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量化交易的,硕士毕业10年一直做这个,简单说说,也结合其他人的例子。
一般北美留学的都是先打工后创业。比如去大公司打工多年,积累资本和经验,然后创业。
但公司需要员工贡献增量,而不是吃公司的存量。公司有自己正在赚钱的策略在跑,希望员工能贡献新的东西,可能只是贡献一点新的模块,而不是完整的策略。
如果是创业,一开始就要做出完整的策略,可能各个部分都很简单,但好歹是完整的。
另外,大公司的策略规模可能很大,比如几百亿美金。你贡献的东西,或许也只对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有帮助,或者你们组就管理几十亿美金,你做的东西对几百万美金的资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果是创业,可能自己也就只有几百万美金,或者国内的只有几十万人民币,但也可以交易。当年股指单手一天4万一年1000万也可以。但这些策略,需要的资金少,收益率特别高,适合自营并不适合资管。等交易规模大了,自己忙不过来,慢慢招人慢慢扩张也可以。
打工的人除了赚钱,目的还包括学习别人的东西。但公司招你来是做贡献的。不是来学习的。想学习应该自己交学费找量化培训。因此,不少公司也会提防员工学习。也有不少人打工的时候偷公司的策略。
也有人是希望自己当领导之后可以无偿占有下属的策略,这样方便自己以后创业用。所以量化私募的层级不会太多,否则底层研究出来的策略都被中层截流,对上层合伙人也没有好处。
而且,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公司对盈利要求更高。自己做策略,如果有其他收入,比如一边打工一边业余量化,其实对什么时候做出策略并不会太紧张,但在公司会更紧迫,领导会给压力。另外,自己做的策略能赚钱就行,而公司讲求额外贡献,如果你的策略跟别人相关性大,那么你依然可有可无。
因此,我一直说的,如果在公司做的业务需要牌照,比如你是保险公司的精算师,那基本只能一辈子打工了,上限是保险公司董事长。保险公司牌照也很难,不是有钱就行。私募是备案制,不需要牌照,对资金要求也低。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