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使用 20W 慢充? 第3页

           

user avatar   glaxyr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的,这还有意外收获?

前几天就看到这个内容,没当回事,以为是假的或者是重名。

没想到还真有其事!

目前还不知道真假,不好下结论。先把位置占好,等待后续结果。

在此之前,我们如果先假定它是真的,那就有意思了......

办案检察院、公安分局的领导们现在肯定睡不好。如果涉及到什么不可说的事情,各位领导和办案人员的下场不得而知。总之是很后悔,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毁了自己本该光明的坦途。

王新刚以及他的妻子现在肯定睡不好。你说你自己办的啥事心里没数吗?怎么就敢这么高调呢?人通缉犯还知道找个餐馆后厨啥的人少的地方打工,你们这么大事儿怎么就不知道低调做人呢?

两口子现在肯定悔的肠子都青了,你说咱要是在狗咬人的第一时间就道歉赔钱,是不是就扯不出这么大的事儿了?

不过按他们这两件事的行事作风,事情败露之前肯定是不会收敛的。这还只是报出来的,没爆出来的呢,还有多少?谁也不清楚。

王新刚现在是科级干部,十年前大概率不到科级。到底是什么样的能量能将百万级的诈骗案件压到这种地步,我不敢想。

如果他们两口子没问题,那说明他们只是普通的没有道德的乐色;如果他们有问题......

期待会有后续调查结果并且结果公开。


user avatar   hei-sha-you-xi-shou-ji-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的,这还有意外收获?

前几天就看到这个内容,没当回事,以为是假的或者是重名。

没想到还真有其事!

目前还不知道真假,不好下结论。先把位置占好,等待后续结果。

在此之前,我们如果先假定它是真的,那就有意思了......

办案检察院、公安分局的领导们现在肯定睡不好。如果涉及到什么不可说的事情,各位领导和办案人员的下场不得而知。总之是很后悔,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毁了自己本该光明的坦途。

王新刚以及他的妻子现在肯定睡不好。你说你自己办的啥事心里没数吗?怎么就敢这么高调呢?人通缉犯还知道找个餐馆后厨啥的人少的地方打工,你们这么大事儿怎么就不知道低调做人呢?

两口子现在肯定悔的肠子都青了,你说咱要是在狗咬人的第一时间就道歉赔钱,是不是就扯不出这么大的事儿了?

不过按他们这两件事的行事作风,事情败露之前肯定是不会收敛的。这还只是报出来的,没爆出来的呢,还有多少?谁也不清楚。

王新刚现在是科级干部,十年前大概率不到科级。到底是什么样的能量能将百万级的诈骗案件压到这种地步,我不敢想。

如果他们两口子没问题,那说明他们只是普通的没有道德的乐色;如果他们有问题......

期待会有后续调查结果并且结果公开。


user avatar   chen-xian-sheng-7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关注国家政治,也不希望披上政治色彩。只是单纯的想从历史的角度了解这段历史,得到客观有价值的回答 THS
user avatar   fengzhihao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某军区站岗哨兵被袭,枪弹被抢,人死没死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提个问题“为何全副武装哨兵面对袭击挂掉”?

大惊小怪。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各种朋友嘲笑订阅太低,比如跳舞:哥均订比你高订高,比如香蕉:我有四五万均订,七万高订,比如某表姐:日订阅破十一万人民币,比如三少:我每个月订阅都有好几十万呢,都是零花钱,比如奥斯卡:断更涨订阅,真的涨订阅……

感觉特别屈辱。

最屈辱的是经常有些新人跑过来,兴高采烈的说:蛤蟆哥哥,我均订破万了。你嫉妒的恨不得掐死他……


user avatar   ping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user avatar   yu-yong-re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朋友形容槟榔味为很浓的绿箭味,跟这个很像了,不过味道非常非常浓,闻起来和尝起来都挺冲,像是往嗓子里猛灌了一口奇怪的中药。


第一次吃槟榔是在高中,影院前面小铺的货架上堆满了槟榔,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只是想着看电影之前买点零食解解馋。

不到五块一包的价格,撕开包装后就迫不及待的塞到嘴里了,嚼了嚼,妈耶贼难吃,像在啃一个稍微咬得动的树枝。

记着当时由于年纪太小并不知道槟榔致癌之类的可怕名号,还是秉着不能浪费的原则努力的嚼完全吐了。


又过了几年,突然某天脑子里响起来一首歌的歌词“……嘴巴干净不得槟榔味……”

