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红楼梦》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为什么最后才送给林黛玉? 第1页

     

user avatar   jackie-wang-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件事吧,就是一个偷懒了,一个误会了。

本来周瑞家的是不用走这趟差事的,但是她因为引荐刘姥姥见凤姐,而凤姐不认识刘姥姥,就让周瑞家的去王夫人处问问此人来历,怎么处理,到目前为止,都是周瑞家的自己为了在刘姥姥面前显得有体面,所以自己找事的。

而凤姐打发了刘姥姥之后,周瑞家的要找王夫人复命,就是事情办好了得跟领导交代一下,刚好王夫人和薛姨妈在一起,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其实也是薛姨妈娘家人,所以才有薛姨妈指使周瑞家的送宫花一事,在薛姨妈的角度,使唤自己带的人可以,但是不那么熟悉贾府的人和路,那么使唤贾府的人又最好是王夫人安排。现在最好的人选出现的,原来自己家的下人,又对贾府很熟。到目前为止,周瑞家的都是做的额外的差事。

周瑞家的如果是比较小心注意的话,应该先给黛玉送,因为寄居贾府的林黛玉算客,坐次都先于三春,最后送给凤姐,因为姑奶奶先于自家媳妇。

可是周瑞家的最后把宫花给黛玉,是因为之前贾府没有人挑这个理,姑娘奶奶们脾气都没有这样的,其次黛玉不会把这个当正经事去告状,毕竟是薛姨妈的心意。

所以周瑞家的偷懒了。又正好撞上宝黛在玩九连环,而且没有解开,啊啊啊啊啊啊,玩过的都知道有多窝火,也许黛玉正好烦躁?了。黛玉一直有客居的心理和小心的自律,却没有得到客居的礼待,所以误会周瑞家的是有意。

林黛玉的信息中,周瑞家的说姨妈送来的礼物,而到黛玉这里就剩下两个了,所以她的推论是:薛姨妈的礼物送到了王夫人那里,然后王夫人那里住的几个姑娘都挑了拿了,然后凤姐的也许挑走了,所以才说剩下的才是她的。而周瑞家的也不敢辩驳,因为的确是她偷懒所以才失了礼仪,宝玉问了之后赶紧说是顺便帮薛姨妈送的。

先失礼的应该是周瑞家的,但是这趟差事不是她经常跑的也不是她该做的,所以她也没有想这么多,但是黛玉说了之后她也意识到了,所以也做了说明。


user avatar   ruo-ji-ruo-chi-30-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薛姨妈的话也不一定是顺序,而是数量。【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三春各两支,这就六支。剩下六支,两支给黛玉,因都是未出阁小姐,四支给凤姐,因为凤姐作为贾家少奶奶及亲侄女双重身份。不要因为媳妇要伺候用饭,就认为媳妇地位低于姑娘,不过是因为姑娘是娇客,以后出嫁了一样站着伺候婆家。那么这送花事件有三方,送花客家薛家,主家贾家三春凤姐,同为客家的林家黛玉,因林如海还活着。事实上周瑞家送的顺序也没大问题,因为周瑞家的说了,是姨太太着她送花。而黛玉问的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吗,这里姑娘们指的是三春,说小透明背景板三春挑剩了才给她,也没有像他人一样道谢薛家的礼节,及招呼周姐姐,那么下人听了又作何感想,传出去后是不是对黛玉形象不利?下人们在第五回及前期对林黛玉的负面印象也是通过日常积累得来的,当然黛玉后期也在改,后面对宝钗说那些人未必不多嫌着我。


user avatar   tsengh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纯粹是偷懒而已,连分都不分一下。好比你去给很多亲朋送礼,就把礼物都放一起带过去一家家送,只要礼物之间有差异不是快乐水这种,肯定有人心存芥蒂:是不是给我的少了,那个谁是不是拿双份,他们关系比我近……

所以正常都是分好成一份份拎着,到家双手奉上,这才叫体面。

林黛玉对这个不会办事的下人发作一下也很正常。


user avatar   gua-gua-4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多了,

书中说的很清楚,

一、“顺路”,

看看这个路,12只宫花,一个盒子,周瑞家的,难道要抱一大圈,先给这个,后给那个的?岂不是更不公平?所以,顺路,先到谁那,就是先给谁,这跟老师排学号似的,按身高,按长相,按成绩?都不公平,什么最公平,按笔画,难道笔画多的会说,“我就知道,不点完别人的名,也不点我的”

二、“顺便”,

什么大玩意,薛姨妈就是看到周瑞家的过来了,顺便我这有这么个玩意,你们拿过去带吧。要是薛姨妈特意准备的礼物,干嘛不早点送过去?就像去隔壁老王家串门,刚好乡下亲戚带来了点山货,顺便装一袋,你拿回家尝尝。

所以,不是重要的大物件,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大事,要不你看周瑞家的,一路走,一路扯闲篇,打听打听香菱,打听打听智能儿的师傅“秃歪喇”,然后又和自己女儿闲话了一会子,才奔着贾母这边,给黛玉

三、黛玉为啥那么尖酸刻薄?

