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王朝两百七十六年历史里最让你难忘的事件或者细节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san-chong-bu-tong-de-hong-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百姓:

老天爷,你年纪大,
耳又聋来眼又花,
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
杀人放火的享尽荣华,
吃素念经的活活饿杀!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
你塌了吧!

朝廷:

不作安安饿殍,
效尤奋臂螳螂。
往来楚蜀肆猖狂,
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
蛇豕奔突奚藏。
许尔军民绑来降,
爵赏酬功上上。

user avatar   gao-da-45-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里又见万贵妃,还是从明朝那些事儿直接粘贴来的。其实万贵妃一事算是明史中最大的冤案之一了,其荒唐程度连乾隆都看不下去写文章来反驳。以下内容摘自李晓鹏老师《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

       万妃冤案 明朝中后期编出来的荒唐野史,还有一条很有名:明宪宗朱见深宠爱的万贵妃,因为自己生不出来孩子,就逼着所有怀孕的妃子堕胎,或者毒杀所有妃子生的小孩。明孝宗朱佑樘被怀上的时候,他的母亲纪氏因为害怕,竟然想把儿子溺死,却被太监张敏拦住,说“皇帝还没有儿子,怎么能溺死呢?”于是秘密抚养长大。整个后宫都知道,就是万贵妃不知道。等到合适的时机,太监张敏才对宪宗透露实情。之后朱佑樘的母亲纪氏就被万贵妃毒死了,张敏也被迫自杀。 以上内容是写进了官修《明史》的,但一定是假的。因为明朝离我们时间比较近,有很多比《明史》更可靠的史料保存了下来。我们可以考证出来《明史》这段故事是抄的成书于明末的《胜朝彤史拾遗记》的野史,因为连文字都基本一样。而这本野史的作者毛奇龄也参与了《明史》的写作班子。 毛奇龄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又是从万历年间于慎行编的《谷山笔尘》里面抄来的。这个是原始出处,因为于慎行在书里面说了,这个故事他是从南京宫内的一个老太监那里听来的。于慎行记录这件事的时间,距离万贵妃去世已经过去了105年。从一个南京老太监那里听来的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北京皇宫里面的故事,这是相当不可靠的。 不仅如此,这件事情跟《明实录》和《明史》里面的其它内容冲突。《明实录》是每个皇帝去世以后修的政事记录,主要就是流水账,皇帝说了啥,官员们上了什么奏章、皇帝如何批示的,某年哪些地方发了水灾旱灾、财政收入多少等等。是非常可靠客观的历史材料。 从《宪宗实录》来看,文官们的奏章无一提到此事。 明朝的文官是出了名的管的宽。皇帝因为专宠万贵妃,又没有生孩子,他们都要上一道奏章要求皇帝“雨露均沾”,去跟别的妃子睡觉好早点生儿子。如果出现万贵妃不停的给怀孕的妃子打胎这种事,文官集团还不得炸了啊?后来万历时期,因为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就把长子丢在一旁不管,迟迟不立太子。文官集团那是轮流上阵,没完没了的跟皇帝死磕,要求他尽快把长子立为太子,皇帝不断的动用廷杖和罢免官员的手段,最后都没有成效,被迫立长子为太子。 明朝言官可以“风闻言事”,也就是听说了什么事情,不需要找到证据就可以上书向皇帝汇报。万贵妃要是不断的给怀孕的妃子打胎,文官们哪怕听到一点风声,都会发狂的。因为这危及帝位传承,动摇国家的根本,是在谋杀大明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性质跟开着推土机去把朱元璋的老坟铲平差不多。