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影视作品中有从细节看品质的这个专业观点。细节贯穿了一部优秀作品的每一个工作部门。可以举两个很小的例子大家来看,来分析,来品味,来比对。1,还记得未播出前去年年底放出的一段七分半钟的预告片吗?在6:16处,曹丕有一个动作,讲佩剑扔在司马懿面前,镜头特写,随着剑身翻滚,大家能看到在剑鞘之外附着了一个金色的长方带雕刻图案的金属物,这东西是古代剑具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柄完整的上品级和规格的剑必须由四个饰物组
成,它们分别是剑首、剑格、剑璏、剑珌。而我们看到的这个金色的就是剑璏。镜头一闪而过,也没有文字解读,我想问一下,有多少人能看到?看懂?或者大家有没有在别的电视作品中看到这个东西?有吗?这就是细节,也许做的不完美,做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做了,体现了,尽力了。我们都以五千年文化传承为骄傲,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曾经照耀东方大地,我们都以我们祖先的英雄辈出为骄傲,那是因为他们在千年之前就有了法度完善的大帝国,威震世界。什么是法度,是礼制是秩序,是纲常人伦,所以我们兴盛了,文明发达了。这种文明体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每一件出土器物上,就是制,而当时的礼制和形制之下,曹丕这样的人物一定是最高礼制和形制的佩剑,怎么可能没有剑璏呢?但有几个制作团队用过,考量过呢?不就是一把剑吗?弄花哨点不就行了吗?什么形制?明清的剑战汉不也能用吗? 谁懂啊?这种无知的个性还要走多久呢? 2,再说酒和茶,大家都看到了,酒是浑浊的,老版三国不是有一句歌词吗?“一杯浊酒喜相逢”,为什么是浊酒?是因为当时我们酿酒的工艺和技术只能如此,他们还不会工业酿造和过滤,酒和粮食渣渣是混一起的,就算你用丝帛过滤了,还是浑浊的。茶在后世陆羽的《茶经》中还是煮茶的,东汉的茶还是“吃茶”呢,现在我知道的江南地区方言还是说吃茶的,这个词从哪里来的?就是我们祖先的行为留下来的。所以,酒是不可以用矿泉水的,茶是不可以用瓷壶泡的,是用勺子舀起来的浓稠半液体,食之。作为一个演员,当现场出现与环境不符的道具,这种低级错误时,很矛盾,演吧?像吃了苍蝇,讨论一下吧,大家都在等待,时间就是制作的命,矛盾啊!能看到军师中如此细腻的描述,准确的刻画,我真心高兴,可见编剧和导演还有我们的美工组做了多少功课,花费了多少时间去考证去制作每一个细节,感谢这样的团队!还有很多例子就不说了,大家去看,去仔细看。谢谢!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