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四海》为什么口碑崩盘了?年轻人开始不买单韩寒的电影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ren-jian-yi-shi-lan-hui-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韩寒公司出品的《扬名立万》也收获了差不多十亿票房,所以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电影品质。

《扬名立万》是一部很味道很正宗的推理电影,当然韩寒是没这个原创能力的,一定是对推理发烧的策划和编剧完成的。

韩寒本人的作品我看着是比较奇怪的,讲故事喜欢夹叙夹议,往正面讲是什么都有一点,往反面说就是故事讲得也一般,道理讲得也不通透,而电影是一种高级的、精致的艺术,韩寒作品还远远达不到拍成电影的高度。


user avatar   zhe-xue-zhu-da-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对韩寒还能有多大的期望 ?

韩寒拍的所有电影就是写一个街溜子或者几个街溜子在一起瞎混的故事 。高中学历以上的人的生活工作他完全都不懂,也想象不出来 。

给一个街溜子加上会开赛车的属性就变成了英雄了吗 ?

没变,因为他就不懂英雄是什么 。他只懂得怎么写街溜子 。

三重门那会是有个同学的身份绑着那几个人 ,没有什么违和感。到了拍电影的阶段,就没有同学这个身份把人绑在一起了,就成了街溜子聚会,连安排身份也都是安排的邻居,亲戚,同村这样的设定,没有在某个地方遇到某个人成为朋友这种经历 。出趟门去旅游遇到的所有人不是骗子就是盗窃犯。要么就是开个录像厅,然后遇到拆迁队这样的坏人 。韩寒不知道开一个店,会认识很多朋友,就纯粹以为开店在那里就会被人欺负。他觉得,一个开店的老板,在拆迁方面前会像街溜子一样,被拆迁方抓过去打一顿 。跟公务人员的交流也不会局限在一个派出所老民警身上。开店的人更多的是跟工商税务,卫生,城管,居委会的人打交道。街溜子才是只跟派出所民警打交道。


飞驰人生——张弛,炒饭档老板

乘风破浪——徐正太,录像厅老板

后会无期——没正经工作,打桌球的厅,有印象吧。小旅馆打电话叫技师。。


80后的街溜子在90年到05年左右的路线动图直接能画出来了。在炒饭档吃个最便宜的炒饭,量大管饱还便宜,去打个桌球,赌钱弄点钱,有钱了就在小旅馆叫个技师,没钱就在录像厅熬个通宵。家底稍微好一些的,家里惯着的,给弄辆摩托车 。街溜子眼里这些老板里都有汽车 。韩寒就觉得这些老板喜欢车,喜欢赛车 。


更准确的说,韩寒没有正常工作和创业做生意的经历,所以在他的作品里的世界就是一个街溜子看到的世界,坐井观天的那种 。

互相之间插科打诨,聊天谈理想,找小妞谈恋爱,借钱,打架,嫖妓,飙车,游戏厅,打桌球,录像厅,吃大排档,希望被有钱人看重。韩寒电影中的主角就是在干这些事情,他一直认为这些事情很酷,二十年都没改过。(从三重门开始,到现在这部叫四海的电影,前面五十个字已经把韩寒所有作品的主角做的事情都囊括了。)但是放在正常人眼里这些都是街溜子做的事情。韩寒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阅历仅限于街上的一群街溜子。顺便说下,韩寒今年三十九了。。

邓超有部作品《中国合伙人》,高学历成功人士的人物原型是什么样子 。邓超肯定是研究了,并且为角色本身设计了非常好的身份反转和心理反转 。邓超作为男二号,牵引这黄晓明这个男一号以最大的身份冲突和矛盾 。四年以后,邓超和彭于晏赵丽颖演了《乘风破浪》。。。

韩寒就写不出来这种人物,对有钱人的描写都是,拆迁房地产,富二代 。他不是没接触过这种有钱人,纯粹是因为没上过班,也没有上过大学这种针对性的学科,继而无法理解别人是怎么通过创业开办企业赚钱的 。


