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存在汉人胡化和胡人汉化的现象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cheng-zi-82-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现代发掘的匈奴遗址上看,发现大量汉式犁耙,汉式农具器具,可推测,仅秦末至西汉时期,大量汉人亡入草原,数十万人之多,胡化变成匈奴的一部分。

东汉末年,仅幽冀两州,汉民为躲避战乱迁入草原者,达60万人。(幽冀吏民奔乌恒十万户)。

再加上其他北方边境州县,东汉末年,迁入草原的汉超过百万之众。

西晋时代,经历八王之乱,西晋灭亡,至五胡十六国,汉民北迁草原避乱,超200万人。

所以我们看到,拓拔圭往上数十代大汗里,竟有五六位大汗的母亲汉人是。鲜卑人在其“嘎仙洞时代”,就已经大量接触到汉人了,融合生活在一起。

这也是拓拔氏自认是炎黄子孙的原因。要么拓拔氏真的是汉民北迁者的后裔,要么拓拔氏是原鲜卑和北迁的汉民融合而成的新鲜卑。所以影响了鲜卑人的祖宗观。

隋末唐末大乱,也是近百万汉民迁入草原,后世契丹人女真人的崛起,都有汉人的影子。所以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中就说:“少数民族的崛起均得助于汉人”。


user avatar   agnus-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不就是胡化吗?

体制上,不说了

法律,框架都来自苏联

学术上,几乎所有学科都是西方人架构的,甚至汉语语法学都是

服饰上,牛仔裤、连衣裙、帆布鞋、皮鞋、西装等等哪一个不是西方起源的呢,你固然可以自我麻痹说这都是现代服饰,但事实就是人家每件衣服都在西方有完整的发展历史

语言上,所有人都得学英语吧,汉语整个的语法也在不断地受西方语言和日语的影响,尤其是学术语言

哲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真的奉行黄老孔孟之说,大多数人接受的都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功利主义思想,并奉为皋臬,你就看看大部分书店卖的都是些什么书

建筑出行生活这些就更不必说了,你的日用品基本都是某个「胡人」发明的

我说这些就想说所谓的汉胡之分,那是原始时期落后至极的残余,信这玩意儿,拿这种东西往现在套的脑子多少有点不好使


user avatar   79-52-2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次人口普查中满族人口数量和排名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234万, 排名第8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270万, 排名第7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430万, 排名第7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984万, 排名第3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068万,排名第3


user avatar   xie-fei-ying-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21年,外蒙古在俄罗斯(其实就是苏联)的控制下获得实质性的独立。外蒙闹独立时,当地大约有十几万汉族人口。一百年过去了,如今外蒙古国几乎没有汉族人口。

我宁愿相信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是被胡化了。


user avatar   fen-xin-78-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欧美的汉人,基本也都慢慢胡化。首先是思想,语言,思维。

印尼的汉人,被几十年的压迫,强制取消汉名,汉语,也在逐步胡化。

菲律宾的汉人,也在胡化。马来的部分汉人,也在胡化。

日本的汉人,入籍就强制归化,要求取日本名字。

欧洲的汉人也在胡化,以嫁欧洲人为荣。

俄罗斯的汉人也在胡化。……。

澳洲和加拿大的汉人也在胡化。

非洲的汉族,越来越以嫁黑人,或者黑皮肤为傲。也在胡化。

上海有过法租界,思维至今像法国人。

汉改少,也越来越像少数民族。


user avatar   deng-fei-9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的是,北宋灭亡之后这一现象更是非常普遍,金朝就逼迫汉人穿女真人的衣服,留女真人的发型。金朝曾多次下达禁止中原人民穿汉服、保留原来的发式的规定,违抗者要处死。例如,天会七年(1129)六月,“行下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之”。