这种事情文官集团不可能全部默不作声,肯定会有人——而且是很多人豁出命去跟万贵妃死磕。 但是《宪宗实录》一点记载都没有。同时期的官员回忆录里面也没有。 除此以外,当时后宫里边还有一个比万贵妃更牛的女人,就是皇帝的亲妈周太后。万贵妃竟然不断谋杀她的孙子,世界上有那个奶奶会容忍这种事情,更何况她是太后?既然秘密抚养朱佑樘的事情整个后宫都知道,那为什么周太后不知道?别人怕万贵妃,难道周太后也怕?而且这个周太后可不是省油的灯:前任皇帝朱祁镇去世的时候,因为跟钱皇后感情深,立下遗嘱只跟钱皇后合葬。可是等钱太后一死,周太后就下令不准钱太后跟朱祁镇合葬,经过皇帝和文武百官反复请求才勉强同意。但是她又偷偷的把陵墓的设计给改了,让朱祁镇的棺材和钱太后的棺材不在一个墓穴里面,而在朱祁镇身边给自己留好了位置。可见这个周太后绝不是省事的主儿,也不是很有容人之量的。要说皇帝忙于政务不知道,对于万贵妃给诸妃打胎或者谋杀皇子这种事,天天住在后宫养老、闲得无事的周太后会连点风声都听不到?对后妃来说,生下儿子自己就可能当太后,再不济儿子也可以封王,自己去当王太妃,那也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的。如果生不下来,将来就得去冷宫打发余生。这么大的利益,会不拼出命去反抗吗?方法很简单,不用找皇帝,往周太后那里一告状就解决了。这个事情一旦捅出来,就是灭族的大罪,皇帝也保不住万贵妃。 相反,《宪宗实录》里面抄录了内阁首辅大臣商辂的一份奏章,奏章说: “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于天地,光于祖宗,诞生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天下归心。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众人之公论,不胜幸甚。” 这段话全文引用,因为它是很重要的证据。它的意思是说: “皇子(朱佑樘)降生是天大的喜事。万贵妃殿下亲自抚育,比亲儿子还要亲。我们这些大臣听说了之后无不交口称赞,说万贵妃的贤德无与伦比。但我们也听说,皇子的母亲纪氏,因为生病长期在宫外居住,很久没有见过皇子了。这个从人情事理上说不过去。请皇上让她搬回宫居住,皇子仍然烦劳万贵妃养育,但也能时常见到自己的生母。这样就更好了。” 从这封奏章来看,不仅万贵妃没有想要毒死朱佑樘什么的,相反,朱佑樘是由万贵妃抚育的!这里的道理也很简单:既然要立朱佑樘为太子,而他的生母是一个普通宫人,身份过于卑微,所以在立为太子之前,交给万贵妃抚养一段时间,然后再立为太子就更加名正言顺了。立为太子之后,再交给周太后抚养。 不管如何,《明史》和照抄明史的《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绘声绘色的讲,万贵妃把朱佑樘邀请到家里来吃饭,朱佑樘因为害怕被下毒而拒绝吃,把万贵妃气得双脚跳的故事,肯定是虚构的。因为年幼的朱佑樘由万贵妃抚育了很长时间,万贵妃要想下毒可以天天下,一直下到朱佑樘吃下去为止。对于万贵妃抚育朱佑樘这件事,内外臣僚都很清楚,内阁首辅还专门在奏章里面说了此事。 至于朱佑樘的生母被万贵妃毒死,也是假的。奏章里面说的很清楚:纪氏已经生病很长时间了,在宫外养病。既然都要由内阁首辅亲自上奏,请求母子相见,那么纪氏的病应该已经很重了,再不见就可能见不着了。从《实录》的记载来看,商辂的奏章被皇帝批准了,纪氏搬进宫内居住了两个月之后去世。她不是被万贵妃下毒毒死的。 此外,不管是《明史》还是《明实录》都明确记载,在朱佑樘诞生的时候,皇帝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叫朱祐极,活得好好的,等朱佑樘出生之后过了好几年才去世。所以张敏说什么“皇帝还没有儿子,不能溺死”这种话一定是假的。而且在朱佑樘被立为太子以后三年,《明史》和《明实录》里面还有一段张敏和皇帝对话的记录:他想诬告浙江巡抚杨继宗,因为杨继宗得罪了他弟弟,但是朱见深没有理睬。