个性使然,别说怼周瑞家的,李奶妈不也一样怼吗?我倒不觉得黛玉是情商问题,她的情商并不低,一进贾府的时候,你看她是怎么应对贾母、大舅母、二舅母的、怎么听话听音的,之所以后来尖酸刻薄了,一是混熟了,二是没有父母,潜意识的一种自我防卫。

再者,别忘了黛玉那时候十来岁而已,大人和小孩儿的视角就是不同的,你觉得这玩意不就是一个玩物吗,小孩子可能当天大的宝贝呢。

四、周瑞家的不会办事?

你看看刘姥姥的事儿,她处理的多妥当,再有她和女儿那一段对话,要是周瑞家的不会办事,她会那么淡定的说,不是什么大事儿,求求主子就行了。

说明贾府的主子们,还是很看重她的。侧面反应了周瑞家的是很会和主子们打交道的,换李奶奶试试?

另外,各位也不要觉得王夫人是个善茬,不简单的,能给这么一个人做配房,这么多年,没点心眼子,怎么能行。

五、作者为什么写这么一段无足轻重的事?

神奇派的红迷,就在研究12朵宫花,是怎么代表了十二金钗,

my god,红楼梦的隐喻是不少,但不是处处都是隐喻好吧。这么读下去,红楼梦就变成一本谜语书了。

我觉得写这么一段,有几个作用,

1、刘姥姥一进贾府,是小说的一个小高潮,那么,紧张的情节,不能一直讲下去,要有起有伏,让读者的心思也随之起伏,这是小说家的高明之处

2、而曹雪芹比一般高明的小说家,更高明的是,看似平常,实则为后文做伏笔,比如

-刺探了一下香菱的身世,一两句话,就能知道香菱选择性的忘记了自己痛苦的记忆,小时候的虐待,被拐卖的遭遇,让她有了逆来顺受的性格,为后面香菱的悲剧打了一个伏笔。

-惜春和智能儿在玩耍,惜春说今后要剃了头做姑子去,为惜春后来的出家埋下伏笔。

-给凤姐四朵,凤姐转身让彩明给东府的小蓉奶奶两朵,在说明凤姐和秦可卿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一直保持着这种日常交互,为下文做铺垫,

-见到女儿来找她求助,说道了冷子兴的事,前80回看不到,但是,势必与后来贾府的衰败有着一定的联系,不要忘了,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章节。

-最后给黛玉,被黛玉怼了一回,其实恰恰是送宫花过程中,最为不重要的一点,却往往被红迷们更多提及,难道这就是主角光环吗?不过要知道,红楼梦,宝黛钗名为主角,实为主线而已,通过他们的故事来贯穿全书,讲作者想讲的故事。

-通过这么一小件事,把贾府的布局也展现给大家。

可见红楼梦的精致之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太多了。

就纯粹懒而已。

周瑞家的本来只是为了在刘姥姥面前炫个富,确切来说,炫个脸面。谁知道王夫人在薛姨妈那里,得多跑几步路。这也罢了,薛姨妈还白白给了个跑腿儿的苦差事,一点赏钱也没有。

你说她要不要懒惰一下?

周瑞家的住北边后门,薛姨妈住东北角。林黛玉住贾母的院子西南角,是最远的。路上会经过王夫人、凤姐院子,当然怎么顺路怎么来了。给黛玉送完,直接从贾母院子那边的门,往北一走就回到自己家了。这是最便利的路线。

换个角度,从情理上来讲,这是薛姨妈给大家的,对于薛姨妈来说,林黛玉跟三春都是亲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先给谁后给谁真无所谓。又不是贾府的东西,林黛玉、薛宝钗是客人,得先给她们挑完了,再给三春。说白了,都是亲戚,凭啥先给你啊?

——补充一下:

礼物如果从薛姨妈角度送,会先给三春,再给黛玉,最后给凤姐。因为薛姨妈是客人,住在主人家,有礼物先给主人家的孩子是应该的,黛玉是顺带给。

如果从贾府角度把大家的礼物一起收过来,分配时,当然是黛玉第一,三春第二。因为黛玉是客人。

我之前表达的可能不够准确,我并不认为黛玉不该生气,我只是想重点强调:周瑞家的举动不是成心,是单纯的偷懒。

周瑞家的举动,是非常常见的磨洋工行为。作为奴才,她觉得能少走一些路当然少走了。东西数量是一定的,谁有谁没有,谁有几个都是确定的,她只想把东西送到人手里就行了。如果说周瑞家的故意欺负黛玉,恐怕不至于。因为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谁敢故意欺负,巴结还来不及呢。何况这个时候的黛玉,还不是被收养的孤儿呢,是来贾府做客的亲戚。


user avatar   da-ge-jiang-yo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周瑞家的故意欺负黛玉,那真真冤枉她了。

在《红楼梦》书中第7回里,发生了一段经典的情节——送宫花。

宫花是薛姨妈拿来的,因为薛宝钗不喜欢佩戴饰物,就请周瑞家的帮忙跑腿,将宫花送给贾家的年轻女眷们——

薛姨妈道:“把匣子里的花儿拿来。”香菱答应了,向那边捧了个小锦匣来。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了,又想着他们。”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甲戌侧批:“古怪”二字,正是宝卿身份。]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然而,当周瑞家的将宫花送给林黛玉时,却惹得林黛玉不快——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甲戌侧批:妙!看他写黛玉。]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甲戌双行夹批: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甲戌侧批: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在“看一看”上传神。]

