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两个互不隶属的同级别行政中心离得特别近,是种什么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tft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的湖北荆州地区和沙市市,才是中国离得最近的两个地级行政单元。

当时的沙市市区,和荆州地区驻地江陵县,距离近得几乎可以忽略。

说起来湖北好像很盛产这种离得超近的组合城市,比如襄阳和樊城组成的襄樊(已复名襄阳),武汉三镇组成的大武汉,还有仍然是两个城市的黄冈和鄂州。

荆州地区是个很老牌的地区,也是当时湖北省最大的地区,后来先后分出了地级荆门市(2区3县)和3个省直管县级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现在仍有2区6县——如果不拆分的话,现在整个荆州地区将有1200万人以上,服不服?当时荆州地区的驻地是江陵县,“千里江陵何日还的”江陵县历史悠久,历史地位煊赫,文物古迹众多,是二十四座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湖北唯一一座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后来撤地设市时,驻地改名荆州区,江陵县城则搬到了五十多公里外的郝穴镇,实际上使“江陵”这个地名发生了转移,直到几年前还有人呼吁荆州区复名江陵区,江陵县另改它名。(参见:千里江陵何日还)

沙市市是个直筒子地级市(不辖区县,但级别和设区的市一样,类似现在的东莞市、中山市、嘉峪关市)。沙市原来是江陵县的一个镇,后来因水运而兴,成了新兴工商业城市,大家中学时都背过《马关条约》的内容,里面中国增开的四大商埠中就有沙市(另外三个是重庆、苏州、杭州),曾有八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可见其曾有的辉煌。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市的轻工业曾经很有名气,在全国都排得上号,一句“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词,估计很多80后都有印象。

(有人在评论里争沙市市是不是地级市的问题,我专门找出了1984和1994年的民政部编的《行政区划简册》,1984年的简册写得清清楚楚,湖北省当时有8个地级市,沙市市是其中之一。1994年的简册里里面沙市市也没有归在“省直辖行政单位”里面,也就是说沙市市是正儿八经的地级行政单元)

前面有人说到同在湖北的鄂州和黄冈也很近,但鄂黄两地隔着长江,往来并不方便,两地人民的心理距离是很远的。


而沙市和江陵则没有山川阻隔,两地民众来往十分方便,据说两地因为实在离得太近,有一条两地共管的街,连当地人都闹不清哪里才是两地的分界线 。

当时的江陵县和沙市市有多近呢?两个城市的中心的距离,大概五公里。两个城市的边缘,大概一公里。就这么近,骑个自行车十分钟的距离。

这里有一张当时的沙市市·荆州城地图,不仔细看的话,你会认为这就是一个城市。



因为实在隔得太近,后来荆州地区撤地设市时,顺理成章合并了。

现在两个城市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走在荆州市里,要是没人告诉你,根本看不出来哪里是荆州区哪里是沙市区。

但现在的荆州,仍然能看出两个城市合并的痕迹。

从地图上看,荆州城的地理中心是下面画红圈的部分,然而你现在走到这里,会发现这儿完全没有市中心的感觉,道路坑坑洼洼,市容破旧,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是城中村的面貌。这就是因为这一片虽然在现在荆州城的地理中心,但当年确实是两个城市的边缘地带。

两地合并还有一些故事。最初合并时,定名为“荆沙市”,取荆州和沙市两地首字,估计也是照顾沙市人的情绪,毕竟一个地级市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区,要是连名字也没了,谁愿意?


后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荆州这么有历史底蕴的名字,换成不伦不类的荆沙,实在太可惜了。所以后来荆沙这个名字只用了不到两年,就又改回了荆州,一直沿用至今。

当年荆州和沙市合并,除了离得近,还有个原因是两地一个是传统农业大市和历史古城,一个是新兴工商业城市,上级希望两地的合并能产生化学反应,推动整个荆州地区的发展,没想到两地合并后,新的荆州市反而逐渐走向衰落,新的产业没搞起来,沙市原有的轻工业也被丢了个精光,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荆州交通不便(2012年才通铁路)、分洪区影响(三峡电站修好之前年年闹洪水,谁敢来投资?)、原来的工业大县(荆门、沙洋、潜江、天门、仙桃)全被划走了等等。

但两个地级行政单元的合并,从而产生的内耗,确实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两地一个是历史名城,一个是新兴城市,互相看不惯是必然的,何况还有两套管理班子理念不同、人员安置产生的矛盾等等。


