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十年来,张艺谋导演一直是中国电影无可争议的第一人,他奠定了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电影的辉煌,又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张导早年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连战连捷,以非凡的艺术才能,先后获得两座威尼斯金狮奖(《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一座柏林金熊奖(《红高粱》)、一座戛纳评委会大奖(《活着》)、一座戛纳技术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座威尼斯评委会大奖(《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座柏林银熊奖(《我的父亲母亲》),也让葛优和巩俐分别加冕戛纳影帝和威尼斯影后;
《大红灯笼高高挂》还同时获得了英国电影最高奖(英国学院奖、又称英国奥斯卡奖)和意大利电影最高奖(大卫奖)的最佳外语片奖,以及奥斯卡奖提名。而另一部作品《菊豆》同样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活着》还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这些作品为国际电影界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也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国际影坛对中国和黄种人的偏见,泽惠当时后世无数的同行与后辈。
迄今为止,其余内地导演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加起来的所有奖项成就,也不过堪堪与90年代的张艺谋相当。如果不算已经混好莱坞圈子的李安,其他所有“港台艺术大师”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奖项成就全加起来,同样也只能和张艺谋战个平手。
当国门开放,香港商业片和好莱坞大片相继来袭的时候,同辈和后辈导演们还都在继续追随早年张艺谋的脚步,拍摄各种乡土题材影片,一门心思去国际争奖,因此在票房竞争中,被好莱坞和港片打得一败涂地,竞争力甚至比不上录像厅和DVD。各大院线奄奄一息,电影院都不知拆了多少。新千年伊始,眼看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市场,就要步了台湾电影和日本电影的后尘,一边是艺术电影在国际屡屡获奖,一边是本土市场几近干涸,无人问津。
此时又是张艺谋导演,怀着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感,以敢为天下先的无畏精神,不计个人毁誉,从零开始改弦更张,拍摄出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意义无与伦比的《英雄》。
该片不止是在国内获得的年冠记录(2.5亿票房),保持4年后才被他自己的另一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2.91亿票房)更新,而且以3100万美元的成本,在北美、日韩等世界各地都登顶票房冠军,在全球收割票房合计1.77亿美元(14.5亿人民币)。而且还获得奥斯卡外语片提名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以及柏林电影节的特别创新奖,被包括《时代周刊》在内的多个世界权威媒体,评为年度世界最佳影片,从此开启了华语商业大片时代,真正拯救了整个中国电影,功勋盖世,惠泽至今。
然而,也正是《英雄》票房和口碑的巨大胜利,让无数从业者和自诩为“公知”的文青影评人,对张艺谋导演的成就在“羡慕嫉妒恨”之余,更必欲除之而后快。
在那些文青影评人看来,张导不再去拍反映中国落后面貌的乡土文艺片,而改拍获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商业大片,便是“一心赚钱,背弃艺术理想”;
张导在影片中倡导的家国情怀,对一代伟人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国家,奠定我华夏民族千秋基业的崇敬,更被那些怀着对体制深刻不满的“公知”影评人们解读为“屈从权力、献媚体制”,是以大批特批。
更有许多追名逐利之徒,则纯粹就是把批判和抹黑张导这个中国电影最杰出代表,当做了彰显自己眼光、见识如何高明的手段。
早年网络尚不发达,纸媒仍有相当影响力,广大公众对电影的认识也有所欠缺。这些从纸媒驾临网络,喜欢在云山雾里装腔作势的“影评人”们,也相当程度上掌握了评价电影的话语权。
于是在他们的所谓“影评”中,《英雄》《十面埋伏》这些在国际影坛颇受好评、获奖和提名无数、海外票房更远高于本土票房的作品,居然都成了堆砌色彩、剧情套路、故事苍白的“烂片”!
