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的古装剧都市剧中,穷人都消失了?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8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我回答此类有价值问题的惯例——按照顺序先来说是不是,再来说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的答案:是的。

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先来说都市剧:

在一份并不算权威以豆瓣评分为参照的上半年都市剧排行中,排前五的分别是《你是的我城池营垒》,《理智派生活》,《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小舍得》,《生活家》,这里边有三部主线是爱情一部是创业,还有一部凭借“鸡娃”屡屡霸占热搜成功出圈。而7月份上映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和《北辙南辕》也比较有名,但尤以观众不再买账冯小刚所描绘的“大飒蜜形象”这一热点话题而出圈。

纵观这些都市剧,无论题材如何,细看其中剧情以及细节(服装环境等)都会发现,社会上的穷人乃至于大部分普通人在其中是缺位的。

这种缺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角设定就是精英,一种是想描绘一下当代普通人的困境但脱离了现实。

作为电视剧的一个类型,都市剧其实在整个现代近代和古代题材的电视剧中是很有代表性的,在《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0)》中,提到了一个数据,都市题材剧占到了现代题材剧的60%以上,而现代题材的电视剧这些年来一直占据大部分市场。

尤其是在偶像剧逐渐不那么吃香后,都市剧迅速占领了这一部分份额。但问题是,逐利的行业中,很多并未具备完善的都市题材电视剧的生产能力的创作者,一股脑涌入了都市题材。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根本没摆脱过去偶像剧的创作模式和习惯,也就导致不少所谓都市剧的聚焦点仍然是被观众认为老套了的偶像剧的那一套。而这一套创作模式,幻想成分很大,本身立足点就不是现实生活,再加上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离大众的生活就更为遥远。有一部分都市剧的创作者发现并承认这一缺陷,主动聚焦在都市精英上,另外一部分则坚定地将自己已经脱离大众的个人现状强行植入于都市剧中,造成了为许多人所指责的“高高在上而又不切实际和的效果”

再来说说古装剧:

古装剧其实近几年来显出颓势,尤其是在限古令后,古代传奇剧占比提升。古代传奇剧的一大特点就是才子佳人,换句话说,哪有穷人的份。

这几年来,还有不少人把一些古装剧的吸引力下降归咎于“迎合女性观众”上,但在我看来,虽然的确存在这种情况,但这么说多少有些失之偏颇。因为迎合女性观众倒不是个什么大事,而且面向女性群体的古装剧中也不乏口碑良好的作品。真正值得指责的是,部分古装剧在迎合饭圈,与其说它是电视剧,不如说它是一场流量明星饭圈鲜肉们的群像展览。剧情空洞无物,过分的对剧情发展没有帮助的注水日常占据不小的剧集比例。这其中,衣着靓丽的明星偶像们撒娇卖萌甚至卖腐才是看点,肯定也没有灰头土脸古代穷人的份儿。


前面虽然对这两种影视剧分别进行了一点分析,但其实还没有涉及根源,要想涉及真正的根源,得把视野提高,从整个文艺产业来分析:


不仅在影视作品,同时在现如今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中,穷人——或者说某个阶层都在逐步的消失。这是一种延续了不少年的趋势,尽管如果细看之下也有此类文艺作品的冒头并获得好评,但主体趋势仍旧拒绝对关注穷人,哪怕当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都不算是富人。

从文艺作品整体来看。

首要原因是一句我深以为然的话:话语权是一种体现着财富、地位、身份的被垄断的权力。

而文艺作品,也是谁占据了话语权的一种表现。从过去四十年文艺作品所反映的人群的变化,其实是能看到社会风潮的变化的。

而且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已经拿到文艺作品垄断权的人群都陷入了一种“孤芳自赏”的境地,却不知自己已经和文艺作品的接受主体——即广大人民发生了严重的脱离。但同时,因为远高于大众的财富、地位和身份,他们又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他们眼里是看不见或者说很久真的没看见过普通人的生活了。

第二个原因,我把它归为“娱乐方式的改变”,但其实内里也要复杂得多。

众所周知,电视曾经是许多家庭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前的主流娱乐方式,但近几年,随着手机和短视频的兴起,电视和电视剧的市场都在缩小。

很大一部分群体,尤以曾经电视的主要观众——即如今40到60岁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几乎不再看电视剧,投入了短视频的怀抱,这个现象比年轻人还要明显。

在社会文化领域,有这么一个现象,发声权被一部分人垄断后,民间文化会自发寻找新的立足地。而在如今,其实民间文化已经和短视频以及中视频结合。无论遭受怎样的攻击或者说这些短视频本身有着怎样的缺点,都不妨碍真正大众的生活反映都在短视频中。

而在文化接受的角度,个人对于信息的接受其实是有限的,也因此,在确定个人的主要娱乐方式后,曾有的娱乐方式就会被替代。

而长视频比如电影电视剧这些年来的确也在放弃着它本身相对于短视频的本该有的优点:时间长而信息容纳量多。同时电影电视剧逐渐有一个倾向:面向特定人群而非大众,这本是一个保本的手段,但现在却成为了一种极其常见的策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出现因特定人群能保本而放弃了追求质量。

第三个原因,是现实生存空间的挤压

现在不少人常说,现在的人不行,阅读不了长的文字,也看不了长的影视剧,看电影习惯看精简后的短片,追剧都要快进,习惯于碎片化的信息,甚至连思考都支离破碎。

这个现象的确存在,但是,其背后根本并非是当代人不行,而是有着客观的原因:生存空间的挤压。

是的,在各种重担下,这一代人的生存空间在进一步压缩,而自由支配时间减少则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娱乐时间的不足,催化了碎片化信息的普及。

同时,更重要的影响是,没那么多精力也没那么多功夫投入到特别需要深思的影视作品中,说直白点,就是“生活已经够苦了,我只想找点甜”

也因此,传统的叙事模式和现实主义题材在这部分人群中难以占据上风也是注定的。



以上。


user avatar   wang-ruo-fe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国内哪家 CG 公司可以超过《爵迹》? 
  如何看待郭敬明导演的电影《阴阳师之晴雅集》? 
  如何看待《蜘蛛侠英雄无归》超过长津湖获得全球票房年冠? 
  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徐克杰出?他到底杰出在哪? 
  观影《金刚川》的第一感受怎么样? 
  你从书中电影中歌曲中看过听过哪些句子让你心潮澎湃,突然想停下来审视自己和世界? 
  如何评价《奎迪》(Creed)这部电影? 
  美剧、英剧的播放周期为什么称为「季」? 
  《甄嬛传》中安陵容有没有想过害死甄嬛? 
  如果将《英雄联盟》拍成电影,建议哪些演员出演对应的英雄?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摄影修图 app?
下一个讨论
从「破冰」文化到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是公司的组织文化存在诟病还是用人不淑?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