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短了,好多情节拍得很仓促,如果能展开细细的拍就好了。
黛玉性格的塑造,为了表现她的傲气,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讲了,这哪是大家闺秀?连府里的丫鬟婆子都不如!
最明显的两次,一次是薛姨妈让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顺道给姑娘们送宫花,薛姨妈交代得清楚,三春每人两支,黛玉两支,剩下四支给凤姐。可周瑞家的图方便,顺路都送过了,剩下两支给黛玉了,确实有点不对。原著中是黛玉往盒子里看了一眼,问周瑞家的是单给我一个呢,还是都有呢?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黛玉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了也不会给我。
可电视剧里成了黛玉把花拿在手上,一边把玩一边问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回答后她把花往盒子里一扔,当场发火,还头一扭朝周瑞家的翻了个白眼!也亏她能扔得那么准,跟练过似的,也亏87版把书里的小锦盒变成了一个大纸盒,不然还真扔不进去!
当时我就在想宝玉怎么会喜欢她?就站在身边看着她这种脾气还能喜欢她?薛姨妈给贾家姑娘奶奶们礼物,没必要一定要带她,人家眼里有她,高看她一眼,才带着送了她一份,她扔花是打谁的脸呢?薛姨妈是个长辈啊,大家小姐能对一个送她礼物的长辈这么没礼貌吗?长辈给她花给错了呗,什么都不给她才对呗,这要是传出去,薛姨妈老脸往哪搁?以后还有敢再送她礼物的吗?还是每次送礼物只能送她一个,不许送别人?哪有这么闹腾的?
当时我还在想一个问题,既然她扔了,这花大概是不要了,那这花怎么办了?是还给薛姨妈了?还是周瑞家的自己留着了?还回去薛姨妈肯定生气,大概是周瑞家的自己留着了吧,或者扔了?
按电视剧里的做法,她既然扔了如果再收,不光打薛姨妈的脸,连自己的脸都打了。不收也不应该,长辈的礼物她就这样给扔了,到时问起来或传出去,不光薛姨妈生气,王夫人也没面子,她以后怎么再见薛姨妈和王夫人?连下人们都得嘲笑她没家教。
还有一次是湘云说龄官长得像她,原著中是说宴席一时散了,黛玉就跟宝玉生气,嫌他给湘云使眼色了。可电视剧里改成了黛玉听见一句话没说,阴沉着脸当场起身就走了!拜托,那是在摆宴席,一家子都在呢,还有薛姨妈宝钗湘云这些客人,黛玉身边坐的就是贾母,她在跟谁摆威风呢?!一个大家闺秀能这么没礼貌吗?长辈,客人在座一声招呼不打就离席?谁惯得她!
别说只是一句玩笑话,就是当真骂她,长辈没骂完她都不能走!您当是现代呢,长辈这边说着,孩子那边跑没影儿了,那时谁敢?她这不是有性格,不是清高,就是没家教!没规矩!别说贾母他们不能让,连下人们也得笑话她!
其他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但对人物的歪曲抹黑属实恶心。因为有了这部剧,很多人对黛玉的印象就是娇滴滴、矫情、小心眼儿。对袭人宝钗的印象可更沾不了好了,简直是绿茶biao、重心机、每天就想着和林黛玉抢贾宝玉……
只拍了36集,太少了。
情感偏向太重,某种程度和红楼梦没关系。
并列最惨:袭人和宝钗。
惨绝人寰的惨,好的不拍,坏的编排。
她们俩的坏印象,87版功不可没。
王夫人也惨。
不是很坏就是比较蠢的一个人,处处刻画心机。
黛玉也惨。
顶多有点小性嘴不饶人,但是完全没那么小气上不得台面。
史湘云也惨。
判词那么明显的守寡,偏要沦为船妓,凭空污人清白。
王熙凤确实好(演员功不可没),但是她太好了,一骑绝尘艳压群芳。。
我愿称87版为,凤姐传。
那必须是王熙凤对贾瑞的勾引!
