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华尔街真如电影《华尔街之狼》里那么荒淫无度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oss-zxp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说华尔街了,上海金融街.avi 你没看过吗?


user avatar   lanchangingworl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好这两天趁着假期重温了一遍《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当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部电影和小李子分别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影帝的提名,影片质量无需质疑。




写实性


首先从真实性来说,这部片可以说非常写实,影片中男主角的名字和公司名字直接来自于现实,等同于指名道姓的述说。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本身就喜欢拍写实类的电影《纽约黑帮》《愤怒的公牛》《无间行者》《飞行家》等等都是一系列非常非常写实的电影。




而故事的男主角乔丹·贝尔福特得知好莱坞明星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要在电影《华尔街之狼》中扮演自己后,贝尔福特简直难以置信。拍摄期间,贝尔福特还曾去迪卡普里奥的家中,教导他如何演深陷毒瘾的场面。有主人公亲自讲演自己事例,更为这部片的写实性添砖加瓦。贝尔福特表示,在进监狱之前因毒瘾而精神异常。毒瘾、贪欲、心中挥之不去的空洞和不安塑造出了贝尔福特。


为什么乔丹·贝尔福特会玩得如此疯狂呢?毒品,妓女,老鼠仓,粉色股票等等都玩得特别溜而且特别疯狂。

因为乔丹·贝尔福特属于屌丝出身,乔丹·贝尔福特1962年出生于纽约,父母都是从事财务的会计师。或许觉得自己的职业前景很是无望,母亲早早就打算好了让儿子将来报考医学院。要知道医生这个职业在美国是很有“钱途”的。贝尔福特听从了母亲的安排,高中毕业后就前往牙科学院上大学。开学第一天,他就对自己选的专业心灰意冷了,而这都是因为院长在开学典礼上的一句话:“牙科的全盛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果你想要挣大钱,趁早打消这念头,因为你来错地方了。”既然来错了地方,那就立马走人吧。贝尔福特竟然真的这样做了-开学第一天毅然办了退学手续,这一突如其来的做法简直让周围的同学目瞪口呆。


如果把时间往回慢慢倒推,我们也不难找出他此种做法的原因。高中时自己的个头比同龄人矮小,这让他感到很自卑、很没有安全感。当时他的想法就是只有自己变得富有了,那些对自己态度冷淡、不理不睬的女孩才会转变态度,转而对自己青眼相加、热情似火。深受当时美国盛行的拜金主义影响的他,日后更牢牢坚定了这一想法。所以当院长的那句话把他所有的希望一下破灭之后,退学的行为也不难理解了。

贝尔福特历经过创业失败,去了华尔街由于没有文凭没有行业经验,只能做最最底层的联系员,就是那种每天打电话跑腿的最底层小职员。很快他就考取了股票经纪人执照,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但迎接他满怀憧憬与希望的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崩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至508点。一个月后他所在的公司宣布倒闭,再一次失业的贝尔福特财富梦也再次破灭。

贝尔福特没有气馁,去了一家长岛穷人区的仙股公司,没想到依靠自己口才发了一笔横财。之后成立自己的公司。才有了后来大家看到的故事。




所以从经历来看,贝尔福特在纽约就是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屌丝气息非常足,家庭出身一般,退学没有学历,什么苦活累活都愿意干,自然不在乎赚钱的手法有多肮脏,只要能赚到大钱。一听,是不是和国内早期一批企业家很相像?

其实就是一回事。如果早期一土豪(类似煤老板)闹出招妓,吸毒,贿赂的丑闻,相信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

贝尔福特在纽约金融圈就是这么一个存在。



乔丹·贝尔福特和斯特拉顿·奥克蒙特的定位


然后回到主题,华尔街的从业者都怎么看待电影《华尔街之狼》?严格来说,这部片主角的和他的公司严格意义上还够不上华尔街主体的边,如果硬要把主角和其公司归类,我认为把他归类到纽约金融业或者美国金融业更为恰当。或者说,是纽约金融业的边缘公司/另类公司比较恰当。


华尔街代表的哪些金融企业?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富国银行,花旗银行,KKR,黑石,凯雷投资等等。这些才是能代表华尔街的主体


前阵子我刚写过全球有哪些知名私募基金,其中大部分是在纽约华尔街:




所以提问者首先没搞清乔丹·贝尔福特及其公司并不属于华尔街的主体,顶多能算是纽约金融圈。


乔丹·贝尔福特和他的公司斯特拉顿·奥克蒙特(StrattonOakmont)是一家挂羊头卖狗肉的(混卖仙股、粉单的)股票投资公司。虽然依靠贝尔福特的“口才”“才华”赚了不少钱。但比起上面我列出的华尔街那些主体巨头根本就不够看。




1997年,他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因诈骗客户遭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除名,他本人也被联邦政府指控犯有诈骗罪而被送进监狱。

乔丹·贝尔福特鼎盛时期的资产应该约不到2亿美金,在没收财产之后,目前他即使出售了自传的影视版权,并且做大量演讲,仍处于负债状态,一半收入需要偿还赔偿受他欺诈的1500多位投资人。在华尔街大鳄中,他真的很“穷”。

比起轰动美国的650亿美金的庞氏骗局,可以说根本就不够看。




乔丹·贝尔福特这种企业和公司负责人,我只能把他归结为纽约金融圈的边缘金融企业/另类企业。





华尔街主体会有电影中出现的这些行径吗?