所以张敏冒死抚养朱佑樘,朱佑樘被立为太子后张敏自杀之类的也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朱佑樘执政时期进入中央政府工作的陈洪谟写过《继世纪闻》一书,讲了宪宗时期的故事,说的是万贵妃对朱佑樘很好,对朱佑樘的母亲纪氏也很好。这么权威的资料,《明史》编写的时候不采纳,却把一百年后一个文人从南京老太监那里听来的故事当成史实写进堂堂正史,实在是很荒谬啊。 万贵妃逼诸妃堕胎的故事,其实就是江南地区的书商和好事的文人,道听途说加上胡编乱造整出来吸引眼球的。不足为信。实际上,万贵妃应该是很贤德的,后宫在她主持下一直很安稳,没出过什么事,朱见深也跟后妃们生了十几个儿子。她自己的孩子早夭,但是尽心抚育了两个孩子,一个是明孝宗朱佑樘,另一个就是我们第一卷讲的西厂太监汪直。朱佑樘以道德高尚而著称,汪直则是反腐英雄,带兵横扫建州女真和蒙古王庭。一个能抚育出这么样两个孩子的女人,不应该在历史上受到如此的污蔑。 所以,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在历史记述上那么的不堪?为什么大力支持出版自由的皇帝朱元璋被描写成了因为一两个字触犯禁忌就胡乱杀人的恶魔?为什么以贤德著称的万贵妃成了十恶不赦的杀婴变态? 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明朝对图书出版放的太宽了,什么书都让出,什么故事都可以编,不审查不追责。书商也不交税不注册,没有上级主管单位。他们可以胡乱编书赚钱。明朝文人就瞎编了很多关于皇帝、后宫的故事,或者根据道听途说的故事来写了很多不负责任的野史,用来吸引眼球或者赚钱。 其次,明朝灭亡以后,投降满清的东林党人负责编修明史。他们要把亡国的责任推出去,就片面采用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书商用来骗读者钱的各种野史文献,而不顾官方史料的明确记载,大力抹黑明朝皇帝。 第三,就是满清统治者也需要丑化明朝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在这三个原因中,很多人认为第三个是最重要的。但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我认为,第三个恰恰是最不重要的。满清在篡改明史方面,出于政治考虑,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篡改:第一是把入关之后的大屠杀编派到朱元璋头上去,集中修改地方志,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到处屠城,让人民把被屠杀的历史记忆归结到元末明初,而非明末清初——类似的事儿还包括通过篡改地方志,把清兵在四川进行大屠杀的罪行推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身上,编造所谓“张献忠屠四川”的谎言;第二是集中力量丑化明朝最后几个派兵跟他们打过仗的皇帝:万历、天启、崇祯。除此以外,他们对之前的皇帝并不想怎么丑化,因为如果丑化的太厉害,甚至可能危及到皇帝制度的合法性,毕竟清朝的统治权是从明朝传下来的。 《明史》初稿编成以后,康熙皇帝看了很不满意。不是不满意把明朝写的太好,而是把明朝皇帝写的太坏,坏到清朝皇帝都看不下去了,下令修改。明史专家顾诚先生专门考证过康熙皇帝对修《明史》所做的一系列指示,大部分都是要求改善明朝皇帝形象的。至于万贵妃的故事,乾隆皇帝还亲自写了一篇文章来反驳,叫《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反驳的证据跟我前面讲的差不多,意思就是一个:你们编的这个故事也太扯了,根本不可能是真的。 这些事情说明什么?说明叛徒比敌人更可恨。他们不仅要抹黑明朝、推卸责任,而且想要讨好新主子,搞到连新主子都感到恶心了才算数。 至于清朝的皇帝,真的搞了很多文字狱,但现在形象却很好。因为他们吸取了朱家天子的教训,对待文人的方法很简单:叫你TM瞎JB编,拉出去砍了。所以关于他们的事迹流传下来的就以好事居多了。     