然后自己一直再想槟榔是什么味,于是又买了一包。


熟悉的记忆被唤起了。又是这个难吃的树干味,说不上是甜还是鼾 味道浓到在嘴里挺不过三秒我就想吐出来了。

也是因为难吃到了怀疑人生跑来知乎搜, 这才知道原来槟榔的危害这么大,抵制。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吃完牙齿不舒服。非常建议刷牙emmm。


而且第二次吃的时候感觉很可怕的是我居然有些适应这种味道了,于是我立马停住,整包扔掉。


就这样吧,不建议试,槟榔上了瘾会痛苦的。


user avatar   maomao19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作为安卓和苹果双系统都经常用的人,个人认为手机上大部分时候 Face ID 比指纹更进一步,但是有几个场合 Face ID 缺陷比指纹大:

Face ID 根本上来说是解放了你的双手,因为验证时刻你的手完全可以继续目前在进行的操作。例如你打开浏览器,登陆一个网站,提示自动填入密码,Face ID 刷脸认证,连回车都帮你按下,你只需要享受整个登陆过程的平滑和安全。

但是如果是打开 App 那种验证,例如银行App,Face ID 其实和指纹差不多,因为这个动作之前你只不过是点击了 App 图标,如果你有预期的话,点击图标的同时,你指纹可能已经放在验证区了,Face ID 只是稍稍节省一点时间,以及节省一个移动手指的动作。

此外Face ID 在车载导航时也有发挥作用无需靠手的优势:如果你的手机架刚好在前方,移动中解锁手机的便利性要好过按键指纹乃至后背指纹,屏下指纹比较看情况,我用过的三星 Note 10 在无线充电时屏下指纹会受到严重干扰,几乎不能用,所以使用无线充时还得取下手机才能指纹解锁,徒增烦恼。

无线充电时就没法用屏下指纹的三星 Note 10

而 Face ID 再搭配如今的 Magsafe 磁吸更是如鱼得水,当你手机来提醒时,你只需要头看向 iPhone,手机立马就能解锁同时显示出提示内容,否则只会显示你收到一个提醒,安全和隐私同时兼顾解锁后还能很方便切换横竖:

我觉得 Face ID 真正让你感到畅快的还是多任务:在需要验证的 App 和不需要验证的 App 之间来回切换,复制/粘贴内容时,如果是指纹认证你需要来回把手指在屏幕打字,触摸,按压,子菜单选择,验证之间来回切换,手忙脚乱由此而来;Face ID 能全程让你手指集中在内容操作本身,一气呵成。

指纹认证完全优于 Face ID 的主要是在戴口罩的公共场合,需要 Apple Pay 认证的场合,取下口罩进行验证或者输入PIN 验证都很憋屈,远不如传统指纹来得直观,这种麻烦在这次疫情后尤为显著,虽然通过 Apple Watch 联动能部分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不太稳定,时不时会解锁失败,仅能临时替代锁屏解锁,而当使用手机 Apple Pay,App 内 Face ID 时,手表也无法替代 Face ID 验证,最后这个功能仅对口罩识别,还因为要识别口罩有额外延迟,所以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同时国内最常见的QR扫码支付等环节也不能使用,体验差很多。

此外还要多说一点的是使用结构光的 Face ID 安全性非常高,并不是安卓手机那种摄像头刷脸认证可以比拟的,所以不存在安卓刷脸也是有等同 Face ID 效果的说法。网上无数测试视频都能通过简单的平面打印头像骗过摄像头认证,Face ID的结构光认证想骗过除非是精细人脸打模。再加上光线好坏完全不影响 Face ID 的识别率和速度,整体的一致体验和安全性也让人放心。

最后指纹验证无法解决的一个缺点是对手指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出汗不行,位置偏移多了不行,不同指纹传感器,验证方式也不尽相同。乃至系统层面,App 对指纹解锁都不是统一的体验,需要 App 去做每台设备或者系统验证API的匹配。我手机在海外使用,但是很多国内 App 就无法调用海外安卓系统的指纹 API 。而我至今都记得刚切换到 Face ID 手机时,所有支持 Touch ID的 App 全部无缝支持 Face ID,这种协调一致,向后兼容的设计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能我对 Face ID 最大的抱怨还是物料成本降得不够快,距离发布已经4年,支持 Face ID 的手机销量也是数亿计,但是至今苹果没能把模组价格降到能普遍安装到 MacBook 甚至 iPad 的程度,如果不是这点,苹果也犯不着继续启用 iPad Air 和 mini的按键 Touch ID,甚至包括最新的键盘也仅仅只支持 Touch ID,可见成本依然是困扰这个技术普及的一大障碍。