,肯定有。但不占大多数。有影片中主角的1-2个怪异癖好完全不奇怪。80,90年代的华尔街是个成长飞速,充满感官刺激的年代。用“性。毒品”来刺激自己工作的在纽约金融圈和美国体育圈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体育圈参考号称比NBA历史第一人——飞人乔丹更有天赋的伦·拜亚斯和湖人队的奥多姆,还有感染艾滋病的魔术师约翰逊。


如果观影者以为华尔街从业者都是一群只会埋头苦干分析数据报表ppt老老实实干个没完的,恭喜你,这是华人在华尔街的真实写照。

华尔街高层年轻时或者在校园时吸吸粉,high一high并不奇怪,尤其在那个年代根本就不是稀奇的事情。

不过现在这个年代玩吸粉和乱趴的高层毕竟不多了,很多中高管更注重健身,健康饮食和身体健康,吸粉这种事在高层可以说都达成共识对身体不好的一件事情。

而华尔街的高层,除了勤奋之外,会玩而且知道怎么玩,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


比如下面这条爆出来的华尔街高管的丑闻:




我前阵子才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纽约金融富豪爱泼斯坦之死的黑幕:




这里面曝光的就有纽约金融圈顶层人物:




其实国内金融圈顶层也同样有乱的事件,前阵子我刚写过宇宙行上海分行行长的文章:




所以,说华尔街高层不会玩的摆明是看不起这个圈子的人,这些圈子的人往往都是玩怎么特别,怎么让人发指。爱泼斯坦圈养未成年少女供这些大人物玩乐就是为了满足这些大人物的“特殊癖好”。


我觉得最能反映华尔街顶级金融企业的真实状况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的金融类电影 —— 《Margin Call》所拍摄的情景,几年前我就对这部电影做了详尽专业的分析:






当然,影片中主要描述的全都是金融危机发生时顶级投行如何处理的细节。但你能从影片的只言片语中也能看到顶级投行的一些生活细节,比如,投行职位比较低的员工都会下班后聚在一起去club里玩,有一些陪酒女和撩人的妹子在身边。在另一部电影《华尔街》中更是有不少妹子主动过来搭话认识勾引,这些其实都是常态。

中层的风险控制主管(Head of Risk)Eric经常光顾高级脱衣舞娘俱乐部,而且Head of Trading Will让小兵初级经理Peter去那家高级脱衣舞娘俱乐部找找看Eric在不在那,说明Will本人对这家脱衣舞娘俱乐部很熟悉(随手能写出准确地址)甚至和Eric一起去过。

中层的Head of Trading Will一年光是花在“妓女,美酒,舞女”的费用就在大几十万人民币(电影中精确到76,520美元,Will还强调主要花在“妓女”上)而且他也不太在乎这个支出,觉得玩的开心就是值的。

连我每次参加香港的校友聚会,都有一群各国妹子出现在party上各种打扮地花枝招展想勾引金领金融男,何况如果还自己带有“想玩”想法的金领华尔街多金金融男。


但这部电影也让我看到顶级投行人悲欢的另一面,欢的是工作极为体面,西装革履走到哪都很自信,还有一种影响世界的感觉,日进斗金,影片中的薪资高的让人发指但当事人对此满不在乎的样子。

悲的一面是,影片中该投行出现的员工,MD Sam有孩子但离异,只有狗陪伴他,狗死了后他仿佛最后一个亲人离世那种极为悲痛的感觉。中层的Head of Trading Will年龄预测接近四十单依然单身,靠着妓女舞女来打发玩乐时间,投行小兵Peter和Seth未透露有无女友老婆,但都是沉浸在工作和赚钱中。首席风险官Sarah只问了Eric小孩的事情却并未提及自己有小孩。

所以从这部可以说最为写实的华尔街顶级投行电影中可以看到,由于工作的极为忙碌和压力。很多投行人根本没时间恋爱或者根本就不想恋爱,结了婚的也很容易离婚。

这为顶级投行人的个人生活抹上了一重阴影。





再高层,更高层有更高层的玩法。比如上面提到爱泼斯坦专门有包机(大名鼎鼎的萝莉航班)和包岛给予玩乐。

何况华尔街主体的那些大银行,大投行在整个美国,整个世界的能量都极大,一般人根本就不清楚这些集团企业的能量有多大,美国利用华尔街金融企业颠覆其它国家政权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