这段情节,多年来都令读者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周瑞家的欺软怕硬,捧高踩低,故意最后才给林黛玉,给林黛玉脸色看。有人说林黛玉小家子气,一对宫花也斤斤计较,对比其他姑娘的大方表现,简直是没见过世面。更有人分析,是王夫人讨厌林黛玉,因此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陪房,才不把林黛玉放在眼里,故意给林黛玉穿小鞋,让她难堪。

还有一些钟爱林黛玉的读者,联想到林黛玉父母双亡后,说“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觉得“送宫花”这段情节就是佐证,显示了林黛玉在贾府受下人欺辱之深,难怪会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故而痛斥周瑞家的是刁奴恶仆,赞林黛玉怼得漂亮。

其实,说周瑞家的欺软怕硬,故意欺辱林黛玉,那真真是冤枉她了。

要知道,林如海此时还没有亡故,林黛玉的身份是“寄住”在荣国府的“客人”,而且还十分受宠,是贾母除了贾宝玉之外,最为珍爱的晚辈。

周瑞家的作为下人,没有必要故意欺辱林黛玉,得罪林如海,又得罪贾母。

如果读者细看原著,会发现,周瑞家的最后一个送给林黛玉,行动路线是十分“正常”的——

话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便上来回王夫人话。[甲戌侧批:不回凤姐,却回王夫人,不交代处,正交代得清楚。]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甲戌侧批:文章只是随笔写来,便有流离生动之妙。]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

周瑞家的去向王夫人回话,得知王夫人去见薛姨妈了,于是“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然后在薛姨妈这里拿到了宫花,开启了送宫花之旅。

一时间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头来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如今周瑞家的故顺路先往这里来,只见几个小丫头子都在抱厦内听呼唤呢。迎春的丫鬟司棋与探春的丫鬟侍书[甲戌双行夹批:妙名。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四字列名,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处。]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们姊妹在一处坐着呢,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周瑞家的接了薛姨妈的宫花,此时三春姐妹已经搬到了“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于是周瑞家的“故顺路先往这里来”,将第1对、第2对宫花送给了贾迎春和贾探春。两姐妹“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周瑞家的没在抱夏内看到贾惜春,以为贾惜春去了贾母那里,丫鬟说在屋里呢——

周瑞家的答应了,因说:“四姑娘不在房里?只怕在老太太那边呢。”丫鬟们道:“在这屋里不是?周瑞家的听了,便往这边屋里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笑,[甲戌双行夹批:总是得空便入。百忙中又带出王夫人喜施舍等事,可知一支笔作千百支用。又伏后文。甲戌眉批:闲闲一笔,却将后半部线索提动。]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

周瑞家听了丫鬟的话“便往这边屋里来”,果然找到了贾惜春,把第3对宫花给了她。贾惜春也“命丫鬟入画来收了”。这里可以看出,如果贾惜春真的在贾母那里,那最后一个拿花的就会是贾惜春了。

王夫人这屋的姑娘们都送完了,周瑞家的和智能儿聊了几句,开始往外走——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甲戌双行夹批:细极!李纨虽无花,岂可失而不写者?故用此顺笔便墨,间三带四,使观者不忽。]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中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甲戌侧批:二字着紧。]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忙蹑手蹑足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甲戌侧批:总不重犯,写一次有一次的新样文法。]

周瑞家的接着去找了王熙凤,原因很简单——顺路。

李纨是王夫人儿媳,和王夫人住在一个区域,“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从王夫人住处出来,到达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王熙凤和贾琏的住处。

平儿便到这边来,一见了周瑞家的便问:“你老人家又跑了来作什么?”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拿出两枝来,[甲戌侧批:攒花簇锦之文,故使人耳目眩乱。]先叫彩明吩咐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甲戌侧批:忙中更忙,又曰“密处不容针”,此等处是也。]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

周瑞家的来到王熙凤的住处,奈何时机不巧,贾琏和王熙凤正在“开车”中。平儿收了第4对、第5对宫花,得了王熙凤吩咐,还命彩明给秦可卿送去两对。

前5对宫花都是在王夫人居住范围内送出的。周瑞家的开始往远了走,“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林黛玉住在贾母处,的确是需要“长途跋涉”。在路上,周瑞家的遇见了女儿,还特意强调自己的正事——

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穿过了穿堂,抬头忽见他女儿打扮着才从他婆家来。……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且家去等我,我给林姑娘送了花儿去就回家去。此时太太二奶奶都不得闲儿,你回去等我。这有什么,忙的如此。”女儿听说,便回去了,又说:“妈,好歹快来。”周瑞家的道:“是了。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你这样了。”说着。便到黛玉房中去了。

周瑞家的来到贾母的院子,发现林黛玉不在房里,又去了贾宝玉房里,将第6对宫花送给了林黛玉——

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甲戌侧批:妙极!又一花样。此时二玉已隔房矣。]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

