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备称王合法还是曹操称王合法? 第1页

     

user avatar   lao-fe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国人都知道刘备称王更合法?

我们来看看勒内.格鲁塞的原话是怎么说的:

@蒙古上单

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此时”二字掐掉吗?

这个“此时”指的是哪个时期?

希望您能 正面回答质疑 ,不要使用“忘记”之类的托词来模糊过去。记住后面复杂的措辞,而忘记开头简单的“此时”二字那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怎么就说明勒内.格鲁塞也认为刘备称王更合法了?


“朝代情节的化身”又是什么意思?

因为当时老百姓都还认定汉朝的“合法性”,因为老百姓把这种“合法性”的情节寄托在刘备身上,所以刘备称王就(更)合法了?

合着帝制时代的皇权、王权都是老百姓赋予的啊?


“此时,汉朝的合法性依然存活在人们的心中。”

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

此时,除了在人们心中。汉朝的“合法性”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你说呢,朋友。

现在会有人说你活在他心中?当然不会有,因为你真的就还活在现实世界里。



既然引用引用勒内.格鲁塞的著作,为什么只引那一句,而且还是掐头去尾?


在刘备的地盘四川,他同样自称皇帝。

地盘?自称?

军阀占据的土地才叫地盘,违法僭越才叫自称。

否定意味都这么明显了。

您居然在那说勒内.格鲁塞认为刘备称王称帝是合乎法统的?

如此歪曲人家的表达,不怕老爷子半夜来找你谈心啊,朋友?

您这可真是把知乎网友都当文盲了啊。


这三位觊觎者。

请您解释下这又是什么评价?

这叫在他眼里几个人有谁比谁更合法的区别?


刘备是唯一正当的觊觎者。

有正当二字就是在肯定刘备了?“觊觎”二字才是勒内.格鲁塞对刘备行为的定性。


很多朋友对这段有“异议”,那就再举一个大家更熟悉的栗子:

因为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朝的王公),是唯一正当的篡位者


怎么样,这句话“本身”说错了吗?

那么,因为借口是“正当的”,他就不是篡位了?

这些话,叫否定曹操?您为啥就选择性的忽视了。


因为大屠杀行径和某些害民恶政而批判曹操,这没人会反对你。

从个人私德上进行批判是什么鬼?炮制些子虚乌有的所谓“证据”来批判又是什么鬼?

史书读的比别人多,掌握的历史资料比别人多,就是为了更方便的“造假”?

还是为了更方便玩这种掐头去尾的文字游戏?


讨论曹丕的时候,一开篇先攻击他的母亲为“妓女母亲”。

现在更绝,直接自己赤膊上阵创造证据。


从国内古籍到西方历史著作,真是“篡贯中西”啊。


阿瞒哥如果没有权势的话,“篡改力”也不一定能比得上您吧,朋友。


《水浒传》有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


你更认同阶级叙事还是民族叙事,为什么?

古代日本为何没有发展成西欧海洋国家一样的海洋文明,反而发展了农业文明?


user avatar   xiao-qi-94-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跟这两人讨论合法性有啥意义。真要论合法性最高的不应该是吴王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呢,这个问题没啥子意思,没有什么法理可说,都是实力说话,可偏偏有人拉偏架,一会子说“祖宗之法”什么“非刘氏不王”,所以曹操魏王不合法,一会子又说因为刘备姓刘,所以虽然刘备的汉中王是自立的,但是合法,如此说来,凡刘氏称王岂不是都合法了?

“非刘氏不王”可真是好用的话,汉初就给打破的“铁律”还来说事?

吕氏两王合不合法?当然啦,后来政变汉文帝掌权,汉文帝自然要说吕王不合法,那么咱再深究一下,你汉文帝合不合法?汉惠帝是汉朝第二代皇帝,这个没人可以质疑吧?那么合理继任者是汉惠帝的儿子吧?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於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汉惠帝四个儿子都给汉文帝以及大臣们杀了,理由?宣称他们不是汉惠帝的儿子!问问汉文帝入宫那晚持戟护卫端门的谒者说少帝不是汉惠帝儿子,他们信不信吧?不过是夜里悄悄地干,事实大家都懂,说多了没意思。

