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2021 年 10 月 19 日 Apple 发布的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 第1页

  

user avatar   msrdw 网友的相关建议: 
      

炸不炸我不知道,反正33b和57b的规格看上去确实挺吓人的。但是没有超越物理定律。甚至才用了一半。别忘了台积电可以做WSE。那个才配叫炸裂

LPD5这边,单堆8/16G属于正常操作。128位6400,正好是100G带宽,这点很好,后面估计笔记本厂商会跟进。

选这个主要还是市场上D5没成熟,只能沿用移动端方案,这样谈价格也好算。

成本的话,64G版本大概不到4000元。

目前看来pro是两堆,max理论上是4堆

固态这块吃满了pcie4.0*4通道等级

现在这块也是普通的技术了。不过大概率某司自己112层的堆叠,感觉颗粒性能比较一般。这块可能是功耗大头。不知道会不会有阉割。最大8T的话,全TLC成本不低,看了一眼+18000,一个G算2块多,还成

显卡规格5T和10T,可以考虑和老黄家40系甚至50系回头在做比较。

10T的32簇版本有4096个EU,一个EU是24个线程,真十万小学生啊。着色器方面规格上看3070,但是运算部分仅有3060MQ水平,说明在压功率上下了很大功夫。结合N5工艺,峰值功耗大概在55瓦左右。能打!但是不炸裂

总体上,还是以市场上的成熟技术组合起来的一个大家伙吧。功耗比未必比M1出色

没有看到在Mac上的版本,其实有点失望。

至于选配建议吗,其实可以考虑10c 32G内存然后512G固态的版本。显卡拉24簇的就行了。


user avatar   luv_let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M1 Pro|Max 一出世, 几乎就站到了性能军备竞赛的天花板.

不仅仅是绝对性能完成了压制, 能效水平就是3-5年后的水平.

要想了解 M1 Pro|Max 的性能, 就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始探索.

缓存-内存系统: 刷新认知

这样的提升不仅仅是靠核心架构, 还依赖缓存-内存子系统的提升.

CPU 需要大容量缓存实现低延迟操作; 同时提供足够大的内存也非常重要.

GPU 更注重吞吐量, 所以需要做的就是更高的带宽; 也需要大容量片上缓存去拉高局部的平均带宽, 同时借助 SRAM(缓存器件) 相比 DRAM(内存器件)更低的功耗, 从而减少能耗.

M1 Pro|Max 的带宽有多恐怖? 256-512bit 的 LPDDR5, 比四-八通道的 PC DDR5 的带宽还要高.

再找个基准, 上一代 Apple/AWS 找 AMD 定制的 Radeon Pro 5600M 的2048bit HBM2 内存, M1 Max 的内存带宽已经达到这个水平.

这一次 Apple 不再使用原来的 System Level Cache 的说法, 而是采用了 Memory Cache 去描述如今的片上缓存.

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背后可能意味着这次的缓存的表现会更偏向加速 CPU/GPU 访问的作用, 而非原来 A 系列芯片用来辅助各个模块高速互联, 从而满足计算摄影这样依赖多个部件功能.

当然这种差异本身就是可以借助 Fabric 总线的 QoS 调度方式实现, 很显然在 M1 Pro|Max 设备上, 缓存的作用就是优化 CPU 延迟、GPU 带宽.

容量方面, 既然 A15 已经达到了 32MB, 那么 M1 Pro 要么还是 32MB(相比 M1 翻倍), 要么就是 64MB, 这等于是 6700XT 级别的片上缓存规模; 而如果 M1 Max 达到 128MB, 那么就是 6900XT 的片上缓存规模.

另外一点需要提到的差异就是统一缓存系统. Apple 宣称这样做能 zero-copy 提升性能/降低功耗, 在我看来最实际的意义, 是把 GPU 能访问的内存规模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 就像 NV 自己的 Grace 架构一样.

传统显卡的 VRAM 都太小了, 就比如我的 6900XT 就区区 16GB 显存. 当然 Nvidia 这边因为上了 GDDR6X 所以容量更看老黄刀法, 一方面和位宽绑定, 另外一方面内存成本特别高, 而且高容量版本很容易成为准专业卡, 所以 3080 10GB 这样的怪胎就是典型的坑爹代表, 容量还不如 3060 12GB, 更别说 3060 6GB 在高分辨率下也是挺压抑的.