贝尔福特玩的特别多特别乱更在于他屌丝出身,屌丝气息很足,一夜暴富后就陷入疯狂的玩乐不可自拔。

现在的华尔街巨头除了金融属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科技属性。科技对于华尔街和金融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也就降低了以前华尔街有很强的人脉的单一属性,技术占据重要性的程度正在不断增强。




所以华尔街这些高层怎么玩?这其实只取决于华尔街顶级投行男想不想玩,只要想玩就超出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想象的程度。而且即使不小心出了事,也有背后靠山的大财团(当然真出大事了财团董事会也要开会考虑是否要出手帮他的利弊)为他摆平和消除这些报道和痕迹。


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和案例,一般人根本不会知道华尔街高层玩的有多花样多不可想象。



user avatar   wang-peng-19-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荒淫无度的多了,只不过没拍成电影你没看到而已,你要知道很多事情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果所有人都看到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那早就闹革命了。


user avatar   wang-da-l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生不装逼,难活七十七。

在我们这个行当里,无论是华尔街还是金融街的,装逼已经是一种潮流,是一种风尚,是一种独有的伤。

就像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话,可以去观察他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听什么样的音乐、看什么样的电影、写什么样的文字......

这样多少就能大概了解到,他一个怎样的人。


但是,对大多数干金融的无效。

因为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包装,而金融狗的生活和工作又是不分开的,所以......


然而虽然都装逼,也是分种类的:

一种是自己装的逼,自己压根就不信,只是用来跟同等地位的朋友们惺惺相惜;

还有一种就是自己装的逼,说着说着自己也信了,主要是用来吸引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磕头膜拜,结果发现自己逐渐的被大佬们拉黑了。

这两种人的占比,在行业里往往遵从二八定律,其实也就是工头和搬砖工人的占比。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匿名还是实名的回答,只要是把这行往骚浪贱里带的,大部分都是第二类的装逼怪。

甚至,很多根本就不是这行的,只是靠着年幼时看过的黄书在这硬编。

好歹在回答之前,先把证券从业考过了行吗?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尔街之狼》是2013年的电影,这个问题是2015年提的,但是早在2009年华尔街就爆出过招妓丑闻。翻了翻问题下的回答,可见这个旧闻现在大概已经被淡忘了。

贴一个国内当时的报道:

m.sohu.com/n/262547556/

2009年2月,因为全球金融危机而千疮百孔的华尔街高管,又被一位妓女狠狠地修理了一把。有纽约“第一老鸨”之称的克丽丝滕·黛维斯,2月6日突然抖出了一份令华尔街高层毛骨悚然的招妓名单。

名单中,有破产的雷曼兄弟、JP摩根大通、高盛集团、美林证券、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层,以及大规模私募基金经营人、NBC电台副总裁、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华尔街法律事务所合伙人、美国职业棒球协会共同主席等。不仅如此,他们还都是使用公款支付招妓费用,事后还巧立名目索要发票。消息一出,全球为之轰动。

特殊客户的特殊喜好

一年前的2008年3月,黛维斯就曾因卷入时任纽约州州长斯皮策的招妓丑闻而被捕,之后一直有传言称,她很可能为求减刑而披露手上掌握的近万名纽约高管招妓信息,但始终不见下文。不少与此有牵连的高管,终日忐忑不安,“身边像是潜伏着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把自己炸得皮开肉绽”。

如今,这颗炸弹果然引爆了。2009年2月6日,黛维斯向美国广播公司提供了一份“客户清单”,上面详细记载了她的9800个高级客户,包括客户的姓名、信用卡号、手机号。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名单中有很多极为熟悉的名字,都是华尔街最有头有脸的高层⋯⋯黛维斯还称,这份披露给美国广播公司的名单,与她提交给检察官的名单完全一致。

黛维斯的“客户清单”里,还详细记载着每位客户对女人的特殊喜好,比如:纽约某知名房产开发商喜欢“穿着女式内裤走入房间”,而这位开发商共为招妓支付了将近10万美元;还有位于华尔街的克拉韦思·斯温·穆尔法律事务所的一名合伙人,喜欢“全副武装的派对女郎”,他为自己的这个爱好花费了2万美元;雷曼兄弟公司某银行家喜欢同时约见两位,“他先同时见了凯尔茜和基莉,而后又同时见了阿里亚和斯凯勒”;高盛公司一名银行家只喜欢“纯美国血统女郎”,共花费2.7万美元;来自JP 摩根证券的一名投资银行家“最喜欢布鲁克”,并为她花费4.16万美元;美林证券的一名总经理约见过一名叫纳塔利,真名为拉娜的应召女,而来自德意志银行的一位总经理,也同样喜欢这位拉娜,并不止一次地约见过她⋯⋯

大人物们的隐私被如此详细地公布于众,成了美国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当美国广播公司记者试图联系当事人进行核实时,他们却纷纷宣称自己从没干过招妓这种事,更没有使用过公司信用卡来支付招妓费用。

