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儒家窃据了多少的功劳?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蹭热度是儒家的拿手好戏。

比如说从孔子开始,蹭热度就是他们的好本事。子产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孔子就在他去世的时候夸他是“古之遗爱”。定位是真高,不知道的还以为孔子和子产一样都是好人呢。

子产赞同的治国理念是:“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这种理念你跟我说这是儒家?这明明是法家好吧!然后子产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布了成文法。当时晋国贵族专门写信,威胁子产说这样你要灭族的。

当然,这个写信的晋国贵族后来没几代人就灭族了。

孔子也遇到了晋国公布成文法的事情。他就怒斥此举导致晋国贵族失去了释法特权,老百姓都去看法律条文去了,贵族失去了阶级特权、无法立足了。所以孔子的真实态度,就是名义上跟知名政治家套近乎,行动上唱反调。这就是很典型的蹭热度。

有人为孔子开脱,说孔子反对的主要理由是公布成文法的是晋国六卿,而且废除了晋文公的法律。那子产是郑国君主吗?子产废除的不是郑国原来的法律吗?显然是的。这就是典型的叶公好龙。

严格说起来这比叶公好龙还恶心。

孔夫子都这样,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说著名的“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站在儒吹的角度上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大商人子贡,作为外交使节出访各国,成功保存了鲁国,搞乱了齐国,破灭了吴国,强大了晋国,称霸了越国。这是儒家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实际情况是晋国为了对抗楚国,逼迫周王室捏着鼻子承认吴国是周王室的远房亲戚。然后派人去吴国去教习战法。随后鼓动吴国五战入郢,一度灭了楚国。然而楚国也不是好欺负的,不就是代理人战争嘛。楚国为了对抗晋国的招数,就在吴国的背后扶持了越国,一大批楚人在越国出仕,处心积虑要灭掉吴国。这样你来我往,晋国用吴国削弱了楚国,楚国用越国干掉了吴国,然后越国又转移目标去进攻齐国(越国是海洋民族,从南海到黄海都是他们迁徙的足迹,所以他们更加热衷于沿着大海进攻齐国,为此在击败吴国以后迁都去了临沂)。这样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大乱斗之后,最后楚国吃掉了吴越。

子贡?他有几个师?

巫臣伍子胥在吴国大练兵,范蠡文种在越国大练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几年的努力,最后就子贡一番话就把功劳拿走了?

别人搞了几十年,你搀和一下就是你的了,要脸吗?

这种思维就是古人最为深恶痛绝的“希图幸进”。

比如说我们经常听人说,儒家几千年来都是中国主流价值观。

这个话很明显是错的。儒家确立统治地位是汉元帝时期。汉武帝只是开始树立儒家的统治地位。汉元帝这个时代是从公元前48年开始的。一直算到1912年清朝灭亡,一共1960年。满打满算,两千年,都是儒家的,顶天了。

然后很多人说,儒家要是不成功,怎么会成为两千年的主流价值观。

这又错了。

儒家成为两千年的主流价值观,不是因为成功,而是因为善于篡位。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建议,说学了儒术就更忠诚,建议汉朝在察举制考核的时候以儒术为唯一内容。汉武帝很年轻,偏听偏信,就下令照办。然后经过汉武帝几十年的统治,儒家的“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成为社会主流。

到了汉昭帝时期,霍光打算搞死桑弘羊,就组织了一批贤良文学去和桑弘羊辩论。这些人喊了半天口号,让桑弘羊鄙视了一顿回来。然后这些人气不过,就写了篇《盐铁论》记录这次辩论,在书里单方面宣布胜利。霍光通过让地方上的土包子围攻桑弘羊的办法,打击桑弘羊的政治威信,随后就抓住机会干掉了桑弘羊。然后?然后霍光继续用桑弘羊那一套。

汉宣帝继位后,号称霸王道杂之。但是他并没有注意到察举制考核的问题,甚至自己的太子也是让大儒萧望之教导的。结果后来发现出了鬼了,想换太子。结果汉宣帝猝死,没有来得及废太子。汉元帝一上台,就开始着手改革,比如说公文一律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他还亲手修改公文,要求必须引经据典。这样,儒家正式确立了统治地位。

