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经常有人来找我咨询事情。咨询最多的就是:
我很迷惘,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青春期本身的因素,有目前教育的问题,也有个体家庭的因素,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因素。
哪怕是确定喜欢什么之后,又会有问题,那就是在喜欢和xx之间,应该选择什么?
所以简单写个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吧
1、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2、很多人不知道该不该去追求自己真正选择的
要不要分析呢? 算了,还是糊里糊涂过日子更好。
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以前说我中学时候听一个女同学说她的梦想就是赶快毕业、进厂上班、嫁给青梅竹马、给他做饭,就觉得毛骨悚然。
但后来看到更多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的教鞭跑,长大跟着抖音、微博、小红书跑。千方百计的把自己拍成网红的样子。跟个开XYZ的出去都要凹车模造型自拍、p掉车标发pyq,我就觉得我那个同学要是真的能如她想的那样过一辈子已经很不错了。
现代社会的基础就是机械化大生产,什么是机械化大生产?就是尽可能的少用人、多利用机器。要尽可能的把每一个产品分解开。过去你需要一把椅子,你要去找木匠,木匠跟你一起琢磨“你怎么坐着舒服呢?”“你看你这个身高、你这个腿长”、“咱们做一个这样的椅子吧!”作的过程中你天天去看,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木匠还会说“你看你喜欢猫,我在这个扶手上给你雕个小猫!”这就是手工业生产的理想图景。
但机械化大生产不能搞这一套,否则怎么用机器?机械化大生产就必须整齐划一。生产椅子?哪有椅子!我们只生产椅子腿!不管是弯的、直的、还是雕花的,我们就按照规定的尺寸、规格生产。什么?你说你想在把手上雕个猫?你算老几?
机械化大生产首先要做的就是杜绝劳动力胡思乱想。把生产从创造变成机械重复。你技术好勤奋劳动五天可以作六把椅子,但你监督机器,调整角度,五天可以生产五百个椅子腿,在这么大的差别面前,你那点技术有什么用?
于是工匠曾经最引以为豪的东西变得一文不值了。工匠从创造者变成了机器的附属物。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聪明才智都变得不重要了。你是组织的一份子、是社会总“劳动力”里的一员。你跟着机器跑,这台机床在共和国长子这里你就在东北,新机床要送到“三线”,你的儿子就可以坐在山坡上看清澈的黄河。
摧毁了手工业、驯化工人、把工匠变成劳动力只是一方面。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几十几百倍的提高产量。但产量上去这事并没完,你还得解决销售。
所以在驯化劳动者的同时,机械化大生产还要规训消费者。“你要是一脑袋胡思乱想,你怎么能买我们的东西?要是人人都跟你一样我们生产的成百上千万个产品卖给谁?”
作为劳动力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有个性,作为消费者你最大的问题还是有个性!
为什么近代精神病、心理学研究一日千里?因为我们第一次有了“正常人”的标准。面对“师傅你椅子做的太矮,我坐着跟板凳一样!”的声音,我们第一次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那是因为你腿太长!”
在我们这个年代,你是谁并不重要,但你必须是一类人里的一个,具体什么类型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你自己”就行。你必须融入共同体,为什么呢?因为共同体这个玩意到底什么样你说了不算,别人说的才算。
你拿到了股份从明天起你就是公司的合伙人了!恭喜你,你的分红收入超过了工资奖金,你是资产阶级了!什么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就是为所欲为。你看你还穿这身格子衬衫就不合适了!你已经是资产阶级了,买手工定制的格子衬衫啊!
你还抽电子烟就不对了,你得抽雪茄啊。你开一个北汽电动?胖友!你都是资产阶级了,你得买大崩茨!
为什么从昨天到今天你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签一个字的功夫你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因为有人需要你变化!谁需要?
生产汽车的、生产高定服装的、卖表的、卖鞋的、卖房子的!如果你说“我没觉得我有什么变化!”别怕谁有人手把手教你。小高儿啊“我让你拿这么多钱,可不是让你天天破衣拉撒给我丢人的!”“打高尔夫你就穿这个?”“来尝尝我这个!”“咱不能光赚钱咱也得会花钱是不是?”
同样的如果你破产了,资不抵债了,你老板跑路了、你从天台跳下去摔在消防平台上,彻底想通了什么都比摔瘪了强。这时候你已经是“无产阶级”了,甚至比无产阶级还惨,你是老赖了。但你趴在地上想了想,发现你的房子是唯一住房,银行就算想把你一脚踢出去,也得在什么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给你个能住的房子。
你的车其实不值钱,房子一时也没法收走,以前的衣服、帽子、鞋,卖不掉所以也没人抢。你发现好像你除了不能坐飞机、不能坐高铁,日子也还过得去。你打算好好睡几天。这时候就又有人要来教育你了。
催债部门会找你“高总还活着呢?这点小钱结一下啊!”你把手机往河里一扔觉得能躲个清净?你的亲戚朋友、爹妈、姐妹。哪个能放过你?你欠了六个亿!乌油油,你对得起咱爹、咱妈伐?