不过,回过头来说,合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沙市市虽然曾经辉煌过,但它毕竟是从一个小镇发展而来的,面积太小、没有腹地这些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日益严重。有网友曾这样评论:

  沙市自1949年以来两度被湖北省直辖,但由于是一座先天不足的畸形城市,终未有太大发展。她原先所辖的范围是老江陵县的一个镇。虽然通过江陵县多次对其划拨土地,但城市规模依旧不大,到荆沙合并前也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现在即便把与荆沙合并后划给的几个乡镇算上,也比一些县市面积小得多。小城有便于管理、提高人均指标的一面,但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她与原荆州地区和江陵县的治所荆州古镇连得实在太紧,不要说象黄冈与鄂州那样隔江相治,比早已成一市的武汉的三镇、襄阳的襄阳和樊城紧密得多,紧挨得连条分界的小沟都没有,只好在一条分属两地的同一条大街上扎个铁栅门分界。不仅街道相连,公交相通,通信、电力等公用设施也都为一体。荆州地区的江陵县把她紧紧地包裹着,地县的有些机构、企业也设在那里,形成地辖县、县中市,“荆沙江”治所同处一条马路,却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怪异格局。谈不上协调发展,合成一股力量向外争取什么,比如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共同办些大事,共同建设这片域地,十分明显的阻碍了这片地方的发展。本来有可以建成湖北第二大城市的底子,却被反复折腾搞成现在这样。此后开始被欺负、谩骂、攻击、贬损。
  直到汉宜铁路通车前,这个地方长时期不通客运铁路和国铁主干线。很难想象一个连那么多老百姓都不能在本地坐火车的内陆城市,能成多大气候。因此,她的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主要是轻纺业,缺乏中省大型投资,缺乏大重工、大化工、大电力等支柱型国企。这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比如计划经济物资短缺年代,在沿海经济没有大发展、外资没有涌入以前,她依托周边地区庞大的人口和农业基础,在一些日用品工业上有所成就,但却难以持久。
  近代,荆州府的这个地方被列入马关条约开埠。日本人看中的只不过是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和这里便于水运的码头,但在沿海大开放后这些优势不再。1949年以后,湖北省也很重视这个地方,但由于该地不象荆门、随州、鄂州那样独成一体,有自己较为广阔的幅员,她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局限,对其也只是数度收收放放、分分合合而矣。这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这片地区的建设发展,至今还有一些后遗症,应该说是个严重的教训。
  来自:曾经湖北最强地市“沙市”的辉煌为何被荆州设区后一去不返?-中部崛起-东湖社区 - 湖北日报网

直到现在,很多沙市人在外面都说自己是沙市的,对荆州没什么认同感。

现在到荆州,你会发现很多县开往荆州的班车,都是写的某地到沙市。不写市名而写区名,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如果当时两地没有合并,而是分别发展,现在的荆州会怎么样?

然而历史已经不容人假设了。

当然客观来说,从长远来看,两地合并肯定比不合并好,两个离得如此之近的城市合并了才有利于资源配置。现在的荆州已经逐渐走出了当时的阵痛,希望古城荆州发展得越来越好。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图:

考虑到中国没有省会(直辖市)相邻的案例,那么最符合要求的案例显然是湘潭和株洲(注意不是“州”)两个地级市,市中心直线距离16公里。从市政府到市政府,尽管要为湘江大桥拐一个急弯,还是只有26公里,14个红绿灯的车程。从空中俯瞰,两个市区的直径都比市区之间的空地要宽,东西两个建成区与湘江转弯构成了一副太极图。

这么近的市区当然不是偶然形成的——株洲就是从湘潭地区独立出去的新城。当然,上面那张图表明,湘潭市自己也和母县湘潭进行了切割,倒是株洲和湘潭县处于湘江的同侧。

(株洲南面也有个株洲县)

分家以后的湘潭和株洲,一个保留了韶山这个精神基地,另一方得到了铁路交叉点——绝佳的工业投资地,后来的武广高铁也选择了株洲而不是湘潭。所以,株洲工业发展迅速,几十年发展下来明显压倒了湘潭:

不过,由于湘潭株洲分家的时候,株洲不仅拿到了铁路交叉点的工业区,还背上了好几个农业县,总人口多于湘潭市。 所以,按照地级市为单位,反而是湘潭的人均GDP略高。

在这个局面下,几条不同的鄙视链纠缠在一起,经常会看到两市网友吵架,说点“株洲比湘潭更像城市”,“株洲不过是湘潭过去一个小镇”之类的话。当然了,两市都距长沙较近(40公里),所以经济水平在省内都是第一梯队,仅次于长沙。从长期来看,长沙同时吞没两个市区的概率更大一些,毕竟经常提起的说法是长株潭一体化,而不是株潭一体化。长沙还是早点把两个小弟收了吧……

