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人觉得重庆难留住外地人?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1.3更新

声明一下,我是5102开头的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这个话题完全不涉及我个人的利益,我来参与讨论纯粹是为了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好。某些怀疑我是外地人无法融入重庆所以跑出来抱怨社会的同学,内心是不是太阴暗了?我没兴趣在这种挑衅上浪费时间,但该澄清的我一定要澄清,不会任人恶意曲解我这篇回答的用心。

ps, 前一次更新是为了补充说明我的立场,没有针对或是被针对的意思。措辞可能稍显进攻性,隔壁匿名答主请多包涵。

10.31更新

看到一些奇怪的反对意见,可能有些朋友对我的观点还有些误会,那么我再解释几句:

1、我从头到尾都没说过「重庆留不住人」,我在谈论的是「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才」。有些同学要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那么我的回答是「重庆不是留不住人,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2、我不认为重庆的薪资待遇很低,但我认为重庆值得让人背井离乡的高薪工作机会不算充裕,这是外来人才没有特别多的根本原因。

3、关于方言,我的主张是遇到陌生人先讲重庆话,发现对方是外地人的话马上主动切换成普通话。我从来没有表达过「重庆人和重庆人之间也要讲普通话,否则就是排外」或者类似的意思,请不要曲解。

4、关于饮食,我的倡议是向外地人优先推荐火锅和具有代表性的重庆菜,如果对方明确表示吃不惯或者身体原因不能吃,那么不要硬劝,而是告诉他/她重庆还有很多其它的美食。我认为重庆有很多不同风格的美食,但是本地人在对外宣传和介绍的时候太过于执着麻辣,把自己妖魔化了。

5、关于气候和地形,我原话应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气候和地形都不是问题。上海杭州也有酷暑、东京旧金山也要爬坡上坎,所以没必要过多抱怨重庆的气候和地形。但是重庆的路不好找是事实,这是规划失误和懒政(而不是地形)带来的恶果,需要认真改善。

6、关于文化,我原话也说得很明白了吧,重庆不是没有吸引年轻人的文化,而是没有告诉年轻人这里有他们喜欢的文化。你输出什么文化,别人就接受什么文化。你大力宣传三峡抗战棒棒军,别人当然就认为你这里全是三峡抗战棒棒军。

最后我再重申一点,我丝毫没觉得重庆不好。我认为重庆很好,并且我希望外地人也能感受到重庆的好,而不是被一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隔阂拦在外面,然后草率得出一个重庆不好的结论。如果你想反驳我的回答,请先确认你没有误解我的观点。我不负责扮演假想敌的角色,谢谢。

以下为原回答。

--

谢邀。我要说的话有点伤感情,先匿了。

首先背井离乡是一件有代价的事,不是去一个城市旅游了一趟觉得挺喜欢就会轻易付诸实践的。一般来说只有高薪工作机会、高品质生活、良好的后代教育环境这些条件,才能打动一个年轻的人才不惜放弃自己的亲朋好友圈子也要前去定居。而重庆的高薪工作机会说不上充裕,教育资源在二线城市当中也不算突出;唯独生活品质靠美食美景和低居住成本勉强可以加点分。这样看来,要说吸引外来人才,重庆还不具备很强势的基础。

上面说的这些是很根基的因素,也就是所谓吸引人才的「硬实力」。这方面不需要我作太多详细的论述,重庆当前的处境不乐观大家都知道,但前景在变好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要说的重点是另一个相对次要但少有人提及的因素,那就是「重庆这个城市主观上确实不排外,但其实客观上非常排外」。

什么叫「客观上排外」呢?就是无恶意地排斥了外来人才,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在排斥外来人才。我说几个具体的例子:

一是语言上的不包容。重庆大概是南方大城市当中最不爱讲普通话的城市。老一辈自然不用多说,就连年轻人都很多在面对外地人的时候坚持不讲普通话。理由有很多,比如「重庆话属于官话语系,好懂好学」、或者「重庆人普通话讲得不好,所以不好意思讲」之类的。OK,我承认大家都没有恶意,不是「因为不喜欢外地人而不讲普通话」;但是外地人不会在意你的动机,只会在意交流不便是否从结果上提高了生活门槛。不管你是故意不讲普通话还是实在讲不好普通话,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从结果来说这就是在排斥。这一点重庆还远不如上海深圳包容。

二是饮食上的不包容。重庆火锅重庆菜确实好吃,但是本地人对本地口味的过度执着反而不利于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两年很流行的一个段子就是「好嘛那就吃鸳鸯锅嘛,这句话是重庆人对外地人最大的宽容」。虽然段子只是博大家一笑,但也多少可以反映重庆人在口味这个问题上有多强势、不肯让步。那么如果是真的不喜欢吃辣或者身体原因不能吃辣的人到了重庆怎么办?赶他们走吗?本来外来人才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什么口味的人都会有,有人喜欢一种口味的饮食也就必然会有人不喜欢。所以一种口味独大的地方顶多叫「美食之乡」,海纳百川多种口味百花齐放的地方才能叫「美食之都」。

三是出行方式的不包容。如果到一个城市旅游找不到路,游客可能会感叹这座城市好魔幻好有趣;而如果到一个城市工作定居找不到路,那人家只会抱怨这座城市生活太不方便。在重庆,出行有一套本地人才懂的暗语,诸如什么只讲上下不讲东西南北,就连问路都很难沟通;叫个Uber吧,司机一般都不说道路名、门牌号这些放诸四海皆有效的碰头地点,而是说一些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小地名甚至是老地名,外地人听了只能一脸懵逼。还有一些由于规划失误或者懒政带来的困惑,比如一个城市有两条汉渝路、两个茶园、两个大石坝、n个三角碑,或者比如江北渝北北部新区两江新区我到底在哪个区,再比如走不通的重庆北站南北广场……这些简直像故意设计出来迷惑外地人一样的独特生活法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居住的障碍,也就是客观的排外。

四是生活态度的不包容。大城市生活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我不理解,但我尊重你的生活态度」。「重庆人就该耿直、就该热心、就该火爆、就该勤劳、就该好斗、就该大嗓门、就该不拘小节、就该不讲究品质」,这些几十年前流传下来的stereotype至今深入人心,以至于似乎一定要给自己贴上这些标签才能融入这座城市。那么那些委婉、怕麻烦、文静、追求闲适、温柔、轻声细语、崇尚精致、讲究品质但是同样善良并且有能力的人怎么办?重庆不欢迎这些人吗?他们有没有资格成为重庆人?人不想被别人代表是常见的诉求,而重庆人在这个问题上给彼此留的空间恐怕还不太够。对一座大城市而言,热情好客容易交朋友不一定是外地人所需要的人际关系;但人和人之间不干涉不打扰的相处方式,必定是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惯和三观的人们所向往的人际关系。

五是政策的不主动。众所周知以京沪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不仅本地市民对外地人颇有微词,而且连政策也是想方设法刁难非本地户籍人员的。但即使是如此排外的城市,在面对高端人才的时候也会网开一面。在他们的落户政策当中,名校、名企、高学历、海归、创业成功等身份或多或少都是有加分的。而且在办理调档、租赁、购房、公司注册等相关手续时,一线城市的办事窗口都有着极高的效率,一些部门周末也提供服务。所以一线城市虽然看起来排外,但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筛选而不是盲目排斥。他们对他们认可的人才,其实是非常积极欢迎的。而重庆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有哪些呢?政府窗口的办事效率有多高呢?反正我是听朋友(非重庆籍)抱怨过在重庆开公司办手续被反复折腾的经历,至于是不是普遍现象,在重庆的各位可以问问身边的外地朋友。

