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年了,你在用的耳机是什么,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耳机? 第1页

  

user avatar   a-la-bo-yang-zhu-da-hu-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剁手的耳机产品有不少,从96年开始入坑吧……买了有几十条有线耳机,最近这两年也买了一些蓝牙耳机。这里面包括一些入耳式主动降噪蓝牙耳机,也买过(听过)几款头戴式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价位有一两百元的,也有千元以上的,我甚至还买过骨传导蓝牙耳机。

这篇回答先把AirPods Pro的一些优势都写一下,然后再介绍多款不同价位的蓝牙耳机产品。包括几十元起步的入门款、几百元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头戴式蓝牙耳机等等都会写到,篇幅很长(约7000多字),不过相信您看完后应该会有一点收货。

个人最满意的还是AirPods Pro+iPhone这个黄金组合,综合体验真的很不错。

一、AirPods Pro

我个人日常用的是iPhone与AirPods Pro,如果你也是苹果党,需要一款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话AirPods Pro肯定是最优选,没有之一!

(如果你不需要主动降噪功能,那么建议等AirPods 3发布再做决定。)

AirPods Pro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与iPhone 配合使用在易用性、稳定性以及延迟表现上都很给力,这几个优势都是可以直接提升用户体验的;
  2. 拥有不错的主动降噪表现;
  3. 通透模式很实用,效果很棒;
  4. 底噪控制的很不错,非常小!在同类型产品中可以说在第一阶梯;
  5. 空间音频:

这也是AirPods Pro的一个优势,刚入手这款耳机的话可以先在手机端试下。

在观看支持5.1 声道、 7.1 声道音效以及杜比全景声视频时效果真的不俗!

6.支持杜比全景声的空间音频歌曲:

Apple Music已经支持杜比全景声的空间音频,并将为整个曲库带来了无损音频。

通过AirPods Pro是可以用来欣赏Apple Music的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歌曲的。

  • 我先更了iOS 14.6,在音乐的设置选项里能看到杜比全景声和音频质量——无损音乐。

最初用《Rain On Me》试了下,在听感上可以感觉到歌曲确实有一点点“空间”感,似乎声场方面更立体一点,但音量明显可以听着要小了一些。

之后我看到有网友说更新iOS 15后体验会更好就果断更了——

更新后发现提升真的非常明显。听歌时已经有明显“头部追踪”效果,歌曲的“空间感”也更强了,而且音量也不偏小。当然,看Apple Music里的视频感觉会更棒!

(如果你想好好体验无损音频那么你恐怕需要用有线耳机来搞定了,可能还需要一条素质不错的Lightning DAC才能够发挥无损音乐的优势。)

  • 音质方面:AirPods Pro的音质对比AirPods 2其实没有太大提升,但因为它是入耳式设计,所以在听感上低频要更好一些,感觉下潜优于AirPods 2,高频还是有些不足。
  • 但可以通过设置“听力图/平衡音”的调音方式,来提升一下听歌时的体验。
  • “听力图”选项在iPhone的音频设置中原本没有,需通过安装“听力测试”来实现:

(之前的名字是:Hearing Test,现在搜Hearing Test应该还可以搜到。相信我,可以使AirPods Pro的音质表现更上一层楼。)

总得来说AirPods Pro+iPhone可以说是黄金组合了,苹果党想要选一款tws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话AirPods Pro就是最佳选择。

二、不同价位蓝牙耳机的选择:

音质不是玄学,虽然可以量化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它真的很“主观”。

所以这里也建议大家有想买的耳机时,如果身边有朋友使用的话最好能亲自试听一下,或者到实体店去体验一下,“佩戴的舒适度、音质还有降噪表现等等”这些都是很主观的感受,听过再做决定肯定比看文章来的靠谱。

同时在购买蓝牙耳机时也建议关注一下“私有协议”,这方面同品牌的产品组合使用确实是有优势的。

(内容中涉及的建议入手价位是这些耳机的日常售价,个别耳机在一些电商活动日时会有一些优惠,您也可以通过“历史最低价”进行查询对比。)

百元内推荐 —— QCY T1C:

虽然价位是几十块钱,但它却有着非常不错的口碑——单店销量高达几十万,好评率97%!