某音有专门的街溜子视频系列,有空可以直接搜来看,基本就是韩寒的创作源泉了。


更调皮一点的说法就是,他是一个花了二十多年从文学作品到电影作品诠释街溜子视角看到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么的一个人。


user avatar   Master_road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了凸出现实和理想的区别

就太刻意反转

比如:

刚买了BMW摩托车,结果放个鞭炮把车给烧了

刚摩托反转比赛要拿第一,结果被自己人给撞没了

刚认个小舅子,结果一起喝酒跳海游泳被大船给撞没了

女主刚把车给偷出来,结果被人给撞死了,肇事者还逃逸。

大家都以为要happy ending了,结果,硬写死女主!

以前韩寒的电影,多是一些灰色幽默,很多场景现、对话现在看来都是经典,但《四海》确实有些刻意。比起之前的,确实一般!


另外,还是提醒大家,特别是广大的摩托车爱好者,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摩托车文化≠违法!

电影中,涉嫌的一些交通违法行为:

在道路上赛车(和陈小春那段),涉嫌危险驾驶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在隧道中,大家并排骑行过程中,存在逆向行驶的情况。

在广州,禁摩区驾驶摩托车,存在违反禁令标识的情况。

最后,女主被撞那段,驾驶员涉嫌发生事故后逃逸的情节,且一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且存在逃逸情节。(如果是掉海里了,很可能大概率属于逃逸致人死亡)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我是Master,祝你平安!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寒作为编剧的问题是一贯的了。从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很多观众就对这个故事充满了不解,过多的文学视角,过多的小说里的韩式自创段子被搬上了舞台,严重影响了故事的逻辑性

一个好的小说家,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编剧。况且,韩寒小说的本身,除了第一步《三重门》的故事性尚可,其他几部,故事性都很弱——并不是说他写的不好,他的文笔和写作方式,很有争议,任何一个大学里中文系的教授,都不会让自己的学生去模仿韩寒的;但是商业写手,软文写手,往往热衷于模仿韩寒写作的搞笑,尖酸,批判和轻微的魔幻性。

这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韩寒自己本人并没有被很好的编剧训练过,推动故事的戏剧性的矛盾创造力不足。这话并不是我说的——是韩寒自己说的,他说他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没有去大学接受过学术训练。所以他文学的创造性,更多的是比较好掌控的,短篇文字描述,他的长篇作品,如果仔细看,就是考短篇的,略有无厘头的对话支撑。

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写作手法,对社会批判的深度,都算不上一流的,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从专业角度。并不是说从学校科班出身的人,写作一定会有多强。文字工作其实也是对阅历,观察,思想,知识层面等综合方面的体现——但是,关键是后期得加强自我训练。韩寒很忙,他后期放弃了这方面的训练,做品牌,做广告,做融资,做车手,做宣传,做导演的同时,他还是一个父亲,一个孩子,一个丈夫。没有人是超人。人一天就这么多时间,他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这种繁重的工作量下,他不可能还有时间去提高编剧和写作水平了。

其实我曾经是韩寒的粉丝——我喜欢他的原因很简单,他敢说敢写,虽然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他曾经说《就要做一个臭公知》。他算是公开承认自己是公知,并且以公知为荣的中国第一人。虽然整个文章质量相对低下,且以他的知识专业度,不太具备做公知的条件,但是考虑到那年他才30岁左右的年龄,主要是号称媒体和群众执行监督权的,对社会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其实我是很看好他的,毕竟他今年才40岁。我觉得对于一个导演,一个编剧来说,还是进步期,我愿意给他10-15年的时间,我觉得曾经的“少年天才”拍出这种东西,应该还是向“市场”妥协了——或者,方舟子说的也许是真的:他以前也不是天才;又或者,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天赋,关键是看媒体怎么写你。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人?