所以,从路线上来看,这12朵宫花是周瑞家的顺路送的,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剩下的两朵宫花也不像87版电视剧中拍得那样,颜色不一,简直恶心人。薛姨妈说“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宫花本身是贡给宫里是妃嫔公主的,因为薛家是皇商,得了12朵,如果宫里的东西双不成双、对不成对,万一惹恼了哪位主子娘娘,那是嫌自己命太长了。

如果周瑞家的真的欺软怕硬,就不会最先送在贾家做没存在感,贾母最不喜欢的孙女贾迎春了,而是先送给贾母最宠爱的林黛玉,或是当家奶奶王熙凤。

在送宫花的顺序上,周瑞家的没有刻意讨好王熙凤和林黛玉。如果有读者认为“送宫花”是曹公持批判态度,写周瑞家的之恶,未免逻辑不通,前后矛盾。

而且在这之前的第6回里,曹公刚写了周瑞家的刚助刘姥姥——

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甲戌双行夹批:在今世,周瑞夫妇算是个怀情不忘的正人。]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甲戌眉批:“也要显弄”句为后文作地步,也陪房本心本意实事。]

刘姥姥来求助,周瑞家的感念狗儿之恩,“心中难却其意”,算是个怀情不忘的正人,对这位乡下来的老农妇以礼相待——

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甲戌侧批:如此口角,从何处出来?]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一壁里走着,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呢。”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


(周瑞家的)听如此说,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可见曹公写周瑞家的帮助刘姥姥、怜惜香菱,绝不是想把她当成一个欺善怕恶的刁奴来塑造。

当然,这并不是说周瑞家的是真善美的活菩萨,但从她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可以看出,她非常“在意”且“得意”一样东西——体面。

在刘姥姥面前举止得体,大方有礼,愿意帮刘姥姥在主子面前递话,就是“显弄自己的体面”。

女儿说女婿冷子兴被告到县衙,她不以为意地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此时太太二奶奶都不得闲儿,你回去等我。这有什么,忙的如此。”"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你这样了。”同样是显弄自己的体面。

不仅是主子给她的体面,还有她自己给自己的体面。

她是荣国府太太的陪房,她丈夫是荣国府的管家,她在荣国府地位颇高,连主子都要给她面子,对她礼让三分。她端的是大家风范,是半个主子的气派,对太太夫人恭敬,对少爷小姐慈祥,对丫鬟婆子和蔼,对平民百姓亲切。

就连对刘姥姥“怀情不忘”,也是“人不能忘本,心不能忘恩”的体面。

别说一个太太陪房,就连皇帝,但凡顾及“体面”,每年开春,也要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皇帝耕种,后妃纺织,向百姓显示自己虽然受命于天,依然不忘本。

像周瑞家的这样自诩“体面”的下人,自然不会明目张胆地做出欺辱幼主的事。王家伯爵府出来的陪嫁丫鬟,还不至于low到那种地步。她和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不是一类。邢夫人自己都是“不要体面”的,更别奢求陪房“有体面”。

所以读者对周瑞家的口诛笔伐,说她目无尊卑,欺负林黛玉,把她和王善保家的混为一谈,实在是有些冤枉。

既然周瑞家的没有刁奴欺主,林黛玉又为什么会无故发作呢?

连脂砚斋看到此处也一脸懵逼,不知道林黛玉究竟在想什么,以至于一直在说“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最后也只能说“阿颦之天性”。

在脂砚斋看来,林黛玉此处行径是天性使然,让人无法理解。

不仅脂砚斋不解,周瑞家的被怼了,自己也很不解。

她刚刚解决了刘姥姥的事情,帮了旧识,还了旧情,显示了体面,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见了薛宝钗,薛宝钗客客气气“见他进来,宝钗才放下笔,转过身来,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然后见了贾迎春和贾探春,两人也客客气气“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接着见了贾惜春,贾惜春还是客客气气“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

这一路,周瑞家的心情都是不错的,到了林黛玉这里,依然心情极好——“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

结果,林黛玉不对他客气了,先是不冷不热地问她“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然后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大概也不明白,林黛玉究竟在气愤什么。

宫花虽然是宫中之物,但归根结底不是名贵东西,是薛宝钗不戴才分给别人的。前面的姑娘们也都没当回事,客客气气收了,当个乐子,到了林黛玉这里,她却无端发了脾气。好在贾宝玉即使转移了话题,林黛玉也没有不依不饶,周瑞家的只好“自去,无话。”

宝玉便问道:“周姐姐,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周瑞家的因说:“太太在那里,因回话去了,姨太太就顺便叫我带来了。”宝玉道:“宝姐姐在家作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这边来?”周瑞家的道:“身上不大好呢。”宝玉听了,便和丫头说:“谁去瞧瞧?只说我和林姑娘[甲戌侧批:“和林姑娘”四字着眼。]打发了来请姨太太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现吃什么药。论理我该亲自来的,就说才从学里来,也着了些凉,异日再亲自来看罢。”说着,茜雪便答应去了。周瑞家的自去,无话。

那么,难道是林黛玉无理取闹,没事找事吗?

