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宋太祖力排众议落实规划,定都长安,宋的格局会有什么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MichaelChang10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有当场分裂的可能,因为常务副皇帝赵光义不想迁都。

这个事情很复杂,所涉及的绝不仅仅是迁都问题,还牵扯到宋初的皇位继承问题,要详细说一说。但又由于这段历史在当时很敏感,宋朝官方也讳莫如深,所以很多资料都语焉不详,还要从野史里扒内容,需要靠蛛丝马迹来联想甚至猜测。所以我只能以我所读到的史料,加上一些常理推断和个人理解,负责但又不负全责地进行揣摩。


问题一:到底是迁长安还是迁洛阳?

据我推测,宋太祖说迁长安,不是认真的。之前他只说迁都洛阳,谁说也不听,列举多少条迁都不便的理由也不行,直到赵光义亲自来劝他,他一开口就是,我最终目的是迁长安。

长安已经没有作为都城的条件。都城是要举天下之力供奉的,而经济重心江南离长安太远,交通不便,都之则天下疲敝。

宋太祖的真实想法仍是迁都洛阳,虽然洛阳已经不通漕运,但出于军事考虑,这个还是可以牺牲一下的。洛阳离开封不算远,漕运的问题花些人力物力还是可以弥补的,成本再高,跟日后养兵的成本一比也就不算高了。

那为啥要说长安?并且还是等赵光义来劝的时候才说?

且看鲁迅先生的精妙论断: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我先开个天价,然后等你还价。就如同你想借钱,本打算借一千,但你开口跟朋友借一万,朋友会说自己手头也紧,拿不出,这时你说,那先借我一千吧,其它我再想想别的办法,你的朋友可能很难找到理由不借了。

所以感觉宋太祖一看到赵光义来劝,就先狮子大开口,改口说要迁长安,摆明了是要跟他谈判的,你赵光义要是不想迁长安,那我们就折衷一下,迁洛阳。


问题二:迁都洛阳,到底是为了啥?

真的有点扑朔迷离,史书上给出的定性无非是皇帝和常务副皇帝关于这个江山怎么守的一个路线分歧,正皇帝想要“据山河之险去冗兵”,副皇帝说“在德不在险”,最终以正皇帝妥协而告终,然而正皇帝发出英明断言“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果然,后来仅仅30多年后,宋朝就出现了冗兵问题。

这是正史说法(其实出自王禹偁的《建隆遗事》,也算野史,但被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采纳,《长编》一般认为是正史),总感觉似乎掩盖了很多东西。如果宋太祖那么肯定会出现冗兵问题,咋就“姑从之”而不坚持了呢?

这事你还得细想。

常务副皇帝赵光义的头衔是“晋王、行开封尹、加兼中书令”,亲王尹京,正是五代时期隐储的惯例。如果开封不再是首都了,他这个储君的名分还有么?迁都洛阳后会改封他河南尹么?(洛阳的行政名称为西京河南府)

这是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先看个先例——

后晋石敬瑭,本来有个亲儿子石重信,但在他刚刚建立后晋的第二年石重信就被兵变所杀,于是召来本来在留守太原的侄子石重贵,封为郑王、开封尹、同平章事,标准的亲王尹京,按接班人培养。

但石敬瑭当年就又生了个亲儿子石重睿。

大约四年后,石敬瑭病重,他临死前还是想让亲儿子即位(尽管亲儿子只有五岁),于是把侄子石重贵的头衔改成了齐王、广晋尹、兼侍中。虽然仍然是“X王+XX尹+宰相衔”的头衔,但意义变了。“郑王”到“齐王”是升,因为郑是小国齐是大国;“同平章事”到“侍中”也是升,因为是代理宰相衔到真宰相衔;但“开封尹”到“广晋尹”则是降,因为开封是首都,广晋顶多算陪都(广晋府就是宋代的大名府)。所以这是很明显的明升暗降,暗示石重贵已不是储君。然而石敬瑭死后,宰相冯道和大将景延广没有听话,还是拥立了石重贵,但石重贵即位后又封五岁的石重睿为检校太保、开封尹——似乎是个政治交易,暗示未来皇位还是会回到石敬瑭嫡系,然而后晋却没活过五年就被灭了。

所以开封如果由首都变成陪都,赵光义这个常务副皇帝的名分是不是也就没有了?难道赵大真的不想让赵二即位了?似乎也没有表现这一点,赵大如果不想让他即位了,最终又为什么对他妥协?