韩寒82年出生。2000年出版三重门。在博客时代和后来的微博时代,他在互联网上最火的时候应该是2012年之前。

假设你说的年轻人是指18-28岁的,而不是30几岁40几岁的小哥哥小姐姐。

在那个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而大多现在的年轻人,那个时候还在高中准备高考、出国。

所以除了过早进入社会提桶进厂的年轻人,谁知道他是谁啊。


user avatar   Melothefish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韩寒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于母亲又是如何看待的?

他的书我都看过,他的电影我也都看过,但我在他的文字和镜头里,感觉最深的是,他好像完全不了解女性的心理,又好像始终在拒绝深入了解女性的心理。

他的所有创作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是一个浪迹天涯的男人,女人只会拖累我拔剑的速度。

他的小说里永远只有初恋情结和兄弟情深,最好的女人是还没长大的纯良少女,长大了不是为钱卖身的女人就是为了更多钱花式卖身的女人。

他的电影里永远都是父子和解、对亲爹的爱恨纠葛,最好的女人还是没长大的纯良少女,长大了依然不是为钱卖身的女人就是为了更多钱花式卖身的女人。

你看他的东西,你会觉得他的世界观少了一块,关于正常女人的一块。

他似乎就没明白过,很多很多女孩子是没那么爱钱的,至少不是他想象得那么爱钱,她们只是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生活、结婚或者不结婚、生育或者不生育,不是看到谁有钱就往上扑、视普通男孩子如草芥。

很多很多女孩子也是没那么愚蠢的,漂亮女生并不都是等着大款来包养,普通女生也并不是听两句男人念的酸诗就上赶着倒贴,她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她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认知和学业、事业上的追求。

但这些女孩子,在他的作品里都消失了。

倒是很应了上野千鹤子在《厌女》里提到的,很多男人眼里的女人只分两种,“母亲”和“娼妓”,“母亲”单纯善良无私奉献适合娶回家,“娼妓”美丽但危险只适合用来取乐。

甚至在韩寒的世界里,“母亲”这种女性都缺失了,变成了“女童”和“娼妓”,“女童”不谙世事天真烂漫,需要他去捍卫和保护,“女童”之外就只剩下“娼妓”,可走肾不可走心,走心就要骗他钱。

没有一个女人是配得上他的,女人,呵,肤浅的生物罢了,怎么能明白男人走马天涯的壮阔情怀?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疑惑,他的母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对于女性的理解与认知仿佛是天然的缺失,看不到母亲对他的影响和塑造,他的创作里也几乎从来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母亲形象。

哪怕是在穿越回过去的《乘风破浪》里,他创作出的“母亲”还是一个幻想中的符号,不带七情六欲的那种。

如果这种思维放在一个年轻男生身上,多少还能理解,毕竟他见识太少,他不懂。

可韩寒马上四十了,有母亲有老婆有女儿的中年男人,又是一名创作者,就显得非常诡异。

这方面他甚至不如老一辈的余华、莫言,那一代作家对女性的理解,都远比他这个新时代的人更丰富。

所以从《后会无期》到《四海》,从《三重门》到《1988》,一揽子看下来,我老有一种鬼打墙的感觉,这么多作品,实质上有啥区别?

韩寒出道20多年,这20多年里社会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女性整体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大家都看在眼里。

可他好像还是那个混不吝的小镇青年,梦想着拥有一台摩托车就拥有了全世界。

《四海》口碑断崖式下滑,也就不难理解了,拿着过去的观念试图感染现在的人,最后无非就是四个字:格格不入。

一次两次还行,算个人特色,但不能老是这样吧。

悲剧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惨也不是,虽说惨兮兮的故事不太适合春节档,但口碑可不跟着档期走,口碑永远是跟着故事走。

刘浩存的负面影响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根源就是韩少有太多年没往前走了,他心心念念的那种“男人的浪漫”,已经入土了。

