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你有哪些感想? 第1页

  

user avatar   michael-4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闭幕式尾声,主题曲《雪花》再次响起,会场化作留声机,最后成为雪花形状的星河,发出无限光芒。从本届冬奥会开幕式,到冬残奥会闭幕式,贯穿始终。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

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

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

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






user avatar   zhang-a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 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

2022年3月会被记录在历史上,它让每个人看见冲突带来的苦果,所以能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争取到一片净土,真的来之不易。突然发现偏见无处不在,健全人和身障人士间有偏见,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会有偏见。也许它不能被消除,但它可以通过沟通减少误解,体育就是很好的桥梁。

可无论是夏奥还是冬奥,残奥会的关注度都远不及奥运会,这是很现实的事。15%,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大量身障人士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但是被长期忽视。


北京残奥会闭幕式,是安静内敛的。它以巨大的唱片机贯穿始终,唱片面上变成巨大的屏幕,闪回冬残奥会比赛期间的精彩瞬间,看着一位位身障运动员战胜自我,摘金夺银,让我从心底深深佩服。

残奥闭幕式一切从简而高效,志愿者引领者各国代表有序入场,当然不能忘了这么多天带来快乐雪容融。这只小家伙现在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连外国粉丝都有不少呢。

其实能直观的感受到,中国在大型活动中吉祥物的探索越来越成熟,从之前的二胡卵子到今天的冰墩墩雪容融,好设计不只是逗一乐儿,还可以带来口碑和经济的双丰收。就连二次元大国日本,都被这两小只萌不亦乐乎。

在交接仪式上,北京残奥会会旗顺利的传递给米兰,意大利的女歌唱家现场演唱国歌,一袭红衣,充满斗志。另外也播放宣传短片《光》,意大利不愧是艺术大国,我已经开始对2026年超级期待了。

残奥会主席,他开幕式的时候着实火了一把,这次闭幕式明显收敛很多,他夸赞北京残奥会是最好的一届,还大声说谢谢。但我猜他那句“peace”也可以入选最难忘瞬间TOP10吧。

本次大场面表演上,张艺谋将唱片转化为表盘,整个场地瞬间充满中国风,随着鼓声阵阵,颇有梦回秦朝的感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天干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估计能给外国人看的一愣一愣的。

表演的时间总是有限,一个小时想把流程走完已经很吃紧,所以最后的时光还是留给了火炬熄灭仪式。屏幕上出现一张熟悉的面孔,是开幕式那个盲人主火炬手,我虽然记不得他的名字,但是相信任谁都会记得,他多努力的点燃火炬,还有那句”加油“。

随着盲人小提琴手的优美音乐声,雪花火炬台缓缓降下,光从四周向中心熄灭,直到最后那一小片微火也消失。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结束了吗?好舍不得啊。“

孩子们在唱歌,非常好听的那首歌。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我都学会哼哼了。夜空中烟花乍现,华美绚烂,打出北京 2022的字样,从2008到今天,十四年时间过得好快,北京越变越好了,中国也越变越好了。

残奥会的目的是消除偏见,偏见无处不在,需要一个平台了解对方,在北京的赛场上,国家对立的运动员也可以拥抱,为对方加油。比赛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一颗”小雪花“,伸手相连就可以击退偏见。

♪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


user avatar   qian-mian-70-9-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的音乐总监商君立(商颉)。

2008年,我们更多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符号,让世界聆听并认可“中国声音”;那么在十四年后的2022年,我们这一代青年的音乐人更希望在这部“留声机”上呈现出许多世界经典的音乐,来展示当今中国的“文化包容”。从音乐的角度解读”留声机“的概念,它能留存住生命中的美好音符、并将记忆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即便岁月流逝,我们对爱与温暖的表达,也会在时代浪潮中传递出历久弥新的力量。

时间回到400天前,我们正式接到了《冬残奥圆舞曲》的创作任务。冬天的雪花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别样的宁静,天地间尽是白雪皑皑的纯净,美好。那时的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比安宁、悠远、宽广、满是希望及憧憬的旋律。

时间来到了4个月前,当导演跟音乐组说是否可以尝试以13套定音鼓来呈现第13届冬残奥会的熄火环节、来诠释“时间”的概念后,这13套定音鼓的鼓噪与骚动砸在了整个音乐组的心头、肆虐着我们的耳膜…..这是一个极为罕见且大胆、甚至疯狂的创意。当然历经数月的艰辛,这段并不寂静、犹如黑云压城的力量感、擎天撼地的倾覆感、甚至略带先锋、又充满未来感和实验性的音乐作品,如约来到了公众的耳畔。在鸟巢这片直径55米的圆形舞台上,向世界呈现一次史无前例的表演。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就如同从400天前“以柔克刚”的格调、到4个月前“以刚化境”的转变。可时间又是守恒的,它从来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一切终不过是历史巨轮下的滚滚尘烟。如果说定音鼓的音乐创作,是一位经历了世事变迁的沧桑老者;那么熄火时对《雪花》的音乐诠释,则是一位初谙世事的懵懂儿童。当洗尽铅华,小提琴的旋律在眷恋与不舍中缓缓奏响,孩童们纯洁的歌声回荡在鸟巢上空。此时此刻,只有这种纯洁的“希望”才能压得住13套定音鼓带来的强烈冲击。从暮年到新生,恰似世间的一场轮回。就像3月13日这个日期,冬去春来、大地复苏。