但令他们无处可逃的是,在黛维斯的记录中,不仅有这些“重量级”客户的特殊偏好,还有他们为索要发票而想出的名头。

“我每个月记账,详细记下所有信息,还为他们送出发票,这样他们就可以从会计那里拿到钱。”黛维斯说,许多“客户”不仅使用公司信用卡支付招妓费用,还利用各种名目索要发票。一名某公司首席执行官就曾让黛维斯在发票上注明——“修理仓库屋顶”,为此支取公款,掩盖招妓事实。还有人喜欢用诸如计算机咨询费、建筑装潢费等名目,而这些根本不是黛维斯公司的营业范围。美国广播公司试图联系了那位“修理仓库屋顶”的首席执行官。他表示,他只是给娱乐服务支付了报酬,并没有使用公款,也没有涉及到性交易。

曼哈顿一名心理医生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指出,这些寻求三陪服务的高管们,他们在工作中早就习惯了高风险、赌博似的刺激,把招妓也看作是同样的行为;尤其对那些已婚的高管来说更是如此。“这就是华尔街的文化:毒品、可卡因、高节奏、性。”

提供各种类型陪伴者

“黛维斯”这个名字,如今让华尔街的高管们闻之色变。今年33岁的黛维斯,全名为克里斯滕·黛维斯,在业内的绰号叫“比莉”,是一名胸部超级丰满的金发女子,来自加州。她热衷于参加各种派对,从不吝自我推销。

黛维斯曾经经营着纽约规模最大、价位最高的应召女郎服务公司。她甚至和经营服装公司一样,根据应召女郎的风格特色,给她们设立了不同的“品牌”。从2004年开始,经过4年的经营,黛维斯创立了5个“品牌”。同时,她还经营着“麦迪逊爱情”、“纽约身体奇迹”、“邪恶模特”等几家应召网站。“邪恶模特”网站曾声称,他们保证所提供的模特都接受过美国常青藤联盟高校的优质教育,并且是“全世界最漂亮女性的集中之所”,他们能为客人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陪伴者”。

在曼哈顿的中心城区,黛维斯还有3个电话应召场所,其中最高端的名为“凯雷信托公司”,应召女郎主要是名模,每小时最高收费2000美元,较低端的价位也达到了每小时400美元,提供“全身按摩服务”。黛维斯旗下另一个被称为“华尔街最小巧精致的妓院”就坐落在距离纽约交易所不远的一个街区,136威廉街的3A公寓大楼。

黛维斯的邻居向警方证实,每天进入黛维斯公寓的嫖客络绎不绝,20岁至65岁之间的都有,而提供服务的妓女也应接不暇,全天候应召。

黛维斯开设的高档应召公司,生意范围不只在纽约,还有宾夕法尼亚州与加州。公司总共有100多名妓女,她曾经每周收入高达20万美元。记录显示,光2007年黛维斯就通过网络账户洗了200万美元的钱。

2008年3月,时任纽约州州长斯皮策的嫖妓丑闻曝光后,黛维斯曾打算逃走。但消息很快传到了警方,警方立刻前往搜索黛维斯的公寓,查获了50多万美元的银行存款、1.5万美元的保险箱存款,另有4800元现金。

2008年3月26日,在曼哈顿高等法院,黛维斯对其所被指控的洗钱与宣传性交易等罪名拒不认罪,最后以200万美元交保。法院方面称,若其经营应召公司的罪名成立,她将面临 15年有期徒刑。

黛维斯连连为自己叫屈,她说:“我作为这个行业的经营者,不仅被捕还失去了一切。而那些经常光顾、每年花费20万到30万美元的人却没有一个受到惩罚,甚至连调查也没有。”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就在考虑是否有必要把手中的客户清单公之于众。

出版自传《曼哈顿妈咪》

美国性产业业内人士形容黛维斯是“浮夸的辣妹”,“女版的伊策勒”。伊策勒是大名鼎鼎的“皇家俱乐部”老板,美国最臭名昭著的皮条客。黛维斯性格和他非常相似。据悉,黛维斯每年不仅为旗下女郎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狂野派对”,还给她们提供毒品。打开黛维斯的个人网页,里面充满了身材曼妙的女子被男子包围的照片,还有黛维斯的留言:“我建立了我所统治的企业王国。这也是我可能跌落的地方,会跌得很深,很像路西法(《圣经》中撒旦的别名)被踢出天堂那样。”

今年2月6日,黛维斯出版了一本自传——《曼哈顿妈咪》。她在书中将因招妓丑闻辞职的纽约州前州长斯皮策,编号为“第九号客户”。她在书中坦言,在2004年到2006年间,48岁的斯皮策几乎“每周都至少一次电话叫应召”,但因斯皮策的行为“太粗暴”,并且坚持从不使用避孕套而被应召女抱怨,后来黛维斯就暂时停止了向他提供服务。