儒家确立统治地位的过程就是一个经典的篡位过程。

儒家从一开始就不是因为能干上台的,而是因为能吹。

这个“胜利经验”在东汉时期就发展成为了“名士风气”。像刘表就是“八俊”(后来老糊涂了),庞统就是“南州冠冕”(创业未半就中箭死了),杨仪的哥哥就是“沔南冠冕”(未成年就死了——历史记载说他的主要事迹是跟他混得人多。这样说的话浩南哥还是铜锣湾冠冕呢!家族势力大就是冠冕呗)……总之吹牛不上税。一群人蝇营狗苟,弄到最后汉朝被迫对他们进行重点打击。结果反而是汉朝的这一举动被称为“党锢之祸”。特么这明明是你们这些名士狼狈为奸组团贪污好吧?

接着就神州陆沉了。

就没见这么能作死的。

对了,论起作死,儒家还是很可以的。

我们知道,西汉王朝盛极一时,开创了古往今来第一次成功的大一统时代。那么西汉怎么没的?

前面说了,儒家真正确立统治地位是汉元帝时代。然后元成哀平四代帝王,是西汉王朝走向崩溃的时代。最后汉元帝的皇后,亲自将汉王朝的传国玉玺交了出去,西汉灭亡。

所以儒家第一次确立统治地位的执政成果,是一代人就灭亡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真的,我强烈建议美国常春藤盟校也统一用儒学取士。现在他们都用的白左,我觉得白左的劲儿还不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建议多学习学习。孔子学院可以多办!

儒家接下来作死就是王莽了。王莽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儒皇帝。然后这还没用了一代人,就又灭亡了新帝国。

都说秦朝用法家二世而亡,我看汉朝用儒家效果更猛,直接两世都是一世而亡了。

再接下来是东汉。

东汉王朝很好地借鉴了之前儒家灭国的教训,也就是:

活不要自己干。

于是东汉王朝的儒家主要做两样工作:

第一,解经。比如说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靠的就是解读《孟氏易》。比如说杨修家族,也是四世三公,靠的是解读《欧阳尚书》。你可以理解为世代都是大主教。

第二,辨奸。名士李固和权奸大将军梁冀殊死搏斗了很多年,最后失败身死。东汉名士们为了对抗朝堂上的奸臣前赴后继奋斗了很多年。

但是你看了这么多,你始终不知道儒家这帮人干什么正事儿。

没有正事儿。东汉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豪强地主经济成为社会常态。东汉明帝作为开国第二代皇帝,搞了点厉行法治的工作,就被人编段子骂了差不多两千年。说古代有个逆子,什么事都和他父亲对着干。最后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怕逆子不好好安葬自己,就故意说要把自己的坟墓建在河滩地上(发洪水就冲坏了,所以一般不让建在这里)。结果逆子这回不对着干了,真把老爷子葬在了河边。巧了,汉明帝的父亲汉光武帝,就葬在黄河边上。但是呢,汉明帝亲自治理黄河,治理好了以后八十多年没有大规模泛滥,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而且汉光武帝的陵寝一直到现在还好好的。你看,汉明帝这样干正事儿的,死了以后就这么个名声。对了,袁绍杨修家族四世三公的历史,都是在汉明帝死后才开始的。大概是巧了。

总之,东汉时期的工作简单总结就是,为五胡乱华神州陆沉做好充分准备。

儒家上台从来不是因为成功,而是因为篡位。

很多人以为儒家是保守派,其实并不是。

这有两个例子。

一个是汉代的。抗击匈奴的名将陈汤,因为主张恢复西汉以来长期执行的“旧制”,被儒家贬斥到了他斩杀匈奴单于的西域,几乎死在那里。这就相当于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往李宗仁背上插个台儿庄元凶的牌子流放东京。那么为什么儒家在这个时候就不主张恢复旧制了呢?因为这个旧制的主要任务是将全国各地的豪强地主连根拔起,全部迁到关中去给死去的皇帝守灵。这就是一种软性土改。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代一代人干到汉元帝才取消。陈汤积极鼓动汉哀帝恢复这个政策。然后儒家又鼓动汉哀帝废除这个政策,最后陈汤表示尽管废除了早晚还得恢复。于是儒家憋不住了,联手把他赶走了。这个时候据说还是有儒家要营救陈汤的。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儒家还是走了维护豪强地主利益的方向。

