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中国电影总票房 472.58 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xing-liang-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表扬中国的防疫的确做到位了,为我们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保驾护航

补一句,2021美国电影市场的依然惨淡说明不存在什么高华们说的岁月静好

之前很多人主张放开的,吐槽防疫过严影响影院饭店客流的,很显然如果像美国那样放开结局就是更没人消费更没人去影院和饭店。

你以为我要说电影?呵呵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中国疫情防控牛逼。2021上半年美国电影院都还关着门


user avatar   qian-duo-duo-65-83-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中国电影总票房470亿,位列全球第一,前10有8部是国产

2022年第一天,中国电影元旦档首日票房过亿,算是开了个好头。

而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电影的成绩更是辉煌无比。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统计,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已经超过470亿,位列全球第一。

更让人激动的是,2021年票房榜前10中,有8部是国产电影。

国产电影在2021年累计票房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

下面,咱们来回顾一下,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10的电影,看看你曾经给哪些电影贡献过票房?



第1名,《长津湖》,总票房57.72亿

《长津湖》一上映,就在不断改写历史。

不仅登上了2021年综合票房第一的宝座,更是一举超越《战狼2》,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

这个成绩,恐怕短期内很难再被超越了。

即将上映的续集《水门桥》,估计也有点悬。

电影上映期间,观众之间还掀起了吃冻土豆的热潮,可见这部电影有多深入人心。

近几年,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很受欢迎,但能达到《长津湖》这个阵仗的,还真不多。



《长津湖》影片成就可谓是战绩赫赫,一共拿到25项票房成就,获奖3项,提名4项。

荣获年度票房成就4次:

年票房冠军

战争片票房冠军

剧情片票房冠军

历史片票房冠军

月票房成就9次,周票房冠军5次,日票房冠军29次,连续日票房总天数29天。



第2名,《你好,李焕英》,总票房54.13亿

贾玲第一次做电影导演,就创造了奇迹。

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中国影史票房第三,这两顶金光闪闪的帽子,是多少电影人追求了一生都求而不得的。

而贾玲第一次出手,就拿到了。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还拿下了10项提名和4项大奖。

第16届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青年导演处女作;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女主角、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

第34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谁能想得到,前几年还默默无名的张小斐,竟然靠着这部电影一跃成为一线女星。

从前参加活动只能站在一旁抠手指,眼巴巴看着别人的张小斐,如今已经成为各个活动中的贵宾。

曾经把她踩在脚下的同行,不仅要给她赔礼道歉,还要费尽心机蹭她的热度。

黄渤曾经说过,当你红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身边都是好人。

对这句话感受最深的,估计就是张小斐了。



第3名,《唐人街探案3》,总票房45.15亿

2021年,陈思成最遗憾的事情,大概就是《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没能超过《你好,李焕英》。