对于专业制作场景, 显存的容量完全决定了能做的内容的规模. 虽然我们天天吐槽 Apple 的内存堪比金条, 但在 M1 系列的 Mac 上, 还是不得不承认, 在超大 Cache 的基础上, 能让 GPU 访问如此大的内存, 加起来是非常值的.

不仅仅是视频应用, 这次 Blender 的 Cycles 渲染引擎要支持 Metal, 这么大的内存应该能让设计师很开心.

GPU: 重建天花板

在 M1 杀遍所有 iGPU 之后, M1 Pro|Max 系列又要拿PC独显祭天了.

16-32C 的规模, 双-四倍于 M1.

借助 macOS 的图片转文字识别功能, 我们看看 Apple 到底拿了啥 PC 笔记本和 Mac 比:

联想拯救者R7000P R7+3050Ti, 差不多是两倍于 M1 对应的 1650MQ.

从 Apple 的曲线看起来, 30W 的 M1 Pro GPU 相当于 90W 的 3050Ti. 不赖了.

然后就是 32C GPU, 请屏住呼吸.

发布会之前我在想, 最大的 M1X 大概有四倍规格于 M1, 对应 1650MQ 的话 Time Spy 分数已经超过 3080 了... 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没错, 就是那么离谱.

M1 Max 达到了 RTX3080 Laptop 的性能范围, 3080 要达到 60W M1 Max 同等性能, 要多付出 100W 的功率. 如果是紧凑系统上的低功耗版本, 距离 M1 Max 的距离仍旧很大.

然后看看这两台本子, 价格也不便宜了.

然后就是日常辱 PC 时间, 在不插电情况下 M1 Max 能把对手摁在地板上摩擦.

而且 M1 系列不仅仅是性能、能效卓越.

M1 系列的统一内存架构, 意味着能让 M1 Pro/Max 做更大的工程. 相比之下只有 Quadro 系列能达到要求, 那个价格就更恐怖了. 但即便如此也只有 48GB 内存, 而且光是 GDDR6X 的显存的功耗, 可能就能达到两三个 M1 Max 满载的水平.

M1X, 哦不, 老黄的显存发热就是这么恐怖.

当然也不是每个方面都很美好, M1 系列仍然不支持硬件光线追踪所需的个别 ASIC 单元, 即便 Metal 有光追和 Cycles 的支持, 但是比起 Nvidia Optix 渲染后端的光追加速可能还是要差一些.

但是毕竟如今有了 Metal 加速, Apple Silicon 也集成了 NPU 单元能完成降噪操作, 已经相比以前迈出了一大步.

需要吐槽的就是 10.4T 的单精度挺一般的, 也就 3060 水平. 这也算是 Apple TBDR 架构的劣势, 但是你不能说单精度性能差代表图形性能不行.

CPU: 仍然强大, 够用就好

Apple 应该是意识到移动端的小核心 Cluster 在 Mac 上的效率并不高, 所以将 8 个性能核心作为主力, 效率核心缩到两个.

而这次 Apple 的大核心缓存为 3M per core L2 配置, 还是老样子, 但是因为核心数量翻倍, 达到了24MB. 看起来 Apple 还是有点偏心 iPhone, 两个核心就有 12MB L3 了.

但是性能提升仍然显著:

比起 Intel 目前的主力 H45 系列, 同等功耗下要强 70%. 考虑到那电阻丝一般的性能-功耗曲线, 就算超冒烟了距离 M1X 还有很远.

单核心方面 Apple 没提, 但是考虑到 A15 Tock 的 IPC 提升非常微弱, 加上 Apple L1 设计带来的 3.2G 封顶的单核频率, 哪怕总共有 24M L3, 相比 M1 估计能提升 10% 就很了不起了.

但是别搞错, 更大的 L1、以及领先的分支预测能力, 在大量分支指令的游戏、业务逻辑场景中的表现会远大于跑分中的体现.

Video Engine/Display Engine: 该有的都有了, 吧?

Apple 在这块一直写的不是很全, 比如 VP8/VP9 解码其实 A12 就有. 这次还特别加入了解 ProRes RAW 的能力, 但是不确定说的是不是解拜耳运算.

对于视频媒体用户来说, M1 系列能解码 422 视频一直是一个很有用的优势, 很多绿幕视频都需要用到 422 的抽样.

