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毛卫宁执导、王雷主演的《功勋》「李延年」单元? 第1页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终于有一部能认认真真的拍战争是如何打的电视剧了,终于有一部知道志愿军之所以是人类最强轻步兵不是靠打鸡血,靠万岁冲锋,而是靠脑子拼智慧,有勇有谋的了,终于有一部不是靠煽情和说教来掩盖剧组的懒惰和业余,而是扎扎实实的写故事,扎扎实实的塑造人物,扎扎实实的做好细节来拍剧了,虽只有短短的六集,却依然是当之无愧最好的抗美援朝电视剧,最好的战争片之一。


这部剧简直是军队政工干部的教科书,战争场面比《长津湖》更真实,故事情节更是远甚于《长津湖》,像我这么挑刺的人愣是找不到一点槽点,目前可以媲美的战争剧只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在某些方面更甚于《团长》。


user avatar   di-gua-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延年》:国产战争剧竟然拍出了《兄弟连》的水准?!


影片质量:5/5
强烈推荐
有剧透

引言

大家都知道,20年前HBO拍摄的十集电视剧《兄弟连》是一部神作,豆瓣评分高达9.6。

它讲述了1944年二战中,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506团2营E连在欧洲战场的征战。关于它为什么“神”,影迷众说纷纭,其优点包括但不限于:历史背景完整细致、军事细节精准到位、战争场面惊险刺激、人物群像全面立体。

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它不只是讲怎么在战争中打仗,它也是讲怎么在战争中生活。它不仅关注战斗细节,它也关注生活细节,比如吃饭、睡觉,甚至不厌其烦地用大半集描绘了一个医疗兵到处找剪刀。

你很难代入战争,但你很容易代入生活。当战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你就会不自觉地代入进去,从而感受战争片很难营造的一种感觉:
真实。

如果你能理解我上面的意思,你就能理解《李延年》这部只有六集的短剧为什么牛逼。

《李延年》是48集电视剧《功勋》的第一个故事单元,全名是《能文能武李延年》。它讲述了1951年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在指导员李延年的带领下,攻取并守卫三八线附近的346.6高地。

相同的夸《兄弟连》的话,我完全可以在这里贴一遍:《李延年》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历史背景完整细致、军事细节精准到位、战争场面惊险刺激、人物群像全面立体。

类似地,它也不只是讲怎么在战争中打仗,它也是讲怎么在战争中工作,特别是政工干部怎么工作。它事无巨细地给观众展示了政工干部的工作:除了打仗之外,还要开会、谈话、写报告,真可谓是“能文能武”。你会觉得,这部剧里的主角可比某些国产战争剧里那些英雄主角累多了,也没劲多了。

但是当各种细节填满了你的感官,那种感觉又来了:真实。

其实读到这里你就可以去看剧了,看剧比什么都重要;不过如果你想再多了解一些的话,我们接着往下说。

一、历史军事

剧集开篇通过一场剑拔弩张的谈判交代了大背景:1951年7月,五次战役结束后,中朝与美韩双方第一次举行和平谈判。美方代表自谓从海空“实力的地位”出发,要求中朝军队从现有实控线后退30-60公里,被中朝代表痛斥“厚颜无耻”。谈判破例,美方代表狂妄地宣称:“那就让机关枪和大炮发言吧!”

接下来双方便围绕实控线展开争夺,而李延年所在的第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攻取并守卫346.6高地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从军事层面说,整个故事可以分成逻辑非常清晰的三幕:进攻高地、敌后锄奸、防守高地,其中第二幕算是两幕之间的调剂,第三幕是高潮。

某些国产剧拍进攻和防守,可能是这样:说进攻,大家就呼啦啦地上去了,一个猛冲把阵地拿下;说防守,主角高呼一句“给我狠狠地打!”大家就一起开火,敌人就退下去了,然后再上来,再“狠狠打”,再退下去……最后敌人也一个猛冲,主角高呼一句“跟敌人拼了!”大家拉了炸药包同归于尽,最终阵地守住了……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问题:没有细节。兵力应如何配置?步兵间如何分工?步炮间如何协同?炸碉堡有什么战术?躲炮弹有什么秘诀?挖堑壕有什么要求?这是很多剧不会想也想不到的问题。

但是,这些细节本剧中全!都!有!

先说进攻高地。

第一集开场,营长详细地布置了进攻方案:午夜炮火准备,然后8、9连担任主攻进攻346.6高地的1、2、3、4号阵地,7连担任助攻进攻5号阵地。敌人是美骑1师。天亮前结束战斗,修筑工事防止反扑。

时间、地点、目标、敌人番号、后续行动,一样不落。

然后李延年便露脸了,提出了一条建议,成为了整个计划的点睛之笔:像往常一样,在进攻前做一次袭扰。第一,可以麻痹敌人,让其在袭扰结束后更加放松;第二,可以火力侦察,找出敌人新设火力点;第三,可以利用战场混乱,清理雷场、铁丝网,将进攻部队埋伏至敌阵前沿,缩短进攻距离。

后面在进攻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更加具体的教学:袭扰时使用稻草人充当假目标;排雷后留下的坑要填上,剪掉的铁丝网要搭回去,以免进攻前被敌人发现;炸碉堡时需要以迫击炮和重机枪攻击射击口——虽无法摧毁碉堡,但可以掩护爆破手。

再说敌后锄奸。国民党派了一个顾问协助美军,因为7连中有很多解放战士,所以顾问对志愿军实施心理战,简单说就是通过阵前喊话来动摇军心、挑拨离间。国民党这个黑历史以往还是很少被提到,这算是一次突破。美军搞心理战,志愿军就搞斩首战,诈降干掉了汉奸。这一幕是在惨烈的进攻作战之后,用特种作战做一个调剂,描绘了双方在心理和智慧上的比拼。充分展现了志愿军与美军的斗智斗勇,以及李延年的能文能武。

最后说防守高地。

防守的第一步当然就是修工事。剧集用一个长镜头清晰地展现了志愿军的堑壕体系:最前方是单兵掩体,用于袭击坦克;往后是垂直于敌人进攻方向的反坦克壕,也是步兵的第一道战壕;第一道战壕通过数条向后方延伸的交通壕,同与之平行的第二道战壕相连。如此使得第一道壕的部队可以随时后撤,第二道壕的部队也可以随时增援。

第二步是防备敌方的火力准备。由于敌人炮火会覆盖阵地,因此可以在阵地上修防炮洞,也可以撤到反斜面等敌人上来了再进入阵地,此外剧中还展示了第三种方法:进入两块阵地之间的交叉火力区埋伏——敌人由于担心在这里遭两面夹击,不会从这里进攻。等到敌人夺取阵地,呼叫己方炮兵火力覆盖,然后一个反击击退敌人。

第三,双方打了几个来回就会形成僵持,这时敌人也会采取袭扰战术,于是志愿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由抗日时期的麻雀战演变而来),以狙对狙。

第四,敌人的炮火会封锁后方到阵地的补给线,李延年摸清了炮击规律,采取躲进路两边弹坑的方式减少被命中几率。

第五,也是最后,敌人加大火力、调来坦克、增兵猛攻,这时候才到了传统国产剧最喜欢的桥段:狭路相逢勇者胜。

总结一下,剧集至少呈现了五种战斗形态:进攻、防御、心理战、斩首战、麻雀战。捋清了战斗的逻辑,我们再来说说具体的战斗场面。

二、战争场面

限于投资,剧集的战争规模不会像《兄弟连》或者《拯救大兵瑞恩》那样宏大,但细微之处一点也不比它们含糊。这里主要从摄影和道具两方面来说。

先说摄影。

前面交代完历史大背景,镜头就转到第47军140师418团3营这里来。剧集这里用了一个1分钟长镜头:从3营营区外开始,先是一个俯拍——有战士在洗衣服、有队伍在归营——

