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宝贝儿》?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许很少有人会把看电影当做一件苦差事,毕竟我们只需要坐在舒服的椅子上,静静等待电影将我们与现实隔离和切断就好。

从这个意义上看,《宝贝儿》这部电影很不讨巧。它没有带我们陷入绚丽的画面,动人的情节,却如同粗粝的柴刀般砍断了我们对婴儿最美好的幻想,镜头触碰到一个又一个我们日常视线视而不见,避而不探的社会角落,不断追问着两个严肃的问题:关于“生”的纠结,和关于“活”的难题。

生的纠结

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指出: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

数字是最没有温度的,因此5.6%的数字,远远无法让我们体会到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100%的绝望和痛苦。

这些婴儿中,30%在出生前后死亡,40%终身残疾, 只有 30%可以治愈或矫正。

而正是这些数字,蕴育了弃婴这个词。弃婴是个沉重的词,沉重到这世上最无私的亲情都无法背负,它能压弯道德,压弯爱,更能压碎最无辜的生命。在电影里,婴儿的生命在一个又一个场所轮转,从医院到养老院,又从养老院到警察局,最终回到了医院。一只又一只手碰触着这无辜的生命,从医生到孩子的父亲徐先生,再从徐先生到和孩子没有任何瓜葛的江萌,最终却又回到了徐先生手上。

而正是在这轮转和碰触中,比现实蕴育出了荒谬感。婴儿在医院不能死,却可以躺在临终关怀的老年康复中心医院,与病入膏肓的老人们一起合理地“等死”;婴儿在警察局作为“涉案人员”不能死,却可以被父母放弃治疗合法地“去死”。亲生父母的手想让婴儿安静地走,非亲非故的江萌的手却想仅仅攥住婴儿的生命,不惜丢掉工作,不惜被押进警局。

剧中医院和警察的冲突更加剧了荒谬感。医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个例子足以说明。这是知乎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问题: 听说医院是最容易暴露人性的地方,你知道的故事有哪些?而这个问题下面,足足有4951个回答。医院是一个拷问架,平日圆滑得皱成一个团状的人性,架在上面时会被拉伸到它最真实无死角的维度,如同一场在人性上实施的粗暴的拉皮手术。江萌在老年康复中心的医院里大声问:“医院不是救小孩吗?”没有人能回答。

警察在剧中更扮演了最诚实的“坏人”。他敲门逼问婴儿的母亲:“你对孩子的处理有什么其他想法?”母亲哭着,崩溃着,说出宣布婴儿死刑的:“没有。”他对一次次来警察局“骚扰”他的江萌直接了当地说:“小孩的爸妈也希望她死。”面对他,徐先生说出了自己放弃婴儿的心声:“她没得以后。”正是因为警察的强力介入,所有被当事者极力回避的问题都必须决断。而这一次次决断却并没有在电影中掀起高潮,只是暴露在警察主导下的一次次平淡的对话中——于是他成全了诚实,也揭开了影片影片贯穿始终的残酷:哪怕生而为人,婴儿也没有说对不起的机会。

活的难题

围绕着婴儿的生,《宝贝儿》展示了一幕幕残疾人的“活法”。一开始,影片就直接切入到了一个大多数老百姓一无所知的话题:寄养家庭的政策与冲突。

事实上,我国被遗弃的儿童大多数都是残疾儿童,在福利院中的比例占到90%以上,且很难被收养家庭选中,2010 年全国总共 29618 件收养中,收养残疾儿童的只占 2692 件,且大部分都为外国家庭。

于是,寄养家庭便成为残疾儿童们安身立命的依靠,每月可以领到1100元的国家补助——这便是影片一开始江萌作为监督者和寄养残疾儿童的家庭发生的矛盾。

然而寄样政策下的矛盾远不止这些。事实上,这些寄样政策下长大的孩子,在18岁成人后必须要搬离寄样家庭,无论这些孩子是否和寄养家庭中的“亲人”有多深多深的感情。片中江萌和自己寄养家庭中的“母亲”遭遇到的坎就是如此:哪怕她们感情再深厚,母亲甚至愿意瞒报自己丈夫的死讯来保留收养关系,然而由于没有亲属关系,江萌无法以一个女儿的身份向母亲尽孝,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亲被送进了福利院,发出愤怒地质问:“有家的话,谁愿意去养老?”

