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为什么选择使用知乎? 第2页

        

user avatar   yu-chen-tian-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知乎最大的对手今日头条为例。谁去头条写朝鲜史和琉球史内容,能有一百赞算我输!(曾经我还特地用了三万加油包,结果浏览量也就几千)

但在知乎,像是有热度的半岛史小科普,浏览量能有30万,比如我上次写的《王国2》的剧评。

即便是比较冷门的话题,浏览量也是有保证的。之前写的朝鲜《同文汇考》中收录的多尔衮与义顺公主联姻的相关文书,8万浏览量。

高丽王朝的《东国李相国文集》里的“东夏”史料,浏览量也有6万。

再来个更冷门的,琉球“宫良殿内”文书中的外交博弈。竟然也能有将近2万阅读。

我都不敢想象你去把这些东西发到头条上能有几个人看?知乎的的确确是给小众历史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有保障的可以交流的平台。即便现在很多人抨击它过度娱乐化,老炒冷饭,好问题越来越少,但也没有其他社区能替代知乎的作用。

当然了,在知乎分享见闻得到的报酬率极其低,很可能写了数十万字只有几百元。这点和头条的青云计划一篇中奖300-1000元是没法比的。对于专职写手来说,知乎的友善度和回馈率的确有待提高。只不过人各有志,我又不靠知乎赚钱谋生,能有人一起交流喜欢的东西已经很满足啦。


user avatar   grant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我的经验直觉,大部分SNS都是“明星导向”,而只有知乎等少数平台是“问题”导向,而知乎又是国内所有问题问题导向的平台中,目前做得最好的。

从输出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BBS时代的余孽,我非常依赖“问题”。因为我基本上没有什么主动输出的欲望,得有人先挖出一个好坑来,我才有兴致往里跳。有人提问,就意味着有人想知道答案,这就相当于预付了酬金,提前赋予了我写作的意义。在我16年(大概)刚开始玩知乎的时候,我没有认证,没啥粉丝,但好好跟人说话,对方觉得有用,就会有人跟你沟通,就会有人感谢你。粉丝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大家都是一样的网友,是可以在一起聊天的。

从输入的角度来说,我不依赖于“大V”,也不依赖于“热点”。我关注的人非常少,有一大半是相识的人。我一般仍然是根据“问题”是否有趣来看答案,而对于答案的判断,我更关注于内容本身,以及评论中的争议和争论(如果有),而重点不在于这个答主。

这种特性使我在微博这类平台上很难生存:你自己成不了明星大咖,又不爱关注明星大咖,那你玩什么微博……emmm……所以玩了很多年的微博,也基本上停留在,转发,点赞,哈哈哈哈。不过自娱自乐的,没啥互动交流。后来有了公众号,连自娱自乐都不用去微博了。。。不过我也不知道知乎能生存多少年,如果有其他新的潜力平台欢迎大家随时推荐=v=~


user avatar   cheung-michael-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混过天涯、微博,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知乎,气氛比较平和,能较深入地讨论问题,记得第一个达成50赞的就业香港特区护照和bno的分别,要是在其他平台压根不会出现这些较深层次的话题,所以知乎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于问题的质量,才能引来高质素的思考和回答,形成良性循环。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大体上以问题而非以人为中心,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

我印象中的微博是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交平台(微博用的少,不一定对),一个当红明星晒个生活照可以上热搜,一个话题如果没有大V转发很难引起关注。而微信公众号更像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留言功能可以忽略,反对作者的评论大部分发不出来。

以人为中心,很容易造成个人崇拜和一言堂现象。而知乎上,热榜中不少都是小透明的提问/回答。反过来,哪怕你是名校教授/大V高工,只要你的回答有明显错误,一样会有人另开回答把你吊起来锤( 专业锤人@卢健龙 )。

当然,大V效应/控评行为/政治正确等现象在哪都有,但横向比较之下,我觉得知乎的机制更容易让人关注内容,而非内容的产生者。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知乎上,偏专业性的内容、语言表达是有人看、有人喜欢的。