据悉,黛维斯在拥有许多应召女郎之前,自己也曾亲自为斯皮策服务。一名与黛维斯亲近的人说,“她曾多次与斯皮策性交易”,时间大概在2003年前后。

而就在黛维斯的新书出版前夕,1月31日深夜,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黛维斯突然拨打911报警电话,声称自己被抢劫。当警方赶到她在纽约皇后区的住所时,黛维斯又称,她不仅遭到抢劫,还遭受了性骚扰。她说自己在超市购买了大量物品,回家途中被一名陌生男子跟踪。这名男子主动上前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经过几次推辞,黛维斯称自己妥协了,接受了该名男子的帮助,并让他把自己送到了家门口。该男子请求进入黛维斯的房间,被她拒绝,还向他支付了10美元的小费。但随后男子却强行进入了她的寓所,黛维斯说:“他把我推向墙边,说‘你太漂亮了’,然后就扯掉了我的衬衫,抓住了我的乳房,并且还把手伸进了我的内裤⋯⋯”黛维斯说,在这之前几天,她还不断接到恐吓电话。

有人认为,这一事件不过是黛维斯想推销自己的新书、扩大公众影响而使用的伎俩,但不管真假,这一招的确管用,她的书在美国热卖。

应召女也面临失业

遭遇金融危机的华尔街,已没有往日的风采。在当前疲弱的大环境下,嫖客数量严重缩水,导致应召女郎内斗。有位妓女向媒体坦言:“应召小姐为抢客人,私下塞钱给负责排班的大哥。收入不好的小姐,甚至给大哥免费服务。但即便如此,没有客人上门,还是没用。”

和其他行业一样,应召女郎也面临大面积失业。有位妓女说:“俱乐部过去请的专职保镖和司机都是领月薪,另外还有小费分红。现在生意不好,老板不想养这么多人,改为外包给租车公司接送,以次计价。”应召女郎没有底薪,以接客数计算,虽然没有裁员问题,但老板巧立名目,变相调高提成,还要女郎分摊车费,身价已跌如三级妓女。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失业潮影响下,许多年轻女孩在找工作之余,以兼职方式从事应召女郎的工作,更让那些职业应召女备感压力。



有答案说《华尔街之狼》的主人公在现实里也只是角落里摸爬滚打的小鱼小虾,但现实世界里的卷入招妓丑闻的同样有大批来自当时在位的华尔街上层体面人物。

也许有人会认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华尔街的高层在有更高的成就感之后,对于低级的生理需求会更加克制。但需求层次理论本身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在温饱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自尊等高级需求同样存在;在自我成就得以实现的时候,低级生理需求也可能同样强烈。

一个老鸨、纽约9800个高级客户、各大金融机构一把抓、华尔街最有头有脸的人物……艺术源于生活,但依旧局限在人们的想象力之内,而想象力又是基于自身经验的。因此有时候现实夸张的程度是远超艺术的表现力的。


user avatar   wuzhijiansingap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尔街之狼》,是一部受到很多人好评的电影。而这部电影受到好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真实性。

首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经典桥段。

当时由莱昂纳多饰演的小青年Jordan Belfort刚刚进入华尔街一家大券商公司开始工作,有幸和麦康纳饰演的上司Mark Hanna一同共进午餐。下面是他们俩之间的对话:


麦康纳:我们啥都不创造,我们啥都不做。
小李子:嗯。
麦康纳: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客户在8块钱买入股票,而这支股票现在涨到了16块钱。这个时候这位客户乐坏了,他就想把手中的股票卖了,然后回家开心一下。你不能让他那么做!
小李子:好。
麦康纳:因为你让他那么做的话,他就真的赚钱了!
小李子:嗯。
麦康纳:你应该怎么做?你想出另外一个绝佳的股票点子,然后你让你的客户把他赚到的钱投到你的新点子里。他一定会听你的,每次都会!
小李子:嗯。。。
麦康纳:因为那个傻瓜已经炒股上瘾了。你每次就忽悠他买新股票,给他新点子,不停的重复。那个傻瓜还傻乎乎的以为自己赚钱了,其实只是纸面上的假赚钱而已。而你和我,我们券商呢?
麦康纳:我们券商赚的可是真金白银!
小李子:哇,这太奇妙了!我感到好兴奋!

这段对话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凡是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的朋友,都觉得他们演的真是太神了,令人拍案叫绝。

莱昂纳多饰演的原型Jordan Belfort事实上是真有其人。出生于美国纽约的Belfort是一个极会蛊惑人心的演说家和推销人员。1994年,Belfort成立了一家券商公司,名叫Stratton Oakmont,并在1994-1996年间骗取了投资者大约2亿美金。后来Belfort在1999年因经济诈骗罪被判刑入狱4年。

Belfort通过Stratton Oakmont骗钱的招数并非非常高明,但却还是有很多无知和愚蠢的投资者堕入其诈骗陷阱。就像很多上当受骗的“傻钱”,他们被贪婪蒙蔽了双眼。

Stratton Oakmont的伎俩是这样的。首先,Belfort会选一支垃圾股,或者凭空制造一个首次公开募股(IPO),然后他会让他的一些朋友去购买这些股票,以制造出这些新股很受欢迎的假象。