再延展一下,这王莽代汉合不合法?东汉要说不合法的,事实嘛······

哦对了,差点忘了 长沙王(早期的)、东瓯王都不姓刘,别拿弱小的王不当王


user avatar   zhan-mei-7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个问题几乎没有意义,因为连外国人都知道汉中王更合法。

“汉朝的合法性依然存活在人们的心中。刘备已经成了这种朝代情节的化身。”

——新华出版社2016译版《中华帝国史》.勒内格鲁塞(法国)



至于曹魏那边,比起曹操,还是曹腾称帝更合法。

《三国志明帝纪》: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看看人家,多体面,正儿八经的皇帝册封。他对魏国贡献也受到史书的认可。

《后汉书》: 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迁龟鼎。

没有曹太监,就没有大魏国~

我总说曹魏是阉党政权你们不承认,人家自己都奉太监为高祖了,曹粉还要抵触圣意吗?

不过既然大家都在讨论,那我也不妨论述论述。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曹刘在称王流程上的区别非常大,已经达到正邪之分的级别,只要相互对比就可以看出来。

一、曹操称王是暴力犯罪,刘备称王只是行政问题

曹操和刘备两人,一个是绑架皇帝+名副其实的僭越,一个只是略有僭越的嫌疑。这本来就是两个级别的问题,前者比后者严重无数倍。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流血。曹操称王之路是杀汉室忠臣杀出来的。

《后汉书伏后纪》: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曹操的龙袍是血染就的。他就和袁世凯选总统一样,把反对的人都杀了,只留下一些汉奸。

顺便科普下汉奸一词的词源,它本来就是给曹操这类篡汉引胡割地的狗贼用的。

有一说一,汉奸的气质确实和阉党神貌一致。


二、 曹操称王性质影响极其恶劣。名为称王,实为称帝

曹操的称王程序非常不规范,用礼极重。曹操的称王包含了颠覆国家的意图。

1.严重违背汉高祖非刘姓不得称王的祖制

这条祖制本来就是防篡位者的,曹操打破它的本身就意味着篡位。

2.超过诸侯王的礼节,冒用天子仪仗

如果说剑履不朝只是篡位的苗头,那么妄用仪仗就是昭告天下自己要篡位了。

《三国志武帝纪》: 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作泮宫。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

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献帝被软禁宫中,曹操却滥用天子仪仗。如果任由曹操慢慢地发展下去,天下人都会忘记这是一个汉室天下。汉臣们急切需要一面汉朝的旗帜。


四、刘备的称王态度谦虚,代表了汉之意志。他名为称王,实为讨贼

其实东汉群雄的僭越称王者很多,只是一般人不值得记载。比如刘表。

《后汉书孔融传》: 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孙十万。

《三国志吕蒙传》: 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一个私自祭天,一个要臣子称他为至尊,显然都偷摸摸地称了王。但他们要么是关门皇帝,要么就是曹操这种以篡位为目标的奸贼,各方面都有非法的现象,对汉朝政府更是蔑视至极。

只有刘备不一样。

首先,刘备的政权一直有献帝背书。这有多条史料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 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

《三国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后汉书·董卓列传》: 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承遂与刘备同谋,未发,会备出征,承更与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结谋。事泄,承、服、辑、硕皆为操所诛。

按照《武帝纪》的说法,刘备出逃再占徐州的事也是献帝的授意。献帝明白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特意让刘备在外建立势力,联络外地的忠汉势力,这样即使董承失败,汉室也还有复兴之机。

其次,刘备并没有私自称王,他规规矩矩地向献帝表奏称王的理由。这份称王表文中一字一句都是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对自己的功业既无虚言也无美化。

先主上言汉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於外,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

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
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

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寮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

今操恶直丑正,寔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

刘备认为,自己和董承一起奉衣带诏讨贼,结果因为自己能力问题未能成功,导致曹操没有被剿除,他对此非常惭愧。如今曹系阉党势力渐大,有改篡帝位之相。考虑到号召力的关系,刘备认为自己应该参考历史,在身份上必须和曹操对位,以一国之王的身份来巩固宗室。

全文上下没有一句假话。衣带诏是真,奋力讨曹是真,曹操未灭是真,曹操即将篡位是真,汉室危机迫近更是真。既然如此,那么刘备为了传承汉室而权宜自封的心理,能是假吗?

