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我提的,目前也处于萌新学习中,先自问自答抛转引玉一下。
作为一个普通人,战争的本质、大国的博弈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战争对普通人造成的影响、伤痛,特别是对孩子身心的影响最戳中老母亲的心。身处战争之外,可能无法对饱受战火摧残的家庭感同身受,但从一些绘本中读到的故事足矣在我们心中种下和平的种子。
对高敏感的孩子来说,一上来就把战争的残酷说给他们听,难免用力过猛。不如先从小处着眼,把战争隐藏在背景里。在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里,看看普通家庭温情的守护、孩子如何在战火中坚强地抗争、成长和疗愈。
在二战背景下,上海遭受空袭,身为建筑设计师的爸爸造了一座不怕轰炸的房子,给了四个家庭以庇护。在这个房子里,十几个孩子健康地成长,过着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一样无忧无聊的童年。
在战争年代简直是个奇迹。
打开书,就是一个老人的童年回忆。在爸爸造的房子里生活、打闹,调皮孩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会心一笑,同时,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由画面展现的历史场景极具震撼。
书的内容称得上厚重:厚重的水泥防空楼板、厚重的父爱和涂抹着厚重历史色彩的画面。只有书中孩子们身上的一抹亮色,带来轻快灵动,代表着希望和未来。
在战争年代,能够自己设计并盖起一栋可以抵御飞机轰炸、自带游泳池、需要给地板打蜡的房子,自然也不是普通人家。
作者杨志成生活时的上海是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先后经历日本占领和国民党统治,是“一种很特定的情景之下的童年”,在这种动荡时局下,他整个家族对中西方文化交流都做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其父杨宽麟,中国第一代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学家,他参与设计的建筑包括上海的美琪大戏院、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等,指导修建的工程还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工人体育场等。
看到这本记录二战时期可谓“精英阶层”的童年经历,不由感慨祖国的强大。从半个多世纪前任人宰割的状态,变身为与超级大国平等对话的强国。精英阶层才能享受的生活,如今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也都习以为常。
这些进步,全都依赖于和平发展,一旦战争爆发,难以想象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巨变。如今许多专家也在分析,俄罗斯因为发起战争,经济可能会倒退十年、二十年,战争发起国如此,更不要说处于战火中的国家了。
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物质匮乏时期,妈妈智慧的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帮安娜换取了一件新大衣。
战争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困境、精神上的摧残,但亲情是最好的陪伴和疗愈。
妈妈和安娜一起,从搜集原料、到加工、制作,全程参与,乐观地想办法、解决一个个困难。让读者深感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懂得感恩和珍惜。
除了战后背景要素,在书里还融合了延迟满足、学会等待、职业启蒙、服装专业知识、公平交易、财商启蒙等诸多元素。
比如剪羊毛从冬等到春,纺线从春等到夏,染色从夏等到秋,纺织和缝纫等了一个月,没有钱购买就用以物易物的形式曲线救国等待,不愧是一本大奖作品。
这本书出人意料、结局让我感到震撼和温暖。画面温暖、故事内容温馨,是3岁宝宝也能接受的温情反战绘本。
一双鞋子形影不离,陪伴一个小女孩玩耍、跳跃、舞蹈,直到其中一只在爬树时撕裂了。只有一只好鞋子也不能单独穿呀,妈妈把一双鞋子丢进了垃圾桶。
后来,拾荒者捡走了那只完好的鞋子,经过仔细的清洗、擦拭,它和一只被清洗地干干净净的袜子一起,被装在一个礼物盒里。
谁会要一只鞋子和一只袜子呢?