一个是明代的。因为元代把很多政治制度都废除了,明朝重建的过程中挂一漏万,还是出了不少遗漏。比如说宋代官员会颁发长历,要求每天都记录政务活动,考核十分详尽。到了明代,考核就变成了十年一次,甚至几十年也不搞一次。到了明孝宗末年,就宣布六年对京官进行一次考核,清退人员。这样等明武宗即位,到了正德四年,决定把事情搞起来,做了第一次制度化的京察。然后清退了几个长期请假不来的(好几年都不来清退有什么问题吗?)。第二年负责这个事儿的吏部尚书就因为是阉党被杀了。

过了几年,有官员到处活动,建议按照地方上考察的习惯,一年考核一次。于是很多人就反驳说,一年考核一次是针对特殊地区的,例如说平叛之类的,现在还是要按照“旧制”去办。这个旧制就是之前杀了吏部尚书那个六年一次的京察。你看,这个时候儒家就变成“保守派”了。

我猜,王安石要是变法的时候规定司马光可以荫一子为王,旧党可能比新党还积极。

然后明朝再搞京察,就彻底走形式了,不再真的处理人了。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张居正。张居正时期,要求每个月都要报进度。

这一看就是不想活了。

果然,张居正一死,马上就抄家,还逼死了他的长子。

于是大家还是六年一次京察。而且京察的时候大家都抓住这个机会搞权力斗争。明神宗一看这,干脆就不玩儿了,负责京察的吏部尚书没人,那就空着。

这种不正经考核的荒唐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清朝规定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一律实行三年一次的考核,不服就去死。这下就没人再提什么旧制了。

你看,儒家就是这么个东西。你只要拿刀剁了儒家,你就是儒家的爷爷。你只要给他们脸,你就是他们孙子。

儒家那叫什么保守派。当年德国侵略山东的时候,只不过是占领个青岛,结果衍圣公连德国皇帝的画像都准备好了。论“辞旧迎新”,就连汪精卫都赶不上他们。这还是日本侵华的时候蒋介石把衍圣公抢先带走了(衍圣公不肯走,最后在曲阜陷落时才把他们强行抓走),要是没带走,说不准我们就得到靖国神社去看孔子像了。

说真的,“大”清孔子像我看过,“大”日本孔子像是个啥样还真没看见过。也留个仁丹胡?穿个日本大元帅军装?这资历章应该怎么做?两千年的章不好弄吧。

很多人说儒家是统治阶级的狗腿子,其实儒家这个统治阶级狗腿子,对于不同层次的统治阶级也是不同态度。

儒家更亲附于社会上数量比较大的地方豪强势力,而对中央政府缺乏归属感。

因为对于这些帮闲来说,他们获得利益的最便利条件和最可能对象,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势力。他们的最佳存在方式,就是通过扭曲财富分配方式,协助地方实力派窃取社会公共财富,在这个过程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在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同时相对更加兼顾国家公共利益的中央政府,由于需要抑制地方豪强无限制攫取社会财富的欲壑,并不是儒家所拥戴的对象。

这实际上是私有制社会的一个必然漏洞:

作为较大的剥削者,皇帝相对于地方豪强更加自私,但却同时又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地方豪强相对于富户更加自私,同时却更加注重公共利益……

地方豪强会说:你们当皇帝的整天以收税的名义明抢,老子好歹还租出去一块地!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语出孔子《论语·子路篇》——我认为,对于儒家,要采取废儒验事的办法,将儒家学说废掉,梳理儒家垄断知识传承路径的时候扭曲和保存下来的知识财富,修复、建立正确的知识库。

私有制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漏洞。

其实私有制时代也做了一点改革私有制的尝试。

私有制最大的问题,在于私有财产的无限继承。

私有制时代有一个政策突破了这个无限继承传统,那就是中国古代的袭爵制度。中国古人规定爵位继承是降等世袭的。个别特殊爵位是不降的(基本不影响大局),大多数情况下,一般给予三代人的特权不降,此后继承,就会逐级下降。这样就迫使贵族们去想办法再立新功,倘若不去立功,位子就空出来了。

