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世纪后半叶之后(1950~今)涌现的新音乐思潮与流派有哪些?相比20世纪初期有什么新特征? 第1页

  

user avatar   fu-dong-dong-4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来自我的专栏《古典音乐笔记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迎来了音乐发展的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的音乐更加具有“先锋风格”,作曲家们的创作普遍更加大胆,一些极端性、探索性、实验性的音乐频繁出现,西方音乐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在20世纪50、60年代,陆续出现了整体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这些不同的音乐流派是基于西方作曲家们对作曲技术的追求而产生的,为当代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一、整体序列音乐

在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中,“序列”一般只应用于音高,而将十二音的作曲手法不只用于音高,同时还应用于时值、音色、织体、和力度等方面的音乐,就叫做“整体序列音乐”。

美国作曲家巴比特(Milton Babbitt,1916—2011)首次在《三首钢琴作品》(1947)中在音高和时值中运用序列。整体序列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奥利弗·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22)。

梅西安生于法国,11岁进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23岁年毕业。1939年,梅西安入伍,不久被俘,被俘期间他创作了《世界末日四重奏》(1941)。

QQ音乐-专辑 ——梅西安:《世界末日四重奏》(1941)

1942年,被释放的梅西安成为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从1948年开始,梅西安开始探索序列音乐技术。于1949年 ,他采用整理序列手法创作了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1949),并指导学生在布列兹(Pierre Boulez,1925—2016)完成了整体序列音乐《结构》。

v.qq.com/x/page/w0145oh ——梅西安: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1949)

在1953年开始,梅西安开始将创作中心转为带鸟叫的音乐,他采集了各种鸟的叫声,并依此进行创作,代表作品有:大型钢琴套曲《鸟鸣集》(1956—1958)、钢琴和乐队曲《百鸟苏醒》(1953)、《异国鸟》(1955—1956),大型乐队曲《时值色彩》(Chronochronie,1960)等。

QQ音乐-专辑 ——梅西安:大型钢琴套曲《鸟鸣集》(1956—1958)

QQ音乐 ——梅西安:钢琴和乐队曲《百鸟苏醒》(1953)

QQ音乐 ——梅西安:钢琴和乐队曲《异国鸟》(1955—1956)

QQ音乐-专辑 ——梅西安:大型乐队曲《时值色彩》(Chronochronie,1960)

二、偶然音乐

如果说整体序列音乐代表了极度克制的音乐创作风格,那偶然音乐就代表了极度自由的创作风格。偶然音乐是指对作品的创作和表演不加控制,凭借偶然、随机、不确定因素进行创作的音乐。

偶然音乐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

凯奇在1935年与勋伯格学习过作曲技术,在40年年代末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东方哲学与佛教禅学。从此,他开始了偶然音乐的创作。他根据《易经》创作了第一部偶然音乐作品《变化的音乐》(1951)、凯奇在作品中靠扔硬币和查八卦来决定音乐的音高、时值等因素,所以缺乏“可听性”。50年代起,凯奇开始用偶然方法与“混合媒体”(mixedmedia)结合起来,形成“即兴混合媒体”(happening),他用这种创作方式创作了《水的音乐》(1952),这部作品为钢琴而作,但是钢琴家也在台上做些动作,如从罐子里倒水、在水里吹口哨、摆弄收音机和扑克牌等,企图使观众除了在听觉上、也在视觉上得到乐趣。

凯奇在偶然音乐作品中,最极端的例子是《4'33"》(1952)。它是一首“无声作品”(silence piece),钢琴家上台以后并不弹奏,只是在三个乐章(分别为1'40"、2'23"和0'30")开始时做出关上和打开琴盖的动作。10年以后的《0'00"》(1962),也称《4'33"第二号》沿续这一创作模式,凯奇在表演时在台上切菜,把菜放在搅拌器里,喝菜汁等。各种动作的声响都通过扩音器在大厅里播放。

v.qq.com/x/page/r0143s7 ——凯奇:《4'33"》(1952)

凯奇的音乐其实折射出他的一种个人思想,即:“生活就是音乐,音乐就是生活。

三、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是指一切用电子手段产生的音响制作而成的音乐。电子音乐在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1928—2007)。

施托克豪森早期在法国和梅西安学习作曲,后来回到德国进行音乐创作。他最具代表性的电子音乐作品是《少年之歌》(1956),这部作品既运用了电子音响,也运用了“具体音乐”(指用磁带操作技术制成的电子音乐作品。)

QQ音乐 ——《少年之歌》(1956)

在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也随之发展。60年代,电子合成器的出现简化了电子音乐的过程,扩大了音色的可能性。80年代,MIDI键盘和计算机的发展,让电子音乐的创作更加方便。