倒也未必。

林黛玉自进入贾府开始,就深受贾母宠爱,贾迎春等三个贾府小姐远不及她的待遇。而且,此时林如海没有亡故,林黛玉有一个正值仕途上升期的父亲。

可以说,这时候的林黛玉并不觉得自己是“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尽管初入贾府时,她曾忐忑和自卑,但贾母的偏爱、贾宝玉的陪伴和林如海的存在,让她渐渐拥有了骄矜的底气。

再加上她本身就“心较比干多一窍”,心思细腻,千伶百俐,思维敏捷,更造就了她勇敢又任性的脾气。

别人不敢做的事,她敢做;别人不敢怼的人,她敢怼;别人不敢说的话,她敢说。

她不需要给下人面子,不管这个下人是王夫人的陪房,还是贾宝玉的奶娘,亦或是其他丫鬟婆子,她都不畏惧。

可笑,你是我的谁?我要上赶着给你“体面”?

她外有父亲依靠,内有贾母溺爱,贾府上下都对她客客气气,周瑞家的却最后一个给她宫花,把她的次序排在所有人之后,别人都拿完了才给她,她作为一个聪明美丽,喜欢拔尖的女孩子,她不开心,既然不开心,那就无需压抑。

此时林黛玉不过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试想一下,即便是在现在,一堆礼物,别人拿完了,就剩下最后一个给她,哪个心高气傲的小女孩会乐意?

不能因为其他女孩儿都不以为意,就强求林黛玉也“佛系”不争不抢。

曹公通过林黛玉怼周瑞家的,呼应书中第5回里,对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描写——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后来书中贾府上下对林黛玉“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的印象,也是在这段期间开始形成的。

但是林黛玉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资格。

周瑞家的和林黛玉的这场“冲突”,是一个“自认体面”的下人,遇到了一个“目无下尘”的小姐。

一个觉得自己是受人之托跑腿,又不是稀罕东西,顺路送个“小玩意儿”,再正常不过;一个觉得自己是客人,又有贾母宠爱,理应以自己为先,怎么能最后一个才给自己。

于是一个不快,一个无语,倒也不必苛责谁对谁错。

曹公写“送宫花”一段情节,其实有着多重意义。

他以周瑞家的为视角,介绍荣国府布局,让读者跟随她的路线,了解荣国府内部建筑方位。周瑞家的相当于一个导游,带领读者游览荣国府。

林黛玉住在贾母处,她必然是最后一个被送到的,曹公又以此写林黛玉性格,呼应前面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设”。接着又借贾宝玉转移话题,了解到“薛宝钗生病”的信息,为下一回贾宝玉和林黛玉探病,“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留下伏笔。

同时,以林如海在世时,林黛玉的孤高自许,敢怒敢言,虽是小小宫花,照样眼里揉不下沙子,对比林如海去世后,林黛玉日渐收敛性格,甚至不敢提吃燕窝食补,恐被下人嫌弃多事,对丫鬟婆子言语客气,细心打赏。更让读者为林黛玉的不幸命运感到惋惜。

一段送宫花,写出贾府地图,写出各人性格,又呼应前文后文,曹公果然无闲笔。



user avatar   ai-li-si-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她就是欺负黛玉年纪小啊。在她心里,这个远道而来的表小姐年幼可欺,礼数不周小孩儿也不懂,晚点给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薛姨妈让先给三春,再给黛玉,最后给王熙凤,这个顺序是先给外人,再给自家人的意思,表示对主家的重视。薛姨妈在贾家住着,有礼物给贾家的人是礼尚往来的意思,而亲侄女王熙凤其实算是自家人,所以最后给,她也不会跟未出阁的小姑子们计较这个。这是礼数问题。

但是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天然跟王家的人更亲近,一双势利眼,一颗富贵心,在她心里巴结有权势的王熙凤更重要,心理上也自家人也更亲近,表小姐那是外人,年纪小,又无依无靠的一个人住在外婆家,就算礼节有欠缺也无所谓,反正表小姐又不是这家的人,早晚要回去的,不重要。

林黛玉这做法叫“立规矩”,不在东西贵贱,事儿不能这么办,她挑的不是东西,是礼数。这叫“挑理”。就是这样不怎么要紧的东西才能摆脸子给奴才立规矩。要是重要的东西就没法立规矩了。而奴仆偏偏最喜欢在这种小事儿上磋磨人,做出事儿来恶心你,偏偏又说不出什么来。

比如说,尤二姐就是被奴仆欺负的吞金自尽,吃的是馊的饭菜,连头油都没有,被人隔着窗户骂,贴身丫头善姐还经常夹枪带棒用话刺激她。凤姐太明白奴才们磋磨人的手段了,用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这叫借刀杀人。

迎春的奴仆敢半夜聚赌耍钱,敢偷她的首饰去卖,敢当着她的面跟她的贴身丫头吵架,敢要挟她去求情,敢半夜跟情人幽会,敢私传情书,敢跟小厨房开小灶损公肥私,敢不经她同意就跑去打砸小厨房,闹得天翻地覆。

宝玉的奴仆敢跟他吵架顶嘴撕扇子,敢当着他的面偷懒耍滑开小灶,敢不经他同意就擅自调动人事,要么撵人出去(坠儿),要么调人进来(柳五儿),敢在他面前殴打辱骂小丫头(春燕),敢当他的面欺负他弟弟,敢聚众殴打赵姨娘。简直就是一屋子齐天大圣,就没有一天消停的。