还有邻居、物业、保安,你走在街上每个人好像都在对你指指点点!“就是他!”“你看还人五人六的!”“欠了这个数儿!”“听说跳楼来着”“假跳!”这个社会总有办法让你听话。
穷人就该有穷人的样子,你欠了六个亿就该弯腰低头,你赚了六个亿就该趾高气扬。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分门别类的生活。否则那些年产量上亿的手机卖给谁?
从小爹妈老师教育、长大了杂志,电视、电影教育,就是换台的瞬间你都能听见“你值得拥有!”“你是谁?”广告文案并不在乎。只要你把钱掏出来就行了。
这就是现代社会,你赚钱的时候是工人、是管理岗、是销售、是经营者,你花钱的时候是布尔乔亚、是中产阶级、是无产者、是贫民。社会鼓励你成为任何一种人、任何一类人,社会也可以把你捏成任何一类人。从阶级、到阶层、从主体民族到少数民族、甚至男性和女性。“做女人挺好!”或者“他好我也好”。社会为你分门别类提供一切便利,只要你忘了你自己、作为一个统计数据,社会为你提供全套服务,跳河都有社会花钱捞尸!
所以每个人的生活本质上都是在追求社会提供的东西,用成百上千万的复制品来彰显自己的个性。甚至连个性都消失了,脸要剌成网红脸、穿衣服要跟穿搭视频学、吃饭要看大众点评、装修要看小红书。
在这样的时代你问为什么不追求自己喜欢的?你应该首先先问一句“自己是什么鬼!”“我是社会一份子!”
再说了“这样有什么不好呢?”“昂?”“你港一港!”
我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大家流行混论坛,我混得比较多的叫“水木社区”,这个论坛有一个板块叫“职业生涯”,他对我的毒害整整持续了十年之久。
这个板块是有“门槛”的,起初这个门槛是年薪30万,那时候我刚毕业,在欧洲的年薪将将达到门槛,毕竟刚毕业就达到了门槛,心中有点窃喜。但是好景不长我因为种种原因回国了,去了普华永道做咨询,年薪一下子被腰斩,算上加班费也就10万多点,一夜回到解放前。
当时的心理落差还是挺大的,每次看到这个门槛都憋着一肚子火,于是我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疯狂的做项目,希望能重新跨过门槛。普华第一年的薪资涨幅有30%-40%,第二年则是50-60%,就算我拿到了高分,可两年之后仍然还是只有20多万,离30万还是差那么一点。
普华的涨幅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于是我选择了跳槽,按照50%涨幅拿到offer,终于成功达到门槛。可还没来得及庆祝,门槛却提升到了40万……
于是我又开始为新的门槛奋斗,虽然年年优秀管理者,但是外企最高限也只有10-15%的涨幅,这对于达到门槛而言简直杯水车薪。薪水虽然涨的慢,但是门槛却不等人,没多久又提升到了50万……
所以两年以后我再次跳槽,谈到公司甚至给了一笔签约费,但最终涨幅仍然没能让我达到门槛。
那之后我以两年为周期追逐着门槛跳槽,当我终于追上门槛的时候他已经涨到了100万,而且互联网公司开始崛起,门槛里面不但包括年薪,还包括了期权。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在这十年之中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一个月需要花多少钱,于是我打算测试一下,最低多少钱才能维持我的生活,然后我发现我的生活标准之低简直已经没有标准了,那时候忙起来都懒得吃饭,为了锻炼身体又要骑车上下班,连车钱都省了,结果那个月我花了不到1000。
既然我一个月花这么点钱就够了,那追求门槛的意义是什么呢?于是我想到了恶龙和财宝的故事,恶龙并不需要花钱,那么他要财宝做什么呢?那时我理解了恶龙,因为我自己不正是一条恶龙吗?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想去做,可自己却总是告诉自己再等等,等到财务自由就可以去追逐理想了,可什么是财务自由呢?一个月赚10万花1000还不算财务自由的话,那要何时才能自由呢?