user avatar   wang-long-r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我快奔三了,但还有些中二,所以也很喜欢热血的故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四月,把都儿和俺达儿子辛爱一起纠集蒙古诸部兵两万余人入寇,本来是计划劫掠锦义等处,但发现锦义等处明军防御严密,担心踢上铁板,于是临时决定改寇别处。

之后二人带着两万多骑兵一路来到辽东前屯附近,从新兴堡进入境内,当时的新兴堡守堡百户常禄和指挥姚大谟接到烽火后当即率领堡内守兵二百人(新兴堡全部守军为三百一十五人)前往三道沟布置防守拦截入寇的蒙古军。蒙古骑兵抵达后发现竟有二百人挡住前路,于是也不二话,直接骑兵四集把常禄军团团包围,常禄部视若无睹,就在包围圈里跟蒙古骑兵展开血战。不久之后,接到战报的提调指挥刘栋和团练指挥刘启基也赶来支援,不过由于正军数量不够,只带来了四百多名军余舍丁(相当于预备役),虽然如此却毫不怯战,这四百名军余竟然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溃围而进与常禄部汇合。不过人数还是太少了,在两万多蒙古兵围攻之下常禄、姚大谟、刘栋、刘启基四人相继阵亡,六百多名士兵也死伤大半,不过蒙古军也不轻松,血战之后亦“创甚”,可能是损失超过了预期,蒙古军也不想多做纠缠就退走了,剩下的明军也得以保存。

但巧合的是,这时候还有一支明军部队正在赶来,备御指挥王相也是接到战报后就带领所部士兵四百人赶来支援,结果正好在寺儿山碰上了正退走的蒙古军,当下又是一场血战。蒙古人估计也很郁闷,出来抢个劫而已,锦义不敢去,觉得前屯软柿子吧还碰上的都是硬点子,也不恋战就又退了,双方“杀伤略相当”。不过王相受伤略重,胸口和脑袋都受了重创,于是转移到沙河驿休整养伤,在这里也得到了千户叶廷瑞的一百多名团练壮丁补充部队。王相包扎之后不顾伤势当即点兵又要出战,有人顾虑重重之下对他说:“达虏入寇人多势众,我们只有这几百寡残伤病,如果出战那必死无疑。”而王相的表现就是明代军功武人世家的缩影,他回答:“王家世世代代皆为武将,没有别的才能,只有这一腔热血可以拿来报效国家。”然后又给士兵打气说道:“达虏主要是为劫掠而来,兵无纪律士气骄燥,即便人多势众也没什么好怕的。”

第二天,王相带领这支由伤兵和团练壮丁组成仅几百人的队伍出发寻找蒙古军,并在蜡黎山碰上了携金载银唱歌归还的蒙古骑兵。仇敌见面分外眼红,蒙古骑兵全军冲突而来,王相即令士兵立阵死战不退,王相本人持大刀搏杀在外,创伤十余处,最终力竭战死。而经过一番昏天黑地的大战过后,指挥张策、百户程克改、胡镇以及麾下士兵三百人捐躯沙场,叶廷瑞脸上被砍了数刀,因伤势过重昏了过去,明军剩余士兵所剩无几且人人负伤,却无一人胆怯离队,看着这些无畏的勇士,蒙古军终于动摇了,退兵出境。

消息传到北京,嘉靖皇帝震动不已,追赠王相为都督同知,荫一子为正千户军职,赐祭葬如例。追赠张策、刘栋、刘启基、姚大谟为都指挥使,常禄、程克改、胡镇为指挥佥事,子孙乘袭军职并升二级。叶廷瑞就有些曲折了,本来嘉靖皇帝以为他重伤死了,就定的死事封赏,后来得到叶廷瑞复苏的消息,又给改了赏格。