管事娘子敢跟探春装糊涂一问三不知,就等着看笑话;敢不管探春在做什么,进去张口就要月钱(秋纹);刚被探春打了巴掌就敢还嘴啐探春还阴阳怪气的。

这些小事儿就是这么磨人。

黛玉给周瑞家的立过规矩,给李奶妈立过规矩,你再看后来还有哪个婆子敢轻慢黛玉的?黛玉说个话还有人敢违拗么?于不显山不露水处立规矩,没有谁比林黛玉玩的更溜。

你看林黛玉给周瑞家的一顿怼,周瑞家的敢回一句吗?不敢。因为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理亏,无论闹到哪里去评理,都是她做错了。

周瑞家的在贾府算是管事娘子,有点权势的人,一般人不敢轻易得罪她,就连正经的小姐公子都得给她三分薄面,婆子们都看着她呢。她敢欺负的人,其他人也敢跟着踩一脚。她不敢欺负的人,其他人也得尊重着。从这件事之后,她再也不敢小看表小姐了,其他婆子见她的行事,也都小心翼翼的伺候,不敢多言多语了。一开始立好规矩,以后的日子就好说了,黛玉都不用大声说话,一个眼神就足够弹压了。小丫头丢了东西,敢怀疑宝钗藏了,跑去磨宝钗,但是你看哪个小丫头敢去磨林黛玉的?

潇湘馆那么多婆子,哪个敢跟紫娟雪雁吵闹了?哪个敢参与赌局了?潇湘馆那么多丫头,哪个敢去小厨房叨扰了?潇湘馆一直风平浪静,从不出幺蛾子。这就是黛玉管理的艺术了。


user avatar   yang-mi-ya-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才送给林黛玉,因为她就是回家的路上顺路送的,四体不勤脑子不灵,办差不力被林黛玉抓了个现行。

林黛玉怼了周瑞家的一句,其实是帮周瑞家的提升打工技能呀,你这个办事水平,怎么可能升职!只不过她说得不太客气而已,谁叫她是主子小姐呢!

林妹妹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十来岁的小姑娘年轻气盛,才貌双全,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搁别人身上反应自然不同。

林黛玉: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薛宝钗:周姐姐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为了方便就忘了规矩。你就多走两步先送林姑娘又能如何。咱们这样的人家,一举一动都需时刻小心在意,你若是出了岔子,太太面上也难看。

贾探春:周姐姐你办事办老了的,这点子小事倒忘了规矩。太太宽厚,大家更要勤谨才是。你在二奶奶跟前办差难道也是这么着?

王熙凤:周姐姐,林妹妹我都得罪不起,你倒敢怠慢!知道的说你偷懒,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眼里无人呢!

平儿:周姐姐,林姑娘尊贵,她撒个娇儿,老太太心疼得什么似的,太太也得让她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给她送东西都偷懒,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

迎春:送来我就收着说声多谢,不送我也不要了。林妹妹生气了?不出声。

惜春:反正我最小,最后就最后呗!林姐姐生气了?不出声。

觉得周瑞家的送宫花不是偷懒这么简单的,咱们来看看她到底有几种方案来送花。

方案一:按照从梨香院薛姨妈住处回周瑞家的自己家的路线,顺路送去,顺序是三春、凤姐、黛玉,正好和周瑞家的送宫花的实际路线一致。

方案二:按照薛姨妈吩咐时的顺序送。薛姨妈将宫花给周瑞家的时候说,给贾家三位姑娘一人两枝,林姑娘两枝,剩下的四枝给王熙凤,按这个顺序是三春、黛玉、凤姐,周瑞家的不是这么送的。

方案三:周瑞家的把林黛玉当贾府自己人,完全按照年龄长幼来排是凤姐、迎春、黛玉、探春、惜春

方案四:周瑞家的把林黛玉当贾府自己人,把姑奶奶放前面少奶奶放最后,是迎春、黛玉,探春、惜春、凤姐

这两个方案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贾家三春是住在一起的。万一送去的时候三位姑娘在一处,就如出现如下场景。

周瑞家的:二姑娘您先挑,挑完按年纪该林姑娘,我去去就来,三姑娘四姑娘等我回来啊!

三姑娘四姑娘:......

第二个问题,送宫花的时候,林姑娘的爹林如海还健在,林黛玉只能是贾府的客人。就算后来林如海死了,袭人和紫鹃还说过林姑娘不是贾家的人,探春都没否认。于是,方案三和四去掉,咱们来看方案五和方案六。

方案五:周瑞家的按照贾家规矩送,把林黛玉当贾府客人排在第一位,接下来按照年龄长幼来排,就是黛玉、凤姐、三春周瑞家的没按规矩来啊!

方案六:黛玉是客人排第一,姑奶奶们其次少奶奶最后,就是黛玉、三春、凤姐,周瑞家的还是没按规矩来啊!

只看上面六种方案,很明显周瑞家的就是顺路送,从薛姨妈的梨香院走到王夫人的院子送了三春,然后经过王熙凤的院子送了王熙凤,然后才往贾母的院子来送了黛玉。她在去贾母院子的路上还碰见了自己的女儿,明确说了“你且家去等我,我给林姑娘送了花儿去就回家去”。

但是,就是有人不满意啊,一定不是这么简单!王夫人反对金玉良缘讨厌林妹妹,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最后一个送给黛玉一定有阴谋!于是就出现了方案七。

方案七: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周瑞家的就是要把林黛玉摆最后!三春、凤姐和黛玉,和周瑞家的送宫花实际路线重合!《红楼梦》这样的小说不来点宅斗是不行的!阴谋论实锤!