然后,Belfort便开始打电话给Stratton Oakmont的那些客户,用他高超的销售技巧告诉这些客户,他手上有一支热门新股,卖的非常紧俏。Belfort凭借他的关系,可以帮客户搞到一些这支热门股,但是客户需要块做决定,果断下手购买。

等到客户出钱购买了这支”垃圾股“之后,Belfort就大功告成了。等到客户发现自己原来买了个没人要的垃圾,根本不可能卖出的时候,Belfort就开始玩失踪,电话不接,人也找不到。因为这时候Belfort正忙于寻找下一批“可供他宰割的羔羊”去了。

就是用这些比较低劣的诈骗手段,Belfort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骗取了大约2亿美金,后来也因此锒铛入狱。当然,Belfort远非通过这种手段骗取投资人的唯一的华尔街之狼。事实上我们面对的是华尔街狼群,他们一般都有这些套路:

1)他们会告诉你手上有一个很特别的项目,这个项目平时只针对机构客户开放,但是现在由于他们通天的关系,可以拿到一些零售份额。这样的说法,可以让投资者觉得自己占到了一些便宜,可以去购买一些原本只有大型机构投资者才能染指的投资标的,因此完全忘记了自己还应该去给这些标的估值这件事。

2)他们经常会推荐热门股(比如阿里巴巴,乐视,优步等),并冠之以一个非常性感的名字(比如独角兽)。在3-6个月以后,热门就变成了下一个被热炒的概念,因此华尔街狼群会再次联系客户,让他们出售自己手中过时的热门货,去购买下一个更新的热门货。在这不断的买卖之间,华尔街狼群的佣金也成倍增长。

3)一个比较常见的电话销售是这样开始的:王总/王老板,我可不是随便打您电话的。这个京西股票,现在非常热门,根本拿不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一个非常好的朋友那里分到一点,只有50万股。我这里还有几个老客户要照顾,最多给您5万股。京西3个月后就要上市,到时候上市后的预期价格比现在高出30%。您如果想要参加的,要赶紧!

人,一旦被贪婪迷惑,他就会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跨越道德和法律底线的疯狂之举。这种让人恐惧和厌恶的无底线贪婪在最近的一次美国证监会处理的案件中再次显露无遗。

2016年8月16日,美国证监会(SEC)发布公告,宣布(前)高盛银行的债券交易员Edwin Chin欺诈客户罪名成立。Edwin Chin将支付40万美元罚金,并且终生不得再从事证券行业。Edwin Chin从2003到2012年是高盛银行的员工,在2012年离职前是该公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部门的领导。

Source: SEC.gov | Former Goldman Sachs Trader Settles Fraud Charges

在证监会公布的调查内容中,该高盛员工如何欺骗客户的细节值得让人深思。我在这里摘录一段。

Chin首先买了大约价值2500万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他购入的价格为67-28/32.

然后有一个客户问他购买此证券。Chin告诉顾客,作为券商他需要先帮顾客去市场上找个卖家。在这里Chin已经撒了第一个谎。因为他没有去外面找卖家,事实上他自己就是卖家。

客户说他可以以68-20/32的价格来购买此证券。Chin说:你等一下,我去问问卖家。

三分钟后,Chin说:卖家要价69-04/32。一口价,随便你要不要。(注:这个时候Chin越演越入戏,好像电话那头真的有一位要价非常坚决的卖家一样。)

客户说:可以让我考虑五分钟么?

Chin说:不行,我没有五分钟,我觉得有其他人想买这个证券。他可能要卖给其他人了。(注:这个时候Chin趁机增加压力,迫使客户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决定购买他自己手上的证券)

客户终于在压力屈服,说同意以69-04/32的价格成交。此时贪得无厌的Chin继续加压,对客户说如果我以这个价格卖给你的话,我自己就啥都赚不到了。客户出于同情心又把价格加到69-06/32.

到这个时候Chin已经赚取了超过1%的利润,2500万美元的1%就是25万美元。通过几分钟的电话赚到这些钱应该很不错了。但是贪婪的Chin还是不满足。他对客户说:卖家说这个价格可以,但是卖家不肯给我任何佣金。

客户听到以后再次心软:那我再给你加一点吧。我可以把价格提到69-08/32.这样总可以了吧?

Chin回答到:非常感谢。

Source: blogs.wsj.com/moneybeat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已经感到义愤填膺了吧。当客户给予像高盛这样的华尔街券商高度信任的同时,他们却不知道自己被这批绝顶聪明的银行家耍了个底朝天。事实上华尔街券商们的名声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花旗银行固定收益部门的雇员John Lefevre在离开花旗银行后写了一本书,叫做《Straight to Hell》。在书中Lefevre披露了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对于这些华尔街券商来说,在各种场合刮客户的油水那是家常便饭。只要和这些券商做交易,几乎就没有不被占便宜的时候。诚信,对于这些华尔街大银行来说,可能是早已过时了的老古董概念了。

比如Lefevre在书中援引了几位华尔街银行同事的酒后真言:

1)We’ll spend twenty minutes talking deal strategy and the rest of the time just hanging out and drinking。

我们大约花20分钟讨论生意细节,其他时间都在寻欢作乐。

2)Our strategy is simple: lie through our fucking teeth.