寄养关系不是温馨的家,只是一个让残疾儿童能够活着长大的“合同”罢了。那么这份合同真的毫无道理吗?恰恰相反,这份合同的基础正是最复杂的人性。因为没有合法的亲属关系,所以寄养家庭中的孩子便没有资格继承遗产,便不会与寄养家庭的亲人们产生实质上的利益纠葛,打消家庭纠纷的顾虑,这才能够让寄养家庭“放心”地收留这些残疾儿童。为了成全多数人的人性,就只能对不起像江萌这样和寄养家庭真正产生感情的残疾儿童了。

现实没有电影高潮,只有日常人性。

片中另一个“活着”的坎围绕着残疾证展开。片中的江萌自强自立,一遍遍强调“我是健康的”,一开始坚决拒绝领残疾证。然而她这份“健康”的尊严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没有残疾证就没有补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最终江萌低下了头,付出了自己用力呵护的一份坚守交换来了残疾证证明的身份。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难题,是经历了一系列坚硬的琐碎后,两个残疾人那份粗粝的感情。身为聋哑人的小军和江萌表白:“我们一起过日子吧,可以省一半的钱。”“你应该找一个能生育的。”“我不介意,我们可以领养。”“我们的条件不够领养的资格。”没有温馨的情话,没有恰好的音乐,只有一瞬间的静默和小军瞬间塌下的肩膀。

最后再谈一下我对杨幂表演的看法。我理解杨幂对江萌这个角色的理解是用沉默竖起保护自己高墙的坚强女孩。但这个角色本身的深度不仅仅有外在的坚强,更有坚强下隐藏的深刻的愤怒,愤怒背后的痛苦,痛苦底层的脆弱。以一个镜头为例:听着徐先生缓慢吐露自己带走婴儿的想法时,杨幂扮演的江萌直勾勾地盯着徐先生,想努力用眼神酝酿一种情绪。但这里感觉杨幂还不能够把握这种复杂的情绪,她眼神里的愤怒多过了痛苦,而愤怒只是风吹起的浪花,翻腾一阵,终究会归于平静,真正惊心动魄的是浪花掀起那一刻,让观众瞥见其下那无法让人直视的,用成年累月一层层积累下来的坚冰。没有真正被生活充分打磨过内心最柔软处的人,真的很难演出那种惊鸿一瞥下的包含着愤怒,痛苦和脆弱的惊心动魄。一言蔽之,杨幂一直在极力表现自己的角色的坚硬,但却没有把这份坚硬背后让人心疼的柔软很好的诠释出来。

综上,这部电影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全部是不留后路的现实,把一个个纠结和难题展示给观众,不做解读和渲染。影片名为《宝贝儿》,婴儿的父母从头到尾都没喊过一声宝贝儿,而这份喊不出来的沉重和苦涩,值得每一个观众在内心深处称量一下。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宝贝儿》上映后,猫眼2万人评分5.5分,创下近年来所有国产片新低。这个评分意味着:该片的票房彻底不用指望了!杨幂这些年来营销的“票房女王”神话,也彻底走到了尽头

首日23.2%的同期最高排片量,只拿下1100万的票房,被已经上映20天的老片《无双》,和同期上映的《我的间谍前男友》在半天之内就反超,猫眼平台对该片首日1600万,总票房1.71亿的乐观预计注定成空。

次日该片排片量已下降到18.7%,又在半天时间内被另一部同期上映的《雪怪大冒险》(排片7.6%),和上映16天的《找到你》(排片9.9%)相继反超,又过几小时后,《嗝嗝老师》(排片6.0%)和上映21天的《影》(6.1%)同样完成反超。

