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的很多改革,都是政治家为君主服务,严厉打击妨碍君主富国强兵或者掌握权力的贵族势力。
而君主之所以愿意富国强兵,是因为有敌国外患。
很多贵族利益受损,也愿意富国强兵推进改革,离开原来的分配体系,在新的利益分配体系内占据新的贵族地位。
宋朝想改革,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有敌国外患。
但是,这不是有澶渊之盟嘛……
投降就能搞定的事,何必弄得大家苦哈哈的呢。
反正只要跪族在国内是贵族就可以了。
《韩非子》早就预测到了:法家斗“当涂”,凶险。
变法或者改革,要培养一个源源不断的,支持自己变法的利益群体
比如商鞅变法,就培养了一个利益群体,这样商鞅和秦王都死了,变法也停不下来
王安石变法的问题是, 没有建立一个利益群体,最后投靠王安石的不是想借着说我支持变法好升官的幸进之徒,就是少数一些热血青年,这样一方面,你的新法推行不下去,或者被改头换面,成了接着盘剥的“新法”,然后新法看不到好处,恶性循环,到最后自然就撑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
因为王安石的变法,相当于从官僚地主手里掏钱,但是掏出来的钱,大部分都进了国库,
叶坦老师就认为,王安石通过运国家政权的力量,将属于官僚掌控的产业和利润归国有,认为这次变法,对大官僚、大商人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一系列的变法夺取了属于这个阶层的庞大的利润。
更不用说保甲法,这个简直就是挖乡贤们的根了,保甲法直接侵夺了传统宗族对民众的管理权,消解了宗族的重要作用,限缩了宗族的意义。
所以,王安石被发配的同一年。由“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主持的《吕氏乡约》开始施行,并为以后的乡贤们掌控地方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也就是说,王安石得罪了一大批人,完全没有一个既得利益者
皇帝?孤零零的一个皇帝能干嘛?
军队有钱了?可宋代军队是没有政治权利的
那还能怎么办?
宋代,是世家门阀地主逐渐转变为官僚地主的一个转折期
应该抱紧官僚地主的大腿
逐步让他们自己去夺权
比如提高官僚地主家里农作物的收购价格
把国有的作坊低价卖给官僚地主等等
这样他们就会············
开开心心的和门阀地主同流合污
然后辽国进攻的时候
就转移财产去辽国了·····
我想来想去,找不到王安石的同盟军·······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女王:求求题主放过我,我可不敢有什么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