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问题我可以来回答一波!福冈这边有家生产核酸快速检测器的公司,老板中国人,19年的时候日本流行奶茶,这个老板就投资建厂生产奶茶,结果刚投产那股风就过去了,本来都打算破产了,结果疫情爆发。老板果断转型,生产消毒卡,卖的那叫一个火爆。赚钱赚翻了。好多中国人都去这个工厂干,一天大概八到十个小时,两万日元一千多块钱工资。现在又在生产核酸快速检测器,就是一个小袋装的,其实没那么好用,工厂里的中国人都戏称为智商检测器!总之卖的相当火爆。
问题是这个工厂所有的东西,除了沙子水泥是日本的,其他全都是中国运过来的,其实就是直接把国内一个工厂分解开运过来了,然后从老板到工人也几乎都是中国人,生产材料也是国内来的,搞笑的是包装袋上写着日本制造,卖的还挺贵。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其实日本人就是放不下心里那点自卑又好面子,中国产的东西好多不比日本差,日本人就觉得欧美日的东西好,问题是他们的东西价格贵产量还低。
加点内容,关于有人问到我怎么知道沙子水泥是日本这边的,查公司账了吗?是这样的,这个厂子当时建厂的时候就有一些中国人在这边干活,这事这边的中国人都知道,我去干活时这个厂子里的机器标签都是中文的,就连存放在停车场的木质板上面都是中文的,其实就是把国内的一个工厂整个搬了过来!
反应了占领舆论高地的重要性。
有了舆论高地,煮饭可以有煮饭仙人
有了舆论高地,合气道可以开一百多个分坛(类似于浑元太极的武术)
例子太多,总之真不应该去说别人虚伪,毕竟咱也一直这么干。只不过我们在规则有了以后这么干(假洋鬼子产品),他们则直接制定了规则(洋鬼子的东西质量好而高级)。做生意人家还是更高明一些。
说明日本人闲的时间太多了,不懂珍惜时间。
工匠精神,恐怖如斯。
钢铁是修改数据的,药品是修改检测报告的,煮饭的、沤粪的都是“仙人”,就连鳗鱼、蛤蜊也要编出一个“高贵的出身”。你看,日货真的很优秀吗?日货优不优秀我不清楚,但日本人真的很会讲故事!从“马桶里的水能喝”,到“夏令营中的小学生”,再到“一个盘子刷八遍”......什么是最高级的“洗脑”,这就是!
实际上,我多么希望这个故事反过来啊,商家用日本的蛤蜊冒充“中国货”,贴上“中国产”的标签,伪装成中国的高端品牌,高价卖给日本人啊。
我们中国人要知耻啊,我们不是没有好产品,不是没有好匠人,我们不会吹牛逼,不会讲故事啊。或者说,我们吹牛逼、讲故事的都是反贼啊。
日本的营销鬼才们,能让日本人充满民族自豪感,以用日货为荣,不是“国货”,也要包装成“国货”;中国的营销鬼才们,则是让中国人崇洋媚外,以用日货、德货、美货为荣……明明是国货,非要弄一个“洋出身”、“洋血统”。
都说中国的生产者被国际产业链剥削,都说我们占领不了高端产业,都说我们被那些“国际品牌”贴牌子收割专利费、智商税……实际上,我们连一条鳗鱼、一只蛤蜊都不敢大大方方地说是“中国造”!还有什么脸面说要替中国勤劳勇敢的生产者们求公平?
新中国七十多年,无论是科技、工业、军事、经济……都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唯有中国的文化输出、商业营销、品牌树立是一败再败;中国的工科人才、理科人才少有拉胯的,中国的文科、商科人才呢?一大堆的假洋鬼子,感觉都是给敌人培养的。
日本的“工匠精神”、德国的“下水道”、美国的“契约精神”、“人道主义”……都是我国的文科、商科人才配合宣传出来的,有些还就是本土的手笔。而污蔑、诽谤本土品牌的,否定国货产品的,也都是这些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
技术上、工艺上落后的,中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工人在拼命追;但做出来了,做得更好了,甚至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神话了,依然没有人讲自己的故事?那该怎么办?
