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即使是仪表盲降系统,也只能引导飞机下降到离地一定高度,剩下的部分需要飞行员能看到跑道才能完成。如果雾大到导航设备已经带飞机降到法定极限,而飞行员依然没有看到跑道,那么飞机便不能着陆,必须复飞。
详细地说的话,要先从仪表近进(instrument approach)说起。
天气好的时候,飞机驾驶舱看到的景色是这样的:
而能见度低的时候,从飞机驾驶舱看出去是这样的:
毛都看不到,对吧?所以此时飞机要依靠仪表设备来知道自己的姿态、位置、方向等信息。与其毛都看不到的外面,飞行员不如看着这些东西:
然后要进入机场降落了,外面依然毛都看不到,鬼知道机场跑道在哪里,要怎么降上去呢?于是有了仪表进近系统。仪表进近可以借助多种设备完成,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是最常见的一种,此外还有靠GPS、靠雷达的等等,这儿就只说ILS了。
ILS简单地说就是从跑道发射出无线电信号,在空中“画”出一条指向跑道的轨道,飞机捕捉到这个信号,再沿着这个轨道降下去就找到跑道了。
然而这个信号给出的轨道有多精确呢?飞机上的设备追踪这个轨道能有多精确呢?飞行员(或者自动驾驶仪)驾驶飞机保持在轨道上的操作技术有多精确呢?事实上,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不精确,使得飞机并不能完全依靠ILS信号保证准确无误地降在跑道上。所以ILS(以及其它方式的仪表进近)会设有一个“决断高度”——当飞机降到这个高度时,飞行员需要能看到跑道才能继续依靠目视着陆,如果看不到的话,则必须复飞。
什么叫“看到跑道”呢?这样最好了:
再不济也得这样:
如果还是这样:
那就别降了,复飞吧。
就不能跟着ILS再飞得近一些吗?其实只要胆子大,飞机在你手里,可以继续降的。问题就是,万一降下来没降在跑道上,这个锅要谁背?怪机场,怪飞机,还是怪飞行员呢。最终大家还是规定好:到了决断高度,只要看不到跑道就复飞。
决断高度有多高,每个进近程序都规定好了。举个栗子,下面这是旧金山国际机场的一个ILS进近程序。不需要看懂它在讲什么,知道飞行员在飞进机场的时候是在看着一个这样的东西就可以了。然后重点是红圈里的数字,标明了决断高度是213英尺,以及需要至少1800英尺的跑道能见度,才能继续降落——ILS能为你做的就这么多了,剩下的要靠自己了。
当然,ILS的精密程度也是有差别的,上面看到的最基础的一类ILS(ILS CAT I),一般能带你到跑道上空200英尺高度(差不多是60米)。更精密的ILS CAT II和CAT III则可以带到更低。不过 ILS CAT II依然有决断高度的要求,而ILS CAT III虽然可以没有决断高度要求(理论上可以把飞机带到跑道地面),但仍有对跑道能见度的要求(逆天的CAT III C除外),达不到要求依然不能降落。
*表中RVR=runway visual range,即跑道能见度
ILS CAT II & III这么流弊的东西,目前世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不仅装备的机场少,而且要使用它,飞机和飞行员都必须经过认证。再举个栗子,丹佛国际机场的一个ILS CAT II & III进近图:
红框上面的几行规定了决断高度和能见度要求。红框框出来的是一个大大的警告,机组人员和飞机都必须经过特殊认证才能执行这个进近程序。
总结一下,飞机也不是总怕大雾。只要在决断高度能看到跑道,就不怕,看不到,就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