我们的策略很简单:把谎撒大!

在券商们和投资者的游戏中,比较奸猾的券商用的比较多的招数是推销那些对投资者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券商们可以从中获得更高佣金的“金融炸弹”。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结构性存单(Structured Certificate of Deposit)。

首先给那些对金融知识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做一些普及。存单(Certificate of Deposit,也称CD),是最常见的金融投资品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存单的好处是它和现金类似,非常安全。而且存单可以给予投资者比银行中的现金更高的利息。因此存单受到很多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

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绞尽脑汁设计出各种创造型的金融新产品,而结构性存单就是这样的创新的例子之一。结构性存单和普通存单的区别在于,它的利息回报和一些投资产品挂钩(比如20支股票)。也就是说这样的存单内附一个或者几个看涨或者看跌期权(Option)。在某种条件下,如果股票的价格上涨到达某一程度,那么这样的结构性存单可以给予投资者比普通存单更高的回报。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这个所谓的更高的回报,投资者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同时支付更高的费用。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购买一个十万美元的结构性存单,在购买了该存单的第二天,这个存单的市值就会下降到95,000美元左右,因为投资者会被扣除5%左右的佣金。而这个佣金,就进了那些销售这种结构性存单的华尔街银行和券商的口袋里。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种结构性存单由于其支付的佣金非常高,因此深受银行推销人员的欢迎。2016年,结构性存单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历史新高,其市值达到200多亿美元。

而这些结构性存单的销售对象,往往是对金融知识一窍不通的普通投资者或者退休人员。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寻求的是“风险比较低,比较稳妥”的投资产品。当然,在销售人员的蛊惑下,他们也会被吹的天花乱坠的期望回报率(这个结构性存单的价值可能在5年以后翻一番)所吸引,因此买下本不适合这些投资者的高风险,低回报的这种结构性金融产品。

根据华尔街日报对于巴克莱银行3年前发售的118款结构性存单的调查显示,在这118款结构性存单中,仅有37款在过去三年每年的回报超过1%。换句话说,有大约70%的结构性存单,其给予投资者的回报还不到每年1%。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银行和券商在销售这些金融产品的过程中收取了相当可观的佣金。到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金融机构收取的费用高了,投资者获得的回报自然就低了。

有些朋友会问,作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如何保护自己在和华尔街券商的博弈中不被欺负?我在这里给大家几条建议:

1)不要轻信任何一家华尔街券商。聪明的投资者,会反复比较各家券商的价格,一定做到货比三家。在没有搞清楚对方的收费标准和细节之前,坚决不和对方做任何交易。

2)对于那些大名头的华尔街券商,尤其要提高警惕。这条建议的逻辑很简单:越是名头大的华尔街券商,他们的员工薪水越高,办公司越是华丽,可是他们那些钱都是哪来的呢?答案只能是他们的客户。所以聪明的投资者会一叶知秋,从细节去判断对方是不是值得信赖。

3)在比较现实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有很多证据表明我们投资者交易过多,而过度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更高的佣金,更大的被券商欺骗的可能,以及受市场流动性缺失造成的收入影响。所有这些都是隐性的,不那么容易看得清的交易成本。而聪明的投资者,会十分注意这些细节,防止自己应得的回报像西沙一样不知不觉流出自己的指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要获取更多投资知识和信息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以下渠道:

一、网易云课堂

(1)小乌龟资产配置:该课程适合想要完整学习金融投资知识的大学生和刚工作两三年的年轻读者,以及想要自己动手DIY资产配置的投资者。

(2)小乌龟学基金:适合对购买基金感兴趣的广大基民。分析的基金包括:国内公募基金、QDII基金、香港内地互通基金、海外基金等。

二、投资书籍

(1)《小乌龟投资智慧1: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

(2)《小乌龟投资智慧2:投资丛林生存法则》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顾国明主动招供约 32 个女下属被自己潜规则。。。。嘿嘿中国金融圈,按照很多回答工行不算金融,对吧



最近改行了。。。一切繁华如昨日黄花



可耻的匿了,英文不行,混去了魔都的伪金融,就是贵金属,小贷圈子。。。看看魔都,前两年,魔都的腐败色情,真的知道的人,都说有点夸张了。。。有一次,庆功会,在魔都,某ktv,直接现场十个人blow job。。。场面火爆绝。。。而且属于保留日常节目。。。你就可以想象华尔街了。。。当然白天还是非常高大上的社会主义新气象

---------------------------------------------------

金融圈各位,这个回答,没法代表高大上的金融圈,金融圈都是高学历高知识分子。。。这个举例只是应对电影里面小李子这样的卖卖垃圾股票,类似新三板这样的人物。。。所有的答案都是我胡编乱造,祖国金融圈高大上,白天晚上,都是社会主义四好新人