天会四年(1126)十一月,枢密院告谕两路指挥日:“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反,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错失。”在女真统治者眼中,保留宋式装束即是“犹怀旧国”的证明,是必须受到惩罚的。天会七年(1129),“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令下之日,各级官吏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加以执行。如代州守刘陶“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解州耿守忠“见小民有衣犊鼻者(即汉人作工时的围裙),亦责以汉服斩之。生民无辜被害不可胜纪。时复布帛大贵,细民无力,坐困于家,莫敢出焉”。女真统治者对本民族文化的强力推行,使得汉民难以得到保持旧俗的外部环境,不得不接受统治者的要求,改装易服,从而逐渐胡化于这种高压氛围之中。虽然后来女真对这种血腥的做法有所放宽,但影响并未结束,故在章宗承安五年(1200)还有“诸人衽发皆从本朝之制”的记载。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70)出使金国,明显地感觉到中原地区的胡化变化:“东京……民亦久习胡服,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以北皆然,而京师尤甚。惟妇女之服不甚改,而戴冠者绝少,多绾髻,贵人家即用珠珑璁冒之,谓之方髻。”范成大使金,于所经途中逐地记下见闻感触,有不少反映了胡服的普及,如《相国寺》诗:“闻说今朝恰开寺,羊裘狼帽趁时新”;《丛台》诗:“祛服云仍犹左”等,可见“羊裘狼帽”等原属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已经成为汴京市场上的畅销货,被视为蛮夷显著特征的“左衽”也得到了普及。如果说昔日文物荟萃之京师乃是微染胡韵,那么,今日已经是胡风遍地了!

七年后,同在归德府境内,周辉也察觉:“入境,男子衣皆小窄,妇女衣皆极宽大”,与南宋衣制迥异。不仅平民,连官吏也是如此:“绦反插,垂头于腰,谓之有礼。无贵贱皆着尖头靴,所顶巾谓之蹋鸱。”显然是受女真风气的影响。南宋嘉定四年(1211),程卓出使金朝,在沃州柏乡县的一座汉光武庙中,看见壁绘云台二十八将竟然也都是左衽,由此可见胡俗普及的程度之深。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古训也遭到了破坏,金朝曾数次下达雉发令,强制“南人”髡发,虽然遭到强烈反抗而有所松弛,但是由于女真衽发制度始终处于强势主流地位,历经几十年的流变和互相融合,包括河南地区在内的绝大多数南人也都雉发左衽了,“男子髡顶,月辄三、四髡,不然亦闷痒。余发作锥髻于顶上,包以罗巾,号日蹋鸱。”如此装束让曾经是同一民族的南宋使者觉得如同见到鬼魅一般。本来是同一王朝统治下的族胞,在异族统治之下却完全变成了另一番奇异模样,难免南宋使者们发出“百年邻鑫幕,今日聚妖氛。”的长叹了。

楼钥《北行日录》记载了一则出使金国路经浚州城的一段小插曲:“道遇细车自北来。先牌云:蔡州都巡检使宅眷,与接伴使有连,各下车相见。一妪一妇与正使皆胡跪拱手摇肘为礼,然后立谈良久而去。”

陆游诗云:“上源驿中槌画鼓,汉使做客胡做主,舞女不记宣和妆,庐儿尽能女真语。”“宣和妆”的忘却,“女真语”的习成,均显现了中原“南人”的胡化转变。

元朝于钦修《齐乘》,描述这一变化即感叹到:“唐虞三代风化尚矣!春秋以降,列国殊俗,去古未远。自秦汉以后千八百年,总天下风俗五变愈下:盖自汉至西晋一变,五胡南北至隋一变,隋唐至安史之乱一变,五代一变,宋金之交又一变。安史灭君臣之义未尽,至五代则几矣;五胡南北华统未断,迨金宋则绝矣。”这一时期正经历着最为深刻的“华统之变”,被视之为“天下之中”、正统所系的中原地区已经胡风尽染,以后的中原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只能成为胡化了的中原了。