我的理解是,赵大确实更多出于军事考虑,但赵二不一定这么想,赵大也没想到赵二会这么坚决地反对,甚至“叩头切谏”,估计护弟狂魔看到赵二这个样子也挺心疼的——孩儿啊别把脑子磕坏了,快起来,我依你还不行么?赵大在赵二走后跟左右说,“今姑从之”,可能意思是日后再慢慢做他的工作,却没料到他已经没有时间了。


问题三:谁赞成?谁反对?

我们看史书会发现,似乎是赵匡胤一个人突发奇想,任性胡来。

开宝九年三月(公元976年,同年十月太祖崩),赵匡胤率领满朝部分文武西幸巩县祭祖,以前他离开东京,留守东京的都是晋王赵光义,这次却没有。祭祖之后,他还用射箭的方式给自己找了个安葬的地方,然后西幸洛阳。洛阳是太祖出生的地方,满是童年回忆。然后他就不走了,非要迁都。而群臣没有一个赞成的,赵匡胤如同孤家寡人一样,一意孤行,不听人言,直到赵光义亲自出马劝阻。

但众所周知,太祖实录在太宗朝重修过很多次,到底是赵匡胤一个人对抗所有人还是也有支持者呢?

我们笨方法揣度,已经在开封安家的大小官员从常理上来说确实可能更加倾向于不迁都,所以反对声浪很大应该是可信的。起居郎李符陈说“迁都八难”,禁军大将李怀忠又说漕运不便,应该说,都是很有说服力的,但赵匡胤都不听,史书也没有记载有谁赞成迁都的,总之看起来就是赵匡胤自己任性。

然而赵匡胤在洛阳的时候,还有这么一段记载:

上至西京,见洛阳宫室壮丽,甚悦,召知河南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面奖之,加彰德节度使。继勋女为皇子德芳夫人,再授旄钺,亦以德芳故也。

这时洛阳的第一长官是知河南府焦继勋,他也是赵匡胤小儿子赵德芳的岳父。赵匡胤来到西京见到洛阳的“宫室壮丽”很高兴,直接封他亲家节度使,相当于找个理由给自己的亲家加封。你说迁都洛阳,这个焦继勋赞成不赞成?史书上没说,但你品。

再跟之后的事情联系一下——赵匡胤死后,宋皇后派王继恩去召德芳,而王继恩觉得赵匡胤早早就定了赵光义为储君,于是径直去找赵光义,赵光义一来,宋皇后大惊失色,说自己性命就是赵光义的了,赵光义当时安慰“共保富贵”,但在宋皇后去世后又不以皇后礼下葬,德芳也短寿而早亡。至于德芳岳父、知河南府的焦继勋,他之后在史书上再没翻起什么浪花,在太宗即位的第三年就死了,他的儿子也没受到重用,那么当年迁都会不会就是他是赞成派,甚至就是他撺掇的,而因此站错了队?那么作为皇位的第四顺位继承人的赵德芳呢?他赞成还是反对?没人告诉我们,仍然只能自己品。


问题五:宋初的皇位继承制度出了什么问题?

按照宋初的三传约以及几个潜在继承人的官爵继承,光义--廷美--德昭--德芳本该依次继位,廷美坐贬而死,德昭受迫自杀,德芳英年早逝,赵光义跟赵普达成和解后就把皇位留在了自己家。

赵光义这么做确实很忘恩负义,毕竟他哥哥是出了名的护弟狂魔,他却背弃了当初已经达成的默契,还把自己的弟弟和侄子逼死了。

但赵普对他说的那句“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又是什么意思?

