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这几天重温BOB,M1919到底是轻机枪,重机枪,还是通用机枪? 第1页

  

user avatar   kurt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M1919在不同时期的角色和称谓不同。M1919起初在一战末期作为坦克机枪而研制,后衍生的轻型三脚架型号在骑兵中服役,直到34年其步兵型号(M1919A4)才正式进入步兵部队服役。

在30~50年代M1919A4与M1917A1在步兵编制中共存,因此为了与后者(heavy machine gun)区分,前者有时被称为“light machine gun”或“medium machine gun”。但是更多时候只是称为“.30cal machine gun”。

即使是步兵使用的M1919A4/A6,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兵种单位(步兵、装甲步兵、伞降步兵、游骑兵,陆战队步兵……etc)中的编制各不相同,这里只简谈二战主要时期在陆军普通步兵,以及《BOB》中的陆军伞降步兵中的编制和定位。



在43-45年的陆军普通步兵营中,各级(非车载)自动火力基本如下:

每个步枪班辖一支BAR(三人BAR组);

每个步枪连辖两挺M1919A4(位于武器排机枪分排);

每个步兵营辖八挺M1917A1(位于重武器连机枪排)。

*除此之外,每个步枪连配发六支冲锋枪,在44年6月后为加强火力,大多前线步兵每连再加发六支BAR、每营加发4-6挺M1919A4。这些武器由各单位自行调配使用。

可见,在普通步兵中M1919为连级火力,连机枪分排共含12人下辖两组,每5人操作和携带一挺机枪。在使用中,连长可亲自部署两挺M1919作为连正面的进攻掩护或防御火力,也可将机枪组向下加强给排长,作为排级掩护火力使用。而步枪班为保证机动性和突击能力,除前出巡逻和防御任务之外,一般不加强M1919。

各营的M1917A1可由营长根据任务判断,向下分配给各连各排加强火力。如按标准编制表计算(不计加发),每营的基础火力为6挺M1919+8挺M1917,平均每个步枪排可以获得1.5挺机枪支援;如果全营按两前一后的三角形布置,前线的4-6个排可各获得2-3挺左右的机枪支援。



而在44年夏(诺曼底)时期的伞降步兵营中:

每个伞降步枪班辖一挺M1919A4(三人机枪组;每个步枪排含两个步枪班和一个迫击炮班);

每个伞降步兵营再辖八挺M1919A4(位于营部连机枪排)。

*实际伞降时,每营会再空投几乎一倍数量的M1919A4作为补充和备用,另外伞兵一般会超编配发大量的冲锋枪(远超过额定的每连六支)。

伞兵不使用过重的水冷M1917,在战争前中期也不使用过长不利于跳伞的BAR。因此伞兵的自动火力完全由M1919承担。且由于伞兵在连级不设直属火力,所以除营部留八挺机枪作为预备之外,剩下18挺机枪完全下放各班使用,比较适合伞兵在大面积伞降后的分散行动。

也因此在《BOB》等作品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为满足班排一级火力需要,伞兵的M1919机枪组要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必要时甚至借助简易依托仓促射击。由于伞兵在混乱的错降和残酷的战斗中承受严重的建制缺失和大量减员,在实际形成的战斗组和战斗群中,重要武器也都由临时指挥员直接指挥。

也因为伞兵机枪组人数少,且缺乏机动车辆,不能携带大量弹药。因此伞降后在与地面部队汇合前不会进行长距离机动。

由于M1919A4在班级使用中的灵活性问题,在44年秋(市场花园)时期,伞降步兵班编制中的M1919A4改为了M1919A6,但因为后者实际数量很少,只有得到了部分换装;直到44年底(突出部)时期,BAR才正式进入了伞兵编制,在每班一挺的M1919基础上添加了一挺BAR,作为机动火力的补充。



所以无论从其性能还是其使用方式来说,M1919在历史上横向对比都是比较特殊的:作为重机枪,M1919A4不具备高仰角对空射击和水冷持续射击的能力;作为轻机枪,M1919A6重15kg长53寸,且没有可靠的随枪弹链容具满足快速机动;而作为通用机枪,在编制上也不曾作为轻重两用同时部署。