阴谋论一:王夫人明示或者暗示不喜欢林黛玉想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周瑞家的因此故意怠慢林黛玉。

咱们先捋一下时间点。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第四回薛宝钗进贾府,第七回送宫花,第八回第一次出现金玉良缘,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第十六回贾元春封妃。

很多人说王夫人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就表露出不喜欢林黛玉。这些分析我都看了,基本就是猜,所谓的看秃子都像和尚。相对最令人信服的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的证据,是王夫人说晴雯妖精长得像林妹妹。这个证据,出现在第七十四回,而送宫花在第七回,隔了六十多回。

在送宫花这个时间点上,林黛玉的亲爹还活着在扬州做巡盐御史;王夫人的老公贾政因林如海一封信帮林黛玉的启蒙老师贾雨村运作起复当了官,解决了薛蟠的人命官司;王夫人的婆婆贾母对林黛玉疼得心肝肉一样三春皆靠后;贾元春还没有封贤德妃......

王夫人这么一个把脸面看得比天大的贵妇人,女儿还没在宫里混出头,明确表示我不喜欢我老公年幼丧母的官二代嫡亲外甥女儿,她图什么?她是觉得自己名声太好了,跟李小璐一样要亲自毁掉自己的名声?她又凭什么?凭老公和自己关系太好?凭婆母太待见自己?

说句王夫人不爱听的话,只要贾母还在,林如海还在,王夫人就算真不喜欢林黛玉,她也得憋着,不能让人看出来。她憋到十四回林如海死了,憋到十六回女儿封妃了,憋到七十四抄检大观园终于破功了。不过憋到第七回送宫花,这个城府王夫人还是有的。

全书对薛林明确区别捧薛踩林的,只有贾元春端午赐东西,发生在第二十八回。林如海第十四回就挂了,贾元春第十六回封妃了,还等到第二十八回才发功。第七回王夫人都不敢轻视林黛玉,周瑞家的算老几?她未卜先知?她未雨绸缪?她敢?她配?

有人提醒我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我想说周瑞家的也就是个陪房。王夫人有多少陪房?周瑞家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来旺家的、来喜家的五家陪房。

周瑞家的在陪房以及贾府下人里是个什么地位?原文如下:周瑞家的虽不管事,因她素日仗着是王夫人陪房,原有些体面,心性乖滑,专管各处献勤讨好,所以各处房里的主人都喜欢他

这样的周瑞家的,讨好林黛玉比得罪林黛玉的可能性大,偷懒取巧比仗势欺人的可能性大。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送宫花不能绕过林黛玉,当然你可以说薛姨妈装。

王子腾是王夫人的亲哥哥,家里请客林黛玉和贾府主子一起请,当然你可以说王子腾作。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儿,公然支持木石姻缘,当然你可以说凤姐是贾母的嫡系。

金钏玉钏彩云彩霞是王夫人的贴身丫头,全文不见她们对林黛玉作妖,当然你可以说她们忙着和贾宝玉贾环谈恋爱忽视了正经主子王夫人的需要。

总之,王夫人身边所有其他人都不敢小看怠慢林黛玉,只有周瑞家的心疼王夫人帮踩林黛玉,是周瑞家的太忠心,还是王夫人做人太失败?

阴谋论二:王夫人没做任何指示,周瑞家的自作主张怠慢林黛玉来讨好王夫人。

前面已经分析了周瑞家的性格行事风格,一个没有实权、性格乖滑、以溜须拍马讨好主子为己任的大妈,在没有主子授意的情况下碰瓷极度受宠、清高自许、目下无尘、和贾母住一起的表小姐,可能性较低。

举个栗子,咱们来看看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到潇湘馆时的情况。

那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因从紫鹃房中搜出两副宝玉往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帔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打开看时,皆是宝玉往日手内曾拿过的。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况且这符儿合扇子,都是老太太和太太常见的。妈妈不信,咱们只管拿了去。”王家的忙笑道:“二奶奶既知道就是了。”

作者:咦,周瑞家的哪去了?你送个宫花都要踩林黛玉一脚,正经抄捡的时候怎能只让王善保家的惩威风呢?你看紫鹃房中搜出了宝玉的东西!难道就因为第七回林黛玉一句“我就说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你就怂到了第七十四回?你可是王夫人的陪房啊!

周瑞家的:我拉肚子去了!为什么盯着我不放啊,就因为我是王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还是刑夫人的陪房呢!举报,刑夫人其实想把刑岫烟嫁给贾宝玉,没得逞所以恨上了林黛玉,她的陪房知道了因此针对林黛玉!

某些读者:周瑞家的没参加抄检大观园!

那咱们看看抄检大观园时贾迎春这边的情况。

及到了司棋箱中,随意掏了一回,王善保家的说:“也没有什么东西。”才要关箱时,周瑞家的道:“这是什么话?有没有,总要一样看看才公道。”说着,便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绵袜并一双缎鞋,又有一个小包袱。

作者:咦,周瑞家的你怎么又跑出来了?