刚上市时卖99元,降价后的性价比就很高了。对于这个价位的蓝牙耳机来说,能与各“山寨小厂”一战的恐怕只有QCY的这款T1C了吧。

“胶囊”状的充电仓采用了磁吸无盖设计,两个耳机也是胶囊式。操作方式为物理按键式,毕竟这个价位摆着。

芯片是Realtek瑞昱的蓝牙芯片,耳机在配对、连接稳定性方面都还算过关,支持AAC/SBC。

音质方面:对比众多三四十块钱的杂牌耳机还是要好一些的,甚至在低频上还有那么一丢丢“小弹性”,中高频非常一般。

充电仓电池容量为380mAh,耳机电池容量43mAh,单次续航4小时左右。

优点:价位低、做工尚可、口碑不错;
缺点:无盖、容易积尘、通话效果差;
建议入手价:50元

300元内推荐 1 —— 漫步者TWS1:

TWS1是非常经典的一款百元档蓝牙耳机,也是漫步者产品线中很有性价比的一款。

芯片是高通QCC3020,采用触控式操作设计,支持apt X音频解码

音质方面:低频与中频表现中规中矩,高频略差一点。整体调音风格偏向流行,有一些底噪,但这个价位摆着个人觉得也算在可接受范围内吧。

优点:QCC3020、8+24小时续航、性价比高、同价位产品对比音质表现不错;
缺点:有一定底噪,通话效果不佳;
建议入手价位:170元

300元内推荐 2 —— TWS1升级款 TWS1 Pro :

300元内推荐 3 —— 小米 Air 2 SE :

对比Air2 S,SE版的售价从399元降到了150元左右,同时它也“阉割”了无线充电和LDHC解码

外观方面耳机仓的外形设计变了,表面依旧是磨砂效果处理,耳机柄更细长,充电触点也做了相应的改良。

单耳机重4.7克,与漫步者的LolliPods相比耳机头部略大,佩戴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音质表现:Air2 SE依旧采用与Air2、Air2 S同款的14.2mm复合振膜动圈单元,支持SBC、AAC。中频中规中矩,对于男声与女声的还原也算过得去;低频与高频非常一般,不过对于这个价位来说也不能太挑剔了对吧。

通话方面它支持通话降噪,效果还可以,触控操作也比较方便。

续航由Air 2的14小时提升为20小时(配合充电仓),单次续航5小时左右,充电是Type-C接口。

优点:其实感觉没啥亮点……
缺点:这个价位算是无功无过吧;
建议入手价位:150元

不喜欢入耳式耳机的话还可以可以关注一下漫步者的“萝莉炮”

300元内推荐 4 —— 漫步者LolliPods :

芯片是高通QCC3020,内置LDS镭雕天线。充满电状态下单次续航6小时左右,搭配充电仓续航达24小时。

音质方面:三频比较均衡,但因为它是半入耳式的设计所以听感上低频就会感觉下潜不足;中频还不错,失真度控制的很好;高频方面比TWS1要好一些,穿透力虽然一般但具有一定的分量也不感觉刺耳,缺点是底噪明显,这款耳机的底噪偏大是它主要的问题。

优点:同价位产品中音质表现不错,佩戴舒服,通话效果不错;
缺点:micro USB接口、有一定底噪;
建议入手价位:160元。

300元内推荐 5 —— 漫步者LolliPods Plus:

喜欢萝莉炮,但对于蓝牙耳机的底噪比较敏感的用户可以看下萝莉炮的升级版——LolliPods Plus

主要提升之处有:

300元内推荐6 —— 耐尔金 tw 004:

芯片为高通QCC3020、支持IPX5等级防水,再加上独特的外观设计与旋转开仓方式都为它加分不少。

电池仓采用Type C接口、触控式操作、续航时间超长:约10小时。

这款耳机的音质有些“白开水”,但好处就是它比较耐听。

优点:高通QCC3020、做工精致、设计独特;
缺点:音质表现一般;

建议入手价位:260元

800元内推荐 1 —— 漫步者 FunBuds :

这是一款颜值很高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单个耳机的重量仅为6g,佩戴很舒适,如果追求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度,那么FunBuds或许可以满足你。

该耳机的通话效果不错,通过双MIC可以自动削减环境噪音并保留清晰干净的人声。

单次续航约8小时,配合充电仓可以达到30小时,支持IP54级防水。

主打支持主动降噪功能,共有三种模式:“降噪开始、环境声侦听开启、普通模式”。不过实际降噪表现很一般,最多也就算是个及格的水平。

音质方面:10mm复合振膜单元表现还不错,比较有层次感,三频比较均衡,适合听流行乐。

优点:颜值高,佩戴舒适;
缺点:降噪表现一般;
建议入手价位:250元

800元内推荐 2 —— OPPO Enco W51:

W51用的芯片是恒玄,官方宣称降噪深度最高可达35dB,实际的表现还算可以吧。

这款耳机无论是在户外步行还是骑行都很适用,因为耳机上有经过专门设计的防风噪导管,对于时速25公里以内产生的风噪有一定的消噪效果。

单耳机重约4克,佩戴舒适度不是太好,很多用户反应戴着它耳朵不适。

采用触控式操作设计,开启降噪后单次续航约3.5小时,配合充电仓使用续航约20小时,支持无线充电,IP54级防水。

上面我写到了“私有协议”的优势。比如把这款W51和经适配的OPPO手机搭配用,可提供比非适配产品更低的延迟体验。

音质方面:7mm双tpu复合石墨烯振膜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表现一般,支持AAC与SBS,调音方向偏中下盘,但低频的调教有些过头了,听感上有些糊了。

优点:主动降噪效果可以、通话清晰、与适配的手机后可以获得低延迟体验;
缺点:音质一般,佩戴舒适度不佳;
建议入手价位:360元

800元内推荐 3 —— 华为 FreeBuds 4i:

主打舒适主动降噪,在设置里有降噪、透传、关闭三个选项,实际降噪效果其实一般吧,但对于这个价位来说也不能有太高的要求。

单耳机重5.5g,佩戴感比较舒适。单次续航时间约10 小时,开启降噪后续航约7小时,搭配充电仓使用可以达到20小时。

此外该耳机还有了双麦克风打造的双重抗风噪结构设计,比较注重通话质量的用户可以入它,室内与室外都能保持通话的清晰。

音质方面:10mm大尺寸动圈单元和复合材料振膜表现尚可。低频一般般,中频方面人声有些发尖的感觉;高频还好一些,但有些乐器声能够听出一定的音染。

优点:降噪效果可以,佩戴舒适,续航持久;
缺点:开启降噪后有一点高频底噪
建议入手价位:450元。

800元内推荐 4 —— 三星Galaxy Buds+:

比较注重音质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三星的Galaxy Buds+,上一代 Buds低频略弱,高频和中频的表现很棒,解析力也不错,在真无线耳机中音质表现是可以给好评的了,但通话效果不佳。

充电仓采用type-c接口,支持无线充电,另外环境音功能也很实用,既可以让你保持安静的个人音乐环境,同时又不让你与外界失联。

升级版的Galaxy Buds+改善了前作延迟略高的缺点,另外还升级了续航时间,通话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音质方面的升级不明显,但经过几次降价后性价比也是很高了。

优点:音质好评、性价比很高;
缺点:目前这价位个人感觉比较完美了,不用再挑啥毛病;
建议入手价位:680元

千元档价位推荐 —— 华为FreeBuds Pro:

华为手机用户可以关注一下FreeBuds Pro

充电仓重60g,单耳机重6g,佩戴舒适度一般。开启降噪后续航约4小时,配合充电仓续航约30小时(开启降噪约20小时)。

耳机支持蓝牙5.2协议,单耳机双蓝牙天线的设计使得连接更稳定,支持设备双连接。

该耳机主打“动态降噪”,官方宣称其支持最高40dB的降噪深度,实际表现也很棒。就是能够通过算法处理再产生反向的声波来抵消耳机检测出的外界环境噪音。

音质方面:11mm大振幅稳动圈单元在低频表现上力度适中;中频方面人声一般,不过要比Freebuds 3那种“尖锐感”好很多;高频也还算通透,总的来说三频也算比较均衡吧,没有明显的硬伤。

优势:降噪效果不错、双设备切换功能对一些用户来说很实用、延迟低;
缺点:佩戴舒适度一般;
建议入手价位:950元

骨传导蓝牙耳机推荐 —— 韶音 AS800:

感觉“骨传导蓝牙耳机”的用户不是很多,简单来说 —— 骨传导耳机就是播放出来的声音不通过我们的耳朵传递,而是通过耳朵前方的颞骨直接传入脑中。

由于骨传导的传音方式与普通耳机有很大的不同,它不直接与人耳接触,所以就使得人耳可以听到更多的环境声,也就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所以骨传导耳机很适合运动时佩戴。

其实骨传导耳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也很有历史了。以前这种耳机一直被用于医疗、科研、专业运动领域等。

耳机表面采用类肤质感硅胶材质,触感舒适。右侧骨传导单元外部是多功能按键,用以控制音乐的播放/暂停/切歌/接打电话。

耳机左侧后下方是音量控制键与磁吸式充电接口(带防水检测功能),本身也支持IP67级防水

续航约8小时,支持蓝牙5.0技术,还有A2DP、AVRCP、HSP、HFP协议。

耳机本体重约26克,30度倾斜设计,骨架内部为钛合金材质,加上Aeropex悬浮减震技术,无论是跑步佩戴还是骑行时听歌都没有任何“要脱落”的感觉,佩戴感非常舒适。