不过对于一个已经拍到第三部的电影来说,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已经很难得了。

毕竟国产影视剧最大的问题就是,续集口碑会呈断崖式下降。

虽然影片请到了日剧女王长泽雅美,但说实话她那条线真的有点强行煽情,而且套路太明显了,对于观众来说真的没有新意。

既然陈思成想要构建唐探宇宙,恐怕还是得在编剧上多下点功夫。



第4名,《我和我的父辈》,总票房14.76亿

《我和我的父辈》,存在的问题和唐探3有点类似,都是续集一集不如一集。

相比起《我和我的祖国》,以及《我和我的家乡》,父辈这个话题就窄了。

虽然上映期间宣传也不少,加盟的演员也都是实力派,但最终票房还是比前两部差了很多。

《我和我的祖国》,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11名,累计票房31.69亿。

《我和我的家乡》,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15名,累计票房28.29亿。

而《我和我的父辈》,仅排在中国影史票房榜第40名。

第5名,《速度与激情9》,总票房13.92亿

第6名,《怒火·重案》,总票房13.29亿



谢霆锋这几年在很多人眼中都算是“不务正业”,明明演戏唱歌都很强,却偏偏要去都当厨子,还不亦乐乎。

想看他拍戏,真的很不容易了,所以《怒火·重案》的票房,谢霆锋至少要扛一半,毕竟很多人都是冲着他去的。

有人说谢霆锋是港片最后的希望,这话不能说全对,但也至少对了一半。

毕竟谢霆锋之后,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么肯拼的年轻人了。

说是年轻人,但谢霆锋也已经41岁了,还在为港片拼搏的刘德华已经60多岁了,港片后继无人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刘德华一直在为复兴港片努力,但成果并不显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来港片的复兴?



第7名,《中国医生》,总票房13.28亿

《中国医生》这个电影,其实一听名字就知道内容差不了。

再加上张涵予、袁泉等实力派的加入,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这几年中国人的安稳生活,可以说有一半是医护人员给的,所以不用看电影,就已经知道影片会有多感人了。

虽然无缘票房前三,但13亿的总票房,已经很优秀了。

这部电影一共获得了4项提名,两个奖项。

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和第16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第8名,《哥斯拉大战金刚》,总票房12.32亿

第9名,《送你一朵小红花》,总票房11.96亿

第10名,《悬崖之上》,总票房11.90亿

《悬崖之上》的票房虽然只拿到了第10名,但奖可没少拿。

在前两天刚结束的第34届金鸡奖上,一举拿下了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主角奖。

尤其是最佳摄影,分别在第34届金鸡奖、第13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第16届长春电影节上都拿到了奖项。

此外,第15届亚洲电影大奖上,还拿到了最佳剪辑奖。



看到张译和张小斐拿到了金鸡奖的影帝和影后,很多人比他们自己还开心。

两位都是脚踏实地的实力派,观众们这些年被烂剧和一些既无演技又没艺德的明星们折磨得够呛,所以对于实力派拿奖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当然了,于和伟没拿到影帝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奖只有一个,只能期待下一次了。

最后提一句《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没进前十还是让人有点意外,不过看到总票房只有8.6亿,也就能理解了。

张子枫还是挺遗憾的,金鸡奖没拿到,影片反响也不是特别好。

不过好在孩子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以上就是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榜的前10名,你去看了几部?

你觉得哪部电影实至名归,哪部是走了好运?

又是哪一部让你意难平?

——END——

作者:钱小刀

声明:原创不易,禁止抄袭、洗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请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和你的脸


user avatar   xuweide00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的数据……可以说全在意料之内吧。

1、产量

不难看出,随着疫情的缓解,电影的生产开始复苏。

疫情影响的减轻这也体现在整个电影行业上,相较于2020年,2021年的产量、观影人次、票房,都有着相当大程度的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故事片在总产量中的占比逐年下降,以2021年为甚,其占比分别为83.36%、81.97%、81.69%、76.35%。

我个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影人群的多元化。

总的来看电影生产还是处在疫情的阴霾中,回到2020年前还需要一段时间。

2、票房与观影人次

最近四年票房分别为609.76、642.66、204.17、472.58(单位:亿元),观影人次分别为17.16、17.27、5.48、11.67(单位:亿人次)。

今年人均观影次数不到一次,而平均票价则较2020年上涨了3.24元,第一次迈入了40元大关,达到40.50元,涨幅为近年之最。

电影票贵了,去电影院看电影人的人少了——与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大差不差。

疫情与流媒体的双重影响仍未过期。

与此同时,疫情遮住了很多问题,比如2019年观影人数增量仅为0.64%,假使没有疫情,观影人数是会继续增长,还是趋于稳定,抑或是还有其他可能呢?