这样做是为了先铺垫环境,为主体的出现做准备。

然后镜头慢慢往回拉进营区,同时下降——聚焦到正在开作战会议的军官们身上——

这样,主体就出现了。

然后开始平移——挨个扫过军官,恰到好处地记录下他们的发言和肢体语言,并进一步突出主体,引出传主李延年。

通过这个长镜头,整个志愿军营地的宏观环境和微观主体都描绘得一清二楚,同时几个主体间的关系——比如3营的7连与8、9连有竞争关系——也都交代清楚了。

后面的战斗中,大量运用了手持摄影,给观众强烈的纪实感。

拍阵地肉搏的时候,还用了一个45秒的手持长镜头,还是主观镜头转客观镜头,极为身临其境——我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提到长镜头,珍惜每一个善用长镜头的剧组吧,真的很爽。

再来说道具。

先给大家看看《拯救大兵瑞恩》的道具细到什么程度。

诺曼底海滩上,三个医疗兵冒着德国人的疯狂扫射在救护伤员。画面右边的医疗兵是电影重要角色,正在止血;中间的医疗兵是龙套,正在取子弹;左边的医疗兵也是龙套,突然他屁股上挂的水壶挨了一发子弹,里面流出水。

后面水变成了红色,说明子弹打穿了水壶,伤到了皮肉,流了血。这个医疗兵也开始掏东西。

他掏出绷带,伸进裤裆给自己止血。

这就是一个龙套带出来的信息量。

然后看《李延年》。

志愿军夜间进攻高地,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左上方有一位倒在铁丝网上牺牲的战士,一颗子弹打在他挂着的水壶上,迸出火花。

然后里面流出了水。

这是一个加起来不过4、5秒的镜头,而且画面昏暗,而且手持镜头晃动幅度非常大,而且该镜头被剪成了三段、中间加入了其他镜头,所以这个细节不仔细根本看不清。但即便如此,道具组仍旧认认真真地做出了这个道具。

也许他们是学《拯救大兵瑞恩》,也许不是。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这么想了,也这么做了。

三、政治工作

政工干部可是要比战士们苦逼多了。传主李延年作为连指导员,所要负责的不仅仅是打仗这么简单。从剧中可以看到他的工作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军事。当上级下达作战任务时,他要充分地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当没有上级时,他要承担起军事指挥员的职责;最后,他也要像其他普通战士那样,冲锋在前。

第二是政治。做战士的思想工作,这可以说是他的根本意义。在发起进攻前,他的连队就发生了战士张安东开小差事件。人抓回来了,但是怎么处理却非常棘手。无论是否执行纪律,对士气都是很大的打击。这时候李延年把全连召集在一起,首先给大家通报事情经过,并直接给出了这名战士开小差的原因:在安东有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救过他的命,他想回去娶她。这里已经是李延年在发挥自己作为政工干部的作用了——他对每个战士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讲完逃兵的情况,李延年通过朝鲜村庄的惨状,事实上给大家讲了一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逃回安东有什么用,美军飞机来了一样要被炸死;只有把美军赶出朝鲜半岛,自己爱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安宁。道理讲通了,连逃兵也表示要上阵杀敌,战士们同仇敌忾。逃兵的不良影响被完全消除,甚至进一步提升了士气。

第三是管理。这里又展现了几个方面。

一是要管好连队。连队就像任何班级、公司、团体一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战士贪生怕死、有的战士有勇无谋、有的战士缺乏经验、有的战士顶撞上级,还有个班长爱耍官威。这些头疼的家伙都需要连指导员去谈心谈话。他还要写战斗日志,记录下战士们的表现。这个日志十分宝贵,战场上丢了宁可挨炸也要找回来。看到这个细节我就更觉得亲切了,因为我作为体制内的一名小兵,也写了一堆报告。

二是要充当对外的桥梁。国民党顾问的心理战导致上级派来了政审人员,李延年既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又要照顾队伍的士气,其间的尺度很难拿捏。最后他想出了一招:偷偷带领即将被审查的战士去敌后锄奸,并且在出发后才向上级汇报。生米煮成熟饭,上级只能配合他们上演了一出反间计,成功诱出国民党顾问将其射杀。而政审人员虽不讲情面却很讲道理,认为他们这样就算通过了审查。李延年的这种胆量和灵活性,说实在的,现在的体制内工作一样需要。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李延年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战士都很可靠的基础上,建立在他是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的基础上。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在战争中工作”。你会发现李延年这份工作除了可能会没命之外,好像跟我们的工作也没有太大区别。写报告、同事关系不好、应对外部检查,这就是我们工作中也会遇到的事情。英雄并不总是面临生死存亡,英雄也要写报告——这就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点。

四、人物群像

军旅题材人物群像想刻画好是有难度的,因为首先每个人的外形就不突出——大家都穿着差不多的军装,头盔或帽子挡了一半脸;而且要出场经常是呼啦啦一群人一起出来——军队不是一个有很多私人空间的地方。所以即使是《兄弟连》这样的经典,也能保证让你脸盲癌晚期,看到大结局还认不全人。

但还是有一些技巧可用的,《兄弟连》和《李延年》都用了。

第一是强化观众对指挥链的认识。《李延年》中出现了一串职位:团长,营长、营教导员,连长、连指导员,排长,班长、班副,战士。这些职位构成了指挥链,有助于观众建立对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而不会觉得这群人物是一团乱麻。

第二是明确职务或专长。《李延年》中,有几个战士戏份不多,但很明确地被作为通讯员、司号员或是爆破手、特等射手来塑造,这也是加深观众对他们印象的方式。



第三就是鲜明的个性了。比如前面已经提到了很多有缺点的战士——缺点也是个性啊。而且,有缺点才有成长。《李延年》只有短短六集,却在传主之外安排了多条故事线:二班副班长陈衍宗转正,却还是像当战士一样只管冲杀不管指挥,导致部下伤亡过大;他被降为班副,重新学习做一个指挥员;连里的文书王毓文一直想上战场当英雄,结果第一次上战场却尿了裤子,但他最终克服恐惧敢与敌人拼刺刀;五班长韩冬年与解放战士罗厚财都看彼此不顺眼,但他们在李延年的调解以及并肩战斗中培养出了深厚的情谊……太多太多可以延伸的故事线了,太多太多可爱的战士了。

可惜,只有六集。

结语

一部六集的剧,害我写了这么多字,真是奇迹。我对它唯一的怨念——可能你们也看出来了——就是太短了。以至于后面大家的牺牲都有些仓促。如果多投些钱、多拍几集,它完全就是《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水准的作品。但是,它仍旧是一部最可爱的电视剧,展现了一群最可爱的人。


user avatar   lyh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看完

最顶级的……真是到现在为止最顶级的军事单元剧,远超长津湖,既有对传统军事电影的继承,又充分结合了现代拍摄的一些技术特点,代表者传承和发展,非常好,非常棒,这个导演和演员都很不错,这证明中国,是完全有能力拍出不次于好莱坞大片的那种正能量震撼效果的

1、开头就很棒,要打仗了,结果小安东当逃兵,这个环节非常难以处理。结果李延年从最完美的方式处理了这个相当复杂危险的局面,开始我真以为他要一枪毙小安东……结果他用了更好的方式……其实革命军队的政工工作极其出色,内控很严很有效,这一点相当完美的予以体现……这就是能文……

2、从攻击346高地的战前研判,到通过炮火封锁线的时间和方位研究,到提前预留武器库,事事体现了李延年这个任务心思细腻,考虑问题举一反三,前瞻性很强……真到守高地的时候战术上想了无数的招数,包括战线前置,设置炸药线,充分利用夹沟屯兵等等……特别善于动脑子,利用一切的可能隐蔽自己,杀伤敌人……

3、面对政审……其实这一关最难熬(也特么的很难拍)……比正面杀敌还难……首先他救下了小安东,给大家都上了一课,其次他亲自带那六个兵去敌占区杀国民党的特务以证明自己,深入虎穴,这完全是古代推心置腹的翻版,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这几个人没有真正的特务,那就都是死士了……全连的人都看着呢……你怎么对别人,最后别人就怎么对你……当官的都这么玩命,当兵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后来哪些战士个个悍不畏死就说得通了,抢坦克的,拿爆破筒冲敌阵的,自己混敌营去炸弹药库的……到最后一颗手榴弹,要充入敌群赴死没一个扎眼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周围的气氛起来了,就会向风卷火一样带动更多的人冲锋陷阵……

4、演员找的好……非常符合各自的角色……情节设计、台词、环境都相当好……总体比长津湖强不少,金×川那种垃圾更不用说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英灵不朽,万古长存!

