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突然意识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编程其实是一种工具,这是一种悲哀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an-dong-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克思说: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能制造和利用工具。

会用工具并不是人类的悲哀,而是人类优越性的体现之一。


user avatar   yao-d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编程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你在学编程第一天就该明白的。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给我整懵三次:

编程究竟哪里高人一等了;工具究竟哪里低人一等了;上述一大串跟悲哀究竟能扯上什么关系?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事儿,悲哀的还在后头。

等你意识到引以为豪的自己也是个一个工具的时候,你就麻了。


user avatar   itaru-otak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发现有些同志总是在下面说什么“我们都是工具人”“编程不是工具是什么”,

我觉得你们的思路错了。

我没有和其他答主一样,强调“编程就是一种工具”这个概念。因为我试图站在提问者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尝试理解大家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一些困惑。你们不能因为我没有强调这个概念,就认为我是错的,我在熬毒鸡汤;不能因为我没有给出随大流的回答,就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是的,有些人在评论区和私信骂我,不过评论区让我给清干净了。

你们总是在强调“自嗨”“鸡汤”,仿佛自己已经站在了理性的鄙视链最顶端,殊不知没有人是绝对理性的,你们也不例外。

理性的思维并不比感性的思维要高级,我们灵魂的画像上也绝不应该只存在某一种色彩。

以下是原回答


恭喜你,意识到了编程和程序员的本质。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可能不太适合回答这个问题,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在这里: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或许你发现酷酷的python作为工具,大部分时候做的都是一些excel表操作,微信好友数据分析,爬网页,

或许你发现成就了许多大神的各种开源项目,比如spring boot,最后只是在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上做做增删改查,

或许你发现刚开始学习C#时带给你很多成就感的winform,wpf,blazor,相较于各种开源的UI框架和成熟的java生态体系,并没有啥特殊的,

或许你发现,曾经在一块单片机上点亮一堆LED灯泡时的成就感,在嵌入式开发者眼里啥都不算。


引以为豪的永远不是,也永远不应该是什么编程,什么语言,更不是什么开源。

各位应该引以为豪的永远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繁杂的业务之后,在解决各种各样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带来的摧残下,仍然保有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改变现有框架的技术和勇气。


user avatar   dao-wai-zhe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悲哀感的本质,其实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四个异化”(的前三个):

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

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本质上就需要“工作”,既“创造性地改造环境”。马克思所说的工作,其实就是后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需求。

这也是马克思的牛逼之处,理论精髓之一——人的本质就是需要工作、热爱工作的,工作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资本主义世界的雇佣关系,将工作这个部分严重扭曲了,以至于将“工作”与“人性”剥离开来。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无论是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工作都与人性割裂开来,甚至让“工作”与“人性”变成了对立的存在。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下班才是人生的开始。

所以人们才需要丰富的夜生活,才需要各种宣泄和放纵。

而这,也助长了消费主义。

但是消费带来的快乐,终究只是隔靴搔痒,甚至是饮鸩止渴。消费并不能真正填补人性被剥离的空虚。

特别是,被剥离的部分(工作,或者说是自我实现)还是人性最重要、最核心、最高级的那一部分……

这种人性被剥离的悲哀

就正是你体会到的悲哀

你引以为豪的时候,是你以自我实现(工作)角度去看待编程,这是人性最高级的展现,当然值得自豪。

而你悲哀的,是发现编程如此高级的东西,它并不属于你……不仅编程的成果不属于你,编程的动机也不属于你,编程过程附带的精神回报也不属于你,甚至你的自我实现(工作)需求也不属于你了……编程沦落为一种生产商品的工具,甚至其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你的自我实现,变成了一种交换生存资料的手段。放到马斯洛三角里,这种悲哀体现的更加直观:

这个过程相当于把最高级的需求(自我实现),直接压低到最低级的生理需求(交换生存资料)层次!甚至,资本主义倾向于让你只能交换到“刚好能活着”的生存资料,多余的价值都会被剥削!甚至的甚至,再观察一下其他那些层次的需求,呵,这些东西在职场中都是要一一被打破的东西(职场pua请大伙卷起来!)。资本就是要把你压到只能获得生理需求的水平!