原文在《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四》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爱好军事史,所以对明代军事行动看的就多一些。印象最深的是通过明代战争的细节深刻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尤其是内战。

孙子兵法有云“因粮于敌”,即所谓深入敌国敌境就地解决粮食等补给,一方面减少本方的压力,另一方面削弱敌方经济实力。

以前看这四个字的时候还没太理解其意义,直到有一次看到朱元璋派兵出征,军队只带了3天口粮,当时就在想3天粮食吃完了难道从后方运输来吗?

事实后来再看到其它片段才明白这个想法真是太天真了,因为真实的做法就是那四个字“因粮于敌”。内战的时候,只要这块土地未接受攻击一方的统治,这地方就是敌国敌境。不要太拿今人的思维和逻辑看待古人,在古人眼里,你这块地方没臣服于我,那就是“敌国”,杀光抢光也是正常。

厚道一点的做法就是我大军一到,张榜招贴,你们主动把军粮提供过来吧,我保证保境安民,打完仗你们都是我的子民。一般史书对此都会大加称赞,毕竟没有烧杀抢掠嘛,虽然实际上是武力胁迫之下,你已经交了保护费。

这种厚道的做法,通常是战争胜负明显,短时间就能结束了,百姓负担才会小。但是如果战事不顺,延绵日久互相拉锯呢?结果就是刚走了王军头,又来了李军头,走了李军头,又来了赵军头,得,一会功夫得交好几次保护费,一直到交不起,然后就会被逼捐,乃至抢掠。

因此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之后,史书描写往往就是“赤地千里”,因为战争爆发地周边能吃的,能抢的都已经被两方军队抢光吃光了,吃和抢里也包括人。人可以被拉去做苦力当壮丁,实在没得吃还能当军粮,尤其是被围城的时候。

总之不管谁最后赢了倒霉的永远是平头百姓。可能最后史书除了记载统治者的丰功伟绩外,对此往往也一笔略过。谁也不知道那些著名的战役胜负背后到底填了多少平头百姓的人命,军队哪怕打败仗还能留个被杀多少多少人,百姓连个数字都没有的。

从这个角度考虑,就也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大一统,强调统一。只有统一才能天下太平,才能持续发展不是么?没人真喜欢打仗。国家安定才是正理,才是平头百姓最大的福祉。

珍惜和平。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 大明儒家理学大师孙之獬

大明反贼擎天一柱李定国

二、 皇帝用太监抗衡文官就落水

三、嘉靖出宫遇火,大臣们表示嘉靖是火德星君,不让侍卫去救,最后是嘉靖的发小冲进去背出来的

四、前方高杰被杀,十几万大军星散,史可法既不收拢败兵,也不组织城防,就等清军来了就自杀了,清军半日而下扬州-----------------后史可法被吹嘘成文天祥第二

阎应元,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不过我要是大清皇帝,我也鼓吹大家去学习史可法,别学阎应元······

五、窝囊宋那叫一个窝囊啊,太祖朱元璋收复了离开中原几百年的某某地、离开多少多少年的某某地···可惜,宋代在山西陕西等地经营薄弱,明初无力收复西域,儒家独大后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西域一别一千年,再见已是三星教啊

六、郑和下西洋,几十万人的一个势力,和唯一听命于美国总统的海军陆战队一样,这是直接受命与皇帝的部队啊,当宝贝还来不及,怎么就都没了?