以全天第二名的排片量,交出第七名的单日票房成绩,和倒数第一的上座率,是今年票房崩盘最厉害的影片之一了。

也意味着从次日起,《宝贝儿》还会接连不断吐出排片量,考虑到目前极冷的大盘,该片最终票房能否突破4000万,都是极大的疑问。

众所周知,豆瓣平台是哪怕没看过影片的会员也可随意打分,猫眼评分则代表买票看过影片的观众的货真价实的口味。

所以近年来的电影市场的共识:就是豆瓣评分低(低于6分)的基本是烂片,猫眼评分低(低于8分)的票房注定失败。

比如《前任3》《美人鱼》这些影片,为何在豆瓣评分极低的情况下,均能创造票房奇迹?看看它们超高的猫眼评分,就证明极合观影观众的胃口。

相反如《邪不压正》《江湖儿女》这些豆瓣评分不错的影片,又为何票房举步维艰,不尽人意?看看它们差劲的猫眼评分,就知道影片纵然质量不错,很合文艺青年和影评人胃口,却也“曲高和寡”,难得大多数观众欢心,又怎能票房大爆?

  • 《前任3》:猫眼9.2分,豆瓣5.5分,19亿票房;
  • 《美人鱼》:猫眼9.0分,豆瓣6.7分,34亿票房;
  • 《邪不压正》:猫眼7.4分,豆瓣7.2分,5.83亿票房;
  • 《江湖儿女》:猫眼7.7分,豆瓣7.7分,7000万票房;

具体到这部《宝贝儿》,上映两日,1.1万人打出5.8分,对一部文艺片已经算得很低,(主演的流量明星粉丝刻意打高分,与讨厌该明星的“黑粉”刻意打低分的效果,基本可以互相抵消)

买票看过该片的两万观众给出的猫眼评分又如此糟糕,这也意味着哪怕对那些愿意为杨幂买电影票的人来说,这依旧是一部观感超烂的影片。

要知道,即使是此前被影评人嗤之以鼻的《小时代》系列四部曲,至少也是很得其拥趸欢心的,她们为它打出了(7.6分,7.9分,7.6分,8.3分)的猫眼分,才会让郭敬明“导演”和杨幂女士在2年多时间里横扫了18亿票房,成为各自职业生涯最值得炫耀的一项记录。

甚至是今年被万人唾骂、被众多忠实粉丝视为欺诈和背叛的《爱情公寓》大电影,其猫眼分还有6.7分,《宝贝儿》的观众评分居然比不上“盗墓公寓”“诈骗公墓”,可想而知,究竟烂到了何等地步!

今年的几次小成本影片逆袭,创造属于各自的票房奇迹,都是以极高的猫眼评分,彰示着对各自特定受众绝佳的观影体验为基础的。(《超时空同居》猫眼8.7分,9亿票房;《快把我哥带走》猫眼9.0分,3.75亿票房;《悲伤逆流成河》猫眼9.1分,3.45亿票房)

甚至是《反贪风暴3》和《黄金兄弟》这样,公认质量不尽人意,完全靠着冷档期没有竞争对手,才获得理想票房成绩,它们对各自受众的观影体验,同样比《宝贝儿》要强得多。(《反贪风暴3》猫眼8.8分,4.43亿票房;《黄金兄弟》猫眼8.5分,3.17亿票房)

——因此,虽然影片上映仅是第二天,《宝贝儿》的票房就已经被彻底判了“死刑”,再也无力回天了。

这部影片虽然有国际名导侯孝贤做监制的金字招牌,导演又是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节和金马奖得奖或提名的刘杰,上个月却在西班牙圣塞电影节和金马奖上颗粒无收,未获得任何奖项或提名。

