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映日去看,排的是小厅,票买得晚了,空位只剩下最后两排。基本是满座,有些惊喜。
片子主题有点像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讲的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改制的那个夏天,厂里众人的生活状态。
片中,有像张小雷二舅这样的,没什么本事,三十年工龄被买断,留下一房间的毛线做补偿。
有像张小雷爸这样,不愿求人,靠技术吃饭,最后电影厂改制后,还是低头投靠韩主任,重新做剪辑师。
有像三哥这样,厂里大社会的小混混,盗亦有道不抢小学生钱,犯事抓进局子,出来后父亲已经去世。
张小雷看着这一切。
他双截棍不离手,学李小龙,遇强时犯怂;面对不公,气急了也会出手。
他想考三中,因为校服帅,还有一根皮腰带。
他喜欢壁虎一样贴在窗外,看来来往往的亲戚如何面对太姥的年迈和死亡。
他看妈妈给植物喷水时,猛喝一口水鼓起的大腮帮子,笑得乐开了花。
他幻想隔一条街对窗的小姐姐,听着她拉小提琴,有时瞄到小姐姐,有时瞄到她奶奶,像是窥见同一个女人年轻和衰老的两面。
电影厂散了,爸爸找到新工作,张小雷和妈妈拿着爸爸寄过来的录像带,里面有他在片场的工作状态。
小雷也将去三中。
吃完最后一轮西瓜,八月过去了。
片子一些有意思的点:
1. 本片是导演张大磊的处女作。现实中,导演张大磊父亲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剪辑师,片中张小雷的成长经历可看成导演的私己体验。
2. 全片基本黑白,光影带来的效果有层次感。片子最后放映爸爸跟随钱主任拍片的过程,用了彩色。
3. 喜欢这本片子的,可以看看东京家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
4. 如果没有金马奖,这片子可能都没机会上映。另一本这届金马奖的提名影片《不成问题的问题》,到如今都没定档。小众片生存,何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