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7 月 27 日发售的游戏《大逆转裁判 编年史》? 第1页

  

user avatar   fcukd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见了,所有的逆转裁判

当庵野秀明用一种“非传统”的告别方式,向他一直沉溺于20多年的IP挥手道别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再见了,所有的XXX”会成为一种风靡于全世界的梗。作为《逆转裁判》系列的生父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巧舟因为一次“机缘”,接触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时候,似乎就注定让巧舟这个人与《逆转裁判》这个有自己亲手创作的系列,来一次挥手道别。

这家公司叫Level-5。

一次意想不到的合作

2010年,当L5和其掌门人日野晃博还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们习惯性地每年开一次发布会,而不是像如今这样每部游戏不延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L5”一样。而在这次发布会上,日野晃博公布了L5旗下最著名的IP之一,与另一款著名AVG IP完成了合作,并推出对应的联动游戏。

这款名字叫做《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

如果说这款游戏只是L5借来《逆转裁判》玩一玩,让成步堂过来卖卖自己的流汗脸,作为一个给雷顿教授出“地上一个猴,树上骑个猴,一共几个猴”这样脑筋急转弯的赵本山,恐怕《逆转裁判》的故事仍将在巧舟笔下继续,成步堂可能延续四代的“变化”,而与隔壁中国“铁人”只差一个汉字的——王泥喜,会继续担任着系列的主角。

但故事奇妙的地方就在于此。不知道日野晃博施了什么魔法,就好像在1年之后日野晃博也对着日升第三组制作人小川正和使用“巴拉巴拉小魔仙”魔咒让一个日本机器动画的代表作品成为他囊中之物[1]一样,他请来了刚做完“神作”《幽灵诡计》的巧舟和卡普空的制作团队,L5和卡普空共同开发这款《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天平平衡了。

当然,因为是一个跨公司的团队,双方的凝聚力和磨合度是大概率要出问题的。所以,《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最后成品所展示的状态来说,双方肯定是有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成品最后看起来像是“各玩各的”,谁都把自己当做“流川枫”,而那个会传球的流川枫,只活在《灌篮高手》里。

平心而论,即便是各玩各的,《雷顿教授》的脑筋急转弯,加上《逆转裁判》收集线索、在法庭中仗义执言,所呈现出来的基础素质也是没的说的。但是因为作品的开发流程过长,巧舟无法抽身,卡普空这边也急于延续《逆转裁判》这个IP。所以在巧舟还在《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中忙着与日野晃博所带领的L5团队磨合的时候,卡普空让做了《逆转裁判》系列的外传《逆转检事》负责人江城元秀和山崎刚率领团队,接过了《逆转裁判5》这个正统续作,并在《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发售的8个月后发售。

在新人接过《逆转裁判》的交接棒的时候,巧舟以他在卡普空的地位来说,想要抢过来正统续作的开发权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很显然,在《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刚历练过的巧舟,并不想继续《逆转裁判》了。

他的选择,就是这次的主角——《大逆转裁判》系列。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逆转裁判》的出现,的确是受到了这次合作的影响

形式主义

对于巧舟来说,《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形式主义。如果说,《逆转裁判》系列的前四作是巧舟作为一个脚本作家的自觉和惯性的话——毕竟《逆转裁判》系列发售在机能不太充裕的掌机上、在玩法也算是比较传统的AVG、不一样的只是像 @五犬 等玩家口中的玄学“打击感”,那么《大逆转裁判》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巧舟在开发思路的改变——如果他有充足的开发资金,他会怎么处理

最典型的,就是3D化。在《逆转裁判》系列一直作为绿叶的涂和也通过《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成功转正,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涂和也的人设也确实适合3D化。尽管在动画领域一直有2D比3D贵的说法,但对于游戏来说,显然后者显得更为“值钱”。也凭借着《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成步堂和真宵的3D化,让巧舟认为自己的作品也能够通过3D更容易表达人物的状态和情绪,角色那些夸张的Drama动作更让玩家感受到乐趣。所以,这次对于画面呈现形式的改变,可以说是巧舟对于扎实的脚本外,又一种新的追求。

另一点,是插入的剧情动画。因为《雷顿教授》一直以来都凭借着PA works所制作的动画来呈现不好用游戏来表达的剧情;而《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更是找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Bones来制作动画,这让巧舟也发现了动画对于他精确性表达有着不可替代性,所以,《大逆转裁判》这两部作品都找了JC staff来作为自己的动画填充。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可能是此前缺乏与动画公司的合作经验,所以《大逆转裁判》的插入动画只能用“灾难”来形容,远不及常年混迹于动画行业的日野晃博来得通透

