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高校食堂搞事情,我都回想起自己当初问某位校领导的一句话
“同样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为啥我们学校的食堂能做到全广东第一?”
答主读书时候在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论校园餐饮,华师是当仁不让的广东第一。甚至来说,没有之一。
有次听讲座,结束时候就问了当时的校长助理。
“按理说,学校的食堂没有竞争,那么食堂的经营者为什么还那么兢兢业业的,把菜做的又好吃又便宜?”
便宜是有道理的。我们学校食堂是没租金,没水电,也不用交税的。(记不清了,租金不确定,水电和税,当时说是不收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把价格做到同级别市面上一半以下。
在华师石牌校区,确确实实可以做到吃上两个月不重样的。只要你愿意三个食堂跑,从雍园到陶园再到沁园。西区吃煲仔和照烧,东区吃铁板和凉面。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特色。
非要说的话,雍园稍微差了点意思。
论价格,基本一顿饭10块钱到天了。(10年左右,而且答主还是比较喜欢吃吃吃的。)
所以,凭什么?一个封闭的校园里,食堂的经营者为什么有这份动力把菜做那么好吃?
哪怕经营者是传闻中的广州酒家的退休主厨,也不至于这么费心费力啊。每年都会推新菜品,校园里还有美食节的小比赛。
结果校长助理回答我这个问题的时候,连一秒钟思考都没有。
“因为这是一种传承啊。历年来的校领导对于食堂这块都是这么要求的。”
校长助理说的很平淡,平淡到让我觉得,他很纳闷我为什么会提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
然而这一句“传承”却点醒了我。
华师的食堂某种意义上就是华师的名片和招牌,这份脸面绝对不能落下了。要不然?丢人丢大了。
从那以后,我看待这种学校食堂的问题就只有一个态度了。
跟经营者没多大关系,纯粹就是看校领导重视不重视。
华师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大学,但怎么也是直属广东的211,在广东排的上号。校领导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食堂上出岔子。
再往下说,你又听闻过几个重点大学的食堂后勤上出了什么问题?要说洗澡没热水,宿舍楼老旧,不给装空调(吐槽华师),后勤部门不给力,那些都常有。
但是,食堂这个直接关系到学校脸面的问题,绝对不至于出现这么低级的问题。顶天了,饭菜味道没那么好。但是用油用米的质量还是能保证的,价格也公道。(广外暨大中大华农华工的食堂我都吃过,味道都挺好的)
重点大学重点关照,盯的人多,弄虚作假的事情就少。
反观泉州这所高校?那么我只能说,校领导确实没把学生们的餐饮问题当回事。
暂时不提法律和道德问题,我倒是有点同情这个老板,因为他居然会想到这个方法来主观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们回归食堂,看来他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了,估计苦思冥想,这个办法是最简单,最粗暴有效的解决办法。
但是他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外卖丢了可以再点,再点丢了继续点,忍无可忍就可以选择报警。要明白,大学生都是高智商的人,他们岂能容他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耍弄。
这个老板不懂法或者对于法律的理解一知半解,也不经常关注网络新闻,以至于做了一件天衣无缝的事,而实际上在一步一步把自己往深渊里去送。
对于学校而言,目前的很多食堂都是采取承包制,在缴纳了大量的承包费用后,承包人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回收成本创造利润。
其实在我们外人看来,承包学校食堂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因为孩子是要上学的,上学就要吃饭,吃饭就要花钱,如果学校的食堂固定,那么资金源和人流量是不会缺失的。
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这个学校是是开放式的,食堂具有可选择性,加上每年学生存在的寒暑假期限,那么食堂的盈利点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在饭品的质量上和价格上有优惠幅度,那么赔本远大于收益。
当然如果是承包封闭性的学校食堂,那就另外一说了。
这事让我想起我们上大学那阵的事情:
之前说过,我们大学食堂,豆芽菜里有绿豆蝇,负责打菜的人平静的捞出来扔到地上,然后继续给后面的打饭........
至于其他方面就不说了,食堂唯一的好处就是价格便宜........
当时是“非典”之后的第一年,我大一,刚加入学生会,就听学长吐槽学校食堂在“非典”的时候多么“狠”,原本2块钱的菜能涨到10元,爱吃不吃,因为那个时候都出不去........
所以,大一那一年,除了我们这些不知情的大一新生,大部分高年级的学长都不去食堂吃饭.......
因为当时承包食堂的据说是校长的亲戚,所以,有一段时间,学校一直强调“在学校吃饭”的重要性,说在学校吃饭干净,外面的饭店多么的不干净.........
但没有用!那个时候没有外卖,我们学校对面有个小吃街,大部分人会选择去那边吃........
结果,那一年,小吃街被举报了,来了很多城管,清理了一次小吃街........
说实话,有些人真的挺可恶的........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能有多高?不需要多么的美味可口,只要便宜点,干净点,吃了不拉肚子就OK了.......可惜有些人连这些都做不到,净想些“馊招”!这种人就是“欠收拾”了........
你说学校食堂不挣钱?
这个新闻是小学的,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可比小学生高多了........
这叫什么?“人心不足蛇吞象”!
关键是这些人是怎么进入校园的呢?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