在本届冬残奥闭幕式的音乐创作中,我们有所突破,也略带遗憾,这似乎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好的坏的照单全收,在此拜谢!继续创作、继续分享、继续路上…..愿一切美好在温暖中永恒!


user avatar   chen-chen-34-5-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沈晨。

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缘分,要从三年前说起。2020年正月初三,我接到了总导演张艺谋先生的电话邀请,正式加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创作,并担任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导演。

其实早在十四年前的2008年,在那场与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中,我就作为执行导演与诸位同仁经历了无与伦比的创作记忆。十四年的时光流逝,祖国迎来了繁荣昌盛的崭新发展:那时的我们,希望将08年奥运会开幕式打造成为向世界开放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及中国文艺工作者强大的创意制作能力;而十四年后的2008年,我们换了一种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这种方式更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美好情感。我们的着眼点,开始聚焦在“个体”的身上。特别是在本届冬残奥会开闭幕式里,我们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身上切入,将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延续到舞台创作上,汇聚成为冬残奥会的温暖和感动。2008年,我们的努力是让世界认可;2022年,我们的努力是讲好“我们”的故事。

十四年,放在“个体”的生命中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单位。而我,也从一位踌躇满志的青年迈入了中年行列。偶尔熬到天明的时候,身体的各项指标也开始强烈抗议。岁月的刻刀,在每个人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可唯独不变的,却是心中对于创作的激情,足可抵御漫长的时光。

是的,“永恒”这个带有哲学意味的话题,就是我想在这次冬残奥闭幕式中呈现的主题。青春是有限的,但是记忆却是无限的。人类自古以来所追求探索的,无不是让美好的时刻所能延续得更为久远。“永恒”是个时间维度,但如何在闭幕式现场把“永恒”用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成为我们创作的重中之重。

直到后来,我们从闭幕式的主题《在温暖中永恒》来进行了“破题”。我们选用了“留声机”这样一个具有回味的形象,并通过“唱片”的视频设计及“唱针”的舞美装置,形成了大家看到的本届冬残奥会的空间主视觉。在闭幕式这样带有告别愁绪的氛围中,我们希望传递出一个延续性的理念:虽然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火炬已经熄灭,但是全人类的记忆却能在温暖中生生不息。

“留声机”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但它却更展示出我们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这也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一脉相承。

说到包容性,我想和大家聊聊本场闭幕式的熄火环节。每届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点火和熄火方式都是备受瞩目的,一头一尾,恰好构成“圆满”的轮回。为了能够让这个“句号”画得足够圆满,我心中酝酿多年的一个创意应运而生——定音鼓,而且是13套。

与我自己学习过音乐的经历有关,我从很多年前起就有过将多套定音鼓同时搬上舞台的想法。这种乐器的力量感是极富感染性的,但也正是这种铿锵有力的力量感,也为它的呈现设定出诸多限制。直到这次在闭幕式的创作当中,这个念头很偶然地又冒出在脑海里。13套定音鼓,吻合着北京冬残奥会是第13届冬残奥会的数字。而当它们以一个圆心向心排列时,外面镶嵌的一圈定音鼓又可以象征着时钟的12个时间点。当它们构成奔流不息的时间形象,正是我们想通过“留声机”所传递的“永恒”概念。

还记得当我第一次把这个描绘时间的打击乐创意和作曲组沟通之后,年轻的作曲家眼睛都瞪大了。要知道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没有开创过这样的先河。单以1套定音鼓进行创作的作品已少之又少,更何况是将13套定音鼓同时搬到国际性的舞台上。

说实话,这个决定的推进是艰难的。起初,我也会在反复的争议中自我反思:作为闭幕式,它的基调应当是轻松、明朗或欢乐的;作为熄火环节,它的情感应当是不舍、眷恋或惜别的。可一旦将13套定音鼓搬上舞台,它所独有的力量感是否会破坏闭幕式约定俗成的风格呢?