音质方面:与常见的入耳式和半入耳式耳机不同,它的声音就像“由外而内”传入耳朵的,有点类似便携颈挂音箱,感觉还不错。总的来说它在高频与中频的表现上还不错,通透、声音有张力。低频不行,这应该也是骨传导耳机的技术所限吧。

优势:适合运动时佩戴。入耳式耳机戴久了肯定会让耳道有些不适,而且长时间使用对听力也有一定的损伤。
缺点:听感上有一定的漏音感,低频效果不行。没有内置存储空间,所以出门不想带手机的话就只能搭配智能手表来使用。价位偏高。

项圈式蓝牙耳机推荐 —— 小米降噪项圈:

音质说实话在这个价位来说还是过得去的,高频有些“突出”,不过听起来倒不会感觉特别尖锐,也没有那种“塑料感”,就是无论乐器声还是人声都有一些高频突出的过了点的感觉;低频方面量感有些不足,其他还好。

降噪模式未开启下它的底噪控制的还不错,开启后有一定底噪,也算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吧,降噪的水准对应这个价位来说还是值的,而且它还支持LDAC蓝牙协议。

可能一些朋友对于“小米”的耳机产品没啥兴趣,觉得对比专业耳机品牌来说不值一提,但这款产品的性价比真的很不错。

头戴式降噪耳机推荐:

1:索尼大法好 —— WH1000 XM3

除黑色以外还有铂金银配色,黑色相对稳重一些,铂金银感觉比较时尚。

音质表现:高频方面还原准确,尤其是乐器声;中频是其表现最好的,人声表现相当不错;低频也不像之前同价位的产品那样有过度的渲染,量感适中。挑毛病的话有点下潜力不足吧。

降噪表现:很多人拿它跟Bose QC35二代对比,u1s1它确实是不如QC35二代,这方面Bose是真的给力,但两者的差距也不是明显到了“高低立下”的级别,而且它的音质表现整体讲是优于QC35二代的,耳机嘛主要就是用来听歌……再加上外观的优势(个人看法哈),一句话——索尼大法好!


2:舒适降噪之选 —— Bose QC35 2代

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里要说追求降噪与佩戴舒适度的话就是Bose QC35二代了,口碑早就打出来了也不用过多的文字来描述。目前的价位应该是历史最低价了。

有三款配色,除了黑色银色外玫瑰金限量版的配色也是很风骚啊!


3:颜值担当又能打—— Bose 700

如果不喜欢QC35二代的外观……也可以看看Bose 700,但它的便携性就差多了。

700这款耳机的降噪表现与QC35二代基本相当,但它在不开启降噪时低频段的物理隔音能力要优于QC35ll,中高频隔音略弱。

音质方面:如果是两款对比的话700的低频中频比较不错——胜出!高频差一些。和大法1000XM3对比也差不多能打个平手吧,反正都是靠EQ来玩么,不至于谁就明显高一个段位,就是价位方面700这款耳机没啥优势,做工与颜值是真的很棒。


4:索尼WH-1000XM4

对比1000 XM3,这款耳机的升级主要在以下几处:

  1. 配备了新升级的 HD 降噪处理器 QN1 (其实XM3用的就是QN1,升级就是算法“优化”);
  2. 蓝牙5.0(这当然是必须的,2020年的产品了);
  3. 针对XM3通话效果不佳的弱项做了提升,也算补足上一代短板;
  4. 拥有新的佩戴感应、智能免摘对话功能——耳机可以自动识别用户是否与他人交流,识别后可暂停音乐并过滤入环境音。新增加的红外传感器在耳罩内部可以直接看到,算是比较实用的小升级。

音质方面:对比1000 XM3基本没什么变化。虽然官方宣称其利用Edge-AI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了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来“优化”音质,但提升并不明显。似乎在高音方面比XM3更柔顺了一些,但整体上还是大法那个味儿,而且1000 XM3表现已经很不错了对吧。

整体来说WH-1000XM4算是一个“更完美的1000 XM3”,现在的降幅也很给力,对比发售之初真的便宜了不少。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谢邀请, 却之不恭。

俺最常用的是一元店的耳机, 而且俺还不怕大家笑话。

最好的耳机永远是下一个。 俺相信耳机厂商应该也会喜欢这句话,因为制造更多“东西”是厂家的天职。

但俺最喜欢的耳机是既便宜音质又好的耳机。 俺相信耳机厂商可能会不喜欢这句话,因为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压力。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伙都知道。 俺必须得坦白, 俺市侩、俗气、没受过教育, 俺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去贡献 GDP。每一分钱, 俺都希望能掰成几瓣,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021 年了,你在用的耳机是什么,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耳机?