第三个,就是声优的使用。犹记得巧舟在《逆转裁判》中还在继承着卡普空的优良传统[2],由自己配着那句在剧情中反复出现的“異議あり”,而在《大逆转裁判》他突然就看透了,很有可能他也是受到了与日野晃博合作的影响,整个《大逆转裁判》的声优阵容堪称豪华——大泽双姐妹花泽香菜和久野美咲,男声优这边是下野纮、中村悠一和津田健次郎。而《雷顿教授》阿萝玛也是大泽的能登麻美子,好吧,这个确实有点牵强,我只是想玩梗而已。

但遗憾的是,《大逆转裁判》超大的文本量的确让全语音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只有冒号的句子和动画有声优配音还是有点过于简陋了……好在,在《大逆转裁判2》中,我们如愿以偿地听到香菜的“異議あり”,善莫大焉啊!

也就是说,我们在《大逆转裁判》身上,见到了无数个关于《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的影子,可能正是因为这次合作,让巧舟发现他不能仅仅沉溺于“剧本”的创作上,而更关心其文本能否以一种更好的形式输出出去。这也造就了,《逆转裁判》的粉丝在看到《大逆转裁判》的时候,那种陌生感,以及豪华感。

当然,除了“形式主义”之外,我们也看到《大逆转裁判》在玩法上也有着那次合作的影子。显而易见,它是关于英国的故事。

共同推理

《大逆转裁判》在玩法上也能看到《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对巧舟制作思路的影响。

从《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一个主角、一个副手的两个团队的组合,到《大逆转裁判》龙之介和寿沙都一组、福尔摩斯和爱丽丝一组,也能看到巧舟所汲取的“经验”。与雷顿一本正经、成步堂满脸黄豆不同的是,在《大逆转裁判》中真正的快乐担当是福尔摩斯。

在“共同推理”部分,福尔摩斯就开始“旋转跳跃,我闭眼睛瞎特么指”来让整个推理部分充满着喜庆快乐的气氛。而在这个部分巧舟和制作团队也没有为难大家,用非常领先时代的“?”(他强任他强,我叫尼克杨)作为提示,而到了龙之介纠正时,基本就是用一种拆穿叙事性诡计的方式来寻找画面“本应该是”的线索。

这个“共同推理”在我的理解是,如果《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以巧舟为核心创作的话,他会以这种方式创作。也就是说,《大逆转裁判》可以说是《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在巧舟侧的完全体,至于日野晃博那边的完全体,我想日野晃博自己也没想过……可能是让雷顿的女儿找香菜配音吧(不)!

如果说龙之介“逆转”福尔摩斯的推理算是对“逆转”味儿的拓展的话,那么真正的充满“逆转”的力量的,无疑是——最终辩论。而这也涉及了《大逆转裁判》与以往《逆转裁判》最不一样的地方,多人询问,而这,也是从《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所吸收过来的,这毫无疑问。

当陪审员的六人组分别认为龙之介所辩护的对象有罪的时候,开始进入“最终辩论”。而玩家需要做的,就是扮演龙之介来一次极为通透的“逆转”,你要至少把在场的六个陪审员扭过来才四个,才是继续游戏的唯一方法。

所以,在“最终辩论”中,屏幕里演奏着极为紧凑的弦乐旋律——《最终辩论》,而成步堂在听着陪审员的每一个发言,并指出对应两个矛盾的说辞。而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龙之介在六位陪审员面前踱步,我们就发现《逆转裁判》最逆转的地方就在于此,因为在设定中,“最终辩论”顾名思义,就是最后的机会,所以玩家必须要完成对整个法庭判决的逆转。

也就是说,有陪审员设定的《大逆转裁判》,是不能再“逆转”的《逆转裁判》了,虽然这个说法有点绕。

与此同时,承接了《雷顿vs逆转》思路下的还有多人追问,在追问环节中会有多数证人,在某个证人发言的时候,会有另外的证人因为这个人的暴言而发出奇怪的举动。而到了《大逆转裁判1》中最后一案,我们会发现有两处互动与最后的推想息息相关。毫无疑问,在《大逆转裁判》里,巧舟很显然在延续思路之外,实现了对自己的突破。