这实在是太tm悲哀了啊!

所以马克思也是深感悲哀,才搞出了共产主义。

而共产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要把资本主义剥离出来的人性还给人类,把工作和人性相统一,把每一个人都变成完整的人。

两百年前的哲学家,就已经从现象看到本质,抽离出一套理论体系,做出了一堆神准的推演和预言,定位了核心问题,并想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牛逼不~



附一段关于马克思四个异化的论述:

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自身就变为越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跟人的本质要求是大相径庭的。“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所以,马克思得出结论:“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

这种异化关系决定了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是异化的。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无法肯定自己的生存意义,相反,只能否定自己。在劳动中,工人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慧,只能使自己的肉体和精神遭受摧残。防纱的工人一年到头只能围着机器打转,与机器人没有差别,煤矿工人在矿井下工作,连安全都没有保证。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劳动应当是一种自由自愿的活动,这是人成其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能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样的劳动是不存在的。工人为了生活,没有选择的资格,工人的意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这种异化的本质还是工人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的根源。劳动产品的异化是物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是劳动者的自我异化。物的异化是劳动者自我异化的总结而已。
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就是要劳动,要自由自觉的劳动。不允许人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是违反人的类本质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情况恰恰就发生了。自然界给人提供劳动加工的对象和人类生活资料,使人的肉体能生存。但是“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世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
4、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当一个人分别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类本质处于异化、对立状态的时候,这些东西必然属于另外一个“他人”。即就工人而言,这个“他人”就是有产阶级、资本家阶级。正是这部分人以及作为其政治依托的私有制才导致了工人与自己的上述三个规定处于异化状态。也就是说,私有制度下的所有人都跟真正的“人”相异化,其本源就是私有制度。所以私有制度必须被批判和推翻。在《手稿》中,马克思经常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异化和外化两个概念。在此,马克思区分了对象化和异化。劳动对象化,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把劳动凝结于劳动对象中,产品包含了劳动者的劳动和生命。那么劳动产品本来应该属于劳动者。然而,马克思看到事实并非如此,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劳动对象化不一定导致劳动异化,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产品异于工人而存在,不属于工人。不是工人支配劳动产品,而是劳动产品支配工人,这就是劳动异化。简单的说,物支配了人。所以,马克思非常现实地写道:“在国民经济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劳动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说你的工作,你自己都是个工具……


user avatar   inversio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编程不是工具那是什么,,,答主是中学期间做信息学竞赛还是怎么的


user avatar   yamamoto-NUM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编程十分好的话,可以继续引以为豪,快乐编程的过程中实现财务自由,让全家幸福;累了再写写书,写几本像谭浩强写的那么受欢迎的书,再去大学当教授,实现华丽转身,为啥要悲哀呢?

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也是一种工具,其设计师们也感到非常自豪,全国人民都为他建成的工具自豪,也没见谁悲哀呀。


user avatar   xing-jiank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稍微推广下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是其他人的“工具人”。无论是盖房子的,做销售的,开饭馆的,还是写程序的。就算是企业家、总统这种看起来就是主导者的人,其实也是某个利益团体的“工具人”。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可难堪的,成为工具其实就是满足需求。满足别人的需求,才能获得收益,然后去购买其他工具人的工作成果和时间。社会就是如此运行。

其实关键问题在于一个人是不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满足别人的需求。做工具人不要紧,关键是不能只做工具人,而无法享受到自我满足。那就太糟心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没有或流行的拼音编程语言? 
  作为一名程序员,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哪里? 
  C 语言中字符串常量的好处在哪里? 
  为什么写程序的时候可以坚持很久,但是学习数学就很难保持注意力? 
  中国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相比于美国差在哪里? 
  vscode是用什么语言写出来的?为什么华为能做出鸿蒙系统,却开发不出类似vscode的开发工具? 
  去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技术岗) 实习要注意哪些问题? 
  男朋友的大脑是单线程的怎么办? 
  有哪些IT人才懂的梗? 
  想用编程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国家统计局宣布「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占比达 50.9%」,这意味着什么?
下一个讨论
大家是否认同「年轻人就该多吃点苦,才能成长」,难道这句话不是在道德绑架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