是是是,朱棣你是牛逼,但是我们忽悠不了你,可以忽悠你儿子么·······

清代就吸取了教训,对自己的基本盘就很照顾。对儒家文人一直当狗使唤,一直到太平天国以后,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都督手掌兵权之后,儒家文人才摆脱了被清朝皇帝杀人当杀鸡的悲惨境地(也真是黑色幽默,反儒家的太平天国救了儒家)


七、其实,朱元璋规定的是贫困的秀才举人不纳税的··············

八、朱元璋时候一户一本的《大诰》,几十年不到民间就难觅踪影了

九、孝宗皇帝刚对一个太监表示了一点好感,公主就死了,太监有连带责任也死了

十、正德刚即位,大臣们就看出来八虎肯定要祸国殃民,强烈要求正德杀了他们

正德:一脸懵逼········· 我杀了他们以后我用谁啊,用你们?!

十一、孙承宗传:帝好边情,经常派厂卫去边关打探情报,然后和大臣们的奏报对比,名曰校事

后来被忽悠傻的崇祯即位了,把厂卫大量撤销,然后大臣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十二、小时候一直奇怪为什么大荒了,官员要开仓赈灾皇帝一直不让

后来才知道,鬼知道是真的受灾了还是你自己把粮食都贪污光了啊?

然后就学到了什么火龙冲仓、饥民抢粮、阴兵借粮等等等等死无对证的方法····

十三、清代鸦片战争清军战报里经常有英国士兵坠海无数死伤无算啥的

这也是前朝故智,明末就经常有我一炮轰到蛮夷锦旗密布的地方,然后看着敌人背着一个甲胄鲜亮的人哭着就跑了,至于打到了谁,那肯定不可考了,但是如果半年内蛮夷里边刚好有个重要人物病死了啊老死了啊啥的,那这功劳可就大了去了···

后来炮党也得到了真传,战报里经常是疑击毙朱毛,然后匪军没到一处肯定筑台大哭,这要是老毛他们病重了,这功劳也真是泼天大功了···


不愧是儒家真传,我没说假话啊,疑似啊···

十四,说了可能要被删除·····南明弘光皇帝,被造谣喜欢抓一种动物炼药,后来清朝灭亡后,从日本回流和民间找到的当时南明大臣李清的南渡录啊,三垣笔记啊等等才发现,卧槽没有的事儿啊,当地捉这种动物是当地的习俗啊

十五、因为担心外戚专权,皇后都是小民小户,优点有了,缺点也有了,比如正德莫名落水之后,正德的母亲最好的做法是过继一个宗室过来,结果被大臣们几句女中尧舜忽悠的给了嘉靖····要不是嘉靖自己权术简直逆天,这明朝估计嘉靖年间就能享受到八百万两内库的银子到了户部,然后一个月就没了···(指泰昌皇帝)

十六、土木堡和正德,反正皇帝带兵总是粮草不足,缺点是前边那个差了点,直接撤兵了,然后也先十几万大军神不知鬼不觉的越过了几万守军的防守直接冲了过来·····,后边那个牛逼一点,没粮食也带着士兵打赢了···当然几万大军混战杀了十几个敌军敌军就跑了也只有儒家敢写··

十七:所谓阉党,实际上除了领头的,剩下的全是朝廷里边的文官,然后阉党输了,他们叫打入敌人内部,反戈一击。阉党赢了,等新皇帝即位,他们叫忍辱负重····

其实我说实在话,这些文人,古代他们满嘴圣人言,近代满嘴民主自由,其实骨子里啊,永远是那点腐烂发臭的东西


user avatar   li-lin-1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feng-long-yun-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eg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际上似乎并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却根据挖掘和荷马史诗确定克里特文化 是否是双重标准


  

相关话题

  如果让你代替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总书记执掌苏联,你会怎么做? 
  明末倭寇穿越到了现代城市会造成多大的破坏?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元宏? 
  如何评价「百团大战」?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军队为什么用弯刀? 
  历史上有哪些“穿帮”照片? 
  为什么日本的樱花最为有名? 
  张居正为什么终生不重用海瑞? 
  书中有一句不解? “发达个性 至不同即至同,至不统一即至统一”?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服化道?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荒废停运的轨道交通线路?
下一个讨论
中国城市比美国繁华,那为什么还没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