当然,在《大逆转裁判2》中第三章以“科学实验”作为背景,你很难说这个想法不是被十分擅长这类题材的《雷顿教授》影响。

而与英国本地息息相关的是,《大逆转裁判 编年史》这部作品在英文本地化堪称极致。英国本地的各个阶层在语言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底层人民说着俚语,政府官员们打着“汉弗莱”式、堆砌乏味的高级词汇的官腔,贵族们说着在《八方旅人》的猎人嘴里恐怕有点出戏、但在他们嘴里恰如其分的古英语(主要是介词)。本身《大逆转裁判》就是系列第一次推出英文版本,如此用心的本地化,的确让人动容,但看文本甚至令人觉得这就是一个英国本地产的游戏。

但可惜的是,因为汉语和韩语是一个版本,而后者主要的消费市场韩国是大正PTSD,所以这个背景设为大正时代的《大逆转裁判》无法完成对应的本地化,卡普空本身也不愿意把中文市场和韩语市场分开,只能希望卡普空能在后续更新中文吧。

藕断丝连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能把这篇评论看到这里,我相信任何一个《逆转裁判》的粉丝都会觉得这篇文章很偏颇,会觉得这个SB作者是不是把日野晃博对巧舟的影响有点过分放大了。

或许有吧,但是《大逆转裁判》这两部作品的确让巧舟在剧本创作上完成了一个极大的突破。就是作品在系列很罕见地把两部游戏、十个章节紧密地联合结合在一起,每个章节既能够独立成章、每个章节却又是如此的藕断丝连。这在推理小说中或许很常见,比如可能是中国本土最好的推理小说系列《清明上河图密码》,但这对《逆转裁判》系列来说的确是极为罕见的。或许拿出两个章节或许有一定联系,但《大逆转裁判》两部作品如此把每个案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属系列首次。系列在如今尚未推出新作的情况,那就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很显然,巧舟是把整个《大逆转裁判》两部作品当做一个整体来写,先用一种“民族情绪在时代的禁锢下无从释放”到辗转英国破解了几个大案子,到后来越来越大的阴谋揭开,我们回头一看,这个伏笔早在作品的第一章就埋下来了。而这几章,每一章都有对应的线索在隐藏着,很显然,这两部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性,当属系列最强。

而在章节分量上,我们也能感受到巧舟越写越high,到《大逆转2》的第二章,几乎就搬出来与《大逆转1》最终章同等规格的案件长度,而之后案子越来越大;龙之介所负责的案子也从《大逆转1》的终章开始,每一章都几乎要解决两个案件。也因为如此,我们过程就时刻感受到“逆转”的氛围——

与巴罗克的对决(到后期巴罗克直接酒都不喝了,直接扔),一场两次开外的最终辩论、一场三次开外的多人询问,案件破朔迷离的时候需要休庭继续调查……

这些,无一例外都能让玩家感受到逆转前的紧张、逆转时的激昂和逆转后的心有余悸。

而创造一切的,正是已经通过《幽灵诡计》和《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历练完的巧舟,完全体。


毫无疑问的是,卡普空和巧舟与L5和日野晃博合作的《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已经完全改变了系列的方向,如今的正传系列由山崎刚来执笔,但看破和心情这两个系统显然有点叙事失调——既然我都能看破了,为什么还要找证据……这样过于形而上的推理方式在情感上可能更为充沛,但是在逻辑上还是稍逊一筹。

而玩家通过《大逆转裁判》系列的洗礼,已经明白巧舟如今的进化幅度;《幽灵诡计》和《大逆转裁判》系列这三作大山摆在玩家面前,我们明白如今巧舟的笔力、玩法设计已经达到了顶峰。而唯一的变数只能是《大逆转裁判》系列的销量了,是的,非常遗憾的是《大逆转裁判》系列的销量一直不是很理想。

但相信每个玩过《大逆转裁判》系列的玩家都有底气说出“等得起”这三个字。

毕竟巧舟已经通过行动说出了这几个字:

“再见了,所有的《逆转裁判》。”

参考

  1. ^ 高达AGE
  2. ^ 《街霸》早期春丽的配音由社内女员工担当



  

相关话题

  galgame中有校园霸凌的桥段吗,具体是怎样描写的? 
  如何评价国产AVG游戏《幻觉hallucination》? 
  玩Galgame之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哪些Galgame中的学校你想体验入学?想做些什么? 
  如何评价游戏《narcissu》(水仙系列)? 
  如何评价《主播女孩重度依赖》这款游戏? 
  哪些Galgame中存在中华元素? 
  如何评价游戏《奇异人生:本色》? 
  让你设计一道Galgame阅读理解的题目,你会如何出题? 
  如何评价 Key 社游戏《LOOPERS》?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vgtime(游戏时光)罗斯特离职?
下一个讨论
游戏《血源诅咒》最让你崩溃的是什么时刻?





© 2024-06-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