因此,无论对于为了流量明星“票房基本盘”,才选择了杨幂做自己影片主演的导演来说,还是对一心冲着在国际电影节和台湾金马奖上拿到提名、给自己“镀金”来洗白演技口碑的主演杨幂来说,这样的合作确实都是得不偿失

杨幂在2011年初,主演于正编剧的《宫锁心玉》走红之后,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在同年一部名为《孤岛惊魂》的电影中,靠着炒作大胸吸引路人注目,其万千粉丝的疯狂刷票房,将这部一无是处的烂片,硬扛了9000万票房,在2011年的电影市场,这个数字已经可以位列所有华语片年度前十五名,震惊了华语电影界。

一部烂片,单纯靠通稿营销、流量堆砌,忠实粉丝狂刷票房,竟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让整个娱乐圈为之震撼,让无数商人发现了这个一本万利的大市场,从此开启了“粉丝电影”和“流量经济”时代,也让中国电影市场持续数年,都被各式各样的烂片所充斥荼毒。

此后,杨幂和郭敬明的合作,虽然让她从此被主流影视圈摈弃,但《小时代》系列18亿票房的成绩,以及其他各式烂片累积起来的票房实绩,一度让杨幂的一番票房总成绩达到24亿,仅次于白百何的一番票房35亿(其中24亿来自《捉妖记》),位列华语票房所有女星第二位,这也让她大肆炒作所谓“票房女王”概念,更成为郑爽、欧阳娜娜、关晓彤等90后女星的偶像。

然而,仔细考察杨幂这些年的票房成绩,就能发现其实际票房号召力,并没有其团队和粉丝吹嘘的那般强大。《怦然星动》(1.6亿)和《我是证人》(2.1亿),合作的是刚走红不久的流量明星李易峰和鹿晗,男星的狂热粉丝当然才是贡献票房的主流,只是让杨幂刷了一番票房成绩;

《逆时营救》(2亿)搭档霍建华;《分手大师》(6亿)搭档邓超,《何以笙萧默》(3.5亿)搭档黄晓明;这些影片票房的差别,同样主要是由男主演各自不同的票房号召力所决定,。幂对票房的真实贡献效果,看看她《大武当之天地密码》搭档赵文卓,票房3800万;《HOLD住爱》和刘恺威的夫妻情侣档,票房4400万,就可一目了然。

特别是上个月上映的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一群非知名演员,首日排片量10%,被预测总票房8000万,之后一路逆袭,总票房已经接近了3.5亿,更加证明了当初的《小时代》四部曲换谁都能演,“林萧”换谁都不会影响票房。

杨幂吹嘘了几年的“票房号召力”,实际上只存在于遥远7年前的《孤岛惊魂》,其粉丝最鸡血时的“万蜂攻城”,和庸俗的露肉吸睛炒作。而这几年的票房成绩,完全就是靠郭敬明、靠ip、靠合作流量男星的产物,没有这些因素加持后,终于在《宝贝儿》已经彻底现了原型

此前,因为《绣春刀1》叫好不叫座,拿了金马奖和金鸡奖的七项提名,票房却没破亿,让路阳这位青年导演,当真就病急乱求医,选了杨幂做《绣春刀2》的女主,就指望着她那些狂热粉丝们,能给他多冲一两亿票房。结果是天不遂人愿,就因为杨幂版“北斋”这个女主实在太拖后腿,丢失的口碑,少掉的票房,可远远不是杨幂粉丝们的票房购买力能弥补的。

最终8000万投资的《绣春刀2》只拿到2.65亿票房,刚到盈亏线,没完成4亿票房保底的目标,直接终结了这个系列,也浪费了张震、张译、雷佳音、金士杰、辛芷蕾这样的演技派阵容。

现在,张译已经是《红海行动》36亿男主,白玉兰和金鹰双料视帝;雷佳音已经是《超时空同居》9亿男主,金马奖和白玉兰奖双提名;周一围也已经收获了《我不是药神》31亿票房的二番实绩;这三位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中青年演员,一年前还是杨幂的电影男配,如今就算杨幂想给他们去做二番女主,人家是否愿意,只怕都是相当大的疑问。