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耳机, 听俺的没错。

只有俺敢这么大言不惭么?

好吧, 仅供参考。 看看就算了。



在过去的 618 购物热潮中, 俺给大家推荐了三星银河耳机以及JBL LIVE650BTNC。 这两个耳机是可以满足无线、音质以及心理需求的耳机。


这是俺上街用的耳机, 够不够骚? 够不够骚? 够不够骚?


** 备注:相信价钱和音质有关系的, 请购买标价相对比较高的物品。


✅✅ 三星银河 Buds+ 和 Buds , 特别是 BUDS 的音质不但得到 Dr. Sean Olive 的肯定, 还得到米国最受百姓信赖的 CONSUMER REPORTS 的肯定。

俺推荐三星银河 Buds+ 和 Buds 是因为在同样的价位,没有其他真无线耳机能做到同样讨好耳朵。甚至耳机发烧友奉为圭臬的 ER4 系列, 在三星银河 Buds 的面前可能也不得不赧然。三星银河 Buds 只要 599 人民币,ER4 什么的竟然还坚挺在2千多元。还没有蓝牙,还不是真无线。

数万知友里私信问耳机推荐的海了去, 俺可以十分啃腚地在这里重复,

三星银河 Buds+ 和 Buds 就是目前大家不用伤筋动骨,不用倾家荡产不用惹配偶生气的最正确的选择。




** 备注:相信价钱和音质有关系的, 请购买标价相对比较高的物品。


JBL LIVE 650BTNC 头戴式混合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分期付款12期内免息


✅✅ 同样, JBL LIVE650 BTNC 也是得到 Dr. Sean Olive 肯定的一个耳机。 但是 CONSUMER REPORTS 没有给它太多的殊荣。 俺觉得不提的话, 也许 JBL LIVE650 BTNC 会埋没在竞争产品堆里默默地渡过 2020. 俺从 BEST BUY CANADA 买了这个耳机之后,就把 SENNHEISER MM550X 以及 SENNHEISER HD4.40BT 让给孩子上网课了。



JBL LIVE650 BTNC 音质很不错, 价格也合适, 牌子也比较知名。



定价贵一点其实也可以适用发票调音的不传之秘,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无线带来的好处, 俺就不多说了。

移动的时候不怕弄湿那条线, 不担心扯到 ,

是言语难以表达的方便。




很多时候, 耳机的基本功能其实不算重要, 比如替代珠宝首饰的时候。 俺因此也推荐了苹果知名的耳机。 这个耳机, 即使不通电戴在耳朵上也是很有 )X( 格的。 更何况它的音质和降噪都被中外网民点赞。 即使它音质比三星银河 Buds+ 和 Buds逊色一点点, 也不会丢失它业界第一的位置。

✅ 即使当首饰买给自己的情侣或者配偶, 也不会犯错的。 别卖肾就行。





值得注意的是, JBL LIVE650 BTNC 的价钱在 618 短暂地降到 999 人民币后又涨回去了。

俺的消费观和别人不太一样, 如果价钱不合适, 俺的建议是继续等等。 钱在自个的兜里感觉最实在。 您说呢?


###################################################

附录

###############################################################

关于传统头戴式 HiFi耳机


正如贴吧网友传诵的那样, 知乎人均入息百万,大伙时常刚下飞机。

每当读到类似的内容的时候俺都愧色满面(对不起,俺又拖后腿了)。自从俺沦为房奴之后, 每个月还房贷都气喘如牛, 因而 100 元人民币的支出都让俺觉得是俺的天花板了。

俺冒昧推荐一些发票金额三位数人民币的中高端耳机, 希望供各位房奴朋友参详参详。用耳机发烧论坛的话来说就是, 俺给您个忠告。俺觉得,对于音响发烧的知友来说 2018 年以来俺推荐的耳机大部分是不太容易翻车的,尽管 2020 是 21 世纪的 第 20 个年头,如果不追求无线,不迎合 TWS 的抬轿热潮。

