的电灯开关一样,开着会浪费电浪费话费浪费钱——信誓旦旦的保证学会了再也不关了,然而下一周,同样的问题又会出现。

我们在北京时总是抱怨晚妹奶奶老是会被人坑骗,除了各种奇怪的保健品和无用的家具,最让我们搓火的就是网络的问题:

明明我们在网络上给奶奶办好了一切有关网络的事务,通过智能电视就可以看到所有她想看的内容和直播,非常方便甚至还可以用方言语音控制,但她非要在几公里外的营业厅办理那种我们看来又贵又慢的广电宽带和笨重的机顶盒,非要将家中的网络换成非常不划算的套餐。

但后来,当我们回到奶奶生活的这个社区才明白——老年人花钱买的,不是网络的速度和好用的产品,而是“真人服务”。奶奶心甘情愿的“吃亏”,只是因为服务小哥可以在奶奶遇到网络问题时打电话就出现,为她解决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小问题,临走时小哥还会帮奶奶带走家门口的垃圾。

当我坐在小区的花园里,看着自己拄着拐杖慢慢行走的老人们,这些老人曾经都是妈妈的好朋友,曾经也都是互相带娃互相修灯泡换保险丝的老朋友,但现在,互相帮助早已有心无力。

我们才终于明白:在这样一个百分之九十都是老年人的社区,缺少的不是钱、也不是老朋友,缺少的,是能够给这些老年人提供最「基础」服务的“年轻人”。能够有年轻人让她们遇到问题时有人手把手帮忙解决——就算这些人的目的是推销,她们也心甘情愿。

父母年老,而我们却无法时刻陪伴,父母生活的社区也一样老迈,年轻人,变成了社区的稀缺资源。

养老问题,真的变成梗在我们心中的结。


中国法定的老年人起点年龄是60岁。而我们80、90后的父母,正在慢慢踏入这个年龄。

并且得益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疾病防治的种种突破,我国的人均寿命在持续提高:

1990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68岁,2020年,提高到了77.3岁,到2050年,这个数据将超过85岁。

很多人在过生日时许下的愿望就是长寿,但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活得久”很有可能也意味着病痛、失能、失智等等问题,太多的长寿老人生活不得不依靠其他人的帮助。

人口老龄化,让需要照护的人群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根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调查,2015年,中国的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数量已经突破了4000万。

我们有一句老话,叫做“养儿防老”。

这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也慢慢变成压在80、90后心上的坎儿。

我们80、90后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也走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而独生子女除了需要独自赡养父母,也需要独自承担小家庭生活上的压力,这些曾经独享全家宠爱的独生子女们,不再是多个子女照料一个老人,而是一个独生子女照料2个老人。时刻陪伴父母,只能是个奢望。

在我们年轻没有面临养老问题时,我们是乐观的,总觉得我们现在有那么多的养老解决方案,父母也总说不要总是回来,他们有足够的退休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让子女放心好好工作。但真的到了父母的“老了”的那一天,就会知道:

只有退休金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被好好“照顾”。

而大多数的老人都是不愿意选择养老院的,宁愿独自蜗居在自己熟悉的家里上下楼梯出行不便,也不愿接受自己去养老院过集体生活。只有无儿无女的矜寡老人才会心甘情愿在养老院度过余生。

对于子女来说,虽然养老机构可以缓解照顾者的压力,但养老机构是否负责,照料是否及时,老人心理是否健康都是很难判断的事情,一不小心,子女就会背上不孝的指责,在道德上被审判。

在豆瓣“独生子女养老交流组织”小组里,有至少5万个独生子女互相分享彼此的焦虑:

他们大多出生在城镇中产家庭,父母有着不低的退休金,即便如此,养老问题仍然令他们担忧:

想出国发展,放心不下年纪渐大的父母;
工作地点和父母相隔遥远不知未来如何取舍;
如果父母同时生病,自己分不开时间精力照顾该怎么办?

对于大部分通过努力奋斗进入大城市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一边面临着高不可攀的房价,一边面对着双职工的带娃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父母在异地的养老种种压力。

我们选择了放弃大城市的机会举家回到奶奶身边,而那些无法做出这个选择的年轻人,又该怎么办?