3、国产片份额

这几年的数据分别是62.15%、64%、84%、84.49%。

这背后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牵扯到无数电影之外的东西,不做过多的讨论。

4、银幕数量与单银幕产出。

依然先放数据:

怎么说呢,这组数据我无法理解。

没找到非常官方的上座率数据,不妨假设每块银幕每年使用250天,每天放5部电影,平均票价40.5元,那么每场电影观影人数为……11.35人……

考虑到在没有疫情的2019年,场均观影人数也只有13.6人,上座率仅为10.9%,这个估算还夸张了。

惨淡的上座率,再加之同样惨淡且连年下降的单银幕产出,换我跑都来不及,结果还新增了六千余块银幕……

5、老生常谈的头部效应

2018:

头部效应更加明显,内容品质也趋向稳定。[1]

2019:

国产电影票房两极分化突出……从票房分布来看,排名前十的国产影片几乎占国产电影总票房的60%,这同样说明中腰部电影的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2]

以及当时的我的感想:

头部效应加剧——对于电影行业来说绝对不是好现象。

2020:

电影市场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头部效应更加突出。票房前五位的电影共取得近100亿元票房,占全年总票房几乎 一半,占国产电影总票房的近2/3。电影产品头部电影票房占比过大、票房规模过于集中的问题依旧突出,这对培养观众日常的观影习惯和扩大观众规模不利。[3]

2021: @张小北 老师的想法:

2021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过 460 亿,其中2部50亿+体量的电影( 《长津湖》 《你好,李焕英》),11部10亿+体量的影片。也就是大概 13 部电影的票房就占了年度总票房的一半多。今年公映影片(含中外)估计在五百部左右,这个票房占比太不健康了……

学术界,业内人士,包括我这种业务玩票性质的观众都看到了头部效应,都在说它不那么好。

然而它还是一年比一年来的凶。

坐等今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备忘再强调一遍头部效应。

以上。

参考

  1. ^ [1]尹鸿, 李天语, 孙俨斌. 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 电影艺术, 2019(2):13.
  2. ^ [1]尹鸿, 许孝媛.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 电影艺术, 2020(2):11.
  3. ^ [1]尹鸿,孙俨斌.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电影艺术,2021(02):53-65.

user avatar   luo-ma-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wang-xiao-b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cainmus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女真人和原辽东军为主的重甲步兵(包括各种工程兵,像推盾车的)、重甲骑兵。

以蒙古人为主的冷兵器轻骑兵。

以三顺王(孔、尚、耿)军队、佟氏武装为主的汉军重炮兵。

以原辽东军火器兵为主的火器营。

全员重甲,全员骑马机动。

1、后金军的甲胄、装束、武器,与大明辽东军基本一样,这个之前我科普过,这里不再赘述。

后金、清军在关外推行剃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战场识别。不然两边打起来,都不知道该砍谁。

2、明军的红衣炮是找葡萄牙人代工的,后金(清)军的红衣炮,才是国产的。后金的铸炮技术,原胜于同时期的明军。

明军的红衣炮,都是从澳门运过来的,后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葡萄牙人将红衣炮运到涿州,发现了后金骑兵,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被崇祯打为阉党的冯铨主动出资,招募家丁、乡勇,这才把这些炮运到了北京。

明军装备的红衣炮少得可怜,松锦大战中,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红衣炮不足二十门,而同时期清军一年就可以造六十门。

下面为松锦大战之后,清军缴获的明军火器。

松山之战,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之战,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之战,获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

杏山之战,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清军共缴获大小火炮3583门,其中红衣炮仅15门,佛郎机也只有百余门,其他大多数火炮都质量低劣,不堪使用。

说说后金将红衣炮国产化的过程。

孔有德投降,他在登州跟着孙元化打过工,孙元化是火炮专家,所以孔有德的几个部下,像王天相与金世祥也学习了不少火炮知识,对原理、架构都很精通,结构制造就没有问题。

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工艺。当时后金军中有一名汉族工匠刘汉,他精通冶铁技术,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造出的铁炮接近钢炮的水准,质量已超越欧洲同时期水平。

崇祯四年,后金成功仿制了明朝的红夷炮,因满人对“夷”犯忌讳,故改称“红衣大炮”,定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相较明朝的红夷炮,后金版的炮架先进,高低角可调,转向也方便,并有瞄准装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炮军”,满语为乌真超哈,汉旗军都统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重炮兵。