补充:


lyhx10-06

几个大亮点:
1、面对逃兵,反做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全连战士,也给了小安东新的生命……这一开始就是爆灯开局……从来没有那个影视剧演过这个……
2、把基层连队干部那种对己方思想掌控力度和对任务的举一反三、深入细致的前瞻性考虑演绎得淋漓尽致,有很多的细节,其中一个就是吧缴获的美式武器都藏一个小山洞里……回来的时候就用上了……否则弹药更加不足……这种细节真的很多……
3、面对政审……又是一个超级难点……亲自带这几个被怀疑的兵去清除国民党的特务……真的没治了……就一个字:服!跟着这种人,掉脑袋也要上!你可以看到后来在346高地上死守人人都玩命一样……榜样的力量形成了那种气氛会鼓舞一个群体性的行动……
4、战斗场面很赞……而且在战斗过程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智斗情节,想了很多办法来延长防守时间,杀伤敌军……
唯一能想起来的弱点:
投资不足,道具还应该更真一些……
希望这个导演去拍更好的题材,比如重拍上甘岭,绝对是远超长津湖的爆灯大卖……情节、环境、气氛、演员(那个营长不错,脸上有杀气,看着好凶卧槽)等不错……终于有人拍出了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气息的顶级的作品来,完全不输美国大片……投资如果跟得上肯定效果更好……
墙裂推荐导演继续拍一部超级正能量大片!

lyhx回复i1j11 小时前

简单说点感想:
1、内保人员有自己的工作条令和原则,这没什么可非议的。你看团长都很尊重内保人员。但是,正好在战斗之前,要查几个战士,本来就容易引发问题(因为七连解放战士很多),而且尤其危险的是小安东,这小家伙太小,被安保东问西问就容易出问题,安保人员可不是李延年,最轻的就可能留下这几个人不让上去(询问中还可能引发别的问题),尤其是小安东,你动摇过,怎么能保证在激烈战斗中不二次动摇?安保人员说话份量很重的,一旦决定了,李延年再想争取基本上没什么可能性了。你想要是一个人出了问题都影响大家情绪,要是小安东出了什么问题,比如被留下,那李延年开始做的巨大努力,调动起来的气氛不是完全被毁掉了吗?这对即将而来的激烈战斗有多危险李延年这种老兵能不知道?所以他马上争取了以晚上,就是要用时间差搞事情。
2、亲自带这帮小子去搞那个狗特务。几个细节:第一,那小子也不是吃素的,一直不露面,就怕打黑枪,连送钱都是一个美国佬,但是最后那个谁作势一枪打死了李延年,这下子那特务着急了(说了是连指导员而且刚开完作战会议回来),跳脚大喊大骂,结果中枪,这就叫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第二,假如说,这里面真有人有想法或者动摇了,几个人一起行动,相互受限制,你很难跑过去的,一旦杀了特务撤退,你就更无可能在跑过去了,这样就完全封死了这几个人叛逃的道路,也证明了他们的清白……当然这是李延年用生命在做赌注……第三,把意图向上级说明,寻求上级的配合,但是给了时间差,上级来不及阻止……这就吧上上下下的关系都理顺了……
救了小安东两次,救了这几个要被审查的人,保证了全连高昂的士气进一步提高没有受到影响,并进一步巩固了指挥员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
什么叫能文能武,有勇有谋,都在这里面了……

看这个李延年的346高地争夺战我又想起了上甘岭,别的不说,上甘岭那个炮火封锁线敌人是有观察哨的……

什么叫现实永远比想象的更残酷……

没有比志愿军将士更英勇顽强的人了……


user avatar   zheng-tian-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明白了政治在军事中的真正作用,指导员的意义为何,建议和《古田军号》一起看,就有一种一脉相承的感觉。

古田军号讲述的是种子如何落地生根的故事,而李延年讲述的是这颗种子发芽后成为参天大树的故事。


user avatar   zhao-hao-yang-1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视剧《功勋》的第一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我愿称之为近二十年来最好看的革命战争题材,其文戏之精彩、思想境界之高可以直追上古时代的《地道战》《英雄儿女》;其武戏之跌宕起伏、战争场面的还原,也不是那些只知道堆爆炸场景和人海冲锋的主旋律作品可以相提并论的。

《功勋》最大的亮点就是展示了我军政工干部的优秀素质,以及部队建设、思想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三湾改编、古田会议为什么被称作为“真正的‘建军’”?就是因为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军事民主、官兵平等……一系列诸多原则,这成为了人民的军队与旧军队最鲜明的分界线。




然而很离谱的是,有很多主旋律作品压根就没有政委、指导员,还有如《亮剑》这样的神剧,光明正大说什么“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这种谬论,误导了一大批年轻人。美国人也不闲着,如著名好莱坞二战电影《兵临城下》,这部电影里不但用个人英雄主义消解了集体主义伟大的胜利,更结结实实黑了一把苏军的政委——苏军政委在电影里是一个脑满肠肥愚昧自大的官僚,用枪逼着战士们上战场。

须知,真实历史中的苏联政委都是带头冲锋的,德国人俘虏了普通士兵,关进战俘营里做苦役;德国人俘虏了政委,直接枪毙。因为他们知道政委肯定不会投降的,还会在战俘营里联络战士组织越狱、起义,所以直接枪毙了事。卫国战争打到最后,全苏联的党员人数都不够用了,很多情况不得已让还未入党的学生和先进工人担当政委。

所以《功勋》这部剧首先起到了一个以正视听的作用,基本就是一个我党政工干部的“百科全书教学片”,我军指战员最优秀的素养、最热忱的理想、最勇猛的战斗、最温暖的关怀,都在李延年这一形象上投射了出来。




李延年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代表了我军散作满天星的指战员们。

李源、张排长、陈衍宗、罗厚财、八班长、小安东、王文书、司号员们也不是他自己,更是代表了我军千千万万的优秀战士们。

“二妞”也不是她自己,而是代表了勤劳、善良、朴实且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要让小安东回去跟二妞结婚,其实是一个象征的意象,代表了所有战士内心深处最美好的皈依。他们都是苦命人,有的是国民党抓来的壮丁,有的是地主家的长工,有的早早父母双亡,直到加入了革命队伍,才正式成为了一个“人”。旧社会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念想,他们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是小安东还有一丝念想,他有幸遇到了那个年代最珍贵的东西——饱受苦难的劳动人民对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所以他一定要活下去,而且要替整个泰山连的战士们去继承那一份最珍贵的美好。

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支队伍。




这个单元叫做“能文能武李延年”,本文就分别从“文”“武”两个角度来剖析李延年指导员的工作。

小安东当逃兵之后李延年那一段话很有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忆苦。李延年问了三个问题:这样的二妞好不好?你老婆(家人)好不好,想不想他们?那为什么要在这里打仗,不能在家里陪他们?这种启发式的提问,直接解释了“我们为何而战”这一话题。

这其实就是一个变种的“诉苦会”,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大法宝。当年我军收编了那么多国民党部队,让他们从旧军队变成人民军队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诉苦运动——因为国民党基层士兵也都是劳苦大众,被国党用坑蒙拐骗拉壮丁的方式带上了战场。他们曾经浑浑噩噩不知为谁而战,而诉苦会就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