权力是这样世袭的,资本也应该这样世袭。

这个资本降等世袭的工作其实现代社会已经开始有人尝试了,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

有的资本家会将遗产投放到基金会,规定子孙只能按照限额支取。这种情况下,其实资本的无限世袭已经抑制了,子孙只能进行有限世袭。

并且,这一举动的社会评价也是很好的。人们通常都认为,此举有效避免了资本家的子孙挥霍无度最后晚景凄凉。很多人称赞此举深谋远虑,是真的为子孙打算。

你看,如果只讲理论,好像禁止资本无限世袭是一件很“左”很“革命”的事情,有些患有应激综合征的人怕不是马上爬到树上大喊文革洪流要来了。然而现实中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以后,却是资本家看了都说好。

这就是很经典的“革命者强迫反革命做对反革命有利的事情反革命都不愿意”。中国的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资产阶级领导的为资产阶级争夺权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论如何都搞不成功,无产阶级领导的为资产阶级争夺权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搞就成功了。毛主席说中国的资产阶级就是废物(原话不是这样说的),一点毛病没有,他们就是废物。

这完全可以成为社会通行制度:

资本家经营获得了巨量资本,然后移交给基金会,他们的子孙只能定额支取生活开支(尽管也是巨大的财富),最终财富变成了基金会这样的“商业组织”实际掌控。

这和建国初的一些做法如出一辙。

最后:

既然资本是基金会运作的,那么资本家就完全没有存在必要咯!

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就是资本家。

对于儒家来说,他们的主要生存空间,就是寄生在中层豪强地主身上,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攫取更大利益。

作为一个寄生阶级,他们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统治阶级的中下层争夺更多利益,为此不惜破坏整体利益。

所以事实上儒家所代表的集团是最没有存在价值的社会集团。

看起来儒家唯一的价值就是维护和保存了很多社会文化历史财富,而这个事情废儒验事就可以了。

这帮人干了两千年,就在战国时代废除世官制建立雇佣官僚制的基础上混吃等死了。中古时代最大的改革均田制还是北魏这个严格意义上的入侵政权建立起来的。此后一直到近现代最大的改革则是我们按照马列主义的指导实现的。

也就是儒家有中国这么一个好爹,吃剩饭能吃上千年,够可以的了。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秦儒,古代多好啊,你们照着做就是了。---- 注明了资料来源还算窃据的话,今天的论文全灭。 宋明儒,我才是真儒家啊,你曲解了先贤,还敢自称正宗。---- 这时儒家不是窃据,是被窃据。今天,在没有监控的场合,基于“存天理,灭人欲”,我没去亲一个不认识的美女。---- 我也没敢说儒家窃据了本伟人高尚的道德。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君不见去年抗疫的时候,一群不上前线的“儒粉”说各位烈士都践行了儒家理念么···


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说儒家独大以来,功劳是儒家的,那么过错也是儒家的

儒粉的逻辑是,功劳是儒家的,过错是皇帝、大臣、武将、后宫、太监、蛮夷等等等等,和儒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这就没法谈了啊



最后只能靠蛮夷来治大儒

大清孔子像笑而不语

然后清朝达到了封建社会统治的巅峰,就像是科达把胶卷相机玩到了最好,可惜世界上已经是数码相机了·····(科达等于大清,胶卷相机=儒家)



都21世纪了,我求求你们搞点资本主义吧,封建主义太low逼了,哦不对,你那还是奴隶社会呢········


儒家的问题是啥,就是不学习,那么是金字塔型,越往上厉害的人越少

学习的话,是橄榄球型,顶尖的人才和特别差的人才都不多,中间的人才是大多是

而儒家的教育,很神奇,还是越往上人越少·····

跟没受教育全靠自然淘汰出人才的概率没区别


然后只能抱着殉国的道号浮休道人的文天祥、陆秀夫和十几万宫女士兵太监,说我们儒家殉国了 啊

抱着陈子龙这样的烈士,说我们儒家水太凉其实也是不得已啊···

一个学儒道佛的王阳明厉害无比,然后出了一堆杨镐、圆嘟嘟、袁应泰这种志大才疏的废物···


对付儒家啊,就得学孔子

儒家自己就知道三季,你就别和他们说四季了

都1900年了,爱因斯坦都快提出相对论了,索尔维会议都诸神降临了

中国还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们遇到了问题,要一堆科学家社会学经济学家、几十万几百万志愿者去调查,无数的大型计算机来进行模拟计算