最后个人其实最满意的还是苹果对 Face ID 的不间断支持,哪怕是早期被诟病问题最多的时候,苹果始终坚持 Face ID 的延续性,这也让整个 iPhone 的设计语言,辨识度重新获得最初 Home 键的影响力,而且拜安卓完全放弃结构光认证所赐,如今一看到刘海就知道是 iPhone ,这种辨识度就苹果一家,所以除非苹果换用下一代验证技术,否则 Face ID 永远会是一个 Icon 就像 2017 年苹果针对 iPhone X 全面屏的设计指南一样。其实很多人估计都忘记了iPhone X 不仅带来了争议焦点的 Face ID,还同时带来了全面屏手势的设计准则,如何划分屏幕安全区域,如何切换后台App,如何在多个 App 跳转,回退等操作,都是一次性做到了完整的交互基石。后续这么多年的iPhone 连微调都不需要,节省开发者精力和用户学习成本。

iPhone X 引入的全面屏可用安全区概念,保持4年无需更改

iPhone 的缩略图可以让人在几十个像素中就能识别iPhone,iPad 反而由于缺乏辨识度,你说是三星,小米平板,也没法反驳,甚至包括自家的 Air ,mini 均为窄边框,更是无法区分 Face ID 还是 Touch ID:

一众全面屏里一眼就能认出 iPhone


把iPad 缩略图拿给普通人看,如何知道Air mini 使用指纹?


所以再回到问题本身:Face ID是否是战略上的错误?显然不是, Face ID 不仅提供了超越手指交互层的验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也超过了指纹,同时 Face ID 模组也提供了 AR 交互,计算视觉等功能以及建立了独特的家族产品辨识度,搭建了全面屏操作的基石,所以说成是近年来苹果最大最成功的战略部署也不为过。唯一的问题就是被疫情耽误,没料到口罩成为出门刚需,略微影响公开场合的验证需求,不过乐观来说继续迭代下去实现口罩验证应该是可行的。或者苹果就直接把 Air, Mini 上的按键指纹添加到 iPhone 上也未尝不可,如果疫情继续下去且无法解决口罩验证的便利性,这应该是个非常好的折中方案。


10月 19日更新

今天苹果发布了预热很久的新款 14/16寸 MacBook Pro,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没有集成Face ID 模组,但是却带上了刘海,这完全印证了我这个回答上面的分析,对于苹果来说刘海就是设计风格,所以即便是这次 MacBook 更新可能因为成本或者厚度问题没能集成进 Face ID 组件,依然选择这种方式来留待以后升级,因为苹果一个模具会用上4-6年,因此他们不想为了2021 款没有 Face ID 的屏幕单独再设计一套模具,干脆就直接定稿开卖,足见他们对自己刘海设计的疯狂崇拜。而且就在开卖时,立马换上了极具标识度的刘海Icon,十足的主权宣示:


user avatar   lll-zzz-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作为安卓和苹果双系统都经常用的人,个人认为手机上大部分时候 Face ID 比指纹更进一步,但是有几个场合 Face ID 缺陷比指纹大:

Face ID 根本上来说是解放了你的双手,因为验证时刻你的手完全可以继续目前在进行的操作。例如你打开浏览器,登陆一个网站,提示自动填入密码,Face ID 刷脸认证,连回车都帮你按下,你只需要享受整个登陆过程的平滑和安全。

但是如果是打开 App 那种验证,例如银行App,Face ID 其实和指纹差不多,因为这个动作之前你只不过是点击了 App 图标,如果你有预期的话,点击图标的同时,你指纹可能已经放在验证区了,Face ID 只是稍稍节省一点时间,以及节省一个移动手指的动作。

此外Face ID 在车载导航时也有发挥作用无需靠手的优势:如果你的手机架刚好在前方,移动中解锁手机的便利性要好过按键指纹乃至后背指纹,屏下指纹比较看情况,我用过的三星 Note 10 在无线充电时屏下指纹会受到严重干扰,几乎不能用,所以使用无线充时还得取下手机才能指纹解锁,徒增烦恼。