在汉江边与美军打得惊天地泣鬼神的五十军,就是一支国民党起义部队,史料中是这样记载他们的诉苦会的:“国民党士兵的家人,也是备受欺凌:原六十军有一位新兵跑了,连长便带人到新兵家里去抓,没抓到,就放火把新兵家里的房子烧了。还有一次,没抓到逃兵,就下令让4名士兵抬起逃兵的家属放在火上烧,直到烧死。在第144师的2451名士兵中,母亲、姐妹、嫂嫂被强奸、霸占以及被迫改嫁的,总计达850人……”


“在五十军的控诉会上,有的哭得痛不欲生,有的哭得口吐白沫死去活来。第472团2营召开诉苦大会,第一次大会就哭昏倒了31人,第二次大会又昏倒了35人。一位叫何思勤的士兵诉苦后,哭得精神失常,耳朵听不见了,也不吃饭了,谁劝他,他都不理睬……后来人们发现,何思勤诉苦以后特别敬重毛主席,于是,到吃饭的时候,就给他写了个条子:毛主席叫你吃饭!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如果大吵大闹,就再给他写个条子:毛主席叫你睡觉。只要看到是毛主席叫做的事情,何思勤非常听话。后来,何思勤在上级批准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时,喜出望外,逐渐恢复了正常。”(《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




第二层是动员。有了对旧社会、对敌人的恨还不够,还要有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的爱。而且这二者是一体两面的——你所爱的东西往往会被敌人伤害。李延年给大家讲:两个朝鲜妇女在洗衣服的时候被美军炸死了,鲜血染红了溪水。首先是激发大家的共情——朝鲜人民也是饱受苦难,正在被侵略者蹂躏;更有一层涵义就是,如果我们不打跑美国侵略者,那时候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母亲和妻子,就会像这两位无辜惨死的朝鲜妇女一样。




这个故事我讲过很多次了——读大学的时候我有幸为一位老红军写过回忆录,他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我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啊,最早我那些战友还有吗,没有啊,我知道的是一个都没有啦,子弹打到人身上跟纸一样,能活下来是命大,就我撑到这一天过上好日子了啊……你说打仗怕不怕死,能不怕么。怕,我给你讲啊,为什么还要上?我们的命贱,娘生了十个孩子,能有三个长大就不错;灾荒一来,人跟那风吹稻子一样一片一片往下倒……我们的命贱,我们不希望你们,不希望你们这一代命也贱,我们打仗是给你们打啊……”

这与李延年这一番话的主旨和内涵是完全相通的,可见这是那个年代革命战士最崇高最普遍的共识与信仰。


为什么我们志愿军战士能用两条腿跑赢美军的机械化部队,为什么他们能在零下3、40度的野外潜伏隐蔽数日,为什么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凶残敌人、以及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寸步不退……答案就在这些话里。




第三层是“团结-批评-团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李延年已经改造了小安东的灵魂,就没有必要消灭小安东的肉体了,所以对革命同志执行了“枪口抬高一寸”的策略。这也是我军一直以来优秀的工作传统,但这也是肃反扩大化时误杀了太多太多的好同志,换来的血泪经验。“肃反”是我们从苏联红军学来的,虽然这是保证革命队伍纯洁性的必要条件,但是苏联老大哥也从肃反扩大化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那么如何解决肃反扩大化与保持革命纯洁性这一组矛盾,伟大领袖毛主席设计了一个天才般的制度模型,完美的在保证队伍革命纯洁性的前提下,避免了肃反扩大化的危机。这个天纵英才般的设计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建设伟大的创新,答案也只有简单两个字:整风。整风不是隔离监禁,不是用反特务间谍的手段整党,不是肉体消灭,而是挽救思想落后、行为落后的同志。毛主席给整风运动精炼地提了一套流程:团结——批评——团结。第一个“团结”是出发点,我们整风出发点的是为了组织团结,而不是要肉体消灭某些人;第二个“团结”是目的,整风的最终结果还是要团结;而“批评”则是达到目的重要的手段,批评的出发点是团结,批评是为了让你进步,最终还是团结。

毛主席为整风运动的指导思想提炼了八个大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们是为了救人,不是杀人,不是把落后的同志肉体消灭。从此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力精神力凝聚力更上一个台阶,这是毛主席天才设计的伟大功效,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遵义会议之后,党内也从此杜绝了对同志的“肉体消灭”,诸如王明博古张国焘等人,也都是思想层面的清算。正因为有这样的理论自信,张国焘叛逃之后毛非常之淡定,因为知道他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反而还是一个绝佳的反面教材。

回到电视剧的情节,不仅仅是李延年践行了这一思想的精髓,从师里下来的两位政工干部也是如此。在七连虎口拔牙成功进行了锄奸行动之后,我们的政工干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表示:审查结束。事前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风险,事后果断裁决不拖泥带水,这就是一个优秀队伍的干部应有的水平。这些桥段是最能完美体现我军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是怎样展开的,近三十年来几乎没有主旋律作品能有这种的高度。




其他“文”的部分简单叙述一下,比如李延年批评陈衍宗个人英雄主义:虽然自己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没有起到一个班长应有的作用,没有带领班集体战斗,战斗结束后五名战士伤亡,一个班的建制直接残了。所以陈衍宗虽然战果明显,但是非但没有记功,还被免去了班长职务。这就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一个指战员要有大局观,要作为集体的大脑和灵魂而存在,这样才能让团、连、排、班如臂使指,战无不胜。

我党我军向来强调集体主义,对于个人英雄给予足够的荣耀与肯定——剧中李延年也说了,大家要去拼战斗英雄的荣誉——但是个人英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再英雄的个人也属于革命队伍这个集体。然而很遗憾的是,近十数年来的主旋律作品,往往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了集体主义。最典型的就是《亮剑》,这部剧第一离谱的是李云龙频繁战场抗命,第二离谱的是李云龙一个主力团团长,跟自己的警卫员偷偷跑离驻地,去一个宪兵队长的生日宴上杀了一群鬼子汉奸。这个在历史上却有原型,但是屠了鬼子生日宴的是我军敌后武工队做的——人家专职工作就是这个。给李云龙安排这一段剧情,说《亮剑》是“抗战神剧”之滥觞毫不为过。

此外,剧中对军事民主的体现也非常到位——事前充分讨论,有不同意见尽管表达,而形成决议后必须坚决执行。“服从命令”四个字在剧中频繁出现,是大于天的四个字。就连李延年组织锄奸行动,也是包含了留封信向团长请示批准这一“程序正义”。既体现了我军战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机决策果断抓住战机,又尊重了基本军事决策程序,这才是“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说完了“文”的部分再说说“武”的部分。

抗美援朝时期的人民军队,经过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磨炼,堪称“进攻万花筒,防守铁布衫”。《功勋》的剧情好在用短短的六集,完美地展示了我军的进攻作战、阵地防御战与特种作战(锄奸行动),主创团队真是用过心思的。

以进攻来说,大军团级别的大范围穿插、迂回与包抄,志愿军战士们用两条腿跑出了机械化的感觉,三十八军更是创下了战争史上步兵行军的最高纪录。在阵地战中,我们也是得心应手:利用黑夜偷偷潜伏至美军阵地前沿,在持续多达几个小时的隐蔽之后,忽然雷霆万钧一举拿下阵地。我们这种战法打多了,后果就像剧中李延年说的,经常美军不会在前沿阵地留人过夜了。

当然还有我们都知道的“三三制”,这个意思是三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一个主攻两个掩护;一个班有三个战斗小组,一个主攻两个掩护。当然没有这么死板,也有四五个人一个战斗小组,一个班四五个小组这样——简而言之一句话,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面这一段来自于101亲自讲解“三三制”的文章:




多年以来,我们的影视作品中总是简单粗暴的用“人海冲锋”战术来表达战斗场面,这明明是敌人污蔑我们的说法,结果被或蠢或坏的影视工作者们统统加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最近两年因为骂人海战术骂的多了,最近的影视作品里终于有所改善了,但是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触——