原来是Rita,一个独腿的女孩,她喜欢她的礼物。晚上,她睡得很香,即使那场让她失去一条腿的战争也没有让她失眠。
这本书全程只出现了一次战争的字眼,却把整个故事解释得清清楚楚。战争的伤痛隐藏在故事背后,让鞋子的疗愈之旅愈加感人。
在这个充满治愈、阳光和新生的绘本里,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从战火里爬出来的坚强的孩子。
挂在秋千上的舞蹈裙,就是Rita战胜一切、顽强生活、依然热爱和坚持舞蹈的胜利旗帜。
战争中的温情只是调剂,真正的战争是残酷的,下面这些绘本不会温柔地安抚孩子,只会带来眼泪和思考,让我们对战争的伤痛感同身受。
这种经历无需回避,体会战争的残酷,才更珍惜当下的幸福。
《32秒16》刻画了当代战火中走出来的奥运选手短暂曲折的一生。北京奥运会200米赛场上的最后一名,跑出了32秒16,比第一名慢了整整10秒,却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她就是索马里的奥运选手萨米亚。
参加奥运会前,她决心为祖国而跑步,冒着生命危险练习,近在咫尺的枪击、民兵的人身威胁、随时发生的爆炸,她毫不在意。
就像爸爸说的:
如果你真的相信,那么,有一天,你会带领索马里的女性,从男人加诸她们身上的束缚底下解放出来。你会是她们的领袖,我的小战士。
然而北京奥运会归来,当得知自己的父亲死于亲如手足的朋友手中,她世界瓦解了:
如果我的国家能把我亲如兄弟的男孩变成禽兽,如果我的国家能把我的好伙伴变成杀父凶手,那就代表我对我的国家而言什么都不是。
为了能参加下一届奥运会,她选择走姐姐的路,离开索马里,偷渡去意大利。经过非人的旅途,然而奥运主角光环终究没有降临在她身上,最终殒身大海。
身在和平环境中,我们无法体会萨米亚经历的一丝一毫,自由、健康、亲情、生命全都不是能够自己掌握的,为了奔跑,她不得不豁上性命,然而命运之神也并不会像电影一样安排大团圆。
战争的残酷触目惊心。
这本书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让孩子透过战争的现象体味人性本真、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的故事。
女孩罗斯·布兰奇居住的小镇上来了很多士兵、他们身上的红色标志和手里的红色旗帜和女孩头上的红色蝴蝶结一样醒目。
女孩发现森林边缘的铁丝网对面住着很多瘦骨嶙峋的人,她开始省下自己的早饭,偷偷穿过森林、从铁丝网的缝隙里把面包送给他们。直到有一天,女孩在铁丝网边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
后来,春天来了,铁丝网外女孩呆过的地方,绿色的草地里长出了一朵红色的小花。战争结束了,集中营里幸存的人重获自由和新生。
这本书明暗、色彩对比,营造了暗无天日的战争背景,跳跃的红色引人注目,纳粹的红色代表杀戮,而蝴蝶结和小花的红色则代表人性和希望。吝啬的色彩使用却表达鲜明的反战立场。
主人公的名字意思是“纯洁的白色”,代表人性的本真、孩子的满腔赤诚。
对平民、特别是无辜的孩子来说,战争太残忍、太可怕。
我们热爱和平,但一旦战争找上我们,中国不会退缩。中国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就是作为军事强国的象征。下面几本有关航空母舰的科普绘本带我们走进了作战舰艇、海战的现场,看得我们血脉喷张。
它给3岁以上孩子科普什么是航母,组成部分,以及航母在军事强国方面的重要意义。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目前各国最重要的作战舰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可以自主设计建造大中型航母的国家。
它由许多部分组成,包括舰岛、飞行甲板、机库、升降机、舰载战斗机等。
巨大的飞行甲板是航空母舰最引入注目的部分了,看着平坦一块,其实并不是。
舰载战斗机擅长远距离攻击。它们起飞时需要在甲板上助跑,然后一跃而起,叫做滑跃式起飞。另一种起飞方式为弹射式起飞,即通过弹射器将舰载机弹到空中。
为了将舰载区和起飞区分离,避免干扰,我的甲板采用了斜角式设计。
舰载战斗机的起降需要依靠地勤人员引导才能顺利进行。飞行甲板上噪声极大,因此需要手势引导,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走你航母style了。
除了甲板,航母上还配备有近程防空导弹、反鱼雷装置、近空炮、干扰弹发射装置、驱逐舰等自卫武器。
除了这些战斗装备,航母还是一个巨大且完善的生活工作场所,为全体舰员提供日常所需,吃饭有食堂、睡觉有床铺、生病有医院、运动有甲板、甚至还有快递收发处。
别看上面这些专业术语很难懂,这本书妙就妙在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航母,让冷冰冰的铁疙瘩变得亲切了好多,适合3岁以上宝宝阅读。
我娃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当我开始读,她从开始的抗拒秒变兴致勃勃,作者功力深厚,牢牢抓住学前幼儿的兴趣,让看上去看遥远枯燥的国防科普也变得如此平易近人。
这本书它真实展现海战的场景:
扣人心弦的海战大场面,一定会让小军迷爱不释手。
军人题材的绘本我们看的不多,这一本由于贴近生活,并且队友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我陪娃看着看着竟然共情到不能自拔,看哭了自己。
小女孩日常只有妈妈陪,一年中难得有机会陪妈妈去军营探亲的经历,正是队友小时候的真实经历。长途跋涉的绿皮车、训练场上的号子声、用啤酒瓶当擀面杖的热闹军营生活,仿佛把我带入其中。
又联想到由于疫情,老公在海外学术搬砖,2年多宝宝都没有爸爸的陪伴,自己带娃的辛苦也被放大了,感觉我们和小女孩母女一样可怜。
有了这些亲身经历,更加体会到军人的伟大、军人家庭的付出。感谢他们、她们,舍小家为大家,保卫家园,独自坚守,为我们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以这套红色经典绘本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从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小英雄故事出发,让同伴的力量引导孩子接受爱党、爱军和爱国主义教育。
整套绘本画风多变,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唯美梦幻的画风,有《鸡毛信》亲切的水彩画风格,也有《闪闪的红星》类似版画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一套良心之作!
我娃听故事时,代入感特别强,时刻为故事里的小朋友们担惊受怕,敌人一出现,她就要我飞快地翻下一页,跳到小朋友安然无恙的那一页才放心,中间哭了好几场。哭完人家说:“哭也要看!”
对普通人来说,战争就是灾难。中国有句古话:“不战而屈人之兵。”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