金元时期南北汉人的分裂已是事实。


自唐灭亡以后,汉族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无法完成大一统,除了明朝以外,其他时间里不是被异族征服就是只能和异族南北割据,根本不存在称霸这回事(甚至明朝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割据分裂比如谭其骧)。汉族的衰落既不是从1840年,也不是从1644年开始,而是从907年就开始了,而这一苗头甚至可以追溯到755年的安史之乱。

汉族不是偶然地被元、清征服,而是进入持续一千多年的衰弱期后所必然遭遇的失败。如果没有朱氏父子逆天改命,在整体衰退的大环境下为汉人打了一针强心剂,维持住了汉民族的基本盘,现在“汉人”和“南人”是不是一个民族很难说了。





user avatar   qing-dao-q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听那些什么胡化的鬼话,只有汉化,你去看看所谓的满清,三百年统治居然连语言和文字都没有了,还化什么,其他胡族的影响会大于满清吗?你知道什么满文吗?你不能因为我们说坦克就说我们英化吧,关于隋唐帝王的族属,人家皇帝说的都是编的?几千年也没有人怀疑过人家的族属?现在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都是所谓的民国大师的杰作,这些人要不是甲骨文他们都不承认商朝,几千年就出了民国这么些所谓学者。你总不能说王近山是蒙古人吧?我们不胡化的原因是因为文明远高于这些游牧,那些所谓满清的吹捧者,你让阎崇年用满语说个满清历史看看?不但历朝历代有所谓的贰臣,文化上有没有?享受着汉文明的成果说着汉语言却去吹捧胡族,再活五百年的康熙后人肯定听不懂康熙说的是什么,还活个屁!


user avatar   da-qing-20-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汉族纯正的是父系,各地汉族的母系来源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造成这一现象是文明的先进性导致的。美国黑人有20%左右的白人父系遗传,而美国白人中却没有黑人父系。先进族群对落后族群的血统,尤其是落后族群父系血统比较排斥。美国白人中就有一滴血黑人的说法。

同样的,印度高种姓群体对于低种姓人也是极端排斥,前段时间曾看到新闻,一印度低种姓男与高种姓人家的女儿恋爱,结果被女方家亲属殴打致死。先不论这种做法是不是人道。这也说明了,印度的低种姓棕黑人种的父系遗传想混入高种姓白人群体中是极难的。

汉族创造的文明长期领先于周边民族,汉族政权一直作为东亚大陆文明中心的存在。古汉语中表示混血的词汇全是贬义词,可想而知异族男人想混入汉族群体中是多么艰难

不知什么时候起,网上铺天盖地的很多所谓的论文说汉族是杂种是混血民族,更甚还有朱元璋是回人,李世民是胡族,岳飞不是汉族,李定国是回人,海瑞是回人,秦良玉是苗人巴拉巴拉的........反正就是历史上所有英雄都不是汉族都是融合的中华民族。

我们从李唐鲜卑论开始说然后来解析历史上汉族的血统和从基因学来分析汉人的血统。

唐太宗是否是鲜卑看看下面他本人亲自说过的话

“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

‘’戎狄為患,自古有之。柰何以胡寇擾邊,遽遷都以避之,貽四海之羞,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漢廷一將,猶志滅匈奴;況臣忝備藩維,願假數年之期,請係頡利之頸,致之闕下!”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獯猃强暴,历代凭陵,前王弊其贪残,中夏惮其荐食,百王靡服,千古不宾。朕载怀慷慨,命将出师,旗鼓一临,沙漠大定。雪泾阳之周耻,报白登之汉雠,截瀚海以开池,笼天山而筑苑!其馀丑类,轸余遐念,将奋鈇钺,受命上元。”

“吐谷浑蕞尔小蕃,负固河右,训导积年,凶顽未改,剽掠边鄙,略无宁息。今上书傲很,拘我使人,内外百僚。华夷兆庶,同心愤怨,咸愿诛讨。宜乘吊伐之机,以展鹰鹯之志,长驱克期,穷其巢!夷凶息暴,称朕意焉。”

“三苗负固,虞帝所以兴师;鬼方不恭,殷宗所以薄伐。自隋季道消,天下沦丧,衣冠之族,疆场之人,或寄命诸戎,或见拘寇手。朕受命上元,为人父母,禁暴之道,无隔内外,董率众军,宏宣庙略,乘驿进路,同会虏庭!”