才能提出一个十四五工作计划

儒家就说啊:你这问题是我们儒家思想没学好才出现的

你只能说:‘对对对,是是是,大清孔子像说得对啊


儒家不是三季人,是特么三秒人啊’

我们现在的知识是:

儒家三秒人的知识是:

论语:13700

孟子:34685

大学:1753

中庸:3568


摊手·········

现在情况是什么,儒家思想唯一的用处

就剩下《论武训的培养》了

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来入老百姓的思想时,就落入到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


user avatar   xie-sir-9-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动不动就儒家儒家的,懂什么儒家?

论语看了一遍了吗,孟子完整看过吗?

任何学说,任何组织,任何教派,任何信仰,一旦被蝇营狗苟之辈侵入了,就会腐化变质,就会变成所谓的窃取功劳。

儒家文化本来就是很单纯的追求社会和谐,和社会利益牵扯上关系之后,就不再是真的儒学儒家,而是利益学,自私自利家,所有的道貌岸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找借口,站在舆论制高点上去否定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人和事,这就是孔孟之后的所谓儒家。

历史上一群自私自利的装逼贩子,口必言仁义忠信,一肚子男盗女娼。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叫儒家子弟。

同样的道理,今天谁要是没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就窃据了党员的身份,那也是对红色文化的亵渎。

跳出历史循环论的唯一办法,就是铲除毒草,就是壮士断腕,此外没有容不下任何侥幸心理。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理,儒黑疯狂的往秦桧头上吐口水时也会说,看看,这就是儒家的人,像极了有人牵着的泰迪。

大半夜无聊又刷到这个问题了,看了几个回答感觉又可笑又可悲。

为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偶然与必然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等等概念,各位言必称马恩,引必出毛邓的儒黑们就是不理解呢?

人的选择差异都是在义利之间的比重不一样。有人舍生取义,就有人苟且偷生。所有人都选择都是可以理解的,哪怕你觉得不合理,但让自己代入历史人物的义利观,就能理解了。

所以这和儒家有什么关系呢?

儒家是宣扬重义轻利的,很多人不愿意去理解思想和人的关系,哪怕是在自己身上也不愿意承认思想和实践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晚上看了鸡汤决定第二天雄起,到了第二天被窝的诱惑是那么难以抗拒。

我实在不晓得儒黑们如何解释马列主义治国依然出现的反华公知,贪官污吏,黑暗势力的保护伞,庞大的官僚利益网。

行吧,赢麻了,感恩,战狼,华为。什么也不敢说,他们都是儒家子弟,贯会党争 。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究根到底。不是儒家窃取了功劳,因为春秋孔子之前,只有贵族教育,而那时候的教育就是儒家教育,那时候的学者就是儒者。

北孔南季里的南季,就是季扎,当时就是与孔子并称的大儒者。

孔子之后,夹带私货,窃居儒家之名,给儒家树立了一个所谓的正统。诗经,春秋,易经都经受了这种荼毒。

儒家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孔子重新定义儒家之后,窄化了儒家,固化了儒家。




  

相关话题

  黑格尔对孔子评价很低,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信儒家的宋明打不过信萨满的蒙古和满清,是因为儒家对宋明的阳刚做了无情彻底的阉割吗? 
  中国的法家,儒家,道家,能算哲学吗? 
  孔子定那么多礼义,有没有人盯着看他自己出错,他该活得多么谨慎小心? 
  不孝顺的人称的上善良吗? 
  为什么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哉”? 
  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有何不同? 
  罢黜百家,独尊物术? 
  孔子凭什么是圣人? 
  几千年来研究孔孟老庄的人已经那么多了,研究体系完全成熟了,我们当下学者继续研究的意义在哪? 

前一个讨论
确定指标权重的时候,哪个方法比较简单啊,主成分分析法还是层次分析法啊?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以「小美人鱼扔掉匕首,操起黄金三叉戟踏着滔天巨浪冲向王宫…」为开头写个故事?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