更快的编解码速度等效更多流、更高清晰度的解码/编码能力, 这样导入素材、导出成片也能省不少功夫.

当然我更关心 AV1 的支持, 毕竟现在看片, AV1 能提供更好的画质、更低的带宽. 希望最后能见到吧.

还有一个 M1 用户抱怨很多的问题, 多显示器支持终于得到了解决. 如今除了带内屏之外, M1 Max 能接三块 Pro Display XDR 和一块电视屏幕. 当然 M1 Pro 稍微菜一点, 只有两块 XDR, 但是也非常够用了.

总结

过去的一年总有一种奇怪的抽离感: 明明 Apple 手头有先进工艺的资源和先进工艺的架构, 加上优秀的工业设计, macOS 的软件生态, 但是在桌面端的性能却总是受制于散热.

现在只能说明, 近 5-10 年 CPU 和 GPU 的欠竞争状态让消费者能享受到的成果变少了. 当手机 SoC 的性能竞争基本成为定局的时候, 就意味着是王者归来的时候.

话又说回来, M1 全系列芯片的生命周期都是两年. 如果你只是一般文字办公需求, M1 Mac 还是非常能打, 估计最近 Intel Alder Lake 发布也很难对 M1 形成压制; M1 Pro|Max 拿来办公就太大材小用了. M1 MBA 有 16G 内存的情况下, 办公体验还是不错的.


user avatar   MebiuW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回苹果一方面很炸,一方面也没有震撼我。(专栏更新中,问末有传送门,此文为速评可能存在错误,观点可能会因为后续深入了解后修改)

炸的原因是这回M1 Pro和M1 Max的堆料很足,而不炸的原因是想象中的胶水还没有出现,未来更加Pro的 Mac怎么做还没有线索。

堆料篇

M1 Pro和M1 Max这回的晶体管分别是337亿和570亿,折算面积大概在251和424附近,是目前名副其实的N5大芯片,晶体管数目太恐怖了。为了保证良率,苹果也开始了阉割,满规格的M1 Pro是10CPU和16GPU的,阉割到了8核心CPU和14核心GPU,以及10核心CPU和14核心GPU。 而M1 Max的话则是10 CPU 核心24GPU,以及10 CPU 32GPU的几种规格。

M1 Max和M1 Pro的GPU分别是16核和32核,折合5T和10T的浮点性能,正好是M1的2倍和3倍,对应的自然也要把显存带宽往上面加。之前我能想象苹果会再度翻倍内存到4通道256bit,可没想到M1 Max丧心病狂的给了512bit。 其实M1的内存宽带只有70GB/s,那时候只是LPDDR4X 128bit,Apple一下子挤出来了那么多位宽和LPDDR5真不容易。

为了照顾功耗,苹果完全不用GDDR和HBM,而是直接用LPDDR5来暴力堆砌宽带,真是舍得下血本。 LPDDR5那么贵,苹果还一次性堆未来X86本子的2倍到4倍的LPDDR5,太可怕了。 桌面端DDR4 3200的双通道也不过51.2GB/s的带宽。 AMD的显卡Radeon 6800系列用了GDDR6也只做到了512GB/s,而苹果用LPDDR5堆了400GB/s。

CPU 性能篇

对于M1 Pro和M1 Max的CPU性能,我还是有点小失落的,因为没有惊喜。 M1 Pro和M1 Max性能部分就是M1的直接规模增大,似乎没有太多改进。先前M1是遇上了Intel史诗级滑铁卢,但是现在不是了。

Apple 用M1 Pro/Max对比Intel的8核心Coffee Lake i9,平均下来速度基本都是1.7倍到2倍,同时参照14寸机型对比的4核心CPU,基本可以确认都是多核负载。Intel的12代Alder Lake P系列可能也会有接近2倍的多核理论性能,这回看起来M1 Pro和M1 Max在这个性能上不能说再抛离X86多远(当然我这里是贷款吹),功耗倒是应该还不错。

毕竟Alder Lake P那边有着6+8=14的核心,已经大核心的多线程加持,跑起多核来也不算太费力。


GPU 性能篇

从苹果的宣传来看,这回M1 Pro和M1 Max的GPU架构还是M1的那个,理论性能分别是5.2T和10.4T,就真的是M1的2倍和4倍。 不过实际上,应该会比M1的效率高一些,因为M1可能有内存带宽问题,而这回M1 Pro/MAx在GPU理论翻2/4倍的时候,带宽翻了3/6倍,应该被掐脖子的几率小很多。