87版《红楼梦》里贾瑞、王熙凤在宁国府花园分开走时,安排了一个王熙凤拍贾瑞肩膀,还回头妩媚娇羞一笑的镜头,这是实打实的败笔。
原著中王熙凤一直在敷衍贾瑞,想快点脱身,从未想过以后和贾瑞再有牵扯。可经87版《红楼梦》这么一拍,就造成一种王熙凤故意勾引贾瑞上套,为“毒设相思局”铺路的现象,也让观众觉得王熙凤真狠真阴真毒。
实际情况是,如果贾瑞后来不三天两头来聊骚,王熙凤压根不会管他,后来的毒设相思局是凤姐正常的反击,而非处心积虑的害人。
87版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对宝钗后期的处理。把宝姐姐阴谋化了。
87版和大部分读者一样,在钗黛之间有明显的倾向。这其实也难怪编剧,因为曹雪芹自己虽然意在“兼美”,其笔触和感情,也对宝钗更为冷静,而对黛玉有所偏爱。
毕竟宝钗的个性相对不讨喜,圆融无瑕,却也少了一些真实和趣味。“山中高士晶莹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黛玉则情趣盎然,笑泪毕见,让人觉得亲切可感。
但是宝钗是有格局的,在知书达理周全妥帖之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超凡的人生洞察。
87版后半部分,在黛玉死之前,安排了宝钗和紫鹃的一场戏。紫鹃见黛玉病情危重,央求宝钗让薛姨妈提议宝黛姻缘,被宝钗言辞拒绝,并且很严厉地斥责紫鹃:林姑娘生病也不是为这个。你要是真为林妹妹好,就别引着她想这些。
紫鹃不可能去和宝钗讲这样的话,而宝钗也绝不会为了嫁给宝玉而变得这样冷漠和疾言厉色。
宝钗不仅对黛玉有真挚的感情,她自己也有极高的自尊自爱,绝不是死乞白赖非要嫁给宝玉。她不可能也不屑于动用手段和心计去成为宝二奶奶,也不屑于和王熙凤争夺管家权。
而抄家之后,宝钗一身平民素衣,来到袭人和蒋玉菡家找宝玉,宝玉走了,她抱着衣服痛哭,仿佛她全部的希望都落空了,全部的人生都无望了。
这还是喜欢《寄生草》,念“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宝姐姐吗?这还是对六祖故事娓娓道来,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宝姐姐吗?
87版的结局,把一个通透超脱的宝姐姐,生生演成了一个纠结在凡俗利益情感中的痴情妇人。
有些高洁美好的灵魂,是不能放在普通人的家长里短勾心斗角的逻辑里面去理解的。悲剧可以把她毁灭,但不能让她庸俗。
其他红楼梦相关回答:
演员年纪太大了。年纪一大,所有少男少女的懵懂和茫然都变成了心机。
进大观园的时候,宝玉才十三四,也就是初二的年纪。宝钗过生日是十五岁,金钏儿死的时候也是十五,是高一的年纪。晴雯死的时候,才十六,高二的年纪。
一开始就安排了三个人初会的时候暧昧眼神,直接把红楼梦完全变成了三角恋。显示的是三个人从一开始就是爱情,都完全没有成长线了。
故事本来是,黛玉初进贾府才六岁,母亲就死了。
不是一个成年人边上围着一圈奴才。而是一个孩子身边围着一群陌生的大人。
到一个陌生地方,王夫人让她坐边上的椅子她都不敢坐。小小年纪那么懂规矩,是多么可怜。
宝玉见黛玉的砸玉,是表现他的喜欢和一种孩子式的讨好,不是一见钟情,而是见到一个新来的漂亮妹妹的莫名亲近。
而且不但砸玉,当时应该还是生气和哭闹。所以贾母在宝玉砸玉的时候,会哄宝玉,就是在哄小孩。
宝钗进府的时候,是哥哥刚惹下祸事,薛姨妈和宝钗住贾家是希望借贾家来教育薛蟠。有求于贾府,也应该谨小慎微,所以非常谦让。八七版初会,完全没有薛蟠的戏份,这个连提都没提。
八七版中,宝钗对姐妹们都只是摆设,和宝玉见面才是重头戏。
事实却是当时薛家两兄妹和贾家孩子根本没有见过。