赵普说这话真的不是仅仅为了帮赵光义、说服赵光义自己家天下,因为他的前半句的意思就是“太祖当初就不该搞这种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换句话说,传给你赵光义就是个错误。后半句的意思,既然已经传给你了,这么多糟心事应该有个完结了,别再出这些幺蛾子了,所以将错就错,你还是传给儿子吧。

所以我们通过这句话推测,可能赵光义即位前后,有些人不大安分。除了宋皇后跳过光义、廷美、德昭,直接派人去召德芳,还有赵光义高梁河驴车漂移时,众将找不到他,也没再仔细找找,就直接谋划要立德昭。从中可以看出五代那种几个军头一商量就要拥立个新皇帝的作风仍然存在,搞得赵光义开始不信任宿将,开始派自己的亲信小厮出任禁军将领,接管军队,导致之后宋代武将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潜邸出身。

从这些蛛丝马迹上可以看出,太祖实录的重修,一定是掩盖了一些皇位上的糟心事。从历史上看,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几乎没有不糟心的,兄无子的情况下传弟倒还好,兄有子的情况下传弟,萧墙之祸不断——比如春秋时期专诸刺僚,就是吴王寿梦定下兄终弟及埋下的祸种,再比如之后的契丹皇太弟/皇太叔耶律重元最终也以双方反目你死我活为终结。

赵普在太祖朝是赵光义的政敌,而这次说这样的话,虽然是成全赵光义,但同时一点也不客气,所以多多少少在为赵家的社稷考虑。于是从太宗朝开始,宋朝立了第一个皇太子,也就是日后的真宗。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大臣和宦官在太宗死后撺掇太后立楚王元佐,幸亏宰相吕端在李后面前坚持“太子已定”,才没得逞。因为谋立楚王元佐的三个主谋:参知政事李昌龄(副宰相),宦官王继恩(内宫代表及联络人),知制诰胡旦(诏书起草人),三个人的角色可以说只要得到太后支持,完全可以一条龙服务,把继承人改了,而且李后还有个哥哥是名将李继隆,若真是搞起大乱子,可能还有军方的支持。所以说,若不是吕端的“大事不糊涂”,事情真的有翻天的可能。

北宋前三朝的皇位传承的当口都有些波谲云诡,而到仁宗即位前,虽有内侍周怀政作乱,但毕竟想拥立的仍然是太子赵祯,只不过提前了点,所以仁宗即位没什么争议,吃瓜群众都不开心了,于是弄出个“狸猫换太子”的传说来。


问题六:宋太宗赵光义是不是正常即位?

史书上没有表现任何阴谋,就连记载了烛影斧声的野史,也并没有说赵光义即位有什么问题,拿“烛影斧声”四个字做文章的都是后人,甚至望文生义凭空想象赵光义拿斧子把赵匡胤砍死了,这是对野史记载的阴谋论式脑补,没有根据。况且赵光义在其兄死时仍受其信任,暗示其储君地位的晋王开封尹也没变,所以从哪个方面说,也该是他即位。

反而是宋后召德芳有点反常——要知道,即使不算赵光义,德芳前面还有他另一个叔叔廷美和自己的亲哥哥德昭呢。

但是根据宋太祖死前这一年年初的洛阳之行,加封德芳岳父,是不是释放了什么错误信号?


问题七:宋太祖为什么妥协了?

而前面说到,赵匡胤之前那么坚持,赵光义亲自出马来劝,他甚至用迁长安来跟晋王讨价还价,但最后还是从了他,这么大的转变,真的就只靠晋王的一句“在德不在险”么?

我不负责任地猜测,他对晋王妥协,更多的考虑仍然是安定团结,他可能意识到了。洛阳是德芳岳父的地盘,开封是赵光义的地盘,现在来到洛阳地盘,给德芳岳父封了节度使,晋王现在怎么想?他要是有想法了会不会产生猜忌?