相比于CPU的宣传,GPU就尴尬很多了,GPU都没有跑游戏,基本都是渲染。个人觉得参考意义不是很大,还是等其他GPU跑分吧。果子的GPU拿来跑这些渲染多,但是别的GPU更多拿来玩游戏,主场客场还是有区别的。

Apple的Baseline是Intel的Gen 11 GPU以及AMD的RDNA架构,目前Intel和AMD在工艺劣势下,最新的Xe LP和RNDA2分别实现了2倍和1.5倍的能耗比提升,那么你再带入到上面的情况去看,结果会不太一样。 不过得注意下,14寸应该有不小的降频,不然直接换算Radeon Pro 5600M才比Intel Gen 11 64EU快2-3倍么...

我记得之前M1的GPU是2.7T的浮点,差不多正好是2T的Tiger Lake Xe 96EU 1.3倍的性能,这回就直接算M1X 1.3 × 4 的话,相当于96EU的5.2倍。 Intel DG2最高512 EU可以跑到2G+的频率,算下来是Tiger Lake Xe LP 最高8倍的输出。 这么估算起来,感觉Apple的这个GPU似乎不是特别给力,只是幸亏是N5的工艺了。

其它性能篇:

Apple 这回的SSD最高可达7.4GB/s,算规格的话,基本是把PCIE4 X4的规格给拉满了,属于顶配SSD,但是具体用什么协议我不知道,我只是猜PCIE4。Apple M1 Pro和Max的总体能耗比肯定不低,但是满血负载就不好说了。


能耗比篇

其实我仔细分析了一下,Apple的CPU和GPU这回真没有太多惊喜,对比M1没有进步。

M1X的低负载能耗比倒退,CPU部分多核性能选择和11800H的30W比较(我查过了是11800H)提升了1.7倍。 众所周知Intel的H45在这个频率下确实挺糟糕的,而马上来的Alder Lake P有Gracemont救场,我觉得M1 Pro有点不太妙。

而GPU的话,对比的110W的3080,同样性能降低了40%的功耗。 但是3080只是8LPP工艺,落后两代,并且还用了GDDR6显存。给人的感觉就是Apple GPU全靠钱砸出来能耗比,新两代的工艺以及LPDDR5的暴力省功耗。

就先说到这里吧,欢迎关注,明天再更新(已更新1)。


user avatar   ai-fan-er-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不是愚人节,但胜似愚人节。

因为就在刚刚——戴森,发布了一款耳机

这款耳机,是「头戴式耳机 + 空气净化器」的结合。

不仅支持主动降噪,解决噪音污染;还支持空气净化,解决空气污染。

一箭双雕。


你没看错,戴森首款「空气净化耳机」真来了——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

这款耳机名为「Dyson Zone」。

初看上去,它的造型充满金属感,就像耳机和口罩的结合体。

主角刚从 2032 年的空气污染重灾区穿越回来,告诉我们音乐和新鲜空气可以一起进入大脑。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第一次觉得戴森能有一个产品和它的名字如此契合。

净化空气

戴森在这款耳机上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

也就是说,让你不仅在家,走进各个城市的雾霾里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Dyson Zone 这里用到了两种净化系统。