“步摇酋渠,绝昌海而西骛。齐飞白羽,周设天罗。鏦金悬米之源,掩河津而电击;沫赭崦山之峤,驱日域以雷奔。俾夫六骡泛驾,免覆车而伏皂;十角摧锋,与共抵而俱献。顷命将西征,今已克捷,万里清泰,战士咸得还家,此朕为乐之时。”

“昔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徙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
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馀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
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
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李唐鲜卑论是东洋当年侵华时提出来的目的是什么?能是什么呢......还有唐朝诗歌有很多歌颂汉家军人打败塞外胡人的诗歌。最出名的有李太白的《胡无人》剩下的诸位自己度娘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分析上面的话还一口一个李世民是鲜卑的人请滚吧。

再举个例子拿宇文这个姓氏来说,最早宇文是匈奴姓氏,在汉朝时他们是匈奴人;后来他们投降了鲜卑,成了鲜卑的一个部落,北周皇族宇文氏还推行鲜卑化政策;隋唐以后鲜卑不复存在,宇文氏早已融入汉族,两宋之际的宇文虚中为了抗击金国,出仕金国当卧底还说过“二帝未归,绝不回去。”后因被秦桧告密而自己和全家被金国杀害,妥妥的汉人子孙。

好了说这么多下面就看看基因学度来看看汉人的血统

今天的汉族人,占压倒性主体的是O—M175。 汉族的y染色体标志是OM175,说明汉族来自于同一个父系,是同根同源的一家。汉人的祖先和成吉思汗的祖先六万年前分手。成吉思汗的祖先和满族的祖先都是以C为标志的棕色人种。有些人以为我们汉民族人口众多必然是基因不纯的民族,这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Y染色体变异数量多少并不能用人口数量来衡量,很多人口众多的大民族都是由一个小人群由于某种原因迅速壮大而来的,如历史上曾建立了强大帝国,典型的代表就是汉人、阿拉伯人,

黄河上游集团代表了古代汉藏语系民族(先羌,标志性基因O3—M122),黄河下游集团也是一个古老人群,他们特有的是O1—M119。大约在6~5千年前,古代汉藏语系先民开始分化,一支向西、向南发展,成为了藏缅语族、另一支向东发展,就是汉语族。汉语族部落并击败了黄河下游的古老居民,这些具有M119的民族失败后开始分化为两支,北支M119进入了辽河流域,并深深影响了西伯利亚和北亚居民的基因构成,成为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南支M119向南发展,成为后来的“百越”。从此,M119基因从黄河流域消失,取代他的是带有M122的先羌人(汉语族部落)。

这段部族迁徙史,也许就是我们民间口口相传的著名的黄帝战胜蚩尤的历史传说!虽然我们找不到当年的战争遗迹,但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吻合的考古和基因的证据:考古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从此消失了,取代它的正是从陕西河南来的龙山文化,此后山东存在的文化就是山东龙山文化!在基因上,证据更加明显,山东、河北两省的汉族人中M122和M119的比例接近50:超过95%人以上都是随黄帝东来者(先羌部落,M122类型)的后代。

经过这次原始的部落战争,汉语族的各部族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他们建立了数量众多的方国,这种状态持续了大约近2000年。大概在距今3100年前,一支小部落从甘肃天水迁徙到了陕西周原,就是周族人。他们在周武王的带领下,周族人消灭了商朝。灭商后,周武王率领300辆战车和5000虎贲,用了三年时间,消灭了99个方国,征服了652个方国,俘虏了410万战俘《逸周书·世俘解第四十》。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西周分封了大量诸侯国,周族也随着分封扩散到了全国。