2018 推荐过的第一个耳机是 98 人民币的 AKG K81DJ , 当季就卖光了。也没有知友私信公信抱怨这个耳机不好。 俺觉得,对得起大家。另外, 俺推荐一手(应该绝迹了)或二手 sennheiser PX100, 一手或二手 SENNHEISER HD419; PHILIPS SHP9500 (人民币 269~299)。俺得补充一下, sennheiser PX100, 一手或二手 SENNHEISER HD419, PHILIPS SHP9500 这些耳机的音质堪称“中高端”, 但是他们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那就是发票金额特别寒伧(碜),花钱花得比较慢。 便宜是个硬伤。所以 PHILIPS SHP9500 不妨把价钱涨回 2000 多人民币, 那样的话, 靠发票调音的烧友们的听感应该能立竿见影地提升一个数量级。

这两年 PHILIPS SHP9500 大卖, 俺不敢说自己有什么功劳,

但是俺写了不少散文。

PHILIPS SHP9500 事实上变成了俺最爱的有线头戴耳机。

昨天俺还在用。





** 如果您烧得不轻, 请继续往下阅读

还有,300~700人民币这一档。

俺推荐一手或二手的 SENNHEISER HD280PRO, HD380PRO, HD598(型号就是人民币价钱), HD580 mass drop; AKG 701/702 (型号就是人民币价钱); beyerdynamic dt880 dt990.

其他的,更花钱的,一手或二手 SENNHEISER HD600, HD650; SHURE SRH440 SRH840 SRH940 SRH1840 等等。都是不太离谱也不算太昂贵的耳机(1999 年俺买的耳机可以换北京四环边上一平米的房子)。

俺觉得基本上对得起大家。




** HD800 这个耳机,

俺为伺候它花几百万人民币买了自带煲透的100安培老铜线雪山雪水的水电入户的房子,说来话长。俺不推荐尚未置地(不动产)的烧友碰这个耳机。

这个 HD800/HD800S 事实上是令俺最失望的耳机。

俺为了伺候它们可谓呕心沥血, 但是在俺的体验中, PHILIPS SHP9500 不用烧线材、不用烧墙插、不用烧电处、不用烧地盒、不用烧电子黑洞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也能把它们拉下马。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最新耳机总结归纳推荐请看:

2021年的今天,我目前使用的耳机有BOSE QC35II、苹果AirPods Max和Beats Studio Buds

先容我稍微解释一下我自己目前为什么使用这几款耳机。

关注我比较久的热心网友应该知道,我基本上不用耳机。有线耳机我基本上不用了,其实早在两年前我在梅花标AKG的时候,那个时候公司里有很多样品我也基本上都不会去用。而对于我个人,在家的时候有几套家庭影院和HiFi音箱系统,我的电脑桌面也用的是ATC的书架音箱(尺寸小巧外观好看),经过简单的EQ调节,基本上也能满足日常刷B站和粗略剪辑的需求。

但我也不是完全不用耳机,毕竟出门的时候有时还是要用的。BOSE QC35II我之所以到2021年的今天我还在使用,最主要在于其佩戴的舒适性。整个耳机的重量很轻,并且佩戴真的比较舒适。我过去也测评过不少蓝牙头戴,佩戴能赶得上BOSE这款的真的很少。而且这款耳机是可以折叠的,后续的N700NC以及苹果的AirPods Max都是不能折叠的。在便携性上,BOSE这款耳机也是蓝牙头戴里很不错的水平。降噪性能也就不俗(至于有些网友反映最新固件降噪缩水的问题,我因为实在太懒还没来得及验证),价格已经跌到千元左右甚至千元以内。这款耳机最大的硬伤在于音质。但我平时用来外出就是作为纯降噪,偶尔打打电话,足够了。

苹果AirPods Max这款耳机我之所以还在使用,就是因为它贵。至少在蓝牙头戴这个品类里是最贵的之一。并且这款耳机的做工质感确实比较高级。去年年底的时候买回来做测评,顺便做一些空间音频的内容。之后就一直没时间卖,后来想想也就不卖了。但是毕竟花了4399买的这耳机,一直不用也太浪费了。所以偶尔还是含泪用一用这个耳机。为什么说含泪呢,是因为这耳机确实有点重。。。

Beats Studio Buds这款耳机虽然音质表现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也能听了。降噪表现虽然也不是最好的,但至少能用了,不算很拉垮的那种。佩戴虽然也不是最舒适的,但个人用它坐飞机坐高铁,戴两三个小时问题不大。底噪控制的相对也还可以。

红色的外观,b的logo,不需要过多解释。这就是真正的音乐!