当然,大多数能够安心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父母都是健康的,但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除了生病,横在老年人与世界中间的,还有一条“数字鸿沟”——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不会使用手机。

这条数字鸿沟阻碍了老年人使用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享受便利的现代生活:

不会用手机扫码、不会用手机支付、不会用手机打车……可以说影响了老年人们在智能社会的「衣食住行」,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会用传统的生活方式让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窄,最要命的,是爷爷奶奶们能求助的人少之又少。

当晚妈坐在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们旁边,看着她们围坐在小区门口晒着太阳剥着豆荚聊着天,或许对老年人来说,身边的老姊妹,才是发生突发情况时最能依靠的那个。但老龄化的人口聚集在老龄化的小区,老龄化的小区因为低廉的物业费雇佣的门卫清洁工也是耳背行动迟缓的大爷。——他们真的能互相依靠么?

晚妈不禁觉得难过,“养老”难道就是“老年人抱团互助”吗?在这样一个谁都用不灵光手机的聚集地,会不会慢慢的就被时代抛弃遗忘了呢……智能化社会的路上,我们不应该抛弃老年人。

养老不该是“老年人互助”,子女缺位的情况下,养老问题还有没有最优解?


晚妈记得刚回来时,经常遇到在超市医院门口被健康码拦住的爷爷奶奶,那种急得满头大汗却操作不来的无助感,让我仿佛看到了晚妹奶奶在我们没回来前的样子。于是遇到的每一个老人我都会上前帮助。而最近,我明显感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变少了。我很奇怪,难道最近都老年人都不再需要健康码了吗?

知道有一天,晚妹奶奶兴高采烈的回家,跟我们炫耀她用手机扫码支付买的菜:

这样菜一块二,这样菜才几毛,我拿手机一扫就过去了,老板还给我送了一把香菜。

我们觉得很诧异:这个支付功能我们教了她不下几十次,奶奶总是学不会,怎么突然就会使用了。

奶奶这才说:

“我跟着隔壁江阿姨去参加了门口那个房产中介门店搞的学校,我本来以为就是那种看房子就给鸡蛋的活动,没想到是有真老师上课,教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用手机,还发课本让我们照着操作,你看我一节课就学会了手机买东西,厉害吧?

晚妈特意去查了一下,原来不止我们小区有这种课堂,贝壳找房还联合了众多经纪品牌门店,在全国非常多的社区里都会有教老人用手机的经纪人老师,并且这些老师还真的真真切切的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晚妹奶奶的社区活动从老年大学组织用单反相机拍照然后回家让子女帮忙拷贝到电脑上打印,变成了上课学习直接用手机拍照甚至还能P图!真的难以想象她在一年之前还是个连手机上网都学不会的老太太。

子女的缺位,社区服务的短板,养老问题的核心现在有了不一样的解决可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企业的向美向善,或许让未来的养老问题有了新思路。

我们担忧养老问题,不仅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亟待赡养,我们也在担忧未来,担忧未来的自己被时代抛弃,担忧我们有一天再也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会变成子女的拖累。但我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企业和公益组织能够主动关注老人、帮助老人,才会给养老带来新可能。

走进智能时代,谁都不能少。


user avatar   ojuff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相关话题

  有哪些若平时不加注意,积累后将产生严重后果的小习惯? 
  你见过最有魄力的人是谁? 
  2021年下半年买什么基金? 
  到某个城市生活数年依旧不习惯是什么样一种体验? 
  网络安全该从何入手? 
  北京哪个口腔门诊的医生种植牙技术比较好? 
  有哪些错过某一阶段或年龄,就没有机会或者很难去做的事? 
  怎么才能活出历史盲的感觉? 
  怎么学习申论(学了申论,成绩反而低了)? 
  哪款扫地机器人比较好用,扫拖一体的? 

前一个讨论
首台「黄冈造」智能剥虾机 1 分钟剥千只小龙虾,这样吃小龙虾还有灵魂吗?还有哪些神奇的机器发明?
下一个讨论
当躺平让资本家伤筋动骨时,他们会干些什么?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