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健欣 你咋知道我读过。。。
这本书我在朋友圈推荐过,个人感觉是年度最佳社科书之一,虽然是本论文集,而且问题也不少。周雪光最早并不是研究这个方向的,他早期的代表作是研究中国社会分层。这本书中周雪光应用了产权理论、委托代理人模型等经济学概念,但读书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周雪光在用经济学模型解释问题时有点吃力。他还是比较擅长用传统的社会学范式解释现象,更喜欢引经据典,比如韦伯对政权的划分。其次他提到的很多令人困惑的现象,比如黄仁宇提出的关于数字管理的问题,如今许多研究已经给出了不错的解答。最后他对农村治理方面的案例研究,个人感觉该研究的学术意义不够。
虽然这本书有这些问题,但类似于基欧汉的《霸权之后》,本书属于典型的“提出好问题,但没给出好解答”的书。如果你对中国问题感兴趣,你应该冲着问题去读读。
周雪光提出的第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中央、省市和基层三级政府之间科层考核和激励问题。他试用哈特等人的理论解释为什么中央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各级政府间层层加码,而到考核的时候又层层帮着下属隐瞒的现象。其中一个有趣的例子,也是姚洋、周黎安等人研究中国区域竞争时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不同地区间的禀赋不一样,那它们的领导人该如何比较。周雪光通过一项环境治理的案例研究,发现市政府在制定考核任务时,会权衡不同县域完成任务的能力,然后再向省级反映。这样到年底考核的时候,没有县拖后腿,该市才有可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我读书的时候就在想地域竞争和分权的问题。至于书后面提到的预算软约束和公共债务问题,在周看来多少属于该现象衍生的问题。
周雪光提出的第二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从古至今,中国政府就存在运动式治理范式。中国政府习惯在某段时间,从最高领导到基层集中采用运动式高压手段治理某种现象,比如乾隆时期对“叫魂”的治理、80年代计划生育运动、历次严打和如今的反腐运动。在周看来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多少有点相关,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周给出的解释不够。其次周似乎对思想治理运动和社会治理运动分的不是特别清,他把整风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思想治理运动和大跃进等社会治理运动相联系。而个人感觉类似于三个代表和西部大开发存在明显区别,思想治理运动和社会治理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不同的。
个人感觉这两个问题是好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的局部现象也有不少经济学研究了,而解释第二个问题,个人感觉除了社会学、经济学,还需要心理学。无论如何这两个问题并不是经济学研究热门领域,但个人感觉它们对了解中国足够重要,因此读了本书可以让读者关注这些现象,所以我还是推荐这本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