在其他平台几乎没有,或者被大大的其他用户冲淡了。

所以知乎对我写东西的正反馈最高,我就使用知乎了~~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下我选择知乎的原因

——初闻知乎欲寻欢——

我最早来知乎是看段子的,真的,因为当时经常在微博或贴吧看到各种【知乎金句】什么的


——再入知乎方知难——

后来发现这里面不止有段子,还有很多更精彩的内容,对于求知欲旺盛的我,那简直是如鱼得水。

在这里看到了很多精彩的人和大v,从我早期关注的人可以看到,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比如曾经看到过 @chenqin 用数据来分析彩票中奖概率,并推测头奖是否存在人为干预的可能。

比如曾经看到 @钟文 一面讲段子一面在认真的做骨科回答,感慨知乎上的医生真的好认真。

(来自chenqin对彩票中奖的计算)

——拙笔舞墨气如虹——

大概2014年底,我正式注册了知乎。

但是最初也不怎么表达,基本上到了2016年才开始长时间驻足知乎。

驻足知乎最初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一些答案有一些谬误,个人感觉不吐不快,于是就指出了,不过那个时候人微言轻,再加上不善于表达,得罪了很多大v,也给我今后落魄埋下了伏笔。

甚至去参加知乎三大撕逼话题(中医,转基因,xxx),妄图去谈论一些问题,结果发现,不仅没表达什么,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一身膻。

这个时候,我得出了两个道理

1,人微言轻

说起来,大家如果留意的话,会发现我是一个标准的小透明发展历程,我在2016年6月关注数才到了1万,所以我真的是从一个屌丝发展起来的。

在人微言轻的时候,你的一切话,其实只是你以为!

哪怕你写的再精彩,再正确,也是无济于事。

但这是你的积累过程,你必须有一些立身之本,比如生物就是我的立身之本。

2,情绪大于事实

这个是我的另一个重要感悟。

就不提一些热门话题了,哪怕在一些涉及到科学的话题下,依然如此。

比如转基因话题,我真的不知道知乎有几个人像我一样做了三年转基因研究,甚至连基因外显子和基因间区都分不清,但是他们可以言之凿凿的告诉你一堆道理,而且收获更多的支持。

这也是我最惨烈的一段时间,简直是感觉掉进了战争的海洋,你不能说一点转基因的问题,说了你就是小崔……

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决定退出知乎敏感话题,甚至,我决定不去纠错了,反正知乎那么大,总有问题存在啊,我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就好了。

——无风无浪也看淡——

这是我现在的阶段。

一方面,知乎上有很多精彩答案,我要经常学习才能勉强理解

另一方面,知乎上有很多精彩问题,有空的话,我也会去回答。

坚决不参与撕逼,但是被撕了也不回避。

做科普是主流,毕竟除了多读了几年掌握的一些知识,别无所长。

该水的时候,也要水,总是逼着自己不水,那是画地为牢。



user avatar   zhao-xue-hao-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曾经十二年的老贴吧用户,我对贴吧的使用史基本上等同于我的青春。我的知乎账号是15年注册的,比贴吧晚申请八年,直到去年7月为止,我对知乎的使用率都远低于贴吧。

贴吧是百度旗下流量大但是获利微薄的一个平台,某人可能只是为了维持流量才没有放弃,先是闹出七十万空投吧主,后是开超级会员经验蹭蹭涨,很快吧友排行榜前几名就是几个从未见过的面孔。接下来,机器人发的辣鸡小视频充斥贴吧,吧务还无法删除。魏则西、血友病之类的事件从初不穷,如此下来体验感日益下降。

但是,但是这并不是我转移到知乎的原因,转移到知乎的主要原因是,百度轻而易举的把我的青春彻底销毁了。贴吧先是一度把2018年之前的所有帖子都给清理的一干二净,接着又是一套组合拳,把我的账号彻底禁封了。

不得不低三下气的向以前被误封的时候一样向百度申请解封,结果回复就是这玩意:

连续申请解封了一个多月,百度的人工智障反馈“服务”就是这个样子的一成不变:

最可气的就是“不能给你解封哦~~~”、“满意宝宝的服务,给宝宝点个赞”,这个人工智障还自以为是觉得很可爱,但显而易见的是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感到满满的讽刺意味,令人作呕。

最可恶的、最恶劣的是,百度贴吧会使用“除忆诅咒”(记忆抹煞之刑)这种隐藏所有帖子的下流的手段:

所有过去发过的帖子,都被删的一干二净。只剩下别人对我的回复中,会出现我的ID。过去写的精品贴,记录日常的水贴,全都被百度销毁殆尽。只有极其少量被别人搬运的内容幸免于难。

说实话,知乎当然会不讲道理的送你去小黑屋,比如六月到八月之间我吃过三四个七天中礼包,和一个十五天的大礼包。而且被封了也无法申诉。

知乎也会彻底封号,当别人度过一些质量上乘的答案,点击某些大v过去账号的头像想要关注的时候,看到的却是:

但是,除了自己注销的账户外,知乎仍旧会保留这些已经“枉送账号”的用户的回答和评论。知乎的粉丝黏着度也远在贴吧之上。

如果过去有粉丝有心收藏或者按照名字和标题搜索的话,我们仍旧可以去“凭吊”他们,知道他们来过,存在过。

而在贴吧,如果你没有申请新号的话,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惊诧你的消失,只会在在其他平台看到一个熟悉的ID,凭着依稀的记忆,满是疑惑地看着这个用户,考虑要不要去私信一下……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网纯粹就是交流个爱好,不算小众bbs的话中文圈能打的社交软件就这么几个

贴吧原本的写文章贴干货的氛围很好,但近年环境恶化太严重,小圈子撕逼模式万年不变而且越来越楼,广告和河蟹问题也越来越没底线,负反馈远大于你得到的正反馈,所以弃了

微博偏向碎片化快餐化阅读,拿来分享看书中发现的小片段小八卦很不错,但写些长文的话反馈度不如贴吧和知乎,容易被其他简易化的大流量内容稀释

豆瓣刨除查书评查影评这种工具性功能以外,基本和朋友圈没什么两样,提不起兴趣

知乎嘛,虽然恶心的事不少,比如审核比如杠精比如护犊子,但毕竟分享文章有人看,有大佬可以交流,骂街放炮的也有铁拳来管,三不五时还有瓜可以吃,有小鬼送上门可以玩,能兼顾个人对知识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三种需求的,目前来看知乎还是最佳选择。

玩知乎三年,感觉个人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来从贴吧带过来的小圈子意识慢慢慢慢就淡了,就像 @李梦阳 在下面这个回答里说的,人散了就散了,过去在吧里掐过什么都是浮云,也没必要去忆什么往昔峥嵘岁月了。不管去到哪个平台,能保持住这个纯粹的爱好并结识更多能够交流的人才是坠吼的

zhihu.com/question/6730

讲真,不是每一个言乎必酸“人在美国年收百万壁乎分享你刚编故事”的人都有资格说这句话的


user avatar   glaxyr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写财报分析的,受众群体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炒股的,一类是抄论文的。

微博:看不懂,转发。

简书:阅读为0。

雪球等炒股社区:收钱了,你这个托,做空的死去吧

知乎:答主我们讨论下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老师您说的净现比的事还有没有其他案例?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既适合打发充实碎片时间,也可以认真阅读点东西。目前市场上没有类似产品。




        

相关话题

  知乎是不是已经变了?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温和派小哥哥」及其观点? 
  如何不接收知乎“创作者小助手”的私信? 
  为什么有些人尽写长而无用的答案,他们知道自己的答案长而无用吗? 
  还有哪些理由让你愿意留在现在的知乎? 
  你的知乎草稿箱里存了多少没有回答的问题呢? 
  夫妻俩新买的车,给公婆开一年,提出拿回自己开,公婆不开心,是我们小气了嘛?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松平信纲? 
  为什么知乎现在这么多“陌生人,×××……”? 
  如何不接收知乎“创作者小助手”的私信? 

前一个讨论
4 月 4 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哀悼抗疫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你有什么话想说?
下一个讨论
在学术界生存需要人脉很广吗?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