很多时候,我都会面对着墙上的时钟出神。安静的夜色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唯有指针嘀嗒行走。无论清晨午夜或风霜雨雪,它永远都行走得那么得平稳。我想,这就是“时间”的魅力——在时间面前,全人类都是平等的。

我不舍放弃这个创意,并从“时间”的概念中汲取表演的编排灵感。因此在熄火环节,“留声机”上演员们的表演频率,严格按照每人1秒的物理速度进行推进。对于音乐创作来说,这是个史无前例的挑战。我“折磨”着团队里的青年作曲和编导,也在深深地自我“折磨”着。但世事往往皆是如此,最终我们呈现出了大家看到的样子。当13套定音鼓摆在现场,这就已经是一个伟大壮举。

当火炬熄灭,《雪花》的旋律从冬奥会开幕式延续至今。正如艺谋导演在知乎上和大家分享的,“全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在北京,成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从2月4日至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给我们留下了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而《雪花》的旋律,却是贯穿四个仪式始末的一个重要核心形象:在冬奥会开幕式里,由竞相开放的千万雪花构建了一个惊艳世界的亮相,这是一场百年奥运历史前所未有的浪漫;到了冬奥会闭幕式,雪花形象完成了蓝色浪漫与红色激情的碰撞。直到冬残奥会,我一直在思索着,“雪花”到底该绽放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在排练的过程中,我曾深入走进舞蹈演员们中间,多次向健全人表演者询问过同一个问题:“和残障表演者在一起生活排练,有些什么感触?”大家的回答都是一致的,他们都非常享受这样一种“无声”的宁静。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其实应该适时停下脚步,安静着思考一下这份宁静所带来的感悟。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冬残奥圆舞曲》,有了我们最初设想中的宁静之美。

说回到“雪花”。每一片雪花在自然环境中的形成都是无声的,但是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却能润物于无形。而当无数片雪花汇聚到一起,无声的过程就拥有了能够创造甚至改变世界的力量;而舞蹈的肢体表达也是无声的,但却能传递出超越文化、语言、国界等隔阂的内涵。这份无声也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残疾人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5%,这是个庞大的数据。正因为这15%的存在,才能与85%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我在这15%的残疾人朋友身上,找到了在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中延续“雪花”意象的理念:无论世界是无声音的或是无色彩的,身体的残疾并不能定义他们的心灵,这反而是他们的一部分。只要追逐梦想、享受生活,他们就有能力点亮自己的人生。

因此“雪花”到了冬残奥开幕式,无声的纯洁雪花变幻为了世界上所有能够想象得到的色彩;而到了冬残奥闭幕式,我们通过定音鼓的形式赋予了它突破以往“宁静之美”的力量。它不安静、也不柔和,甚至带着撼动天地的力量,却在每个人都经历的时间更迭里,默默见证着时代的浪潮。直到最后万籁俱寂,天地间唯有一位盲人小提琴手在安静中重新奏响《雪花》主题曲。火焰在缓缓熄灭,却能够牵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主火炬的熄灭,就像冬天过去了、可春天总会降临。四季轮回中,自然万物都遵循着规律:我们在经历了坎坷与艰难之后,彩虹一定会出现——这便是人类生生不息传承的情感。所以,这片雪花的故事没有结束,它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生息繁衍。直到等待未来的某一刻,将给我们的后代以精神上的支撑和力量。

我曾经为了感受视障朋友的世界,创造条件去体验没有光线的生活。因此,在冬残奥会开幕式当中有了由视障朋友点火的大胆想法,更有了闭幕式中由视障朋友熄火的大胆延续。虽然他们的世界中没有色彩和光亮,但是内心的那份光芒却将永远地照耀着天与地。我们所说的自强不息,不应当只是冬残奥会赛程上的体育拼搏;更应该是激励所有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彼此描绘出无限斑斓的色彩。

从2月4日至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式成为了历史的一页。但是“北京2022”的记忆,却将在温暖中生生不息、直到永恒。




  

相关话题

  墨西哥消灭毒贩、韩国消灭财阀、印度消灭种姓、国足赢得世界杯,谁难度最大? 
  如何评价张兆旭在体测时腰部受伤? 
  女足的球员基数更少于男足的球员基数,为什么成绩会比男足好? 
  假如曼联当初留住穆里尼奥,送走博格巴,现在的曼联会是怎样的? 
  女子马拉松成绩中的Mx和Wo是什么意思? 
  国足最新集训名单出炉,武磊领衔 52 名球员入选,这会对国足带来哪些改变? 
  世界上哪类型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最能吃? 
  体育史上有哪些「逆天的纪录」? 
  练散打咏春这些功夫的在遇到真正打劫的或是小偷有用吗?最多可以一对几? 
  「NBA」历史上最残忍的比赛是哪一场? 

前一个讨论
犹太人在美国过得好好的,为何不远万里到贫瘠的巴勒斯坦国土去建国?
下一个讨论
语言学史上,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