刘备称王程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开称王,认真分析政治形势,提出讨曹口号

2.客观理由充沛,道理可以服众

3.坚持给献帝上表求封,彰显对献帝的忠诚和尊重

4.并不回避僭越事实,承认是权宜之计,愿在救出献帝后受他责罚

就像曹操称王目的是篡位一样,刘备称王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什么尊容,而是为了不让曹操篡位成功。二人一为权,一为义,泾渭分明,忠奸两立。

曹操的称王,是他篡位的预演。刘备的称王,是为了阻止曹操,匡扶汉室。


四、献帝承认了刘备称王的合法性

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史料上从来没有任何献帝拒绝刘备称王的记录。事实上,献帝反而承认了刘备的称王目的。他借刘备称王的契机,向刘备发出了求救信号。

《魏略》:献帝露布益州曰:马系枊而不暇解,贯胄延颈以待白刃。

献帝向刘备传达出了两个信号:

  1. 他的马不在马厩,而是被系在门柱上——表示他时刻都在准备出逃。
  2. 他的铠甲时时在身,受到未知白刃的威胁——表示自己在防备曹贼的加害。(或期盼来一次事变)

献帝采用露布这种宣传形式也颇让人玩味。因为三国魏晋时期,上位对下位用这种形式传递消息,通常都是喜报和捷报。

《述志令》: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晋书》: 诸将请露布,表言广其首级。

为什么献帝要用露布呢?一方面看,献帝官方传檄系统被曹操阻断,他只能用这种形式传递消息;另一方面看,献帝用露布的形式,还有对刘备打下汉中,晋爵为王的祝贺。由于刘备的称王目的就是诛灭曹操营救献帝。所以这处记载可能还有献帝对刘备王位的承认,只不过史料只留存这一句话。

面对献帝的承认和求援,刘备也不含糊。他令关羽出击,救援献帝。

早在218年,关羽就和献帝的汉臣集团有所交流。

三国志引三辅决录》:时有京兆金祎字德祎,自以世为汉臣,自日磾讨莽何罗,忠诚显著,名节累叶。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同年夏天,关羽联合荆州义军与曹仁接战。刘备称王后,关羽进一步打败曹仁,水淹七军。

从事后各个方面来看,关羽北伐的时机和条件都不是很成熟。那么他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看看曹操的反应。

《晋书宣帝纪》: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

曹操比谁都清楚,关羽北上,目的就是献帝。汉中王并没有违背自己的称王誓言。





P.S.

咸鱼把“马系枊而不暇解贯胄延颈以待白刃”解释为献帝对刘备称王的拒绝,我不懂他是怎么翻译的,但这种说法问题颇多。

首先,这句话没有主语和宾语,“延颈以待”的习惯用法又多是形容主语。而一般行文逻辑都是默认自己为主语。按我意思直译,就是这样:

献帝向四川散播露布: “(我的)马系于门柱不敢放回马厩,(时时)披挂甲胄伸长脖颈等待白刃降临”。

我问咸鱼是怎么理解的,迟迟没有得到答复。我想他应该是这么翻译的。

献帝向四川散播露布: “(我的)马系于柱上,没有余暇解下甲胄,(刘备你)伸长脖颈等待白刃降临吧”。

献帝向四川散播露布: “(刘备你把)马系于柱上,(你)没时间解开甲胄,(乖乖)伸长脖颈等待白刃加身吧”。

且不提(刘备)是怎么出现的,这种诚会玩的翻译充满了违和感,尤其看不出马和白刃加身有什么关系。不知道咸鱼未来是否会正面解答我的问题。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刘邦开国后就有约定,“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所以曹操有功,最高也只能封侯。

曹操进位为公爵时,按照献帝这边的操作,回避了这个话题,只是拿“汉初诸侯王之制”作为依据。

曹操回复时嘴上说,“漢之異姓八王者,與高祖俱起布衣,創定王業,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身体上,还是很诚实地接受了魏公称号。

开心之余,还要赌咒:至於父子相誓終身,灰軀盡命,報塞厚恩。

三年后,曹操进位为王爵,倒没有曹操谢表记载,反正大家都知道应该是什么情况。

回看213年,曹操赌咒要父子“灰躯尽命”来报道皇帝刘协的天恩。

第二年,皇后伏寿被抓时问刘协能不能救命,刘协只能悲痛地说:“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这前后对比,实在是太刺激了。


刘备姓刘,又是汉室宗亲,他称王是没有违背高祖的白马盟誓,但得走正规流程啊,得皇帝刘协批准啊!