首先是移动净化技术。

两侧的耳机腔体内,塞入了「双重净化系统」,内含马达,可以主动吸入外界空气,接着过滤污染和有害气体。



戴森研发出了一种「静电式过滤媒介」。

它能够主动吸引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



这样就能把摩托车头套一样的大滤网,变成小尺寸、纤细的滤网,放进耳罩里。



经由过滤之后,外界空气就会传递到前面的面罩里。

然后,就是创新呼吸气流技术。



戴森新创了一种无接触式的面罩。

空气将从耳机两侧进入口鼻中间,然后再从中间呼出,持续输送洁净的气流,整个过程都是无接触的。



等于直接在你的嘴部打造一个洁净空气的呼吸区。



净化噪音

耳机造型都来了,不能放歌说不过去了。

戴森把移动净化的概念,和声学系统结合,然后 Dyson Zone 就变成了一个能空气净化的耳机了。



这个耳机的耳罩能够完全包裹耳朵,还搭载了主动降噪技术,外部能捕捉外界噪音。



同时,内部配备了一种算法,在噪音接近耳机时进行降噪。



为了保持好的音频质量,戴森还设计了很大的音腔,扬声器驱动器,以及配合宽音域的频率响应。

但具体听感如何,等爱范儿后续来评测吧。

重新定义「耳机」

戴森没做过耳机,但空气净化戴森可是老行家了。

一直以来,戴森每一件产品都在持续创新和颠覆,产品也非常多元,比如无叶无噪音的吹风机、不伤发的卷发棒、能用一辈子的自然光照明灯……



但戴森的核心技术,依然是空气净化。

从一开始的无线无尘袋吸尘器,到能加湿空气、净化空气、取暖和凉风的各类无叶电风扇。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戴森也表示是经过了 30 年的过滤技术积累,研发了 6 年,进行了 500 多个模型的迭代。



2016 年,戴森内部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接着就开始了全球城市的空气调研。

两年后,他们开始测试产品,发现将过滤网放在耳机内,能达到最好的空间净化效果。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耳机要和口罩连在一起。



2019 年开始,产品开始根据不同人脸设计不同模型,继续打造产品内部零件的适用性,还有净化技术和降噪技术的融合。

毕竟将一大堆复杂的净化系统,放进两个小小的耳机腔体里,的确不是什么简单事。



最后,才有了这款未来感满满的移动净化设备。

在全球空气污染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实现了便捷的户外空气净化,倒也是一个很符合当下的应景产品。



而且戴森首席执行官 Jim Rowan 之前就在采访中提过,(中国消费者) 喜欢拥抱新技术,对于颠覆性产品持相当开放的态度。

疫情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呼吸这件事。



不过,它是个空气净化耳机,没有防护等级,不能当防疫口罩用。

无论如何,我们很高兴看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至此出现一个新的可能。


user avatar   privaterbo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我替瓜答了

“我来这里的目的是带领曼城取得好成绩,并将曼城塑造成一支豪门球队”

“我知道应该怎么带领球队取得好成绩,也知道如何塑造一支豪门”

“所以我用我的方式管理球队,这不仅仅是对曼城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

“我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以上的目的,就这么简单。”

对于竞技体育的从业人员来说,自身的唯一价值就是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在竞技体育俱乐部里谈政治阴谋太可笑了。对于教练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一切手段争胜的手段都是正当的,当然包括弃用不合自己要求的老将。教练就应该用一切手段争取胜利,这是对俱乐部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因为不赢,教练就什么都不是。

假如你是个羽毛球运动员,你的老球拍用了10年,突然发现有了更好的新球拍卖。那你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放弃老球拍,去买新球拍。

在现实社会中换人比换球拍更复杂一些。但道理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lyc-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69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发生了世界著名的足球战争。

洪都拉斯球队在6月27日墨西哥的比赛上2:3输给萨尔瓦多,导致球迷暴动引发冲突,最终成为战争导火索。

萨尔瓦多首先入侵,洪都拉斯自卫反击,只用4天时间就全面摧毁了萨尔瓦多的军事力量。

如果不是美国紧急调停,萨尔瓦多就被灭国了。


越南一直在南海蹦哒,和美国眉来眼去,偷中国的产业链和投资,还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30年没打了,越南这两年又发展起来了。

嗯。

国足背负骂名,负重前行。




  

相关话题

  苹果的 AirTag 技术原理是什么? 
  苹果是如何将 iPhone 以及 iPad 减重的?该能力处于行业怎样的水平? 
  为什么 苹果Mac 电脑不粘贴 Intel 标志? 
  iPhone X 对得起国行 8388 元的售价吗? 
  如何看待库克承认 iPhone 定价过高,苹果将按重新考虑定价策略?苹果产品是会大幅度降价吗? 
  苹果北京三里屯新店即将开业,将迎来全新设计语言,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AirPods pro和华强北洛达1562A,有没有人都体验过?说一下二者之间的差别? 
  宿舍里有个用苹果全家桶的舍友是什么感受? 
  Apple Pencil 的实际体验如何? 
  如果苹果允许其他手机厂商用 iOS 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识别出哪一个知乎答案是作者经过思考的?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哭的同时会流鼻涕?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