当然能20多年如一日地保持“初心”,不是容易的事,他有他的坚持也不是错。

但人总归是要成长的,尤其是男人对女人的理解,是要成长的,陈正道40岁的人都能拍出《爱很美味》,徐峥快五十了都监制出《爱情神话》,韩寒却还是像一个玩儿着玻璃珠子等着邻居大哥哥带他闯世界的懵懂少年。

他倒是挺纯粹,但纯粹的反面,就是拒绝长大啊。


user avatar   clue-71-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口碑崩盘其实不是很理解,我更愿意相信,是韩寒的电影以前被捧的过高了。所以这次正常发挥,也难以回天。

昨天朋友去看了《四海》,看完连夜跟我破口大骂,认为是韩寒四部作品中之最烂。

于是今天抱着无非一死的心态去看了,可能是因为底线降的太低,看完竟然觉得还没有那么差。

这当然不是说《四海》是部佳作,在此要特意强调一下。因为现在网友的被害妄想心理太强,动不动觉得只要一件事与自己意见不合,对方一定收了钱。其逻辑好像是如果自己长得丑,一旦有人指出这事实,则该人一定是美容院的托儿。

其实真没有。

或者说,你可以认为它烂,但说是韩寒四部里的最烂,不大敢苟同,毕竟有比这部更烂的,起码烂的各有千秋。

这依然是一部十分标准的韩寒电影,弱逻辑的故事,弱现实的背景,弱智般的女主角。

韩寒向来不是一个很好的讲古佬,哪怕是在写小说的时候,他最为人诟病的也是情节。常常会出现这个角色此时很重要,下一秒突然消失的情况。只能依靠他的巧思与幽默,加上一些文艺情怀去撑起整个作品。

电影也如是,但他的《后会无期》很好。因为就没打算讲一个很完整的故事,仿佛是人生里的琐碎片段攒成的一个公路电影,那些断续与无稽,都成了过客的唏嘘感。

到了《乘风破浪》,则已经看出韩寒的另一个特质:港片迷。

作为一个看香港电影录像带长大的小镇青年,韩寒很喜欢以此就地取材,所以乘风破浪拍的结构极其类似于陈可辛的《新难兄难弟》(陈还为此给韩商业互吹了一波,处事高明已达到化境),都是讲一对父子如何以时空穿越的形式,得到了世纪大和解。同时加上一些韩寒自己觉得很好笑,但完全忽略文字喜剧与喜剧语境差异的烂梗(韩寒的电影里,几乎所有角色都能忽视人物背景,信手拈来一段韩式谐音梗or自编油腻顺口溜,四海也未能免俗)

而他弱智化女主角的风格也初窥门径,到了《四海》则又一次发扬光大。为什么不提《飞驰人生》呢?因为如果黄景瑜如果不算女主角的话,那该作几乎没女人戏份。

《四海》的好在于韩寒苦心设计的一些笑点,有的仍可以打动人心,而且这一次不得不夸的一点,是韩寒拍父子情,比《飞驰人生》时的浮夸,要好了许多。

沈腾将一个中年潦倒,另有家庭,但在亲生儿子面前仍要装作云淡风轻的形象,演的活灵活现,虽然出场不多,却好过《飞驰》十倍。更加凸显了沈腾作为一个演员的价值,而非是在拍《郝建开赛车》、《郝建穿越了》、《郝建大战外星人》等贴牌角色(虽然喜剧效果未必不好)。

坏处自然也一眼可见,韩寒要么是不好好讲故事,要么是讲一个极为烂的故事。

我认为他以后还是专注于前者吧,毕竟不好好讲故事,就像是郭德纲2012年以前不上春晚一样,或许还能被人认为是故意的,是特立独行的一种表达。但你一旦上了,最后说成那样,以前那个伪装就破功了。你不是不想,你就是不会。