好消息:他们知道什么是“三三制”了;

坏消息:他们好像只知道“三三制”……




“三三制”其实只是101六大法宝之一,剩下的“五大法宝”分别是:“一点两面”“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一点两面: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一个攻击点上,并至少两面包围敌人,采取纵长(点)与分散(面)相配合。

三猛战术:猛打、猛冲、猛追。

四快一慢:(抓住敌人后的)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敌溃退后)追击要快。总攻开始时间要慢。

四组一队:以连为单位,设“四组”——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合起来为“一队”——突击队。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一种是敌人守——要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再攻击;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拖住他;再一种是敌人退:那就要猛追,这时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


101练兵真的很牛,在世界军事史上都能排的上号的。领袖的军事思想往往着眼于大战略,以及战争的总体指导思想(运动战、游击战);101军事思想科学化、规范化、细节化了连排班级别的战术与战斗。至少在战争层面,他们师徒二人说一句“珠联璧合”不过分。




除此之外还有步炮协同。我军实属把步炮协同各种花样都玩明白了,这是在解放战争中解放那么多个大城市,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经验。常凯申大队长这个人虽然是个混账王八蛋,但是有两点很厚道,第一是给解放军留下了大量的装备,第二是充当了经验包,各种战术实践都在他身上应用、磨合、改进,最后招呼在了美军身上。就举一个小例子,东野解放大城市的战斗中,开发出了一种“狙击炮”打法,简单来说就是大炮蒙上几层被子,然后水平射击,这一套后来被用在了打美军坦克上。电视剧里步兵炮兵怎么协同,怎么发信号怎么定坐标,都有很好的展示,军事爱好者看了很享受。

《能文能武李延年》这部戏,很好地展现了我们“进攻万花筒,防守铁布衫”的特点,上面说的那些细节和战术,大家可以一边看剧一边一一对应。还必须一提的是,剧中浓墨重彩的展示了志愿军战士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力量,即便战术理论再丰富多彩,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和绝对优势的海陆空火力,也是无法施展出来的。




我再着重说几个我感觉很不错的细节。

首先是战士们的方言,因为我就是河北人,李延年河北昌黎的,所以听他说话跟我老家很相似,内味真的很亲切。我们河北的方言也就这样,跟普通话差不多,稍微带点拐弯。许多战士都有自己的方言,相信各地的朋友听了也会感到亲切。这就是毛主席的那句话啊——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其次,对于历史质感的还原。大口径炮打出来的弹坑有多大大家也看到了,一个迫击炮打出去也就是一团黑烟,这些在剧中都真实还原了。而近年来的一些作品,为了盲目追求视觉效果,制造了很多脱离历史、脱离现实的战斗场景。比如香港导演的拍的《建军大业》,几炮下去半个南昌城都被大火淹了。我军要在1927年就有这个火力配置,别说打南昌了,东京都打的下来。




其他场景中的细节,比如说战士们嘴上的燎泡,这都是渴出来的。朝鲜的秃山头上基本都没有水源,一壶水是像子弹一样宝贵的战略物资,所以电视剧中志愿军战士们都在互相推让喝水。有一个情节印象很深:班长问陈衍宗你渴不渴,陈衍宗很明显地咽了一口吐沫说不渴。表演中的这种细节都做到了,非常难得。




最后,电影中三次提到了毛主席:一次是好坏转换的辩证思想;一次是要在战争中学习,包括像敌人学习;一次是说美军钢多气少,我军钢少气多。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哪有战士不爱毛主席的?像《攀登者》这样披着主旋律外衣的爱情探险片,才会强行修改历史,抹掉了登山队员带上珠峰的主席像。

毛泽东思想的体现与剧情推进紧密结合,让我想起了《地道战》中,高队长读了《论持久战》后理论联系实际,打开了与日寇斗争的新局面。为什么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伟大思想的指引是先决条件。


能让最基层的指战员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受到启发,在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的时候作为鼓舞士气最重要的手段,这就是“屠龙术”的意义。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相关阅读:


首发于公众号:大浪淘沙(knowledgewealth),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zhang-de-shuai-xian-sheng-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剧低走(悄悄地上线),高开(一开播就一定火)!!!全力推荐!!

不知不觉悄悄的就上线了!目前更新至第二集。

导演毛卫宁和演员王雷合作多次,早2012年两人就开始合作,2015年两人一起合作的同名电视剧,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平凡世界》更是收获多项大奖!

王雷在剧中把李延年这个人物展现的更是淋漓尽致。还原了李老的方言,战场上的从容不迫,政宣上的足智多谋,一个能文能武的李延年。



说实话看过这么多的战争类题材影视剧,很少有能让我动容的。但是《功勋》‘李延年’单元的第二集开始让我破防了。

  • 聊之前先在这里表明一点。李老无论在战争年代的部队里,或和平年代的部队中一直是从事政工工作,是一个的的确确能文能武的领导。剧里在这方面有着重的强调刻画!所以,这不是“啰嗦剧情”,是在刻画!

‘李延年’单元根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真实参与的抗美援朝战役改编。

展示的是抗美援朝中一场争夺阵地的战役!在开城谈判破裂后,“联合国军”依仗海空优势,妄图想把战线推进到“三八线”以北。我志愿军奉命和敌人展开了‘阵地战’。

第47军140师418团3营接到命令,并奉命重新夺回346.6高地并要坚守住阵地。

李延年所在的七连负责从北坡助攻并攻打5号阵地(敌人重点防御阵地),战斗夜里十二点开打,并天亮前必须结束战斗。


由于李延年的建议---战前侦查并佯攻,从而先清理掉敌人的雷区和铁丝网防御,遂再发起进攻。连长刘家龙和指导员李延年带领战士们先潜伏到敌人阵地下埋伏。

然而就在战斗即将打响前,雷场通道依然没有打开,因为普通地雷和诡雷掺杂而且数量众多。排雷战士李源,决心想在冲锋号吹响前,为战友们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他对指导员李延年说,到了进攻的时候,哪怕就是人体滚雷,也会让部队安全通过。

也就是这一集最令人破防的地方,是当李源在撤退的过程中,他不小心踩到了一颗诡雷。只要他轻轻一动,那诡雷就会爆炸,随即就会立即暴露我方潜伏目标。

所以为了完成最后的任务,争取等待总攻的时间,李源必须保持蹲姿,而且要一动不动。李延年利用草人给李源做了掩体,但谁也没想到敌人却扩大了巡逻范围,并击伤了躲在草人下面的李源,但他却自始至终一声不吭。


敌人的巡逻队撤退后,战友们来营救他,但是被其拒绝了。两个原因:第一,他周围应该还有诡雷。第二,不能耽误战机。

他告诉战友安然无事,待到总攻之时再来营救。其实此时的李源早已经中弹,而他忍着痛打消了前来营救战友的疑虑。

直到总攻打响之后,李延年带领战士上来救他,精疲力尽的他才说:指导员,我完成任务了。说完,他移开了自己的脚,诡雷瞬间爆炸,李源壮烈牺牲。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真的没忍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一动不动!不禁让人为之动容的同时,肃然起敬!

正应了那句话: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笔者至此也向那些用自己鲜活生命换来今日和平安定的先烈们致敬!!