周族人称自己国家是“有夏”,此后各诸侯国都自称“有夏”,对外统称自己“诸夏”,夏者,本意是区域广大。周族自称自己的本民族为“华”,称外族为“夷”(异),此后凡是与周族有同源关系的血亲部族都开始自称“华胄”,称外族为“非类”“夷(异)人”,意思是非华族类,华者,本意就是高贵壮丽。从此,“华夏”也就成了这些诸侯国的统称,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中华”两字的来历。周族人的语言叫“雅语”(夏语),在全国通行,孔子讲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但孔子的话他们都听得懂,因为孔子说的是当时的普通话——“雅语”,这在《论语》里有:“子所雅言”的话,不说“雅语”就是被称为“野言”“非文”,由于有着交流需要和文学推进,“雅语”最终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汉语。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将这些互相强烈认同的割据国家统一起来,后来又经过汉朝的统一和强盛,华夏族终于发展成为汉族。

先秦的发展,使得汉语族各支系语言全部统一到周族的“雅语”下,经过长期的融合,不断的人口迁徙,到今天,长江以北的汉族人,各地之间差异已经非常小了,从山东到甘肃,都没什么差异。汉以后,中原王朝开始了对长江以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控制,大量的汉族移民开始迁往南方,今天,南北汉族在Y染色体上差异很小,90%的相似性,也就是南北方汉族父系都是同源的。(网上一些人说南北汉人没有关系根本就是谣言)南北汉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tDNA上,也就是母系来源上。怎么解释11亿南北汉族人在父系上全部同源而母系上差异明显呢?其实也很简单,看看50年代时内地人迁往拉丨萨的情况,当时的规定,进藏只有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地方处级以上干部才可以带家属,那些年青战士和青年工人由于无法带家属,他们娶的都是当地的藏族女青年,今天拉丨萨、日喀则等地有大量汉藏混血儿,他们青一色都是父汉母藏,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秦汉以后,中原王朝开始了对长江以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控制,大量的汉族移民开始迁往南方,今天,南北汉族在Y染色体上差异很小,90%的相似性,也就是南北方汉族父系都是同源的。南北汉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tDNA上,也就是母系来源上。
  
简单的说,南方汉族基本可以表示为=父系(北方汉族Y染色体)+母系(北方汉族线粒体mtDNA+溶入的南方很多的民族的线粒体mtDNA),南方汉族不但和北方汉族在mtDNA上有差异,其实他们之间也不同,湖南的汉族和福建的汉族mtDNA就不同,甚至同是广东人,广府人和客家人在mtDNA上也不同。
  

这在汉族南迁的历史也是类似的,迁往南方的汉族主要是由于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等因素,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带家属的情况不多,所以他们肯定是娶了当地的女性,就造成了南方汉族有着和北方汉族相同的父系祖先,却有不同的母系祖先。(其实总体来看,在南方,来自北方汉族母系的mtDNA还是占多数,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南方汉族其母系祖先也是来自中原地区的,但个别地区这个比例很少,而南方当地女性的mtDNA部分地区却可以达到85%,如广东的一些地区)。

再举个例子:假设,如果中国北方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那么突厥语民族(匈奴、突厥)、蒙古语民族(鲜卑、契丹、蒙古)、满语民族(女真、满州),应该和汉族有相同的共有Y染色体类型分布。

但经研究表明:R1a1、C3c、O2b三个染色体类型,却发现,汉族人中找不到这三种类型的Y染色体。

首先说C3c,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数据库里有560多个北方汉族样本、1200多个南方汉族样本(2004年时),里面居然没有一个C3c,而在外蒙地区的蒙古人中,这个比例为17%,在哈萨克族人中为12%,在图瓦人中24%,也就是在突厥语和蒙古语民族人口中出现频率都特别高!而560多个汉族和1200多个南方汉族人群样本中,竟然没有一个是C3c,基本排除了历史上突厥语、蒙古语民族和汉语人群的大规模融合,至少在父系上的Y染色体中找不到证据。