四、新音色

在这一时期,很多作曲家不再受到传统乐器音色的限制,开始追求“新音色”,在20世纪初瓦雷兹的《电离》(为13位打击乐演奏者、铁钻和报警器而作,1933)和《电子音诗》(为磁带而作,1958)已经体现了对新音色的追求。

其他对“新音色”进行探索的代表性作曲家有:

波兰作曲家彭德雷茨基(K.Penderecki,1933—2020)的《广岛殉难者的悼歌》(1960)

奥籍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Gyorgy Ligeti,1923—2006)的《大气》(1960)

QQ音乐 ——利盖蒂:《大气》(1960)

克拉姆(George Crumb,1929—)的《远古童声》(1970)

v.qq.com/x/page/e030127 ——克拉姆《远古童声》(1970)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西方音乐的发展更加多元,一些老的音乐流派继续发展,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这一时期新出现的重要流派有:简约派新浪漫主义第三潮流、后现代音乐拼贴

五、简约派

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的一些视觉艺术家设计出了由简单因素组成循环和重复的作品结构,被称为“简约派艺术”,这可能对音乐造成了影响。简约派音乐是指不断重复简单音乐材料的音乐,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和配器等方面会发生细微的变化。代表性作品有斯蒂夫·赖克(Steve Reich,1936—)的《钢琴相位》(1967)

QQ音乐 ——斯蒂夫·赖克:《钢琴相位》(1967)

QQ音乐-专辑 ——斯蒂夫·赖克作品集合

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1937)的《沙滩上的爱因斯坦》(1976)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947—)的《尼克松在中国》(1987)等。

六、新浪漫主义(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风格是在建筑中的一种风格,指可以在一个建筑中可以运用所有时期的风格。这种观念逐渐被应用于音乐。在音乐上,一些作曲家将不同时期的音乐素材融入到作品之中,同时加入个人的音乐风格,这一类作品通常被成为“后现代风格”音乐。因为由于这些作曲家十分青睐于吸收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所以他们的创作风格也被成为“新浪漫主义”

具体来讲,新浪漫主义(neo romanticism)是诞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音乐流派。一般来说,它要求音乐要以传统和声为基础,注重情感的抒发,同时经常饮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音乐材料,但它又经常在音乐中出现一些现代音乐元素。整体来说,新浪漫主义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代表性作品有:卢西亚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1925—2003)的《交响曲》(引用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的材料,1968);

v.youku.com/v_show/id_X ——卢西亚诺·贝里奥:《交响曲》

七、第三潮流

“第三潮流”是指欧洲专业音乐创作中将艺术音乐与爵士乐相结合的音乐,由美国作曲家冈瑟·舒勒(Gunther Schuller,1925—)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实在之前的斯特拉文斯基、米约、奥涅格、格什温等作曲家的创作中已经将专业音乐与爵士乐结合,而舒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这种创作模式进行推进和发展。第三潮流的代表性作品有:冈瑟·舒勒《变形》(1956)等。

QQ音乐——冈瑟·舒勒:《变形》(1956)

八、拼贴

“拼贴”(collage)的概念最早用于视觉艺术,指把各种不一样的材料拼贴在一起。这种观念逐渐进入到音乐领域。“拼贴”音乐通常指把几种出乎意料的、不协调的音乐素材结合在一起,这些素材通常来自西方音乐其他作品。这种创作手法并不是20世纪才出现,其实早在中世纪法国的经文歌里就已经有类似的创作手法了,只不过在20世纪这种手法作为一种音乐流派被提出。“拼贴”音乐的代表性作品有:彼得·戴维斯(Peter Maxwell Davies,1934—)的《疯王之歌8首》(1969)等。

QQ音乐-专辑 ——彼得·戴维斯:《疯王之歌8首》(1969)。




  

相关话题

  2014 年 1 月 1 日 GALA 演唱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如何知道自己的音域? 
  如何看待川音取消2021年校考? 
  真的烦,有些人听音乐也有优越感,难道古典音乐就比流行音乐高级吗? 
  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音乐比赛是一个什么水准的比赛? 
  伪古风受欢迎有多悲哀? 
  乐队主唱究竟是要最有想法,还是最会唱歌? 
  《海上钢琴师》斗琴一段 1900 到底赢在了哪里? 
  为什么像贝多芬、巴赫这些外国名人都是以姓流传的,这样一叫不是会出来很多个贝多芬、巴赫吗? 
  用什么器材听古典音乐重要吗? 

前一个讨论
研读作曲家(未必是专业音乐教师)的音乐著作与研读权威教材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普罗科菲耶夫?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