无线充电时就没法用屏下指纹的三星 Note 10

而 Face ID 再搭配如今的 Magsafe 磁吸更是如鱼得水,当你手机来提醒时,你只需要头看向 iPhone,手机立马就能解锁同时显示出提示内容,否则只会显示你收到一个提醒,安全和隐私同时兼顾解锁后还能很方便切换横竖:

我觉得 Face ID 真正让你感到畅快的还是多任务:在需要验证的 App 和不需要验证的 App 之间来回切换,复制/粘贴内容时,如果是指纹认证你需要来回把手指在屏幕打字,触摸,按压,子菜单选择,验证之间来回切换,手忙脚乱由此而来;Face ID 能全程让你手指集中在内容操作本身,一气呵成。

指纹认证完全优于 Face ID 的主要是在戴口罩的公共场合,需要 Apple Pay 认证的场合,取下口罩进行验证或者输入PIN 验证都很憋屈,远不如传统指纹来得直观,这种麻烦在这次疫情后尤为显著,虽然通过 Apple Watch 联动能部分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不太稳定,时不时会解锁失败,仅能临时替代锁屏解锁,而当使用手机 Apple Pay,App 内 Face ID 时,手表也无法替代 Face ID 验证,最后这个功能仅对口罩识别,还因为要识别口罩有额外延迟,所以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同时国内最常见的QR扫码支付等环节也不能使用,体验差很多。

此外还要多说一点的是使用结构光的 Face ID 安全性非常高,并不是安卓手机那种摄像头刷脸认证可以比拟的,所以不存在安卓刷脸也是有等同 Face ID 效果的说法。网上无数测试视频都能通过简单的平面打印头像骗过摄像头认证,Face ID的结构光认证想骗过除非是精细人脸打模。再加上光线好坏完全不影响 Face ID 的识别率和速度,整体的一致体验和安全性也让人放心。

最后指纹验证无法解决的一个缺点是对手指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出汗不行,位置偏移多了不行,不同指纹传感器,验证方式也不尽相同。乃至系统层面,App 对指纹解锁都不是统一的体验,需要 App 去做每台设备或者系统验证API的匹配。我手机在海外使用,但是很多国内 App 就无法调用海外安卓系统的指纹 API 。而我至今都记得刚切换到 Face ID 手机时,所有支持 Touch ID的 App 全部无缝支持 Face ID,这种协调一致,向后兼容的设计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能我对 Face ID 最大的抱怨还是物料成本降得不够快,距离发布已经4年,支持 Face ID 的手机销量也是数亿计,但是至今苹果没能把模组价格降到能普遍安装到 MacBook 甚至 iPad 的程度,如果不是这点,苹果也犯不着继续启用 iPad Air 和 mini的按键 Touch ID,甚至包括最新的键盘也仅仅只支持 Touch ID,可见成本依然是困扰这个技术普及的一大障碍。

最后个人其实最满意的还是苹果对 Face ID 的不间断支持,哪怕是早期被诟病问题最多的时候,苹果始终坚持 Face ID 的延续性,这也让整个 iPhone 的设计语言,辨识度重新获得最初 Home 键的影响力,而且拜安卓完全放弃结构光认证所赐,如今一看到刘海就知道是 iPhone ,这种辨识度就苹果一家,所以除非苹果换用下一代验证技术,否则 Face ID 永远会是一个 Icon 就像 2017 年苹果针对 iPhone X 全面屏的设计指南一样。其实很多人估计都忘记了iPhone X 不仅带来了争议焦点的 Face ID,还同时带来了全面屏手势的设计准则,如何划分屏幕安全区域,如何切换后台App,如何在多个 App 跳转,回退等操作,都是一次性做到了完整的交互基石。后续这么多年的iPhone 连微调都不需要,节省开发者精力和用户学习成本。

iPhone X 引入的全面屏可用安全区概念,保持4年无需更改

iPhone 的缩略图可以让人在几十个像素中就能识别iPhone,iPad 反而由于缺乏辨识度,你说是三星,小米平板,也没法反驳,甚至包括自家的 Air ,mini 均为窄边框,更是无法区分 Face ID 还是 Touch ID:

一众全面屏里一眼就能认出 iPhone


把iPad 缩略图拿给普通人看,如何知道Air mini 使用指纹?