如果一定要纠结的话,也许只有“中型机枪”这一称法可以将M1919简洁地概括:即作为自动步枪和重机枪之间的过渡补充。直到M60通用机枪服役后才将M1919A4和M1917A1同时替代。


user avatar   xi-bei-xiang-bei-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标苏军的SG43/SGM的中型机枪,名字上在当时美军内部也经常叫Medium machine gun。1919最初是为了在装甲车辆上使用M1917这款笨重的水冷式机枪而改为气冷。后来因为美国的特色原因又被加上了三脚架塞给了骑兵而后在34年被塞给了步兵多的也不说了, @KurtXiang 的回答已经很准确的叙述了这段历史。至于为什么被弄得这么多改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各国的一战后遗症,在技术不够的情况下想把机枪往下放只能是搞成这种仅仅比重机枪轻了一点但比三把步枪还要重的重量,美国人也知道这个问题,但是BAR他本来就是自动步枪而不是机枪,正牌机枪重量也下不来。如果有能力不解决那是态度问题,但没有能力解决那就是客观困难了,美国人也很无奈所以M1917/1919这口屎你们美国大兵们就先吃着等啥时候有了新技术(事实证明美国人没这脑子)再说新机枪的事儿。

所以在1934年和1942年,德棍帮美国人想出来解决方法:

MG34!MG42!

啊,错了是这个。。

等到了1943年美国人看到MG42后,真香,但是,花了一个月仿造MG42的T24,他先是这样:

然后这玩意儿和MG42不同的也就是弹药和工艺——T24的第一版是铣削制造

萨吉诺:落停!

陆军:冲压制造呢?FTMDP!

萨吉诺:听见没有,老大骂咱们FNMDP呢!

接着,改出来第二版

除了那个从M2三脚架衍生出来的不德味儿外,那基本就是打.30-06的MG42了,也是冲压加工的了。

但是有一点美国人忘了,承包商萨吉诺也忘了,MG42是一个短后座滚柱闭锁原理(多谢 @醉酒车神阿果利 指正)的玩意儿,乱改是要出事儿的,在试射的时候因为这个原因原型枪T24各种卡壳,萨吉诺也不是不改,但是改完了射速又掉到了600多发每分钟然后故障率依旧不低。。。然后陆军彻底放弃了这个T24,过了一年转而看上了FG42从而搞出来M60不过这个是10年以后的事儿了,而前线美国大兵还要继续吃着M1917/1919这两口屎并且要带着这玩俩倒霉玩意儿去朝鲜和越南。在越南,M60和M14还要继续拉胯不过这也是美军日常了。

然而不能没有的用,M1919A6变应运而生,改用轻薄枪管加装枪托两脚架的M1919A6最后还是到了14.7千克的重量。。。拉胯的不得了。

话分两头,美国陆军拉胯不代表穷人马润不行,马润是出了名的穷光蛋,作为生蛆拌饭都能吃得下去的牲口自然平时有捡垃圾的习惯,这帮马润在太平洋岛上看上了陆航海航们摔机和报废飞机上的AN/M2:

马润捡来陆航报废战斗机的7.62机枪和M1加兰德的枪托加BAR的脚架,带100发弹链据说只有25磅(11.4千克)。


user avatar   shou-ye-ren-33-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长剑远程火箭炮应该也带制导跟导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还叫远程火箭炮? 
  美国、俄国、中国的武器涂装风格是怎样的? 
  外军尤其是美军有什么是我军可以借鉴的? 
  二战时美国用的枪都能连发,为什么日本人用的枪不能? 
  印度为何宁花天价进口达索阵风也不愿再买更多的Su-30MKI? 
  为什么中国古代士兵穿轻甲和皮甲较多,而欧洲中世纪士兵多穿重甲?这和同时期铁产量是否有关? 
  A6攻击机怎么样? 
  91 年海湾战争中,把美军换成 2019 年的 PLA,动用与美军相似的军力,会不会打出近似的战果? 
  历史上有什么「决战兵器」逆转了战争的结局? 
  假设普通人拿AK47去东北丛林猎杀东北虎,能成功杀死的几率有多少?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二战那么纠结于战列舰?
下一个讨论
还有那么多德国武器的神话?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