本次的故事仍集中于表达韩寒的两大思想:自我实现与自我感动。

韩寒一向是有一种迪斯尼式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梦幻价值观,故事里的角色,不是靠现实意义上的成功来作为目标,总是一种“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一定要按这条路走下去活个明白”但其实活不明白的尴尬感,他还十分鼓励这种价值观。

这放在公路电影或者荒诞现实主义电影里,似乎是不错的,可韩寒又希望接地气,讲一个老百姓都喜欢的春晚故事,可角色丝毫让人无法起到共鸣。比如这次的《四海》:

为什么男女主角彼此有话从不说清楚?

为什么警察就在旁边,还对自己态度极为友善,人也对自己很仗义,可是刘昊然仍然把钱给高利贷拿走?

为什么刘昊然肯为刘浩存玩命,却连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没考虑过?

如果这是个武侠小说,那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就像《雪山飞狐》里,为了一句话就能说清的破事儿,几代人都成为世仇。

但你放到一个以现代社会为依托的背景下,总觉得男女主角都像是智障,为了自己偏执的表达而付出一切,包括生命。我爱你,我想的不是怎么跟你好好过日子,怎么帮你解决麻烦,而是我怎么让我自己觉得我爱你,而你跟观众还必须得感动。

因为一张手持身份证照片,以及被威胁几句,就能豁出命去做这些事情,我觉得韩寒哪怕设计成是刘浩存被高利贷给拍裸照了,都合理一些。最难得的是,男女主角还都是一样的傻,这已经不能叫纯真了。法盲就说法盲。

而本来吧,欠债这件事就够荒诞的了,更荒诞的是,韩寒还特意用了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梗(还小心思的特意将该书放在电影里刘昊然枕头边),女主角赚钱了也是想着帮男主赎回摩托车,而男主则是赚钱帮女主还债。

可惜在一个逻辑本身很尴尬的前提下,只能无限的怀疑,为什么俩人能把生活过成这样,而不是感动他们彼此的付出。

有人或许说,你怎么这么市侩?这才证明了爱情是豁出一切的啊。

的确,杰克为露丝豁出性命,是因为泰坦尼克号沉了,如果杰克上了救生艇,露丝就得死。这个价值取向就合理了——我爱一个人,在这个人生命出现危机的时候,我愿意以死相待。

可是韩寒塑造的诡异人物逻辑,给人感觉像是因为女主角遇到了一道数学题不会解,十分恼火,男主角看到女主角痛苦的样子,然后一怒之下把黄冈密卷出题人给杀了。

结果呢?题该解不出还是解不出。

当然,这也牵扯到韩寒的另一个惯性思维,就是女角皆为智障的存在,以及并非是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项负责推动剧情的元素。

你很难看到韩寒电影里,女人能干出什么正事儿。无论是赵丽颖还是刘浩存,在韩寒电影里,只负责美,以及无助。

这本来无可厚非,毕竟无论是大男子主义,还是大女子主义,你专注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给观众带来快乐,没有正常人会看不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成龙电影里,女性的角色辨识度被压到很低,几乎不出彩,可替代性极强。可没有人会因为这个来嘲讽成龙不会拍女人。因为大家要看的是成龙跳楼,成龙搏斗,成龙玩家具。

但韩寒总是以文艺爱情片的想法,去完成自己心里那种“男人满腔热血,女人一张白纸”的臆想梦,给女角色极多的空洞戏份,以及无用人设,会让人看的心里很不舒服。扬长避短不是罪过,以为自己很长,其实很短,才是最可怕的。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吧,我认为《四海》还是可以一看的,起码在我这里及格了。仅仅是及格。不一定非得去院线,如果不是极其喜欢韩寒,或者几个主演的,等上了视频网站,再去看也不迟。