愿今天的太平盛世如你们所愿!!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拍的简直太好了

李延年在小安东事件中一席动员的话已经被吹得很多次我就不说了,说点别的细节

营部开会的时候充分表现了我军军事民主制的习惯,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所以李延年最初没说话还被营长和教导员点名,你咋不说话呢,说说吧。

小安东事件中,连长最初很愤怒,差点就要掏枪了,但是李延年制止他的时候他立马就把这件事的决策权给了李延年,后来决定饶了小安东的时候,连长也不是自己就下令了,而是跟李延年讨论,因为这属于是指导员的权责。

60迫的声音真好听

连队携带的60迫和营长调动的炮兵开火效果有明显区别

李延年指挥大家一起开枪和撤退时靠吹哨子

同级别单位在战场上相遇,建制打残之后立刻临时整编成新单位,自然按照级别上下进行递补

陈衍宗刚刚独闯虎穴杀了个痛快,回来之后李延年说,“你的班呢?你的战士呢?”刚才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孤胆英雄不由自主的往后退了半步

五班长和罗厚财找李延年说打坦克的方法,五班长重复着之前李延年的话,“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结果还被李延年教训,“尊重人你还拿手指人家!”明明很感人的画面却看着有点想笑

“老落后”罗厚财生前最后一个愿望是“能不能给入个党,要是能评为战斗英雄就更好了”

看到罗厚财打中美军坦克,五班长高兴的喊:“那是我们五班罗厚财!”

罗厚财牺牲后,一直对美式武器不怎么感兴趣的五班长捡起罗厚财留下的美式狙击枪,一边开枪一边念叨,“这是罗厚财的”,“这是老季的”,“这是副连长的”

营里开战前找各连长指导员来开会,连里每次战斗打响前找各班排长来开会讨论怎么打,打完之后再找大家来开会总结教训,手里就百十来号人,打出了千军万马的感觉

击毙皮特王那段爽到爆!!!

完事回来之后团长用着最狠的语气说出最温柔的话,完事一回头脸上的笑容根本忍不住

美军的国旗是48颗星,因为美军现在的国旗是1959年才变过来的

六集的剧情中,没有给太多专门的特写镜头来表现战场上的惨烈,但是每次战斗过后,通过生还者的表情神态,以及越来越空旷的战场,一种难以言说的压迫感让观众可以感同身受

对面有狙击手,才不跟你对狙,提前让射手埋伏好,60迫把他炸出来,扫射解决

两个来审查的同志看到李延年带队锄奸归来,最后那一句“还能有什么事情?审查结束”然后突然紧绷的脸色就笑了出来,就感觉非常好

司号员在荒野山路上一边跑一边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给自己壮胆的时候,空旷的山野上只有司号员的喘息声和歌声,这一段差点没忍住哭出来


user avatar   xiaowu-xia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一些朋友的强烈安利之下,用一天时间认真刷了《能文能武李延年》,看完之后只想对编导说一句话,赶紧剪一个电影版,在电影院里放,我想看。

这个电视剧和以往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是以我军基层政工干部为主角的,而政工干部在过去这些年的影视剧里,形象都比较弱。比如《历史的天空》里,政工干部主要就是坏人,是整人的。在《亮剑》里,团政委赵刚不懂军事,而且团长李云龙明确说,政委管生活,团长管军事。最糟糕的《集结号》里,新上任的连指导员干脆听到枪声就尿裤子。甚至是口碑非常好的《士兵突击》里,钢七连的指导员的形象也非常弱。用连长的话说,连下棋都得让着他。

这就给不太懂我军历史和传统的年轻观众一个刻板印象,政工干部都是这样的人,要么不是好人,要么是不懂军事,是没用的人。这就回到了古田会议之前的状态,比如北伐时期的北伐军就已经普遍设立了政工干部,但部队里都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就是些拿着皮包说空话的人。甚至到了南昌起义之后南下途中,也是如此。但在经历了潮汕失败之后的关键时刻,是之前的政工干部陈毅站出来,劝大家不要灰心。

在这之后的古田会议上,毛主席更是决定把支部建在连队上,成为之后我军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环境下都拖不烂、打不垮的一支钢铁雄师的根本性原因。正是因为在各级部队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并且发挥领导核心和骨干作用,我军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战胜强敌,走到今天。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核心法宝之一。

所以,在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到山西时,高级干部去见阎锡山,阎锡山感慨地问我军高级干部,在部队打了败仗之后仍然拖不烂、打不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宋任穷当场非常自豪地回答说,非常简单,我们的关键办法就是把支部建在连上,你的军队要是也让我们建立党支部,也可以和我们的部队一样拖不烂,打不垮。

《能文能武李延年》恰恰就是以一个连队的指导员为主角,这里面的李延年不是只会照本宣科讲空话的党棍一样的人物,而是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进行政治思想动员的干部。比如他在处理小安东时的长篇发言,由小见大,由浅入深,从小安东的个人经历讲起,最后让每个战士都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仗,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却能够直击人心,最后落实到了志愿军战士士气高涨,要为朝鲜人民报仇。

相比之下,同期上映并且已经拿到40亿元票房的《长津湖》,在解释这场战争的战争理由的时候,多次用不同层次的角色的嘴来解释,我们打了这场仗,子孙后代就不用打仗了。虽然多次重复,但并没有能够感动人、说服人。但《李延年》即便是已经说了,等到和平来临的时候,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可能已经看不到了,但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还是让战士们激动万分,满怀豪情,这样的动员就要有力得多。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这也反映出这些年来的一些问题,就是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越来越重视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但却对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比较轻视,对政工干部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歧视。而李延年这样的剧之所以能够出现,并且不仅懂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细,而且还能够在连长不在的时候,自己想各种办法来带领部队打仗,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也说明现在对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视了。

这个只有六集的短剧中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打破了之前影视剧中形成的刻板印象,以为政工干部都不懂军事,不会打仗。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会,我军传统上不仅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开国将帅中有很多人就是李延年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比如张爱萍、杨成武以及邓华,都是既做过政治工作,也担任过军事干部,大将里的黄克诚,同样是军政双优、文武双全。元帅里的聂荣臻,也同样是既做过政治工作,也担任过军区司令员。

虽然不是说每个政工干部的军事能力都特别强,但既然在部队里工作,也不可能完全不懂军事,至少不会出现《亮剑》里那种李云龙被撤职时,赵刚临时代理团长,明确说他不懂军事的情况。因为在战争年代,干部调动频繁,经常会出现政委不在的时候团长临时代理政委,政委不在的时候团长临时代理团长的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会军政一肩挑,比如彭德怀在西北野战军就是司令员和政委一肩挑,在朝鲜也是既当司令员,又当政委。淮海战役之前,粟裕在华野也同样是既代司令员,也代政委。

当然,也有许多干部的履历相对比较简单一些,长期只担任军事干部,或者只担任政工干部,而没有交叉过。甚至可以说,这种情况占的比例要比军政都能做的干部的比例高一些,但也正是因此,那种军政双优的干部在发展轨迹上就会好很多。因为这意味着能力更全面,发展空间也更大,自然更容易受重用。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长期做政治工作的干部的重要性,更不能歧视和矮化他们。

相比某些打着主旋律的旗帜的商业大片,《能文能武李延年》这样的片子才是真正的主旋律。

——————————————分割线——————————————

更一下

《能文能武李延年》除了打破多年来对部队政工人员的歧视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细节上非常细致,没有糊弄观众。虽然在武器上有些瑕疵,但这些除了非常专业的军迷才能发现,大多数普通观众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并不影响整个片子的观感。

比如说,剧中通信员牺牲后,李延年让司号员去营部送信,司号员走的时候带走了号,而在之后指挥战斗的过程中,李延年就始终用吹哨子来替代,而没有再出现过冲锋号的声音,一直到赶来支援的部队赶到之后,才又出现了冲锋号的声音。类似这种细节都可以说明,这个剧的制作是非常用心的,没有用诸如时间短、任务重之类的借口来糊弄观众。

剧中七连在上阵地之后,营属炮兵在进行炮火支援的时候,也只有六零迫击炮的声音,而且只有八门迫击炮,这基本上就是一个炮排的火力了,而按照当时志愿军大多数营级部队的火力配置来说,一般营级部队只能配属一个炮排,没有山野炮,只有六到八门迫击炮。只有师或团炮兵配合进行火力支援的时候,才会出现山野炮的声音,其它时间都只有迫击炮发射的声音。