其次再说R1a1,这个是中亚突厥语民族特有基因,在乌兹别克人中为20.1%,在Hkoton人中为80%以上,而在汉族人中,没有发现R1a1,汉族人中有将近1%的R1和P,但不是R1a1,而是他们在1.5万年前的远亲,中亚突厥人的R1a1出现在1600±400年,对汉族的Y染色体类型多样性的贡献为0!

最后说O2,O2在560个北方汉族人出现的频率为零,一个也没有找到,而在满族人中,为23%,在中国朝鲜族中为44%,在韩国朝鲜族中为32%,在riben人中为30%。完全可以排除北方汉族和满语民族、朝鲜语民族的融合可能。在南方汉族人1200个样本中,有非常少的O2,但不是O2b,虽然可以检测到,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泰国O2(不是O2b)为63%,在壮族中,O2为36%,南方汉族的O2必然是来自这些民族,而不能隔着北方汉族来自东北亚地区。


简单说,汉族有R1没有其子类型R1a1(M15),不可能来自突厥语民族!! 有C3(M217)但没有其子类型C3c(M48,这个是成吉思汗的基因,已经通过测定其后代而确定),不可能来自蒙古语民族!!

不要说O2b、O2a,就是其总括类型O2(M95)北方汉族都没有,不可能来自满语、朝鲜语、泰语、马来语民族。 所以历史上基本上可以排除发生过大规模民族融合的可能!


另外,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论证,汉族、藏族、羌族、白族、彝族、土家族等民族,有一种特别奇特的标志性Y染色体类型O3e,也就是M134,各地都超过了30%,,出现时间95%的置信区间为2000~16000年,概率峰值4900±400年,这个必然是汉藏语系5000~6000年前共有的基因,而不可能来自任何一个其他民族。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汉族的基因在5000~6000年前汉藏语分化时就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变化,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北方地区的大规模融合。因为从概率上看,小概率不会在短短50~100代系内发生。

成吉思汗基因C3c(M48),已经通过对辽宁阜新、内蒙通辽地区的“包”“宝”等其父系后裔蒙古人的实体证实,在外蒙地区为17%,是比较高的

概率峰值出现在1100±300年,是成吉思汗家族Borjijin的,蒙古文意思是“灰色眼睛”的。

在C3中,还有一个新的簇,人口比例超过了成吉思汗的后代,不知道是谁的,年代95%置信区间在500~25000年间,估计来自古代突厥语民族的 在汉族、日本、朝鲜等民族中,都没有C3c,汉族的C全部是C3(M217),主要是C3a。 O的,其中O3e(M134)是汉藏的,其中M117在汉族和畲族人都很多,虽然畲族不是汉藏的。

当然,这个的假设前提是现代蒙古语、突厥语民族和古代蒙古语、突厥语民族是血统继承的,而不是取代过程,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东北地区和riben地区的D是D2,汉藏语很多民族是有D的,但基本都D1(M15),藏族、彝族、白族等等,非Sino-T的也有瑶族的勉人中,超过50%的人是D1(M15),而汉族D1的频率特别低,这点从汉藏分化起可能就形成了,后期东北和riben、琉球的D2对中原地区没有影响。