可是刘协在曹操手里,刘备根本就走不了流程,只能自己称王,这在制度上也是僭越。

刘焉在益州擅自用天子乘舆,刘表在荆州擅自郊祀天地,都是僭越的行为,都是要人头落地的罪。只不过是在乱世,落魄的朝廷无法把天威降至他们身上罢了。

刘备擅自称王,他麾下群臣(马超等人)在上天子书中写道:

昔在虞書,敦序九族,周監二代,封建同姓,詩著其義,歷載長久。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太宗之基。

——这是强调刘姓称王的正当性。刘备表示,优势在姓刘。

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制,苟利社稷,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这又是承认矫诏称王是“权宜之制”,也承认了非法性。

前面说“所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和曹操是一样的托辞,看看就行。

曹操赌咒“父子尽忠”,马超等人赌咒“功成后伏罪”,刘备说“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刘协表示知道了知道了,反正国威不在我,你们都替我扬了国威,行了吧?!

曹操说这样不行,于是刘协只能下诏给益州:馬系枊而不暇解貫胄,延頸以待白刃。

曹操这才满意了。

等刘备见到诏书,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是曹贼逼迫天子写的。大家要努力“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


user avatar   san-qian-ya-sha-10-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操和刘备的合法性要看东汉王朝本身是否合法。

如果东汉王朝合法的话,那么就是因为曹操称王的不合法,从而导致了刘备的合法称王。

曹操和刘备称王是在东汉末,那么就应该以汉律及两汉成例为依据。

首先,从汉高祖确认的“非刘不王”上,曹操就断绝了称王的合法性。

其次,曹操擅杀大臣、弑杀皇后业已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以合法性论,他活着本身就是不合法行为了。

当然必然会有无脑杠精拿着汉献帝被凌迫下的旨意来伸脸找抽。然而早在曹操称王之前,便已有衣带诏诛曹。如果以汉献帝旨意为合法性唯一依据的话,曹操唯一的合法选择是让董承杀死。

再看刘备。

刘备的起兵抗曹并非造反,而是有衣带诏背书的合法行为,是奉诏讨贼。

但自立为王这个行为是不合法的。

不过东汉早有成例,当朝廷中枢被奸臣窃据、皇帝被凌迫时,地方宗室的自发起兵对抗和自立为王被认定为合法行为,一旦皇帝被废,地方宗室可以称帝。

没错我说的就是光武帝刘秀。

如果刘备在曹操称王之后称王抗曹,在曹丕称帝之后称帝抗魏不合法的话,整个东汉都将建立在不合法的基础之上。

相反,如果曹操“奉旨”加九锡、称王合法的话,王莽“奉旨”加九锡、称假皇帝、称帝将同样合法,那么东汉王朝也就不合法了。


user avatar   ke-da-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备称王肯定不合法,但曹操称王包括曹丕称帝的合法性就是个悖论。

目前来说,认为曹操称王曹丕称帝合法的依据就是汉献帝诏书,以及汉王朝的合法性。

然而献帝的衣带诏讨贼见诸史册,求活董贵人而不得众所周知,“我亦不知命在何时”之叹更是将曹操恃强不臣,谋逆犯上的祸心暴露于天下。如果曹魏自认汉献帝为正统,就该清君之侧,铲除权奸曹操,以匡汉室。

结果曹操父子对君王号令置若罔闻,专擅朝廷,那就只能说明他们根本就不承认汉帝的权威,只承认力量的权威。所以曹操称王,曹丕称帝。

既然汉帝没有权威,那汉帝的诏书顶个屁用?所以什么封王的召令也好,禅让的诏书也罢,通通都是屁话。曹魏也就不存在合法性了。

简而言之,曹操称王合法,说明汉献帝说话管用,那曹操就是欺君罔上的反贼。汉献帝说话不管用,那曹操称王跟刘备称王一样,不合法。

所以,说到最后,称王最合法的,其实是大魏吴王。


user avatar   ming-ri-fu-ming-ri-2-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讨论在1800多年前的古代称王、称帝是否“合法”,合的是哪门子法?当然是“封建礼法”啊。所谓“应天合人,法尧禅舜”,总不能去碰瓷宪法或民法吧。。。?