赵匡胤就怕产生猜忌,当初杯酒释兵权,就是为了防止猜忌。现在眼看迁都的事反对的人不少,自己的副皇帝也反对,还激动地“叩头切谏”,说明双方产生了不小的争论。再这么下去,对立和猜忌就避免不了了。

要知道,当时可是刚刚经历了五代,一旦假想敌形成,往往杀伐决断只在一念之间,前几朝早就祸起萧墙无数次了,他担不起这个后果,就算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正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猜疑,他在位的时候,德昭和德芳一直都没有封王,这么做无非就是要取信于赵光义。这个问题我在另一个回答中已经说过了。



所以,最后回答问题,如果宋太祖力排众议落实迁都,宋朝可能出现君臣离心、兄弟阋墙,提前出现政变或兵变也是可能的。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安应该很难坚持住。

因为当时水运条件并不利于长安重建为首都。

二世而亡的可能性极大。

当时宋朝面临的情况是五代军阀习气十分严重。赵匡胤迁都有利于摆脱军人控制,甄别忠于自己的力量。但是长安周边的经济基础比较差,漕运运量比较小,而且洛阳汴梁都不在手里,很容易被切断漕运。所以这容易造成赵匡胤的直属力量萎缩。

那么在赵匡胤不能尽快翻盘、突破这种萎缩格局的情况下,超过三年,赵匡胤就有被颠覆的危险。

这和洛阳还不一样。

洛阳也可以摆脱大兵们的控制,而且靠近黄河,漕运还是比较便利的。唐代就多次到东都就食。对于汴梁的控制也更加近便。所以总的来说,对于赵匡胤来说,洛阳要比长安更好。

赵光义提出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最大的要害,在于这证明赵光义获得了朝廷拥护。于是赵匡胤面临的形势就是这样的:

第一,与军头们对抗,风险极大,他需要基本盘坚决支持;

第二,他的基本盘并不能坚决支持自己,并且明确提出异议;

第三,赵光义在他的基本盘里面建立了庞大的势力,并且很有可能已经融合了军头。

所以这件事真正的风险是这样的:

赵匡胤要么就迁都成功,但是很可能并不能压制军头,反而被赵光义压制;

赵匡胤要么就迁都失败,于是彻底被赵光义压制。

由于赵光义反对,赵匡胤失败的可能性极大,已经失去了赌一把的可能。

也就是已经没有力可以去排众议了。

假如说他强行推动,那么接下来应该就是暴卒。

咦?

这好像是历史?

历史上赵匡胤的确是暴卒。但是看起来又不像是当场击杀而是死后赵光义才收到消息抢位置的。这个局面就很不好说了。总不能说赵光义杀了人以后,又布置了现场,故意演了这么一出,让太监报告皇后,接着在皇后派人找赵德芳的时候他再现身。这就有点太戏剧化了。关键是,宋朝的实录又不像唐朝。李世民明确说对于玄武门之变不要曲里拐弯隐晦曲笔,直接记就行了。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记录去还原事件本身。就算真有什么事情史官不知道,我们也可以根据记载推算。最后来看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还是比较真实的。可是宋朝这个交接的记载就很混乱,逻辑上到处都是冲突,我们没法全盘采信宋初史料记载。

烛影斧声的矛盾,和玄武门之变的矛盾冲突是完全不同的性质。玄武门之变的矛盾冲突,一般都是说李建成李元吉是不是要在当天害李世民。其实这个争论意义不大。因为李建成李元吉要剥夺李世民军权的事情已经干了好多天了。当天的主要意义是李世民主动选择时机进攻。我们又不是像某些扯淡法官一样搞防卫过当的,没有必要要求说玄武门之变当天李建成李元吉必须对李世民动手李世民才可以反击。李世民不用他们当天动手也有反击的合法权利。所以从法理上来说根本不用研究当天是不是他们要害李世民。反正他们在这个时期做的事情就是要害他。但是烛影斧声的事情不同。烛影斧声本身就是骤生变故(当年赵匡胤提出迁都,当年就暴卒死了),而且逻辑上对不上。

三月……丙子,幸西京。……辛巳,至洛阳。……夏四月……丙午,驾还。辛亥,上至自洛。……冬十月……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比如说,历史记载说,赵光义走后,赵匡胤才死了,然后太监去报告了皇后。皇后马上召在京的幌子赵德芳进宫。结果太监没有去,而是报告了赵光义。这个行为逻辑有两个矛盾。一个是倘若宫廷太监已经投靠了赵光义,那么太监报告的死亡时间和死因真实吗?一个是倘若赵光义是公认的皇储,那么皇后这样做不怕违背公论吗?