印度洋安达曼人、维达人,南洋的苏门达拉、达雅克、沙捞越的马来人的D是D,更古老些,和北边的D1、D2都不同

汉族人中的K是有M9而不具有M214、45、20、5四个点的,也就是说不是O、N、P、Q、R、L、M的但有M9点的,因为人数少而不单独列出来了 汉族有11%的K,新几内亚(伊里安岛)人的K、意大利人7%的K,格鲁吉亚15%的K,各不相同,不是一类。 我知道新几内亚的是M230,汉族和彝族的是M147,意大利和格鲁吉亚那边的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汉族没有O2(M95)的,同意楼上中原的说法,O是有M175但没有M119、M95、M122的,这个类型还不少呢。 O不是只分那三种的,南方汉族人中O比北方高,类型多,显示了他们的多样性,可能是O的起源地,而远端的地区,比如中亚的民族中,全部都是O3,单一所以不可能是O的起源地 。

汉族人中还有一种有M214而没有M175(O)或者M178(N)的,也就是不属于O或者N而是两者之外的第三种类型,这个在彝族、白族、纳西族都有,在riben人中也有,表示为ON联合型,在北边是没有的。

我知道“乐家”和羌氐人指的是什么了,你们说的一定是H5(K)里的那个,看的是复旦的那个 其实标记的里有O2的,是H11、H12,在北方汉族中没有的,在南方有的,尤其是H12(M111),H5不是O2的 。

如果历史上汉族和蒙古,突厥,匈奴,满族等民族发生过大规模融合,那么在遗传基因中就会显示出来,会有大量的基因特征和蒙古,突厥,匈奴,满族等民族的基因相同,而实际结果是完全不同。

倒是南北方汉人的基因完全一致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史学界最SB的结论就是“ 民族融合论”。 在复旦提取的20万份汉族人样本(从南到北)中,M122的比例是200:1,这就说,汉族主体血统太过鲜明,根本不存在民族大融合的问题。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汉族是世界所有主要民族里,血统相对最纯的。

在汉族中,北方汉族和岭南以北的南方汉族,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血统都十分接近,都很纯.岭南以南,福建的父系血统跟北方汉族完全一致,但母系却有高达70%来自南方当地土著,所以说客家人或福建人是汉族相对最纯的缺乏科学依据,因为这种结论没有考虑母系大量混血的情况.

汉族男子和非洲人生了孩子,能算纯种汉族吗?显然不能,虽然从父系遗传上是纯种汉族。汉族,在岭南以北,可以算遗传学的北方汉族,基因高度接近,无论哪里的汉族,相似度在80%以上。

岭南以北的南方汉族:

父系跟北方汉族 85%接近

母系根北方汉族 80%接近

由于北方汉族也不能算就认定是纯种汉族,因此岭南以北的南方汉族,基本上可以算跟北方汉族一样纯的汉族,谁也不比谁更纯,都多少融入微量的异族血统(当然比亚洲其他民族的血统还是纯得多)。

而在岭南以南的汉族:

广东:

父系跟北方汉族65%接近,母系跟北方汉族只有20%相似,广东汉族的母系绝大部分(80%左右)应该来自南方当地的壮,傣,越南等百越民族。

广西:

父系和母系都跟北方汉族有大概50%相似,另外根据最新的广西医学院的Rui-Jing Gan[2]等人的研究,广西平话汉族,实际应该没什么汉族血统,只能算文化上的汉族,在血统上,与壮/傣/百越等少数民族血统基本一致。

福建:

父系跟北方汉族100%接近(看来福建人还真是南下的汉族,父系根本没有任何民族融合),母系则跟北方汉族只有30%相似。

复旦大学在2008年的最新关于中国人种血统的论文,研究再次证实了的结论,论文采用了数量惊人的样本,同时覆盖了少数民族。

广西医学院2008年的最新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证明平话广西汉族实际没有多少汉族血统,只是文化意义的汉族而已,血统基本跟壮族,傣族,越南等东南亚人种一致。

英国《自然》2004年9月杂志刊登了复旦大学金力研究员的文章,通过对南方各省汉人的基因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史籍记载基本吻合,证明汉民族的散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口迁徙传播(也就是说,维系汉族内部感情的第一位因素还是血缘联系),而不是政治文化扩张。比如福建省男性的Y基因和北方汉族具有100%的相似性,亲子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福建人源自中原的历史记载。这也颠覆了台独分子前些年叫嚣什么台湾人源自南岛人,是一个独立的血缘民族的说法了。