这就是一部发挥正常,甚至偶有亮点的韩式电影,不要拿《后会无期》比,韩寒前十年写书的才华全放在那部戏里了。起码跟喜剧加低配版阿郎的故事——《飞驰人生》及非城镇户口版新难兄难弟《乘风破浪》比,《四海》并没有极其大的落差,韩寒该有的好看里面都体现了。

而该有的难看,也总是那么一成不变。

全文完。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关剧情。

我想起个事,就是美洲大陆,马是灭绝了一次的,印第安人们建立了城市和文明,只是没马可骑。

直到地理大发现以后,

马又回到了美洲大陆,

这下好了,

印第安人遇到马那真是爽到了,据说连城市都不管不顾了,整天骑马到处玩,玩到哪算哪。

现在影视剧里老有对印第安人的刻板印象,觉得他们是游牧民族,骑着马围着篝火,看起来挺原始的,其实都是马闹的,之前人家也是大城市人。

我感觉韩寒一度也是思想挺深刻的,

也是因为开上车,玩上赛车以后,三观跟着感官跑,跟印第安人见到马似的。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电影可以改名,就是《小镇街溜子奇遇记》。

在好莱坞前三部电影太成功,导演改风格翻车的事到处都是,可是韩寒还没改风格呢!怎么就翻车了。

这个电影我可以这么形容,开场他就带着观众来到山顶,看到最美的风景后。

电影就开始一路向山下冲,不但不刹车,还踩着油门往山下冲,我以为冲到山下就停了,没想到山下还有条沟,我以为到沟里停下也行,没想到沟里还有一条不见滴的深渊,那条深渊深的看不见底。

我看完电影,到现在还感觉电影在深渊里没掉到底。

先说大框架的设计,电影开始前半部分电影在童话小镇里,所有人都过着梦幻而又美好的生活,在这个设定里,所有行为都可以是合理的。

但是电影后半部分却是现代城市森林,导演就在这个森林里迷失了自己。

这部电影到沈腾离开还保持95分的高水准,到六十分钟欢歌死掉,还有80分水准,但是进入城市后,直接就是0分,如果你买了票,看到欢歌死掉,直接离场,你肯定会留一个美好印象,但如果你非要接着看下去,保证让你闹心的要死。

电影前半部分设计的童话小镇里,观众可以接受任何设定,那就是孤单小镇街溜子遇到自己亲爹,老街溜子回家。喜欢的女孩哥哥也是小镇顶级街溜子。三个街溜子各种巧合碰到一起,电影里就是各种巧合设定,但是童话小镇的大框架下,观众接受任何巧合,而电影就是用各种巧合去推动故事前进,全都是巧到不能在巧的事。

但是沈腾的离开,故事风格瞬间改变,还能接受,因为尹正扮演的欢歌还在,戏剧冲突还在,但是尹正的死,让故事主线变成用高利贷推进,同时韩寒设定了一个警察和高利贷出场。

于是进入下半场城市森林,突然发现韩寒进入城市森林以后就不会讲故事了,韩寒好像就没有过城市底层生活经验。同时城市森林的设定里,巧合竟然还在发生,男主还靠巧合推动故事前进,但是这已经离开童话小镇设定了,观众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反观女主却进入城市森林,巧合和他基本无缘,一路倒霉到底,可是现代城市工作机会多的要命,少的是高薪白领工作。底层工作一抓一大把,女主的碰壁与倒霉显得十分刻意和无知。

电影高潮部分继续用巧合和幸运推动,真的是巧合让人无力吐槽了,韩寒太骄傲了,骄傲到把观众当做傻子,整个电影毫无逻辑,欢颂就是行走的悲剧,哥哥骗他借裸贷,各种黑暗于一体,如果你要拍黑暗,就不要在电影里制造各种毫无逻辑的巧合,男主喜欢赛车就遇到欢歌,山路赛车赌全部身家,就遇到陈小春教授赛车,弯遇钢筋车还能急刹救命,遇进城没钱就遇到乔杉给工资,还先给钱。

这么多巧合的情况下,一个男主高空摔车加大火都不死的设定,女主莫名被男主老板开车撞死了,这是什么逻辑?