六是缺乏从用户体验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我邀请人才,我是主动提需求的一方,那么重点就不是「我能给人才提供什么」,而是「人才需要什么」。人才有很多需求,衣食住行健康教育理财娱乐以及下面的诸多细分领域。这些内容重庆不是不能提供,而是很少针对人才市场去有计划地宣传。就拿文化娱乐来说,重庆是个很潮很有活力的城市,有很多可以吸引年轻人的流行文化,但是却很少主动宣传展示这些文化。现在很多重庆人(包括年轻人)在介绍重庆的时候还在一味地喊火锅夜景美女三大名片的口号、一说旅游就推荐两江游白公馆、一说文化就大谈三峡抗战巴蔓子,其实都是无的放矢。年轻人喜欢什么,你就告诉他们你这里有什么,而且氛围很好,人家自然会动心。比如现在年轻人流行DOTA2(只是打个比方,我也不年轻了,举的例子可能不太恰当),那就把wings在TI6夺冠的新闻好好炒作一番,顺水推舟在大学城搞个电竞创业基地欢迎全国电竞爱好者过来发展,做大了还可以搞直播造星网红甚至承办赛事。那么至少对这一领域的爱好者而言,这样操作是不是比一味推销火锅夜景美女更有可能吸引留下年轻人呢?再比如现在流行akb48、snh48这种二次元向的美少女组合,那么已经打造了全国最火的少年组合的重庆又为何不积极跟进呢?吸引年轻人还是要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不能总是依靠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遗产。世界是老祖宗的,也是年轻人的,但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

至于气候什么的反而不是多大问题。你们以为上海杭州夏天上不了40度?超过35大家都躲空调房了,40度和41度又有什么区别。爬坡上坎也不是问题,现在出门都是打车坐地铁多走路少,偶尔爬个几米高的坡能有多累?东京旧金山几米高的坡多了去了,不还是国际大都市么。所以说重庆的地理环境并没有硬伤,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这些「软环境」的不适上。

以上这些例子看下来,题主应该也能理解为什么我说「其实重庆很排外」了吧。重庆就像是一个自成一派的「国中之国」,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什么东西都有一套和其它城市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并且不接受其他城市的游戏规则,所以重庆人很难适应外地的生活、外地人也很难适应重庆的生活。试想一下,如果我生活在重庆简直像生活在外国一样没有归属感,那么就算你是个发达国家,我也会三天两头打离开的主意啊。

在我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除了提升经济基础这种「硬实力」以外,还需要更多说普通话的自觉对不同口味的接纳更便于理解沟通的道路指引方式对不同生活态度的尊重更能吸引人才创业的政策和中高端人才居住落户的绿色通道针对目标市场定制的宣传策略。不是要自我否定,而是要求同存异。这些都做到了,才是一个真正「不排外」的城市,才是真正以行动欢迎外来的人才。而这些问题不仅是政府要考虑的,更是企业甚至每个希望重庆变得更国际化的市民都值得去思考的。

要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大都市,势必要有容得下五湖四海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和「主观上的热情好客不排外」是两码事。

--

最后补充一句,题主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不管你喜不喜欢我的回答,我都很感谢你发起了这个讨论。我也希望有更多的重庆人和喜欢重庆的人关注这个话题,理性思考、群策群力、从自身做起,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好。




  

相关话题

  中国有什么好玩又冷门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是留在一线城市,还是选择去三四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房价真的令人绝望么? 
  为什么要在重庆建城? 
  四五线城市那么多,最终大都会走向“鹤岗”吗? 
  为什么锡尔河历史上没有发展出像阿姆河一样发达的城市? 
  如何评价安徽省会合肥? 
  成都和深圳两个城市,你们会怎么选择? 
  未来三十年内杭州和武汉哪座城市会发展得更好? 
  回到四线城市是人生的失败吗? 

前一个讨论
国内大医院都有哪些坑,如何应对才能有效地看病?
下一个讨论
广东的姑娘能有多好看?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