周瑞家的:抄捡完潇湘馆我肚子也拉完了,正好回来上班!

某些读者:反正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反正王夫人就是不喜欢林黛玉,反正周瑞家的就是故意的!

阴谋论三:周瑞家的就是试探林黛玉是不是和迎春一样好欺负,如果是个软柿子以后可以尽情捏。

首先,贾迎春懦弱可欺是因为她不受宠吧,林黛玉有这个问题吗?她这个空降兵从进府就是董事长贾母的心尖尖,所有待遇和贾氏集团内定接班人贾宝玉看齐,周瑞家的一个小小秘书,跟她碰瓷,胆儿太肥了吧?!

其次,周瑞家也没欺负过迎春或者拿捏过别人啊?纵观全文,周瑞家的最露脸的事儿就是引荐刘姥姥和送宫花了,真没觉得周瑞家的有这个必要啊!

周瑞家的:我去,以为林姑娘是鸡蛋,结果是石头,我尼玛才是鸡蛋!林姑娘,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

林妹妹:梁静茹是哪根葱?我的底气来自我活着的爹,我死了的娘,贾家老太太我娘的娘!想踩我,等我爹死了老太太快死了再说!

后来林妹妹的爹真死了,风烛残年的老太太也快死了,于是她再没第七回的底气,再不曾这样怼过谁。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谁不曾强忍一口气低头,到后来风刀霜剑严相逼,空余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都觉得周瑞家的蠢,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周瑞家的很聪明,她的做法符合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请我帮忙,就必须按方便我的思路办事

周瑞家的只管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不管跑腿送东西这种事,她去送宫花实际上是在帮薛姨妈忙,而且是白帮忙。这种情况下,周瑞家的为什么要考虑这么多呢?

就算周瑞家的把事情办砸了,本来这就是额外任务,薛姨妈和王夫人又能说她什么呢?

无非就是担心她以后再办错事,这种送东西的事情再也不让她办了,这正好合了周瑞家的心意。

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必然经常会遇到这样么一种情况——领导、同事、亲戚或者朋友请你做一些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周瑞家的处理方法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

首先,这种事不能推,推掉会得罪人

第二,不能尽心尽力的办,否则日后类似的事情会源源不断

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接下这个任务,然后用最慢,最偷懒的方法把它办完;如果领导和同事能接受你缓慢办事过程以及随机出现的瑕疵,那你就省心省力了;如果是很着急或者不能留下瑕疵的事情,他们自然不会找你去帮忙。


user avatar   fan-qie-4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曹雪芹是古今中外最不流俗的作家。

我们可以想象下,普通小说人物设定:

【正义女主】

仙姿绰约——必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着装淡雅,不爱施脂粉也美丽动人。

多愁善感——必然是温婉内向型,说话做事温柔不带锋芒,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生气发怒。

【反派女二】

雍容华贵——服饰必然艳到极致,喜欢各种富贵的装饰,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积极入世——性格肯定是活泼热烈型,为人处事积极、很有能量,表面乐呵呵暗地使绊子/或者明着就使坏。

这里坏不坏取决于是否设定反派,也有可能仙女型是反派,玫瑰型是正派,但总有一正一反且人物形象大体如上。无非是淡雅美女/浓艳美女两种刻板印象。而实际上呢?

首先《红楼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女主设定,前期黛玉戏份较多,后期(包括流失的后文)应该是宝钗戏份多,曹公对两位女主都是特别欣赏的态度,并不存在反派设定。其次,仔细看人物设定,完全不是流于世俗那种。

【黛玉】

仙姿绰约——但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很有生活情趣,收拾屋子&打扮自己都有一套,穿衣打扮并不朴素,美商很高。

多愁善感——但是言辞犀利,爱说笑打趣,有点傲气,性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向,相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宝钗】

雍容华贵——却并不喜欢富贵装饰,也不爱打扮自己,住的屋子也跟雪洞一般,是真的天然去雕饰。

积极入世——性格并不算外向,不喜欢显山露水表现自己;虽然看起来八面玲珑,但内心很豁达、淡然,是君子范儿。

所以如果按照刻板印象,不好好读原著,get到黛玉宝钗几个关键词就先入为主,很大概率会误解甚至完全搞混两个人设。




     

相关话题

  史湘云从小就没有了父母,为何没长成林黛玉,迎春,惜春那样的缺陷性格? 
  秦钟为什么字「鲸卿」? 
  红楼梦中众丫环谁最忠心? 
  红楼梦中为什么王夫人比邢夫人地位更高? 
  林黛玉为什么会成为金陵十二钗之首? 
  偶然穿越见到曹雪芹,可以问他三个问题,你会问什么以及原因? 
  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中最最可怜的女子是谁? 
  秦可卿的魂魄不找贾政让他赶快投靠忠顺王保命,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找王熙凤干啥? 
  为什么贾宝玉不直接把黛玉和宝钗都娶了? 

前一个讨论
为何薛宝钗的人缘不如林黛玉?
下一个讨论
当孩子怕亲朋好友问成绩,过年不想去拜年,有什么好的解决方式吗?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