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个有演技的人,那么他要拓宽自己的戏路,必须要克服自己的习惯,或者说每一个习惯
一个演员在这部影片出演的是警官,下一部演的是小市民,那么他动作的每一个细节,眼神,表情的弧度都应该是不一样的
这就必须要克服自己的小习惯,这是很难的东西
这个问题,我觉得吧,范老师可能想问一句,啥叫戏路?小品演员的世界里,本没有退路,我认真地演戏,演得多了就有了更宽的路。
从一个相声表演者,到小品演员,再到喜剧演员,最终成为金马影帝,这已经不仅是拓宽,而是拓出天际。
啊忍不住吹了一波。不多说,直接上图,看范老师的最强进阶之路!
范伟早年是沈阳曲艺团的一名相声演员,后与赵本山合作小品,被全国人民熟知。小品《卖拐》,算是他小品作品的巅峰,从赵本山的捧哏,走向舞台的主角。又从小品事业的巅峰,驾起一幅铁拐,深藏功与名,华丽转身。
没事走两步?好嘞,看我到影视圈走两部!
电视剧《马大帅》,饰演彪哥,成就了影响至今的流行文化。这是转型影视的第一部,算是对小品人物特征的一次延续。这一时期还有《乡村爱情》和《刘老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表演风格,还带有一点小品风格。
电影《芳香之旅》,范伟饰演劳模崔师傅,这一次跟喜剧不沾边,戏路转型之成功令人震惊!原来喜剧演员也是可以演好电影的?郭德纲看了掩面默泪,于谦看了喊一声前辈(老师好演得不错)。这是喜剧演员转型的成名之作。
《看车人的七月》里,饰演的窝囊小市民角色,令人印象深刻。沉默,沉默,在沉默中爆发。记得一个采访说,导演犹豫了很久,才敢让他这么一个喜剧演员演。也是从这一部起,开始受到更多导演的青睐。喜剧演员转型大荧幕,怎样让人不出戏,这是最难的转身。到了这一阶段,范老师饰演小人物已经得心应手。但如果停滞于此,那么他的影视成就,只能达到冯巩级别(喜剧人转型)。
《即日启程》,更新鲜的一次尝试。范老师+美女组合的轻喜剧。这样的主演搭档,竟然非常好看(电影频道美女主持居文沛),几乎开创了另一种类型片的可能。大叔美女的组合,比《北京爱上西雅图》早了很多年。
《耳朵大有福》,饰演东北退休工人的一天。个人认为,王抗美(好像是这个名字)是他最经典的角色,在小人物之上,融入了一种力量感。演技之强,不逊色于张猛另一部作品《钢的琴》中的王千源。强烈推荐大家去看!
电影《一九四二》,冯小刚作品。我没看过。不过看造型,戏路改变也很大。
《南京!南京!》,范老师从一个让人笑的演员,变成了让人哭的角色。戏路之宽初显。
《建党伟业》里客串黎元洪,经典台词:大总统指哪我打哪。在众多大腕里,直接强势抢戏!
《道士下山》,又是被大导演陈凯歌看中。和林志玲有一段非常香艳的戏。嗯,过不了色戒的老同志。演得贼好。
这个人物我非常喜欢,甚至主演演的剧情都忘了,只记住了他。如果演技不到位,这个角色只能演出猥琐。但,范老师演出了一个被情欲折磨的中年人的复杂困境,极有层次。陈凯歌的电影你懂的,人物背后的东西都很厚。这个人物内心本是善的,但是过不了色戒。唉人生实苦啊!
好了,戏路拓宽终极大招来了!《不成问题的问题》。这是谁?我在哪?金马奖影帝范老师诞生!击败的对手有:梁家辉、许冠文、张学友、柯震东。
这个角色,2个多小时的戏,范老师的各种神情把我看懵了。你相信一个人的气质会改变吗?你相信一个演员的各种表演细节,会全部更新吗?范老师奉献了系统重装般的演技,直接将戏路拓宽到一个“人精知识分子”。那鬼魅一笑,那皮笑肉不笑,那尴尬又不失礼貌地一笑,同时出现在这个角色。中国人性格中的迂回、世故、人情练达全在这里了。可以拿来和之前的角色做对比,就会发现戏路转折有多大。秋名山赛道转角那么大!
还有更多客串和配角,就不一一讲了。其实说到戏路拓宽,范老师这一路是有迹可循的。从《看别车人的七月》开始,《芳香之旅》,《求求你,表扬我》,《跟踪孔令学》,这几部小成本电影中都是演的委屈巴交老实人。其实这是一个瓶颈,如不跨过去,很难说能见到更宽广的天地。很多喜剧演员也是停在了这一层。
而让范伟打开这个瓶颈的,是在《道士下山》,《南京,南京》,《一九四二》等大导演作品中的配角,这些配角丰富了他的表演技巧,也发掘了更多可能性。
从《耳朵大有福》开始,范老师的“小人物”有了肉眼可见的升华,在老实、善良、木讷等元素中,融入了一种抗争,这种抗争,为他的表演找到了可爆发的突破口。到了《不成问题的问题》,那就是另一个天地了。
最精妙的表演,推荐大家先看《耳朵大有福》和《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两部。
另外据说,范老师又接了新戏,许鞍华导演的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第一炉香》,期待。
我是范老师,戏路有点宽,请你多批评!
——————————————
6.5 啊过千赞了 感谢大家支持
默默放一波广告 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
人类悲欢并不相通 我们用文字生产共鸣
《不成问题的问题》电影资源已备好!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