终于我开始创业了,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想过门槛这回事,但我却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努力。
人啊,很多事你没经历过就是不知道那是什么体验,不论怎么说都没有用,而一旦体验过了就会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人生很短,所以你需要尽快把世俗欲望满足到“也就那么回事”的程度,然后义无反顾地奔赴使命。
我把300篇干货放在公众号“墨子连山”了……
这个世界的天花板是极少数理想主义者一次次打破的,而大多数人世俗是非常合理的。
答案题主自己都已经写出来了。
当然是因为大多数人用尽全力也只能活成普通人。
实际上,用尽全力能活成普通人就应该谢天谢地了,还有好多人用尽全力然后死了。
我们总是在自媒体上看到法国等国“黑化”“葛润化”的情形,
颇有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感觉。
因为不同信仰和人种的背后,代表的其实是不同的三观和生活方式。
而不同生活方式的此消彼长,最终的结果是倾轧另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换句话说,
生活旨趣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
有个研究说,原始人类每天花在采集和狩猎的时间,要远远小于今天上班族工作的时间,
我比较相信这个结果,
因为从原始人突飞猛进的语言能力来看,必然他们是有非常充裕的时间休闲聊天插科打诨的,
而不像现代人反而语言匮乏了,表达能力甚至在逆向发展,
一张嘴只会两个词,一个是很怎样很怎样,一个是非常如何非常如何,
离开了很和非常,
都不会讲话了。
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旨趣,在一个阶段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理解为市民文化的劣化,或者说小市民化,
这种此消彼长甚至更加隐匿,因为不像人种和信仰,能用特别简单的统计方法测出来。
只能通过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通过他对工作、休闲、择偶、生育等等问题的具体选择上来判断他即将走向哪个方向。
隐匿的改变往往结果更加致命。
我想人人都有选择自己理想生活方式的权利,
同时,每一个人也拥有对别人生活方式默默进行价值判断的权利,
即是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么活一辈子值不值”或者“是不是流于世俗和庸碌”,
判断一种市民价值观是“短视且贪婪,损人肥己”还是“高尚且精彩,对社会和下一代负责,”
总之拿自己的生活旨趣和社会思潮做一下对比,自然有属于自己的判断。
心求同一,人求特异。这是所有幸运和不幸的人都要面对,都在寻求的一种生活,一个结果。无论你拥有了什么东西,得到了什么人,你总是还会觉得自己还缺乏点让生活惊喜的过程,还没有获得让心灵震撼的履历。
用不好听的话说,这叫贪欲,用好听点的话说,这是追求。
所以,缺钱的穷人会问,你都已经有了花不完的钱了,为啥还不收手?所以,缺爱的人也会问,你的对象都花容月貌,用情至深了,你为何还要出轨,为何还要离婚?
什么叫生命苦短?什么叫流于世俗?什么叫追求真正想要的?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双面互反的镜像,一面是逼自己不停滚石上山的西西佛,一面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逼自己背叛的犹大。许多人在滚石上山的途中被石头反压致死,还来不及否定自己的将来,背叛自己的过去就已经身死成仁,这或许是一种较为美好的悲剧,因为还来不及反悔就已结束,少了许多煎熬。有些人既做了完整的西西佛,又当了完整的犹大,两边都尝过艰辛苦痛,当然也有短暂的胜利喜悦,不断给自己寻找信仰,又不断地否定和背叛自己曾经的信仰。你占有了面容姣好的明星,获得了比维纳斯更完美性感的肉体快感,依然难掩空虚失望,你富可敌国,权势滔天,但依然还有填补不尽的失落,让你产生长久的心理不应。所以,你会看到贫穷的乞丐跪倒在风雨泥泞的街头乞讨,只为能够苦苦挣扎着活下去,你也会看到许多锦衣玉食生活无忧的人毅然走向高楼,对着这个看起来无比美好的世界毫不留恋地纵身一跃,绝情而去。
用世俗的眼光看这世界,你不会懂,用清高的眼光看这世界,你更不会懂。
你不懂乞丐的求活有什么意义,他的生存质量已经残酷如斯,为什么不求一死?你更不懂优渥青年的求死逻辑何在,大好青春如花年华,为何要如此绝决残忍的对待自己?
