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我的题主,我该怎么跟你解释好呢?在我没看这个问题之前,我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场战役,于是我花了十来分钟就搞清楚情况了。知乎总是这么些反智问题,实在令人辛酸,药丸,药丸。
此战是后周攻南唐中里头的一场小战役,后周投入的总兵力是30万,南唐投入的总兵力是15万,总共打了二年半之久。介绍背景有什么用?不知道背景空谈一段记载有什么?此战的原因是因为柴荣对寿州围城打援,南唐的援军皇甫晖等接连被击破,整个局势南唐都处于被动的状态,总兵力又被对方碾压,南唐已经失去了天时跟人和。在后周连连得胜获取了江北大部分控制权的时候,李璟仍然派兵渡江反击,还能怎么样?柴荣命赵匡胤二千人守六合,不代表后周就只有两千人,一个据点防守数倍敌人很正常,一旦赵匡胤顶不住,后方有的是增援。一边有恃无恐,以逸待劳,士气旺盛,一边背江而战,你说谁处于劣势?李景达一开始不进攻就是知道不讨好,可是唐军又没有太多选择,不进攻难道还能逃走吗?
这还科学不科学呢,把故事从头看到尾都没感觉有不通之处。我觉得那些光看数字,动不动就黑孙十万的人,好歹分析一下部队情况,士气如何,装备和战斗力如何。整个战区局势如何,双方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地理和补给又是否到位。之所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是因为兵无常势,在不同的局势下再高明的将领都会有失手的时候,赞扬从无败绩的将军不如赞扬身经百战的将军。
这问题其实不错。
后周30万打淮南肯定是水。要知道根据兵志纪录,赵大时全军才37万,而且分散在南北多条战线。前面说了赵大灭后蜀之战不过才出兵5万,灭南唐出兵10万。
所以后周打淮南很可能双方兵力相当,甚至是南唐人多,战役后段,后周攻下了不少地盘需要分兵占领,柴荣主力当时在攻寿州,六合又靠近江边,南唐仍掌握制江权的情况下,2万人水运集中反扑一点倒也并不奇怪。
最后的结果嘛,赵匡胤先放唐军强攻然后反冲击,结果南唐这登陆的2万人直接被赵大反击突爆了。。。只能说南唐是真打不过周、宋,毕竟后来曹彬也是一路狂虐南唐军直到攻克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