所以再回到问题本身:Face ID是否是战略上的错误?显然不是, Face ID 不仅提供了超越手指交互层的验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也超过了指纹,同时 Face ID 模组也提供了 AR 交互,计算视觉等功能以及建立了独特的家族产品辨识度,搭建了全面屏操作的基石,所以说成是近年来苹果最大最成功的战略部署也不为过。唯一的问题就是被疫情耽误,没料到口罩成为出门刚需,略微影响公开场合的验证需求,不过乐观来说继续迭代下去实现口罩验证应该是可行的。或者苹果就直接把 Air, Mini 上的按键指纹添加到 iPhone 上也未尝不可,如果疫情继续下去且无法解决口罩验证的便利性,这应该是个非常好的折中方案。


10月 19日更新

今天苹果发布了预热很久的新款 14/16寸 MacBook Pro,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没有集成Face ID 模组,但是却带上了刘海,这完全印证了我这个回答上面的分析,对于苹果来说刘海就是设计风格,所以即便是这次 MacBook 更新可能因为成本或者厚度问题没能集成进 Face ID 组件,依然选择这种方式来留待以后升级,因为苹果一个模具会用上4-6年,因此他们不想为了2021 款没有 Face ID 的屏幕单独再设计一套模具,干脆就直接定稿开卖,足见他们对自己刘海设计的疯狂崇拜。而且就在开卖时,立马换上了极具标识度的刘海Icon,十足的主权宣示:


user avatar   jes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作为安卓和苹果双系统都经常用的人,个人认为手机上大部分时候 Face ID 比指纹更进一步,但是有几个场合 Face ID 缺陷比指纹大:

Face ID 根本上来说是解放了你的双手,因为验证时刻你的手完全可以继续目前在进行的操作。例如你打开浏览器,登陆一个网站,提示自动填入密码,Face ID 刷脸认证,连回车都帮你按下,你只需要享受整个登陆过程的平滑和安全。

但是如果是打开 App 那种验证,例如银行App,Face ID 其实和指纹差不多,因为这个动作之前你只不过是点击了 App 图标,如果你有预期的话,点击图标的同时,你指纹可能已经放在验证区了,Face ID 只是稍稍节省一点时间,以及节省一个移动手指的动作。

此外Face ID 在车载导航时也有发挥作用无需靠手的优势:如果你的手机架刚好在前方,移动中解锁手机的便利性要好过按键指纹乃至后背指纹,屏下指纹比较看情况,我用过的三星 Note 10 在无线充电时屏下指纹会受到严重干扰,几乎不能用,所以使用无线充时还得取下手机才能指纹解锁,徒增烦恼。

无线充电时就没法用屏下指纹的三星 Note 10

而 Face ID 再搭配如今的 Magsafe 磁吸更是如鱼得水,当你手机来提醒时,你只需要头看向 iPhone,手机立马就能解锁同时显示出提示内容,否则只会显示你收到一个提醒,安全和隐私同时兼顾解锁后还能很方便切换横竖:

我觉得 Face ID 真正让你感到畅快的还是多任务:在需要验证的 App 和不需要验证的 App 之间来回切换,复制/粘贴内容时,如果是指纹认证你需要来回把手指在屏幕打字,触摸,按压,子菜单选择,验证之间来回切换,手忙脚乱由此而来;Face ID 能全程让你手指集中在内容操作本身,一气呵成。

指纹认证完全优于 Face ID 的主要是在戴口罩的公共场合,需要 Apple Pay 认证的场合,取下口罩进行验证或者输入PIN 验证都很憋屈,远不如传统指纹来得直观,这种麻烦在这次疫情后尤为显著,虽然通过 Apple Watch 联动能部分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不太稳定,时不时会解锁失败,仅能临时替代锁屏解锁,而当使用手机 Apple Pay,App 内 Face ID 时,手表也无法替代 Face ID 验证,最后这个功能仅对口罩识别,还因为要识别口罩有额外延迟,所以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同时国内最常见的QR扫码支付等环节也不能使用,体验差很多。

此外还要多说一点的是使用结构光的 Face ID 安全性非常高,并不是安卓手机那种摄像头刷脸认证可以比拟的,所以不存在安卓刷脸也是有等同 Face ID 效果的说法。网上无数测试视频都能通过简单的平面打印头像骗过摄像头认证,Face ID的结构光认证想骗过除非是精细人脸打模。再加上光线好坏完全不影响 Face ID 的识别率和速度,整体的一致体验和安全性也让人放心。