今年的电影市场更加不同往年,宣传主打流量明星的影片纷纷扑街,再不是《小时代》和《分手大师》也能大肆收割票房的时代。对一部冷题材文艺片来说,想争取好的票房,就需要极佳的口碑为营销基础,然而当影片主演是连拿了三次金扫帚奖的杨幂,当影片在圣塞电影节和金马奖提名颗粒无收的时候,再想要如何营销口碑、宣传造势,同样也无从谈起了。

刘杰果然成了下一个路阳,同样因为急功近利,迷信同一个流量明星所谓的“票房号召力”,反而因为其演技有限,风评不佳,拖累影片口碑,影响了成片质量,也在电影市场碰得头破血流。对这些为五斗米折腰的青年导演来说,同样是极深刻的教训。

《宝贝儿》影片的发行方是北京文化公司,14年时,5亿保底《心花路放》,最终11亿票房,因此净赚1.9亿。17年时,8亿保底《战狼2》,最终狂收56亿票房,因此净赚3.1亿。18年夏天,主控宣发《我不是药神》,投资7500万,最终31亿票房,通过“阶梯式分帐”,净赚2.6亿。

这几部大爆作品,也让该公司信心十足,对主投的其他电影,也采用激进和赌博式的宣发策略,因此一旦失败,亏损额同样巨大。如给《二代妖精》保底5亿,又临时追加9500万宣发费,实得票房2.9亿;《英雄本色4》主投+宣发1.8亿,实得票房6300万,亏损超过1.2亿。

对杨幂这部文艺片《宝贝儿》,北文公司迷信女主过往的“票房号召力”,竟大胆开出2亿的保底票房,更完全是按商业片模式去宣发,在上映首日就撕到了23.2%的排片量,周末两天还要保住18%排片,这些都是要在建立在给院线方面大量分成的基础上,

也就意味着该片的宣发费用,远远超过了1部正常文艺片,因此最后能拿到的2400万的最终票房,对发行公司来说便是血亏,很可能要将夏天《药神》赚的钱,赔一大半进去。

杨幂这部《宝贝儿》,企图靠奖项提名“镀金”来洗白口碑,结果愿望落空;“票房女王”人设的彻底崩塌,更被证明其糟糕风评对影片票房只有负面影响后,意味着她在本就被主流电影圈摈弃之后,今后连新锐导演的资源也同样再难争取。

而已经30多岁的“流量小花”,再怎么保养和“医学美容”,营销“少女感”,也注定胶原蛋白流失严重,想要继续和一茬接一茬20岁小姑娘们,去竞争那些偶像剧的玛丽苏傻白甜女主,同样是天方夜谭。

——影视圈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量明星”,或许,也就到此为止了吧。

相关回答:狐狸晨曦:如何评价杨幂在《宝贝儿》中的演技,是否达到了入围「金马奖影后」的水准?

狐狸晨曦:如何看待导演刘杰因《宝贝儿》「恶评言过其实」喊话官媒?

狐狸晨曦:怎么看待《宝贝儿》票房扑街?




  

相关话题

  普通人手拿2m以内的光剑能单挑狮子老虎霸王龙吗? 
  中国为什么拍不出《霸王别姬》这种优秀的高分神作了? 
  中国恐怖电影真的没希望了吗? 
  如何评价国产电影《真三国无双》的演员阵容? 
  客观评价刘德华和马德华哪个成就高? 
  如何评价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界做出的贡献? 
  等到八零后接手广电的时候中国电影会如何? 
  陈凯歌在剩下的电影生涯里要怎样做才能扭转目前舆论和口碑? 
  如何评价电影《红雀》? 
  有什么演员在烂片中贡献了神级表演?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好玩的「神转折」段子?
下一个讨论
如何在精神病院证明自己是正常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