而且至少在某几个时间节点,我和这个耳机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就当是个纪念吧。


至于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耳机,音质测评我过去做过很多很多了。

这次换一个角度来聊这个问题。

首先还是这张图,虽然我自己都想不到这也能被一些利益相关的人无脑喷,但其实这张图里的大部分品牌我基本上都去过,就算没去过,也去过相关的供应商或者代工厂,再不济朋友关系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就说各个芯片供应商尤其是音频芯片供应商以及降噪方案商,有几个是不用AP的。所以对目前这个TWS耳机市场以及可预见的未来的耳机市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发言权。而且我认为我所了解到的一些真实情况,比一些机构的统计数据和官方的宣传更准确。我也和一些公司的高管闲聊过目前的实际销量/产量,一些高层负责人和我表示实际情况和统计结果有所出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的判断。甚至有些厂家的利润率已经跌破了10%。至于为什么有出入,上市公司,懂得都懂。所以我想从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这个角度来谈一谈关于消费者如何选购耳机的问题,也顺便说一下为什么我前一段时间说未来蓝牙耳机的测评也将逐步放缓。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说一下目前整个耳机市场至少我看到的和我认为的真实情况这样一个大的背景。

尽管今年的某些相关统计机构的统计结果表示2021年的耳机市场以及TWS耳机市场相比于2020年依旧保持一定的稳步增长。但根据我亲身经历的和我所掌握的信息,耳机市场在2021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目前的局势,是不如去年同期的。一些公司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业务比较繁忙,但是从今年年中开始似乎就没太多动作了。当然,也有一些公司(还是体量不小的公司)在今年从头到尾都没有大的项目。所以实际上不论是耳机市场还是具体的TWS耳机市场已经进入了饱和阶段,或者说存量市场。当然,疫情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也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白热化,在本来就你死我活的存量市场,只要稍微掉队可能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而不像两年前随便做个tws耳机卖都能赚钱,那样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所以各个厂家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积极。这导致TWS耳机的各方面性能快速进化,在我看来有些领域例如音质和降噪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瓶颈,边际递减效应凸显。就连大家之前经常调侃的Beats,最新的产品Studio Buds也是表现不错的,要知道几年前Beats还是惨不忍睹的声音典范。这其实是一个公开的信号。

对于具体终端实际产品相关技术和性能而言。其实以目前整个TWS耳机行业的发展,单元只要不是选择太差的,腔体设计/仿真稍微在线,EQ稍微照着目标曲线调一调,再稍微听一听确认一下。音质上拉不开太大差距。这也是我近两年测评中逐步验证了这一点(以前是千元档位,目前已经逐渐下放到500元档位),当然,部分作妖大湿搞的耳机除外。更何况如果针对一些细分市场或者细分用途,现在有的新品可以写入多组EQ配置文件,想要标准的亦或是低频增强的都可以通过相应的app调节,一个耳机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声音表现。

TWS耳机的调音相比于有线耳机,因为EQ的加入,使得调音更方便,并且可以把一些有线耳机很难调的细节调好(当然,蓝牙协议的音质问题无法通过调音弥补)。ANC的降噪方案也别的日趋成熟。甚至我看到有些厂家已经在纠结某个局部频段两三个dB的差异,这也说明降噪性能的发展也逐步趋紧瓶颈。

我近期看到的一些预计售价在300元左右的TWS耳机,也可以做到不错的调音和不错的降噪。这在去年同期都是很难想象的。今后像FIIL CC Pro这样的高性价比耳机会越来越多。

而对于底噪控制,我可以说,我去过一些我过去测评过底噪较大的耳机厂商,我发现他们之前的产品压根就没有底噪控制,没有任何人负责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那些厂家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但目前一方面有不少用户反馈底噪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基于tws耳机行业的疯狂内卷。现在很多厂家也都开始重视底噪控制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么难解决,至少对于底噪测试并不复杂。pcb可以直接采用AP测试,整机可以采用low noise的人工耳在消声室内进行测试。实际上目前已经有越来越的厂家这样做了。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很多tws耳机包括两三百元的tws耳机也可以有更好的底噪表现。

甚至整个行业已经内卷到在拼耳套设计和材质带来的主动降噪上的些许差异。注意,是主动降噪的差异,已经不是被动隔音的差异了。

另一方面,从网络舆论的角度方面也可以看出整个tws耳机行业内卷的问题。我记得我两年前的测评中说一些国产tws耳机表现不好(确实就是不好),也没有掀起太多波澜。而现如今,说苹果三星这种国外品牌的耳机好,就会有人出来骂,我想这也是一种内卷的体现吧?