在爆炸效果上,过去的影视剧为了片面追求大场面的效果,不管是手榴弹爆炸,还是炸药包爆炸,还是迫击炮爆炸,还是山野炮,爆炸的效果都差不多,威力都特别大。尤其是近年来的战争片中,类似的情况非常多,《长津湖》就有这个特点。而《能文能武李延年》中的手榴弹爆炸、爆破筒爆炸和迫击炮爆炸的效果明显要比山野炮小,同样也能看出这个剧在细节上非常严谨。

这个剧在进攻的时候,没有出现过一次之前的国产战争题材影视剧中常见的人海冲锋的场面,而是非常讲究战术动作。比如说步炮协同,炮兵进行火力覆盖之后,乘着炮弹爆炸造成的烟雾的掩护,步兵向前跃进,而且分为不同的功能性小组,分头行动,而不是一哄而上,给人的感觉就专业多了,我们的战士战胜敌人不仅是光靠勇敢和不怕牺牲,也是靠智慧和战斗经验。

进攻之前干部带少数战士勘察地形和路线,观察敌人通过雷区的细节,也是之前的影视剧中很少提到的细节,而这对基层的连排级进攻战斗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这个剧在进攻开始之前,要安排排雷组先去排雷,打开一个进攻的通道。进攻开始之后,也是火力组先用轻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掩护爆破组上前,去炸敌人的堡垒。每个战斗小组每次跃进,都是在火力掩护之下交替跃进到下一个掩体,同样没有一哄而上。

在战斗遇到困难的时候,从李延年到下面的各班长、战士,都是在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去送死,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战争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离谱的送死方式,比如《八佰》里面的排队跳楼,《金刚川》里最后的人桥,而在《能文能武李延年》中,则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采用这种极端方式。

比如炸敌人碉堡的时候,是我军已经开始冲锋之后,发现了敌人的暗堡,常规方式已经来不及了,才会牺牲自己来掩护战友,而不是轻而易举的去牺牲。但这些年的影视剧里,动不动就会出现这种场面,很多时候时完全用不着牺牲的时候,却强行安排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这不是表现我军指战员的勇敢,而是在表现愚蠢,是明褒实贬,明捧暗黑。《能文能武李延年》中在这种战士舍生取义的情节安排上就比较合理,每个人的牺牲都让人感觉是值得的,是必要的。

相比《长津湖》中普通指战员动辄就会开汽车、开坦克,《能文能武李延年》中虽然也安排了罗厚财驾驶敌人坦克击毁敌人坦克的情节,但却解释了罗厚财为什么会开坦克,因为他在国军那边的时候有个老乡是坦克兵,他们经常来往,罗厚财又喜欢鼓捣机器,所以经常去鼓捣坦克,就学会了开坦克,也了解坦克的基本情况。因为即便是在国军中,汽车兵和坦克兵也不是人人都会开,而是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开。

正是因为在诸如此类的细节上抠得非常严谨,才让整个六集的电视剧看起来情节紧凑,文戏不拖沓,武戏不离谱,政治动员能够深入人心,感动观众,战斗场面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战火硝烟之下的紧张气氛,并不追求场面的宏大,却能拍出荡气回肠的史诗感。而从八佰到金刚川再到长津湖,都是在追求史诗感,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甚至让人觉得只是为了场面宏大而故意增加了某些与故事主线无关的情节。

在人物塑造和刻画上,这个只有六集容量的电视剧,时长其实和《长津湖》差不多,但每个人物都性格特点鲜明突出,无论是五班长、罗厚财,还是连长、营长、团长,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性格特点。

在这个意义上,有些网友说,《能文能武》是《地道战》、《地雷战》、《高山下的花环》等等经典老电影之后,这二三十年里拍的最好的一部战争片,虽然它是一个只有六集的短剧,投入不可能太大,但却靠着编导的用心和对细节的严谨态度,做到了这些年各种商业大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这也为之后的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指出了方向,与其把大量的资源浪费在各种快餐式制作出来的抗日神剧上,不如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制作更好的作品,自然会有更好的回报。


user avatar   no-49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延年》这一部份拍得极其好。好在对不了解抗美援朝的人,它给你讲了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对不了解我军的人,它给你展示了一支优秀的军队,有理想的,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军队,是如何运转的,战斗的;对军迷来说,它满足了军迷对战争现场的还原,道具、服装、战斗部分等。所以它是一部让各方都满意的精品剧。

李延年,虽然是政工干部,但是自身军事素质过硬,有勇有谋。

第一部分,营里战前部署部分。七八九三个连争抢助攻,李延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深刻领会营里的安排部署意图,立马从助攻变成实际上的主攻。7连长直言,只服气李延年。

第二部分,连队战前部署,小安东“叛逃”,对解放战士的审查,战前动员等,充分展示了我军政工干部的优秀的素质和存在的必要性,也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其实从我个人看来,这部分主要是面向不了解抗美援朝的人的,了解这一部分的人都知道,其实已经到了战争后期,都和美国佬打了两年了,难道还能不知道为什么而打吗?还有对解放战士的审查,在现实里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因为确实有人叛逃的,但是到了战争后期,双方已经是血海深仇了,这些人再反水过去,能有什么好下场,电视剧里,我军几个解放战士就没一个愿意回去的,因为大部分解放战士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过来以后先一个诉苦大会,然后思想教育,土改家里分地,再没有地主剥削,进入连队以后也是时常大会小会的,这些人再反水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还有审查这一部分,实在是难拍的。出于政治安全的要求,审查是必然的,但是政治保卫处的人无论在哪一部电视剧里都是不受欢迎的,唱黑脸的,内部自我怀疑,也是难办。也要向这些同志致敬。

然后就到了第三部分,抢夺高地加守卫高地。战争群像戏里,对所有战士几乎都有展现,人物形象很丰满。

个人英雄主义的陈衍宗,积极要求进步当班长,结果战斗中无法带领班里的战士完成战斗任务,只顾着自己猛冲猛打,被批评了以后开始转变,最后时刻又展现了英雄主义,但已经完全和个人英雄主义不一样了。

没上过战场的小王文书,上来就想下到班里带兵,好家伙,完全符合某些自以为是的读书人的想法。然后通过一场场的战斗,变得英勇无畏。

解放战士罗厚财,不爱钱财爱武器。罗厚财从始至终都不存在动摇,是一个坚定的志愿军战士,因为他服气李延年,但是因为个人性格原因,以及五班长不太擅长思想工作,导致他一直显得格格不入,不能融入五班这个集体,经常犯错误,不服从命令。但是随着战斗不断推进,他的想法也逐渐改变,开始想当英雄,要入党。入党意味着先进,这在当时是普遍共识。这是人物要是追求进步的表现,也是体验我军这支革命军队对人的吸引。如果他能活下来,肯定会逐步改掉旧习气,从普通一兵转变成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战士。

其他如五班长、八班长、小安东、司号员,背电台的小战士(拿水壶的)等人刻画得也是个性鲜明,不用一一赘述。

另外有一点,就是在他们刚上到高地支援八九连的时候,两个连队已经打残了。李延年立马发挥党员干部和党支部的带头、领导作用,分配任务的时候迅速明确第一第二第三领导人,这是一个优秀的党支部、党员干部,连队主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比如,在遇到审查解放战士的问题的时候,三营长和指导员,七连长临时调动等事件时,作为下级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对,但是都是无条件执行命令的;还有行军路上藏枪,罗厚财非要拿美国枪,五班长和李延年都强调了执行命令这一点,虽然罗厚财拿着美国枪确实能增加战斗力,但这是全连都在执行的命令,不能因一人而又例外。

最后,电视剧里提到了两次还是三次毛主席的话,一次是好坏转换的辩证思想,一次是美军钢多气少,我军钢少气多,我还是很欣慰的。我曾经看过一个访谈,一个老战士被问到害怕不害怕的时候,就很骄傲的说道,不怕,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我想虽然不一定所有的战士都有着完全的革命觉悟和革命精神,但是他们完全的相信、信任毛主席,所以才愿意远离家国万里,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对抗无比强大的美国佬,并且能够战而胜之!