而且如果正式见面的话,有男人的时候,礼貌上应该是所有男的在一起。
也就是说薛蟠在的时候,应该是薛蟠,和宝玉贾环贾琏一起。然后宝钗和姐妹们一起。然后宝玉不愿意和弟兄一起,而是经常到姐妹这边。
宝钗是因为在贾家住,而且贾家帮忙解决了她哥哥的事情,所以对贾家孩子从来都非常客气。
宝钗和宝玉根本一开始不认识。而且宝玉和黛玉是一直住一个院子里最亲近的。而且李纨管姐妹们是管的三春和黛玉,对史湘云和薛宝钗是应该客气的。因为这两个人是亲戚,不是贾家人,不属于她管。
宝钗住贾家,但是一开始也就是常来往的邻居,她是和母亲住另一个院子的。
第八回,金玉的时候,说宝钗在家养病,好几天没有到贾府,宝玉觉得应该去探望。说明宝钗本来就不是天天到贾府的。而且宝钗到贾府也是更经常见王夫人,她经常是去的王夫人的院子。
而宝玉和黛玉根本都不住王夫人院子。这两个人都住贾母院子,平时也是陪贾母吃饭的。所以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一个是家人,另一个是亲戚。
黛玉对宝玉或者宝玉对黛玉,一开始应该都是更偏于亲情依靠,而后来才变成爱情的。
一开始说的很清楚,宝玉对所有人都一样,是不分亲疏的。
黛玉是第八回说起金玉良缘的时候才第一次想到还有婚姻这回事情的。
是二十三回,看西厢记才知道有爱情这个东西的,是初中时候瞒着父母看爱情小说的感觉。
林黛玉如果二十五六的话,她碰到别人不给她开门就想父母,碰到中秋节就想父母,没事不是落泪,就是长嘘短叹,就比较奇怪。
问题就是林黛玉才十四岁,初二的年纪。她六岁的时候母亲死了,十二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当然是没事的时候就落泪,单独的时候就躲起来偷偷地哭。
宝玉是二十七回才知道所有女的不是都喜欢自己的。
三十二回,金钏儿的死应该对宝玉影响比较大。应该是相当于你初中的时候,知道一个和你比较好的同学,因为和你有关的事情死了的感觉。贾政打宝玉,在宝玉心里应该是没有金钏儿死掉来的重要。
还有就是,因为旁白都被删掉,而不是加入内容,差不多所有支线都被砍光了。
十二金钗里只有宝钗和黛玉,其他人都没有怎么拍。
拍元春的时候,重点拍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元春对姐妹们和宝玉的感情,没有表现好。就看不出她为什么让姐妹和宝玉住大观园。
迎春和惜春身世部分完全被删了,就是路人甲。
还有人知道李纨是十二金钗之一不是老妈子嘛。
也就是说,八六版的长处是宝钗宝玉黛玉王熙凤拍的好,虽然和原著有偏差,但是还能自圆其说。
短处就是除了这几个人,支线差不多全被砍或者被坑了。
为什么!!!!
为什么在一开始,宝黛钗初会荣庆堂(根本就没有这个地方好吧)的时候制造一种暧昧的三角恋气氛!!!
为什么安排袭人一脸得意的表情和王夫人告密,最后又安排袭人进谏,让元春赐婚!!
为什么安排宝姐姐在黛玉病危的时候怒斥丫鬟!!!
为什么冰清玉洁的史大姑娘会成为船妓!!!!
为什么?!!
对于袭人和宝钗有明显的负面引导。
我不是说大家不可以不喜欢她们,但是87版红楼直接表现的她们就是坏人,这一点我很不喜欢。
读原著的时候对宝钗扑蝶那一段也很不喜欢,但是总体上还是很欣赏她的,感觉她还是很有君子之风的;但是87版红楼几乎在每一处都要告诉你:薛宝钗是小人。就是张莉太漂亮了、也太像书里描写的“脸若银盘、眼如水杏”了,所以还是能看下去,但是每次一看那个心机眼神的特写还是感觉有点难受。
从我个人的理解上讲,曹雪芹应该不是要将袭人宝钗和黛玉晴雯放在对立面上,虽然他们之间会有一定的冲突,但是不是为了表现谁好谁坏,他总体的情感倾向是赞美女性,而不是搞女性内部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