所以不论是行业高速发展也好,还是厂家之间疯狂内卷也罢。其结果也就是意味着在未来的半年~一年内,我们就可以只花三五百就买到一个对于大多数消费者高度可用没有太多硬伤的产品。当然,厂家们通常还会做千元左右的更高端一些的产品,会保留一定的余量和功能已满足中高端产品线的差异性。

  • 产品表现逐渐趋同
  • 低价位产品对高价位产品造成冲击

而中高端tws耳机虽然相比于入门价位的产品在音质和降噪上会稍有提升,但中高端tws耳机之间的音质和降噪表现依旧不会拉开什么太差距。差一点可能更多是在功能性或一些附加算法例如根据耳道的自适应调节、根据听力损失的自适应调节、空间音频等等。然而即便如此,这些差异性的功能依旧不会维持太久,早在今年四月份,据我所知就已经有公司高度完成了低成本的空间音频解决方案。。。我也有朋友正在做根据听力损失程度的自适应补偿算法。

所以现在,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去花2000块买一个TWS耳机,尤其是像我一样家境贫寒。除非你是土豪。如果想要一定的品质,买千元左右的一些tws耳机表现基本上就是天花板了。当然,苹果用户还是要买苹果耳机。而如果只是想随便用用,三五百元的耳机足够使用。

总的来说,一两年前不同的耳机之间音质差异比较明显,我一直认为即便是TWS耳机,首先本身是一个耳机,作为一个耳机的基本盘——音质必须要过关,才能称为一款好的TWS耳机。所以对TWS耳机的音质测评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今,相似价格区间的各家竞品音质差异越来越小,降噪表现也是伯仲之间,甚至功能都大同小异。如果单拿出几个同价位的TWS耳机,音质和降噪表现的差距已经不足以成为选购的决定性因素,或者说很多TWS耳机已经达到了对应价位的可用水平或者说及格线。对这些方面的测评的重要性可能也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测评越来越有那种显卡领域里的“一帧吊打”内味儿了。。。而真的追求极致音质体验的玩家不会选择用TWS耳机严肃听音,甚至连有线耳机也不会考虑。

所以我认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各位选耳机就可以变成看生态和外观,音质与降噪拉不开太大差距,逐渐成为固有基本盘。

当然,近期还是有一些新发布和即将发布的tws耳机,我基本上快凑齐了,九月上旬(最迟9月10日之前)还会再做一期最新发售的千元主流tws耳机对比测评。十一左右应该还会再做一期两三百元的tws耳机对比横评。敬请期待。

总之距离双十一还有一段时间,等等党无敌!


user avatar   wang-xiang-yu-59-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关公司已经出动了,今夜是无眠之夜。

简单聊聊这种事情一般是怎么被公关没的。

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直接找社交平台,要求彻底热搜,去掉话题词,但是因为阿里之前已经被约谈过两次,这种事情明面上应该不能做了。

但是, 明面上不行不代表没办法。

最常见的,一般是控制“热搜话题词”,比如“某某凡涉嫌性侵”事件,热搜上就只挂个“某某凡”的名字;而这次,明明是“阿里员工受侵害”,却非要把热搜词改成“阿里88”。

减少热搜话题词的信息量,就能减少点进去的人数量。

接着呢,就找大V发布相关微博,发布的微博就带着简化过的“热搜词”,但是微博内容与现在实际发生的事情完全无关。

比如现在阿里的事情应该是“侵害事件有没有发生”。但是就在刚刚这个时间点,却集中有一堆大V发布阿里的其他事情,这怎么看都不够合理。

凭借着高权重,这些大V会占据热搜下的前排,这么做,目的就是浑水摸鱼、模糊视线。


加上互联网讯息更新的快速,时间过去,大家很快就会把事情遗忘到脑后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希望这次事件不会被模糊掉,希望有罪的人得到惩罚。

等一个真相,而不是公关。




  

相关话题

  预算500元左右,现阶段有什么蓝牙耳机推荐? 
  如何看待宿友有时连吃饭都不舍得花钱却买了500元的耳机?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随身的 Hi-Fi 播放器? 
  如何评价苹果高管谈AirPods Max外观称制作了数百个设计原型? 
  如何评价Sonova(索诺瓦-原峰力)收购森海塞尔消费者部门? 
  飞利浦的shp9500s到底值不值得买? 
  2019 年,有哪些推荐给大学生的耳机? 
  4.4平衡线到底是什么原理啊? 
  想要一款价格五百内的头戴式耳机(不烧,需要一款极具性价比的耳机),用来听音乐? 
  本人是一个耳机控,有什么性价比高质量又好的蓝牙耳机推荐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鸿星尔克河南水灾捐款 5 千万,却没钱开会员,网友送会员买鞋支持,不靠营销靠企业良心能存活吗?
下一个讨论
2021 年下半年哪款手机最让你期待?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