向志愿军致敬!也向无数革命先烈致敬!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剧的精华,其实在于“开会”。

共产党的军队和其他军队不一样,打仗之前,要让同志们知道为什么打仗,仗该怎么打​;打仗之后,要让同志们总结经验教训,​在学习中得到进步,知道以后该怎么打。​

准备进攻了,营长拉连级干部开会,谁打主攻,谁来辅助,谁打阻击,都要事先安排好,大家通力合作,充分信任,坚决执行战斗任务,这样的拳头,才是铁拳。

你看啊,每一次进攻和防守之前,李延年和其他党员干部们都在干什么?开会!军事行动部署、战前政治动员、战士心理疏导……每一项工作都要做细。

电视剧中,七连这个英雄团队,大部分战士都是来自于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那边的“解放战士”,但指导员李延年的政治工作做得好,这些朴素的普通中国人,一个个都成了朝鲜战场上的猛虎,“小安东”,从一个开小差的逃兵,变成了坚强的战士;文书“秀才”,从一个满脑子浪漫主义的读书人,变成了一个实事求是的战地记录员;“老落后”从一个大大咧咧的国民党兵油子,变成了一个主动要求进步、想着入党、成为战斗英雄的可爱战士;个人能力超强,但天天当孤胆英雄的陈衍宗,最终成为了一个服从命令、保护战友的好班长 。

李延年的政治工作,绝不是枯燥地说教,而是真的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每一个战士着想,把我党最精髓的东西,如“平等、尊重、组织、纪律、实事求是”这些东西潜移默化,灌输到战友们脑海和灵魂中去。

比如小安东要开小差,要回去找心爱的二妞,李延年不是简单粗暴地否定他,而是给大家讲了小安东从小被二妞养活的故事……这需要对每一个战士都非常了解,才能知道这些!他尊重小安东的这种情感,但同时告诉他,美军正在朝鲜屠杀妇孺血流成河,天下不只有一个“二妞”,如果不打败美军,大家心爱的人,都保不住……这场政治动员,以七连所有战士“为朝鲜人民报仇”的怒吼结束。





李延年告诉小安东,从此,你不再为一个二妞而活,你要为全天下的二妞而活。



这就是当时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优秀志愿军指战员的水平!

要知道我们为什么打仗,要知道我们打谁,要知道打到什么程度才算胜利完成任务!要知道每次战斗的目标是什么,要知道这次战斗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战果!这就是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最可爱的人不是张飞赵子龙那样的封建军人,也不是李逵鲁智深那样的绿林草莽,我们的干部是全世界最有信仰最有水平的一群精英,我们的战士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一群战士。

为什么说志愿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的军队?因为我们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组织——共产党的军队!

共产党的战斗力,强就强在“开会”,从进攻346.6高地开始,这个剧大部分的文戏,都是开会,团长营长要开会,连长指导员要开会,排长班长要开会,哪怕只有三个人的战斗小组,也要开会,制定战斗策略。



这剧受到了很多军迷的热捧,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剧中的战术动作、枪械、装备、防御工事、进攻策略。

其实我更喜欢战前的准备工作,李延年这个指导员,优秀就优秀在他把工作都做在战前。

这个单元剧目前吸引了很多人,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真实地反应了我党我军是如何组织、动员、战斗的。

当然,这个剧在志愿军的战术呈现上也相当优秀,比如说,我军的进攻一般都放在夜间,先是侦察、袭扰,在此过程中不断渗透、扫雷、剪铁丝网,同时把队伍直接潜伏部署到对方阵地百米之内……在炮火准备后直接发起突袭,冲锋号响起,各司其职,迫击炮精准打击,机枪火力压制,各战斗小组配合进攻,这就让美军觉得“他们从天而降,到处都是……手榴弹下雨一样往下落……”

这部剧反应的战斗其实是朝鲜战争后期的“边打边谈”阶段,美军狂妄叫嚣“让机关枪和大炮去辩论吧”!

结果,在阵地战中,志愿军非但没有被美军的“弹药量”压垮,反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发明了许多著名的阵地战术,愈战愈强,直接让美军的阴谋破产。


战争后期,志愿军使用了出神入化的反斜面坑道战术,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而当坑道被广泛应用后的1952年1-8月,“联合国军”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无论阵地上上落下多少炮弹和航弹,当美军冲上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依旧是是志愿军的子弹和怒火。

我们还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的战略战术,从打“大歼灭战”,到打“小歼灭战”,从成建制消灭对手,到“零敲牛皮糖”,到“积小胜为大胜”,五次战役,我们是越打越强的。到后期,后勤补给稳定,我们有了更多的重炮、坦克、喀秋莎,美军其实也很怕我们的“火力覆盖”。

最后,我们甚至把“打美帝”变成“练兵”,锻炼我们的部队,轮番从国内调各支军队到前线作战,轮番作战,轮番休整,把美军当作我们的经验包和“陪练”。

“今年夏天,我们已经能够在一小时内打破敌人正面二十一公里的阵地,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发炮弹,能够打进去十八公里。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

“在朝鲜战争中,敌人伤亡了一百零九万人。当然,我们也付了代价。但是我们的伤亡比原来预料的要少得多,有了坑道以后,伤亡就更少了。我们越打越强。美国人攻不动我们的阵地,相反,他们总是被我们吃掉。”

1951年8月开始到10月期间,敌人的夏季、秋季攻势均告失败。志愿军的夏秋防御战宣告胜利。这次战役中,中朝军队不仅歼敌7.9万,俘虏2.3万人,还收复了467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嚣张不可一世的美军以沉痛一击,迫使“联合国军”不得不再次停战,收起嚣张气焰,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电视剧中,真实反映了志愿军出色的坑道防御战术,李延年指挥的七连,多次采取反斜面坑道、交通壕的战术,一次又一次打退了美军的反扑,346.6阵地,沟壑纵横,美军一顿炮火下来,阵地上纹丝不动,等到美军步兵进攻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又是劈头盖脸的子弹、手榴弹,有时候还会遭遇侧后方的火力,李延年的队伍甚至还设下陷阱,把交通壕故意留给美军进攻,然后炸他们一个灰飞烟灭。

这部剧有点“复古”,没有多余的煽情,反而事无巨细告诉观众,战场上的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迫击炮、狙击手、轻重机枪、司号员、通信员、文书都在干什么工作。

举个例子,李延年告诉文书“小秀才”,要写“战场日记”,要记下每天阵地上发生了什么,每一个战士做了什么,杀了多少敌人,完成了什么任务……这是至关重要的工作。这下大家知道,战斗英雄张桃芳、胡修道他们杀敌数百人,有零有整的数据是谁记录的吧?将来论功行赏、抚恤烈士,都得靠这个日记本。








所以这剧是真的好,这不像是文艺作品,而像是真实的历史写照,甚至像是一部“战争教学片”,手把手告诉你,共产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最可爱的人是怎么打仗的!

“泰山连”为什么不动如山?因为那是一群比钢铁还硬,比太阳还温暖的人。




        

相关话题

  《斗罗大陆》真人版第一集拍得怎么样? 
  为什么《康熙王朝》电视剧里要刻意强调彼得大帝呢? 
  如何评价郑晓龙执导,周迅、张颂文主演的《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单元? 
  中国的抗日题材影视剧中让你觉得靠谱的或是有良心的导演或编剧有谁? 
  喜欢深夜食堂的人到底喜欢的是什么? 
  如何看待章子怡发声「平台别再营销少女感」? 
  权游第一集的守夜人看见异鬼为什么不通知城墙上的人而是做逃兵?做逃兵抓到就死,回长城还有可能活? 
  电视剧《金婚》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庆余年》《赘婿》先后热播,男频 IP 的价值是否开始显现了? 
  有没有哪个演员演的角色非常符合小说里的人物形象?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恒大出售盛京银行股份?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21 国庆档电影《长津湖》?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