----------

为什么自愿很重要?因为如果非自愿的话,首先程序上就不“合法”。封赏、禅让时为何受封者、受禅者要再三推辞?除了显示“谦逊”以外,也要“充分证明”皇帝是自愿地、真心地想给,甚至给不出去会难受到日子过不下去。假如非自愿的算“合法”,那历史上大概也就没有“篡位”这类评价了,毕竟样子总会做做的,即使砍了皇帝,也还要问问“苍天”“陛下何故谋反”呢。

人类天然地对“自愿”与否最容易共情,而身处高位、把持权柄(包括所谓“解释权”)倚仗的助力是否长久取决于是否“得人心”。要说古代帝王家的“案例教学”水平还是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的,《晋书·宣帝纪》记载另一位小皇帝晋明帝司马绍就很懂:

(宣)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明帝时,王导侍坐。(明)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

这段也算是家喻户晓,勉强解释东晋国祚比西晋更长些的内因。

----------

他俩封王时哪一个更“合法”,关键在于皇帝刘协对二者授权的态度,也要看刘协的表态是否出自自愿。

刘备出奔后不断自立的“合法性”,是基于(衣带)密诏赋予的权力:朝廷中枢已经被“汉贼”控制了,所以自己可以便宜行事。也正因为此,只要曹氏还在中枢掌权,对于朝廷的所有指令、评价等,刘备都可以声明无效。而“好巧不巧”,衣带诏这事儿被曹操自己诛杀董承等人、追杀刘备的行为“背书”了,所以事件本身肯定是真实发生过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衣带诏是献帝本人授意的还是董承等人为了夺权而自己编出来的。

《后汉书》和《三国志·先主传》旁白,(衣带)密诏是献帝因不满曹氏专横而秘授外戚董承的;《三国志·武帝纪》对话,程昱、郭嘉“言曰”刘备参与董承“谋反”;《资治通鉴》旁白,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

司马光对这类皇家秘史的描述多是“细节丰富而关键证据不明”,以《资治通鉴》考据总让人有“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感觉。而《武帝纪》与《后汉书》、《先主传》实际上是不冲突的,因为董承即使果真获得献帝自愿送出的衣带诏,以曹老板的立场来看也必须是“谋反”。

献帝其时十八以上、二十以下,正处于历史上小皇帝们开始搞事情的年龄段,所以衣带诏很有可能是献帝的自愿表态。当年汉武帝刘彻在这个年龄段跟窦太皇太后掰扯治国方要未成,不得已只能打猎泡妞;后来高贵乡公曹髦也是在这个年纪血拼司马昭未遂。想来天资聪慧又接受过董太后1v1贴身教育的刘协此时对压迫自己皇权的权臣,无论他是曹操还是刘操,都不会满意,意图联合外戚和其他大臣打压曹操,实属正常思路。

关于这个阶段献帝对曹操的态度,最精彩的描述还在《后汉书·皇后纪下》: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以上这段故事如今也算是广为流传,但是出处似乎仅此一处,《皇后纪》的形制也类似王桀《英雄记》之类的“故事选编”,所以感觉真实性有折扣。

所以究竟哪个称王时更“合法”,有待诸君自己判断。个人更倾向刘备。


user avatar   yang-hao-8-39-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南感冒吃药了,你吃不吃?

司马南感冒没吃药,你吃不吃?

司马南洗澡搓下了泥,你要不要对人生丧失希望?

你为什么关注司马南?

因为联想。

中!国!联!想!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相关话题

  湘水之盟之后 孙权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属于背信弃义吗? 
  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如何? 
  谯周明明是结束战乱与分裂,促进国家统一的英雄,为何总受到小人诟病? 
  曹操和诸葛亮的政治是法家寒族的么? 
  为什么刘备得了民心却没有取得天下? 
  如何评价《全面战争:三国》的最新游戏预告 刘备篇? 
  为何三国时期从不见由交州进攻益州? 
  官渡之战中,刘表是否支援袁绍? 
  陈寿为什么不记载甲首三千? 
  为什么知乎网友总喜欢给诸葛亮送东西? 

前一个讨论
如果一群人打雪仗不小心把一个人打死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三个火枪手》一书?





© 2024-11-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