3、入关初期的清军,从人员构成上来说,是吴三桂辽东军(4万,打完李自成后约2万)+三顺王辽东军(1万)+佟氏兄弟手下零散投降的辽东军(1万)+祖大寿系辽东军(1万)+建州女真本部(2万)+努尔哈赤、皇太极掳掠的东北索伦诸部壮丁(1万)+漠南蒙古军(3万)。

以上人数为估算值,但误差不会太大,合计约11万人,原辽东军占了约半数,这就是入关前后清军的全部家当。

入关后,姜瓖的宣大军8万、河南地主武装约10万、南明江北四镇23万、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约8万,先后投降清军。

这才让清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后期抵抗清军的,湖南何腾蛟,主力为原李自成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东南郑成功,主力为原海盗集团;西南孙可望、李定国,主力为原张献忠的大西军。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说明一下。

辽东军所谓的“军事地主制度”,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即军籍即户籍,平常当地主,打仗的时候每户抽丁上阵,打仗→抢人、抢地盘→分地、种地。

努尔哈赤把这一套学来,搞出了八旗。

在清军入关前,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即为吴襄系(辽西走廊南侧)、毛文龙系(辽宁半岛沿海)和祖大寿系(辽西走廊北侧)。在清军入关时,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你说这得分多少地。

有很多朋友会说,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怎么成地主了?

其实呢,在毛文龙死之前,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请看下图:

图中深红色部分,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

所以,满洲不等于女真,八旗更不等于女真,它是一种满、蒙、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

八旗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军+爱新觉罗宗室+北方来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漠南蒙古。

上文所谓“祖大寿系”,并不是祖大寿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简单列一下辽东军投降后金军的情况。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也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克萨原住民,达斡尔族博穆博果尔叛逃,皇太极北伐,一次性抢回来近5000人;

尼布楚原住民,茂明安蒙古人,一千余户南下,加入后金;

索尼的赫舍里氏、沙尔虎达的瓜尔佳氏等等,之前都不是建州女真,都是从北边过来的。

真正的建州女真,能凑出一万壮丁,就顶天了。


user avatar   zhou-tian-1-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女真人和原辽东军为主的重甲步兵(包括各种工程兵,像推盾车的)、重甲骑兵。

以蒙古人为主的冷兵器轻骑兵。

以三顺王(孔、尚、耿)军队、佟氏武装为主的汉军重炮兵。

以原辽东军火器兵为主的火器营。

全员重甲,全员骑马机动。

1、后金军的甲胄、装束、武器,与大明辽东军基本一样,这个之前我科普过,这里不再赘述。

后金、清军在关外推行剃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战场识别。不然两边打起来,都不知道该砍谁。

2、明军的红衣炮是找葡萄牙人代工的,后金(清)军的红衣炮,才是国产的。后金的铸炮技术,原胜于同时期的明军。

明军的红衣炮,都是从澳门运过来的,后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葡萄牙人将红衣炮运到涿州,发现了后金骑兵,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被崇祯打为阉党的冯铨主动出资,招募家丁、乡勇,这才把这些炮运到了北京。

明军装备的红衣炮少得可怜,松锦大战中,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红衣炮不足二十门,而同时期清军一年就可以造六十门。

下面为松锦大战之后,清军缴获的明军火器。

松山之战,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之战,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之战,获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

杏山之战,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清军共缴获大小火炮3583门,其中红衣炮仅15门,佛郎机也只有百余门,其他大多数火炮都质量低劣,不堪使用。

说说后金将红衣炮国产化的过程。

孔有德投降,他在登州跟着孙元化打过工,孙元化是火炮专家,所以孔有德的几个部下,像王天相与金世祥也学习了不少火炮知识,对原理、架构都很精通,结构制造就没有问题。

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工艺。当时后金军中有一名汉族工匠刘汉,他精通冶铁技术,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造出的铁炮接近钢炮的水准,质量已超越欧洲同时期水平。