---------------------------------------------------

再次求国内金融圈的各位老大放过我们贵金属和小贷,我们确实里面很多人很low, 我们真不是金融,我们是伪金融,我们只配和华尔街之狼 里面的小李子对比,因为小李子卖的就是垃圾股,国内贵金属倒了之后,很多人去卖新三板了。。。所以我只针对华尔街,不针对国内金融。。。各位国内金融满意了吧。。。

---------------------------------------------------
说实话,本来写这个答案,就是逗乐,哗众取宠,真实情况要严重的多,但是国内传统金融装逼犯太多,我有点怒了,你们这帮装逼犯,真的觉得小贷和贵金属没技术含量,你们有几个人比的过国内排名第一的小贷创始人的学历和人生简历?你们看下贵金属顶级的几个公司,比如天贵所的核心管理层,你们有几个人有能力进去。。。任何一个行业达到100亿规模。你们认为里面的人都是流氓骗子?笑话!没有高学历,高能力在千亿级的行业,你就是里面最低级的扫大街的。我就不举例,华尔街所谓几个大金融财团和国内小贷及贵金属公司合作了。

另外传统金融,装个毛,北京亮马桥某券商女高管,雇凶杀人,魔都某银行内部的破事。。。要不要一一举例,某个魔都关门的某洗澡店就在陆家嘴,天天陆家嘴下班去休闲的人排队多少多!装逼被雷劈,这个答案就是好玩。

当金钱与性,永远不会独行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要统一,为什么要做出一些不利于统一的事呢?
user avatar   madisonand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准备数据分析的面试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在数据分析的面试中面试官主要会考察哪些技能?知道面试要考察的技能,然后针对这个去准备就对了。

我自己前段时间面试了几位数据分析师,也跟我们的老大交流过面试的经验,大体上在面试的时候我们主要会考察以下几个点 :


基础能力:

1. 统计学知识怎么样,一般来说问1~2个比较简单的数学题。统计学知识对于数据分析师来说特别重要,无论是在我们做AB测试的样本计算、显著性检验,还是在实验后期的结果分析,都需要有一定的统计学基础。

2. SQL能力怎么样,一般是当场出2-3道基础SQL题目。数据分析有80%的时间在取数这个说法你当了数据分析师就会知道。写正确的SQL、取正确的数是一个数据分析最最基本的底线,所以SQL能力相当基础。

基础能力基本上是容不得错误的,当然,如果你的分析能力非常了得,然后SQL能力差一些也还好,会酌情考虑。

分析能力:

1. 解释What和Why的能力,核心指标波动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产生波动。这里其实涉及的是对数据分析基础的业务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的考察。数据的波动带来的可能就是机会,而只有深入的去了解、分析清楚波动的原因才能举一反三带来更大的价值。

2. 分析How的思路,提升核心指标的思路和框架,探索性问题的拆解。探索性分析能给整个业务部门搞清楚业务的重点方向,围绕着这个大方向去思考产品的研发。


我把我学习数据分析的经验总结成了一本电子书,这本电子书帮助了不少人成功转行了数据分析,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点下方链接获取到这本电子书。


上面说了面试的时候,比较注意上面两个大的点,四个小的点,那么如何在面试前准备这些呢?按照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我提几个建议:

SQL和统计学属于必知必会的,这个网上课程很多,也有很多专业的书籍,我建议是系统性的学习一遍。分析能力对于很多还没工作的人来说,也只能通过看书来弥补,多看看别人怎么分析的。这里也推荐几本书,作为基础都要看一遍:深入浅出数据分析、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增长黑客、精益数据分析。


最后再提一点:其实在面试的时候给面试者提问数据分析的问题,面试官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只不过是看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小问题上是否有分析、拆解的思维;大的问题上是否有由大到小、化繁为简的框架性思维。

附加:对公司当前的业务是否了解,了解的是一个加分项,但不作主要考量。 毕竟了解相关行业的熟悉业务的成本更低一些。


user avatar   raul-william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人对这种人有个很形象的比喻:

叶公好龙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年薪百万金融分析师测算的「外卖财务模型」,有钱人是否更爱省钱? 
  如何评价电影《目击者之追凶》? 
  复联4预售为什么万达院线最晚放票。? 
  如何评价胡先煦、邓恩熙、郑伟主演的电影《二哥来了怎么办》? 
  如何看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全球棕油市场前景如何?为何? 
  股市里讲的经济周期是什么,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如何客观评价计划经济? 
  如果人类军队进驻电影金刚中的骷髅岛,能不能打败上面的怪兽? 
  内地演员片酬是否虚高?如有虚高该怎样消除? 

前一个讨论
班主任要求全班所有学生必须每天7:10前到校;校规规定学生应在7:20前到校。我7:15到校,有错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现代撞劳斯莱斯,车主说:卖房吧」?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