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还有更可怕,因为那时你已无法享受和把控你拥有的了。
印度有位瑜伽大师叫萨古鲁,他有一个比喻我觉得挺贴切:“之所以你会对死亡怀有恐惧,认为一切都会一无所有,是因为你把你的一切都建造在一根树枝上。”
如果你在一根浮动的树枝上开始搭建你的房子,你的花园,你的一切,那么恐惧是必然的,因为你的一切只基于一个本来就动荡和速朽的东西,如果你把你的全部、你的一切都寄托在一根树枝做的地基上,除了这根树枝外你什么都没有,那么死亡对你来说的恐惧确实是无解的,因为树枝就是你一切的来源。
如果你并不把你的全部都建立在树枝上,而是看清还有其他的树枝,认清整棵树本来就是逐渐成长再到老去的现状,你的患得患失就会相应减弱,当然我不是说为了减低你的恐惧你得这么想,而是你得先认为这是对的,然后你会发现你不像之前那么恐惧了。
有人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师慈诚罗珠堪布:“一切都证悟以后,是不是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存在了?”
慈诚罗珠堪布是这么回复的:“证悟以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还在,只是世界失去了它的真实性。”
用中国人比较熟悉的禅宗的话来讲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家讲的“空”和“空性”,并不是常人理解的啥都没有,而是一种有中蕴含着空,空中孕育着有的“空有双运”。
再以佛学举个例子,人的睡眠周期是早醒晚入眠,入眠时进入一种和死亡很相近的状态,但是会醒来,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一种“小生死”,换句话说,就是对生死的一种模仿和测试。
而人的生死,其实未尝不是一种“大睡眠”,只是局限在小睡眠里的你无法体验“大睡眠”的全貌,毕竟盲人没见过红色,又怎么会知道红色。
如果从根本上知道大睡眠、小睡眠和梦境一样本身只是一种带着人类习气的循环,本质上仍是虚妄,那么你就不会再那么较真所谓的死前和死后,这就好比你梦见你买了一辆法拉利,刚踩下油门你就醒来了,你一定会很沮丧,但是假如在梦里你就知道你这辆法拉利是梦中的虚幻,虽然你仍然会抱有一试的冲动,但你不会再患得患失。
如果宗教不对你胃口,那么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应该你能体会一二:“真正的神秘,不是世界如何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你发现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难以理解的状态,那么你对于存在这条永远在变动流淌的河流的希求就会减弱,毕竟刻舟求剑的荒谬人人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