【全部按当时人民币/美元汇率,折合计算】
有史以来,所有华语片在奥斯卡奖总共只有七次提名,其中张艺谋一人就提名三次,(另有李安作品提名三次,陈凯歌《霸王别姬》提名一次)。
所有华语片在金球奖,总共只有12次提名,其中张艺谋一人提名五次。(另有李安提名四次,陈凯歌提名两次,周星驰《功夫》提名一次)。
这些本是极高的成就,竟也被某些键盘“影评人”嘲讽成“一门心思要拿奥斯卡,简直不自量力”。
〈至于其余所有被“文青影评人”吹上天的“港台文艺大导”,杨德安、侯孝贤、王家卫、蔡明亮、许鞍华、徐克等,以及内地导演中最受影评人追捧的姜文和贾樟柯,所有人加起来,奥斯卡提名次数为0,金球奖提名次数为0。〉
而这些影评人背后,更不知有多少眼红张艺谋成就、一心要扯他下马、取而代之的电影界同行在推波助澜。
据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过一部讲解中国电影的专题纪录片,里面的许多自命不凡的电影导演,但凡碰头开会时,天天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换着新花样,去黑张艺谋。
今天的95后、00后的年轻网友,恐怕难以想象,就在世纪之交,互联网刚开始普及的时代,所谓的网络大v,基本充斥着“公知”“恨国党”“精神美国人”,他们掌握了各大网络平台早期的话语权,更得到无数拥趸,而我们爱国网友所能发出的声音反倒寥寥无几,从来都是被群嘲和围攻,而如此怪相,也在中文互联网持续了十余年……
一直要到2008年,先是汶川大地震,十万子弟兵们浴血牺牲,拯救苍生力挽天澜,军民情深血溶于水;然后是张艺谋导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黄钟大吕,煌煌史诗,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如画卷一般铺展,不但震惊世界,激发了无数网民自发的爱国热情。爱国网友们的声音才逐渐占据上风,历时数年的激烈交锋,到2012年后,我辈爱国者才终于逐渐占据了主流。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大而言之,可以说关系着国家民族命运,短兵相接、刺刀见红;
张艺谋导演更从一个纯粹的电影人,不但变成了一个为国为民操办典仪的巨匠,而且升华成了一个向全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的艺术大师。
因此那些骨子里就敌视国家和民族、披着影评人外衣的“恨国公知”们,对张艺谋更加怒火中烧。他们视张艺谋为优先打击的对象,继续着对张导作品的持续恶意丑化、辱骂攻击,定要将张艺谋批倒斗臭,至今十余年而不息。
张艺谋,欧洲三大电影节的3座最高奖,3座次高奖,2座技术奖,奥斯卡奖的3次提名,金球奖的5次提名,英国最高奖和意大利电影最高奖的得主,国内电影奖项的隆高表彰(先后获得8次华表奖,9次金鸡奖,7次百花奖),
从开始有准确票房统计排名以来,张艺谋导演电影,一共获得4次票房年度冠军,4次票房年度亚军,合计15次票房年度前十名。无论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他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功。
作为演员,张艺谋主演电影《老井》,还一举获得了金鸡奖、百花奖、东京电影节的三座影帝奖杯。
作为电影人,他获得了开罗电影节、蒙特利尔电影节、上海电影节等三个A类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杰出贡献奖;当选过欧洲三大电影节之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柏林电影节的评委,和圣塞、东京两大A类电影节的主席。对华语影坛的同行和后辈,张艺谋更一直不遗余力地提携,努力为所有中国影人去争取利益。
1993年和2007年,正是在时任柏林电影节评委和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张艺谋的两次力争下,努力去力排众议,说服其他评委,才为李安的《喜宴》和《色戒》争取到金熊、金狮两座奖杯,足见他的胸怀之伟岸豁达,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惜英雄】。
而李安在此之前,也曾力邀张艺谋主演《色戒》“易先生”,只是因为张导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筹备京奥开幕式上,邀约才作罢。最后片中男主角梁朝伟的妆容,完全就是比着张艺谋的模样去化妆的。
然而这样一位中国电影活生生的神话,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首席代表,在那些长时期掌握了话语权的“影评人”的口中,却成了“功过相抵”“毁誉参半”“晚节不保”。
最恶劣的一幕发生在2016年底,这些已经毫无为人底线之徒,抱团去给张导点蜡,高呼“张艺谋已死”,还是故做痛心疾首状高呼,张导又如何“辜负了他们信任”那套老生常谈。
天日昭昭!这些人又几时对张导摘下过有色眼镜?
沿着《英雄》开启的道路,一代代杰出电影人在摸索中曲折前进,从《泰囧》到《战狼2》,从《红海行动》到《我不是药神》,从票房爆款到兼具艺术口碑,从小成本喜剧片“以小搏大”创造奇迹,到完成好莱坞A级大制作水准的军事战争片,中国的电影工业已经飞速进步,更终于能在和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正面对决中,牢牢守住了本土市场。
眼看如今让无数电影人赚得盆满钵盈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才让更多人恍然意识到当年张艺谋的远见卓识,他的贡献恩泽后世,他的功绩万众颂扬。
特别是《战狼2》《红海行动》这两部公开宣扬爱国思想的主旋律军事片,竟获得合计近百亿票房的巨大成功,牢牢占据了华语电影史票房前二名,更加昭示了【爱国无罪】!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在网络大发展,智能手机大普及,人人可为自媒体,每个人都是影评人,亿万“小镇青年”才决定电影人饭碗、是电影人上帝的时代;曾经由少数文青“影评人”,便能决定一部电影风评历史地位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返】!
当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影》上映时,这位年近七旬、早已奖项等身、功成名就的老人,早已淡看了票房,他已经可以坦然将承担中国电影市场的重任,交托给那些创造几十亿票房奇迹的杰出后辈。
他现在拍片,便是和时光去竞逐朝夕,只欲完成自己未了的艺术理想,而对影片艺术性上的细心雕琢,依旧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与之相反,对过往那些自以为掌握了电影评价话语权,一直轻视鄙视漠视票房价值的文青影评人,或许最痛苦最落寞的时代也莫过于此,
他们的那些引以为豪的阅片量、他们的那些云山雾里意识流,他们的那些辞藻堆砌隐喻解读,如今在我们大多数观众看来,早已成为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即使对少数还在执着于拍冷门文艺片冲奖的导演来说,也同样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虽然还颇有不死心者在竭力挣扎,妄图和贬低《英雄》《十面埋伏》,抹黑《金陵十三钗》那样,在影片上映之初就扼杀《影》,
但影片已经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广受好评,又给张艺谋添上一座表彰他对世界影坛杰出贡献的“积家电影人荣誉奖”,影片上映次日的金马奖十二项提名,更是耳光响亮。“影迷人”们对张导的撕咬,不过是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的败犬哀鸣罢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