最后指纹验证无法解决的一个缺点是对手指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出汗不行,位置偏移多了不行,不同指纹传感器,验证方式也不尽相同。乃至系统层面,App 对指纹解锁都不是统一的体验,需要 App 去做每台设备或者系统验证API的匹配。我手机在海外使用,但是很多国内 App 就无法调用海外安卓系统的指纹 API 。而我至今都记得刚切换到 Face ID 手机时,所有支持 Touch ID的 App 全部无缝支持 Face ID,这种协调一致,向后兼容的设计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能我对 Face ID 最大的抱怨还是物料成本降得不够快,距离发布已经4年,支持 Face ID 的手机销量也是数亿计,但是至今苹果没能把模组价格降到能普遍安装到 MacBook 甚至 iPad 的程度,如果不是这点,苹果也犯不着继续启用 iPad Air 和 mini的按键 Touch ID,甚至包括最新的键盘也仅仅只支持 Touch ID,可见成本依然是困扰这个技术普及的一大障碍。

最后个人其实最满意的还是苹果对 Face ID 的不间断支持,哪怕是早期被诟病问题最多的时候,苹果始终坚持 Face ID 的延续性,这也让整个 iPhone 的设计语言,辨识度重新获得最初 Home 键的影响力,而且拜安卓完全放弃结构光认证所赐,如今一看到刘海就知道是 iPhone ,这种辨识度就苹果一家,所以除非苹果换用下一代验证技术,否则 Face ID 永远会是一个 Icon 就像 2017 年苹果针对 iPhone X 全面屏的设计指南一样。其实很多人估计都忘记了iPhone X 不仅带来了争议焦点的 Face ID,还同时带来了全面屏手势的设计准则,如何划分屏幕安全区域,如何切换后台App,如何在多个 App 跳转,回退等操作,都是一次性做到了完整的交互基石。后续这么多年的iPhone 连微调都不需要,节省开发者精力和用户学习成本。

iPhone X 引入的全面屏可用安全区概念,保持4年无需更改

iPhone 的缩略图可以让人在几十个像素中就能识别iPhone,iPad 反而由于缺乏辨识度,你说是三星,小米平板,也没法反驳,甚至包括自家的 Air ,mini 均为窄边框,更是无法区分 Face ID 还是 Touch ID:

一众全面屏里一眼就能认出 iPhone


把iPad 缩略图拿给普通人看,如何知道Air mini 使用指纹?


所以再回到问题本身:Face ID是否是战略上的错误?显然不是, Face ID 不仅提供了超越手指交互层的验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也超过了指纹,同时 Face ID 模组也提供了 AR 交互,计算视觉等功能以及建立了独特的家族产品辨识度,搭建了全面屏操作的基石,所以说成是近年来苹果最大最成功的战略部署也不为过。唯一的问题就是被疫情耽误,没料到口罩成为出门刚需,略微影响公开场合的验证需求,不过乐观来说继续迭代下去实现口罩验证应该是可行的。或者苹果就直接把 Air, Mini 上的按键指纹添加到 iPhone 上也未尝不可,如果疫情继续下去且无法解决口罩验证的便利性,这应该是个非常好的折中方案。


10月 19日更新

今天苹果发布了预热很久的新款 14/16寸 MacBook Pro,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没有集成Face ID 模组,但是却带上了刘海,这完全印证了我这个回答上面的分析,对于苹果来说刘海就是设计风格,所以即便是这次 MacBook 更新可能因为成本或者厚度问题没能集成进 Face ID 组件,依然选择这种方式来留待以后升级,因为苹果一个模具会用上4-6年,因此他们不想为了2021 款没有 Face ID 的屏幕单独再设计一套模具,干脆就直接定稿开卖,足见他们对自己刘海设计的疯狂崇拜。而且就在开卖时,立马换上了极具标识度的刘海Icon,十足的主权宣示: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报告? 
  为什么各大论坛华为手机被爆出那么多黑料,还有那么多人买呢? 
  如何评价雷军称小米11是最好看的小米手机,你觉得好看吗? 
  如何评价腾讯游戏与黑鲨合作推出的新品手机? 
  为什么有些充电器在插电源时会打出火花? 
  消息称 iPhone 14 将迎来全新的设计,你理想的 iPhone 手机是什么样子的? 
  如何评价 IDC 公布的 2019 年第一季度小米科技的手机出货量与小米公告数据相差 250 万? 
  如何看待华为nova8 Pro 首发王者荣耀超高帧率版本?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苹果手机能否用得到五六年? 
  2021年3月,为什么仍有很多人以4000多块的价格购买4G手机iphone 11?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吵架时男朋友会一直沉默?
下一个讨论
一个人独立制做程序开发项目,学哪种编程语言比较好?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