我觉得现在基因研究水平尚不能揭示人种问题的全部谜团。比如说中国汉人至少经历几次自南向北,自北向南的数次反复迁徙。汉人血系比较典型而肯定的迁徙有:史前时代由南向北迁徙,秦朝-蒙元由北向南的几度迁徙,明朝初年由南向北的迁徙(补充人口)等等。所以经历这几次反复,汉族的标准基因在哪儿已经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基因学研究所表现出来的汉族Y基因(父系)高度的一致性确实也可以证实汉族血缘数千年来的稳定性,这一点和史学家的猜测有一定的出入,也似乎提示了黄帝始祖的存在。

再就是,除开迁徙的原因,北方少/数/民/族确实几度在历史上在中原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过去一般认为这些少数民族融入了汉族,但是基因表现不太支持这种印象。事实上,北方大部分汉人的血统其实还是比较纯的,我推测原因大概有几个:

第一个原因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在汉族统治期间受到歧视和迫害,我最近读《刘禹锡传》,刘禹锡是匈奴刘氏的后裔,但他声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而唐以后拓跋、宇文、长孙这些鲜卑姓氏日见稀少,也都可能说明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基因差异较大的民族之间通婚出来的后代生存能力劣于同种通婚者(这是我的猜测),或者汉人男性先天生殖能力就远远超出北方胡人;

第三个原因任何时代汉族人群在中原一带在人口数目上都占有较大优势,由于古代人口统计不是很准确,我认为可能即使在南北朝,汉人仍在中原占有压倒性的人口优势;

第四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某些意识到自己胡人血统的人对中原政权并不忠诚,最后迁徙外境或者叛逃;

第五个原因可能是在明太祖朱元璋迁南补北的过程中,元末明初,北方因战乱人口剧减,大量南方汉人被迁到北方,北方的胡人血统被稀释。

语言和文化在人群间的扩散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人口扩张、人群迁徙模式;另一种是文化传播模式,人群之间有文化传播,而基因交流却很有限。同一语系的欧洲人群的形成机制争议颇多,争论的焦点在于来自近东的农业文明和语言的扩散是否伴随着大量的农业人口的迁移。

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的汉族,人口超过了十一亿六千万(根据2000年的人口统计),无疑是全世界最大的民族。因此汉文化的扩散过程广受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通过系统地对汉族群体的Y 染色体和线粒体DNA 多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汉文化向南扩散的格局符合人口扩张模式,而且在扩张过程中男性占主导地位。

文章转载来源:

bilibili.com/read/mobil


user avatar   da-xia-ming-su-a-lai-n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这算不算汉奸带路党?假设他们借助外来力量打败了满清,历史书该如何评价他们?
user avatar   qu-chi-tu-dou-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相关话题

  日本人真的讨厌韩国人胜过讨厌中国人吗? 
  如何评价《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很可怕》这篇文章的这一段内容? 
  这种女真人对汉人的同化,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如何看待台湾动画侮辱孙杨,并声称“最爱作弊的中国”? 
  中国人能与以色列人结婚吗? 
  《Nature》杂志刊文复旦研究,支持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如何解读这一研究? 
  清朝汉族官员有“职位天花板”吗? 
  中国人死后在阴间花冥币,那外国人在阴间花什么钱? 
  如何看待台湾动画侮辱孙杨,并声称“最爱作弊的中国”? 
  什么时候世界各地对中国人的偏见会消失? 

前一个讨论
我们老百姓都知道这场仗实力悬殊,劳民伤财。那没什么乌克兰却还要坚持打呢?
下一个讨论
姚安娜毕业于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专业,为什么还要进娱乐圈?高学历人才进娱乐圈是趋势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