反映了人家比我们的老百姓更自信。
人家普遍觉得“我们国家的是最好的”,
我们普遍觉得“进口的才算是最好的”。
我认识的很多朋友,无论是车还是家电,都喜欢把“我这是原装进口的”放在嘴边,我认识一个家庭条件不错的,上次去他家,跟我说全家都是大金空调,比格力好多少多少。
跟我说他的Q5是进口的,和国产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对本国产品的自信,韩日都比我们强,当然人家确实比我们发展好很多年。
我现在在网上看到的,对本国产品自信的,大概就只有玻璃等几个产品。
只要是质量非常好的玻璃,网友往往说“这一定是中国玻璃”,这个确实牛逼。
目前能让人有自信追上来的,除了玻璃,还有格力空调、大疆无人机、华为手机、坦克300系列越野车等。
刚刚提到的四个品牌,除了大疆是遥遥领先,其他三个还不敢说,所以网上骂的很多,对自己国家要求太严格,对外国要求就很少。
反正绝大部分的产品总觉得国外进口的好。
这需要产品进步,也需要我们消费者更加宽容和热爱民族。
日本这个事,其实该反省的不是日本人,骗人的是他们的企业,但是说实话:仅仅拿日料来说,我们绝大部分人依然觉得日本的就是比中国的好……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他们的不见得比我们的好。
我这回答会不会被认为是精日?应该不至于,我是标准的恨日党,日本沉了我都能很开心。只不过人家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学。
熊本县蛤蜊产地造假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这个憨憨造假造得太过儿戏。
熊本县蛤蜊年产量21吨,它生生销售了2485吨,造假造出了硬伤。
熊本县这种菏泽而鱼的行为,都能引起造假同行的共愤,造假也得符合逻辑,也得可持续发展不是?
所以熊本县的行为触动了造假圈行规,成为众矢之的,还动用dna技术鉴定蛤蜊真实产地。
建议彻底发扬日本精神,对所有在售蛤蜊重鉴产地,决不许造假这种龌龊的行为在日本横行,同时也还被造假蛤蜊清白,我堂堂中华蛤蜊至死不背日本蛤蜊的污名!
国产食品真没那么差
——说给某些同胞
这个あさり其实就是花甲,花甲粉那个花甲,我们东北这边叫花蚬子,学名 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中文正式名称是菲律宾蛤仔
日本到港要求鲜度,一次海货没法全卖出去,渔民的办法是回海保鲜,但环境温度和盐度、水体营养条件都不同,所以根本不能静养,按照报道的说法,你得在日本养殖海域生长一年,才能说是国产蚬子,但如果把中国蚬子放到日本滩涂静养一年早就嗝儿屁了,所以就出现了跳水蚬子
其实如果按照正经流程,这个过程本身没有什么可吐槽的,你老老实实说你是进口蚬子就完了
而且就渔获质量而言,日本蚬子还真就不一定更好,中国和朝鲜半岛的蚬子比起爱知和熊本,养殖和捕捞纬度更高,水温更低,贝类生长周期长,鲜度更好
日本农副产品价格高还是因为日本的农业基本国策和农协的限制,但这次乌龙其实也是一系列的投机和不正当竞争的结果,日本花蚬子产量年年走低,但按照市场规律,本来应该因此国产农产品的整体价格会变高,但是爱知县的渔民发现他们的蚬子还是买不到好价钱,因为熊本的蚬子总能以更低的价格打入市场,爱知本地蚬子根本没法与其竞争,其实是当地渔业协会把原来早就没有产量的滩涂给租出去了,其实案件事发也有多次了,但是已经无贝可收的渔民还是宁可选择弹幕更多的方式铤而走险,以压低产品价格获取更多收益
一斤蚬子27块钱,基本上是我们这边零售价的四倍左右,按照一般的食品价格计算,算是比较正常的区间,但每一斤就要多付30%的价格的话,一般更高占比的消费去向,也就是餐饮采购,就要掂量掂量,尤其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大量购入蚬子的差价还是非常明显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中国的农林牧副渔产品价格真的低,即使是高附加值的非必须农产品溢价依然是不高,即使日本不以进口货假标国产,按正常进口蚬子价格折半,也就是50円,都有利可图。
日本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见下图),原因令人暖心(见题目)
本质上,这和名创优品冒充无印良品,成田文具说成是日本品牌,周住冒充雕牌,全庸故意写的像金庸,知乎上亿用户都是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其中一半还都是985211出国留学人员,都是一个性质。
中国蛤蜊不能吃么?能吃,而且很长一段时间还没有被发现,但能冒充成日本蛤蜊就能卖的更贵,利益更高。那你能咋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