韩寒电影格局一向不高,他早年博客文作风 导致他电影里价值是扭曲的,发现没有,他的电影没有任何大陆价值观,如果说是台湾故事都没有问题,没有任何价值观体现

你看看文牧野的奇迹笨小孩,那里面对于中国时代进程有着自己的思考,可是从他第一部电影到四海,都没有任何价值观体现。

乘风破浪开始成熟,到飞驰人生其实没有价值观体现,就是讲了一个成年人梦幻般的故事。基础上成功过 然后重拾信心。

你看韩寒早期博客文章就知道,他和时代割裂了,他和过去切割,但是却不承认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可是他又是一直吃着时代红利的人,他现在就是纠结的,他的粉丝都是那个时代积攒下来的 他换路径,老粉丝会抛弃他。

他不换 年轻人不喜欢他 他就是这么纠结。

韩寒一直都是时代宠儿,他走在时代最前沿,时代对韩寒好的出奇,无论韩寒做什么,都会有人喜欢他,包括电影。可是韩寒终究是跟着时代走的人,那个时代他选择批判,凭借优秀的文笔,又网罗了一大批拥护者。可是做了电影之后,他又选择了和过去的自己切割。

但是他又不敢承认自己是时代红利的获益这,他纠结,他又享受,可是时代是滚滚向前的,任何人在这个永不停止的浪潮面前徘徊,结果可想而知,韩寒必须要重新去想一下了,面对新的时代该怎么选择方向,当大浪砸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能量比喻了。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韩寒已经不是那个韩寒了。

韩寒,也可能是那个给人代笔的也给全庸,金庸新代笔过的松江大学生,早就脱离了他们描绘的阶层和时代……(当时韩寒代笔门后,知乎上有一个自称韩寒代笔的给出了很多很多证据,然后一天后帖子没了,那天刚好看到,关键那个人写那篇回答用的文风和韩寒的一模一样)。

我第一次看三重门时,初中,韩寒二十左右,“他”描绘的那个亭林镇,我非常熟悉,触手可及,就像天马赛车场,沈砖公路一样真实。他说的所有故事都是搭建在现实生活上的。

后来他有钱了,也被人盯上了,没办法再“写”文章了。其实作文比作曲轻松且有瘾,连乾隆那么忙八十都继续写诗过瘾,韩寒却已经不写了,这么看代笔八九不离十。同时他的生活也脱离普通人实在太久,已经想象不出来了。

很多人以为只要多调研多接触,这种现实主义题材就很容易写出来演出来,完全不是的。就像我现在完全无法真正地想象高中生的生活和我当年有多大不同一样。我总是能接触高中生,但那种违和感,时常提醒我和他们的格格不入,已经失去了去体会感受的能力了。

《四海》就很生硬……这种“生硬”可以解读为“刻奇”,不是很好。




                 

相关话题

  李安的饮食男女里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大神们,请问下列图是出自哪几部电影,谢谢? 
  有哪些电视剧,电影,动漫,小说里面某一个人物去世之后影响甚至让后面的情节都失去了精髓? 
  如何评价电影《无双》? 
  电影《狙击手》里用铁勺子发现对手,这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剧情需要? 
  数学角度看,按照电影《动物世界》的赌徒游戏规则,如何才能赢得游戏胜利? 
  我觉得《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挺好笑的,为什么评分还不到 7? 
  《奇异博士 2》发布的新预告透露了哪些信息?故事会怎样开展? 
  三次炸水门桥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拼尽全力炸掉水门桥?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什么你印象深刻的细节? 

前一个讨论
如如何看待男朋友过年红包只发了13.14?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张艺谋请求影院给《狙击手》排片「别老是凌晨和半夜」?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