但,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现实世界中最魔幻的本质。同样是人生苦短,求活与求死者的解读,都是至明至正的至理,也是骗人骗己的骗局。
没有谁的下辈子可以重新再来,所以人只能在这辈子反悔和背叛。无论你是自己心灵深处的西西佛,还是别人眼中的犹大,认定了就去做,管它什么有没有意义。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来我曾看过的一部电影。
《燃情岁月》影片中兄弟三人性格迥异,老大生性沉稳,为人处事周到且圆滑。
老二生性好斗,勇猛且有头脑,放荡不羁。
老三单纯热情,腼腆。
性格不同也造就了三人不同的命运,三兄弟同上战场。老大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后来因为伤病回国疗养。老二杀敌无数,老三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不如战功累累的二哥,主动请命勘测敌情,不幸被乱枪打死。
战争胜利带回三弟的骨灰后,兄弟二人又因为三弟的女友产生了分歧。老大决定进城经商,老二便留下经营着自家的农场。
可无数次在梦里,老二都能回忆起弟弟死在自己面前的模样。同时伴有严重的战争后遗症,常常在睡梦中条件反射地了结了在自己枕边的苏珊(三弟的女友,后来和老二在一起了,但没有结婚),在这种严重的精神刺激下,老二肉眼可见的消沉以及迷茫。对身旁的任何事物都没有了兴趣,留给苏珊一封信后他决定走出去看看。走出严寒且贫瘠的美国西部,但未曾对苏珊许诺过回来的时间。
就这样,老二骑着马挎着刀离开了。一战结束后,老大的生意规模肉眼可见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自己也经常出入上流人士的聚会,可脑海中仍对苏珊念念不忘。老二就在世界各处流浪,依旧时常回忆起三弟惨死在自己眼前的样子。他漂流到了非洲,猎杀斑马,和土著一起生活,出入在各种原始森林。
而时间就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了无音信的老二,让坐在家门口的苏珊望眼欲穿。这天,老大回到了家中。他想从政,因为父亲是退役的中尉,想得到父亲的支持。结果父亲因为美国人疯狂屠戮印第安人,从而对美国政府深恶痛绝。自然也没有好脸色给老大,但老大心意已决,也架不住他人的怂恿。还是决定从政,参选议员。临走前看到独自坐在门口的苏珊,起了恻隐之心。他直白的说,也许二弟早已死在了外面。
本存留在苏珊心中唯一的信念,也逐渐崩塌。而就在老大要带走苏珊时,父亲却勃然大怒,一气之下脑溢血,人也偏瘫了。
不久后,草原马蹄响起,老二驯服了一群野马,向家中奔向而来。精神焕发,已然从三弟逝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面对苏珊的离去,他也仅仅只是微微一笑。
后来老二又成亲了,也有了孩子。就在生活愈发美满时,老二因为补贴家用而走私酒水。却被其他利益既得者,也是和老大一派的幕僚给胁迫了。妻子被流弹击中身亡,老二也走上了新的复仇的路。结局是老二和父亲即将要被杀害了,老大站了出来。三人相视一笑,老二将孩子托付给大哥,自己则远走北方,且在森林中一次与灰熊搏斗时,失去了生命。
正如他所期望的;每个印第安战士都希望自己在战斗中死去。
如同电影里的旁白;有的人能够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按照这种声音而活。这种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为了传奇。
我个人觉得,其实追求心中所要的,很多时候和钱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真正让我们能够得到内心的安宁,获得他人的赞誉,面对磨难时的倔强,好像都与金钱无关。而定义真正的有意义,不应该是我们自己吗?
难道就如同短视频上的美女豪宅,游艇跑车,各种名牌。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难道是我病了吗?你可以觉得我酸,但什么时候有意义或者说成功就和“钱”划上了等号?我觉得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我们做人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为利所图是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吗?我不这么认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朝圣的苦行僧,三步一俯首九步一大拜。在布满石子与泥泞的318国道上的后半程,随处可见。他们肤色黝黑,衣衫褴褛,两袖清贫,眼神却坚毅无比。不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这种人很傻,但真正的修行也许正包含了他人的目光。
佛说;向寂静处走七步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正是因为生命已经这么短了,大多数人只想流于世俗活得轻松一点,而不追求真正想要的以至于活得太累。
生命,恰恰因为短暂,且极易湮没于众多,而使得追求生命意义的门槛抬得很高,众人于是灰心丧气,不再去追求生命的意义,转而追求生命的体验了。
只剩下极少数天才,生命效率远高于众人,才有信心拾起生命意义的追求。即便如此,当代社会知识技能急剧爆炸,掌握难度越来越大,众人协作越来越难,即便天才也举步维艰,于是追求生命意义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世界于是看起来停滞了。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熵增及其粘度带来的无奈,总要经历一次裂变,使得这一过程再次重启,才能推动社会进步,那么,乌克兰之难是reset的机会吗?
这么枯燥的题,我都答得津津有味,我也是很会的啊。
人们总是美化生,而避谈死,而事实是生死相随,二者相依,就是生生不息,也死死不息,它们是一样的存在,一样的意义,死没有好不好,生也没有好不好。
我们都只是来地球走一趟,玩一把游戏,最后归于尘土。
至于玩什么游戏,怎么玩这把游戏,就是我们来地球走一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