事情过后,赵匡胤的几个儿子也不幸殒命。

这种斩草除根的手段就很不正常了。因为不同于唐太宗,赵光义对外说的是合法继位。合法继位你斩草除根几个意思?

接下来更加不靠谱的事情是,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同情赵廷美而发疯。这事儿就很离谱。因为赵光义说的是赵廷美和卢多逊谋反。而卢多逊是赵光义封晋王时同时任命的参知政事。并且在赵匡胤去世的开宝九年,卢多逊不但继续做参知政事,还加了吏部侍郎。赵廷美死后,赵元佐就“疯”了。宋太宗组织了几次治疗以后,因为他一再爆发,将他废黜。然而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宋太宗死的时候,人们居然打算拥立赵元佐。

金匮之盟也是老话题了。这个事情摆明了就是假的。原因很简单。宋太宗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知情人。所以说,他在继位时就该拿出这个理论来对外宣称,维护自己的合法性。但是他没有说,而是以一种“谁先进宫谁就是皇帝”的方式即位。一直到很多年以后,赵普为了回来当官,才献上所谓金匮之盟。然后赵光义开始大肆张扬了起来。这显然就是一开始真没有。不然他一开始就会去找赵普。

用障碍赛跑的方式选皇帝,这种玩法真的是闻所未闻。

所以就当时的政治格局来说,玄武门的记载是可靠的,烛影斧声的记载完全是一锅粥。

唐宗的能力可比宋祖强得太多了。

话说宋太祖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执政方式也是够了。迁都这种事你至少应该安排好了再办。比如说你在洛阳住了几个月,很高兴,召晋王过来吃果子。来了以后让晋王在偏殿住上几天不见面。最后遣使问他是否支持迁都。肯定是支持的。反正使节是这样告诉皇帝的。然后就召一些要害人员来洛阳。比如说一些亲晋王又有兵有权有舆论操纵能力的,召来一起吃果子。自己的人安排几个看住洛阳城,镇住汴梁城。接下来你只要不迁到莫斯科,爱咋整咋整。

哪那么多废话。一个有决策权、有提议权的皇帝,办个事情这么乱,简直像个傀儡。

宋太祖没有能力迁都长安。如果他能做到,宋朝的治理能力至少比历史上提升一个档次。


user avatar   zhou-zhan-84-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zhang-xiang-tao-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user avatar   harvey-haw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user avatar   huang-shi-tao-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user avatar   tong-kun-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低速空跑, 实时观测, 避免干涉, 避免碰撞, 随时紧停.


确认之后, 再自动运行.




  

相关话题

  为什么日本都曾和军力强大的唐朝,明朝交过战,而未与我们眼中“积病积弱"的北宋发生过战争? 
  为何北宋靖康之变时,统治阶级表现得如此无耻没骨气? 
  为什么说汉朝无昏君,宋朝无明君? 
  宋朝军事实力如何、军队战斗力如何? 
  关于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宋朝议和给辽,西夏,金的岁币都被用于何处? 
  一个带着甲士和商队的北宋商人能在中世纪的欧洲用20年时间成为一个贵族吗? 
  宋朝富有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北宋真的按照宋太祖的思路迁都洛阳甚至长安,宋朝的国运或者格局会不会有大的改变? 
  如果中国重新换一座城市做首都,那么哪座城市最适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销量首次超越苹果,雷军实现7年前被嘲讽的梦想?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昨晚国家德比 曼联被利物浦0:5屠杀?





© 2024-11-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