崇祯四年,后金成功仿制了明朝的红夷炮,因满人对“夷”犯忌讳,故改称“红衣大炮”,定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相较明朝的红夷炮,后金版的炮架先进,高低角可调,转向也方便,并有瞄准装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炮军”,满语为乌真超哈,汉旗军都统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重炮兵。

3、入关初期的清军,从人员构成上来说,是吴三桂辽东军(4万,打完李自成后约2万)+三顺王辽东军(1万)+佟氏兄弟手下零散投降的辽东军(1万)+祖大寿系辽东军(1万)+建州女真本部(2万)+努尔哈赤、皇太极掳掠的东北索伦诸部壮丁(1万)+漠南蒙古军(3万)。

以上人数为估算值,但误差不会太大,合计约11万人,原辽东军占了约半数,这就是入关前后清军的全部家当。

入关后,姜瓖的宣大军8万、河南地主武装约10万、南明江北四镇23万、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约8万,先后投降清军。

这才让清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后期抵抗清军的,湖南何腾蛟,主力为原李自成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东南郑成功,主力为原海盗集团;西南孙可望、李定国,主力为原张献忠的大西军。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说明一下。

辽东军所谓的“军事地主制度”,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即军籍即户籍,平常当地主,打仗的时候每户抽丁上阵,打仗→抢人、抢地盘→分地、种地。

努尔哈赤把这一套学来,搞出了八旗。

在清军入关前,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即为吴襄系(辽西走廊南侧)、毛文龙系(辽宁半岛沿海)和祖大寿系(辽西走廊北侧)。在清军入关时,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你说这得分多少地。

有很多朋友会说,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怎么成地主了?

其实呢,在毛文龙死之前,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请看下图:

图中深红色部分,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

所以,满洲不等于女真,八旗更不等于女真,它是一种满、蒙、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

八旗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军+爱新觉罗宗室+北方来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漠南蒙古。

上文所谓“祖大寿系”,并不是祖大寿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简单列一下辽东军投降后金军的情况。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也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克萨原住民,达斡尔族博穆博果尔叛逃,皇太极北伐,一次性抢回来近5000人;

尼布楚原住民,茂明安蒙古人,一千余户南下,加入后金;

索尼的赫舍里氏、沙尔虎达的瓜尔佳氏等等,之前都不是建州女真,都是从北边过来的。

真正的建州女真,能凑出一万壮丁,就顶天了。


user avatar   lingyuzi-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题未说明“学习艺术”是作为一个爱好还是作为一种职业,答主们请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
user avatar   william-li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大家都会尽量避免分歧。

以前我一个同事,他很少发朋友圈,有一次聊起来他就说,朋友圈要么就是吃、要么就是玩,想发表别的想法又不如微博那样自由随意。所以,他喜欢玩微博!

除了个别比较彪的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也不能说是虚伪,有些圈子里大家知根知底,该反美也反美得很!




  

相关话题

  最让你喜欢的接吻桥段是哪一个? 
  为什么我感觉豆瓣水分很大? 
  张国荣在电影史中地位如何? 
  如何看待部分香港、台湾网民称奥卡菲娜比刘亦菲更适合演《花木兰》的说法? 
  电影的核心是艺术还是娱乐? 
  攀登者首映已结束,对其有何评价和期望? 
  《入殓师》4K 修复版重映,你还记得第一次看的感受吗?再在大银幕看这部电影有什么新的感触? 
  如何评价电影《速度与激情 8》? 
  《哈利·波特》中的「食死徒」翻译成「死亡啃食者」是不是更好 ? 
  俄罗斯太空电影《挑战》将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实地拍摄,你觉得计划可行吗?你希望看到哪些航天科技的展示? 

前一个讨论
明朝和清朝漕帮对于海运的影响真的如网上所说的那样恶劣吗?
下一个讨论
查干湖冬捕是不是造假?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