此外,苏州无锡两个行政经济别上的地级市,经济上的副省级城市也符合要求。只是整个苏南已经融合成城市带了,所以不算突出。

苏州 无锡两市的主城区距离已经不到20公里,明显小于两个市区的建成区直径。上周我到苏州郊区闲逛,在太湖岸边的旅游公路上直接就能看到无锡核心区高楼林立,硕放机场的飞机低空盘旋。无锡是建国后的轻工业重镇,车牌是“苏B”;苏州是近年新兴工业的代表,工业产值全国第一(不是增加值)。这两个市的恩怨和渊源到处都是,2002年就有重头报告文学描述:

南风窗:谁是苏南老大?苏州无锡演绎绝代双城记

2004年为了平息两市争端,江苏省曾作出一个有趣的调动——苏州市长杨卫泽出任无锡市委书记,无锡市委书记王荣出任苏州市委书记。现在苏州的经济规模比无锡大50%,但人均GDP只有3%的优势。如果要说这个优势体现在哪里……大概就是在硕放机场开通民航的时候,苏州施压迫使其正式名称改为苏南硕放机场,从而有限弥补了苏州历史上的基础设施欠账。但在无锡市自己的地名标注上,这里依然是无锡硕放机场,文件中则称无锡苏南硕放机场。(苏州啊,我加了个“苏”字你可满意?)

最后抬个杠,中国省级行政中心距离最近的案例必定是新疆建设兵团司令部到自治区政府。光明路走到中山路,直线距离1000多米,步行2公里,快点走20分钟。历史上类似案例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和绥远省的省会均为归绥市(呼和浩特),不过很快两者就合署办公了。

相关回答:

马前卒:中国的行政区划上,有哪些有趣的分界线?

马前卒:公元2000年以来,中国有哪些大规模的地级市及以上的行政区划调整?

马前卒:有哪些城市有双子城区?

马前卒:有哪些城市中的「废墟」值得一看?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些世界的例子。按题目的设定,“两个互不隶属的同级别行政中心”可以排除单个城市位于边界线上的情况。这样有两种情况,一是所谓“双子城”,即同一个国家内两个(或多个)独立且较大的城市本身离得很近,类似中国的苏锡常或长株潭,但排除多个城市间有明显的主城和附属城关系的情况,比如日本的东京横滨、韩国首尔仁川、埃及开罗吉萨这种;二是两个较大的城市被一条行政分界线(一般就是国界)直接分开,类似中国的南京和马鞍山。

第一种情况,比如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和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两者中心距离55公里

这两个城市的职能分工很明确,约翰内斯堡是南非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最大的城市,而比勒陀利亚专职首都职能,同时也是南非的文化教育中心。两地使用一座机场,即位于东南方的OR Tambo国际机场。南非为2010年世界杯兴建的非洲第一条准高铁,80公里长的Gautrain就是联通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

另一个例子,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和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距离只有57公里,中间还有国际法庭所在地海牙:


第二种情况,即两座城市分列于两国的国境线的两侧,除了非洲两个刚果的布拉柴维尔和金沙萨这个例子,其实最为著名的应该是美国—墨西哥边境上的两个核心关口——圣迭戈-蒂华纳埃尔帕索-华雷兹,这两个关口可以算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陆地边境关卡,没有之一。

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Baja California)的蒂华纳的位置关系,这是全世界最大的陆地边境关口。圣迭戈市加上南边的Chula Vista的人口近200万,蒂华纳市的人口约180万,两地都是美国和墨西哥各自非常重要的城市。圣迭戈的市中心距离边境大概有20公里,而墨西哥一侧的蒂华纳市则是整体沿着边境线横向展开,这个城市布局基本就是为了服务美国一侧,尤其是美国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源源不断涌来的寻欢作乐者安排的。而蒂华纳市的支柱产业,就是合法的红灯区所带来的夜生活服务业。

这是边境线的俯视图,请注意,右边有楼的一侧是墨西哥,左边没什么建筑物的一侧才是美国。另外,图中真正的国境线其实是中间的那一条公路,左边的车道是美国,右边的车道是墨西哥。美国一侧的特色是一个大型边境奥特莱斯Las Americas Premium Outlets,而右边墨西哥一侧就是美国人的乐园了。

然后是美国墨西哥边境的第二大关口,美国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市(El Paso)和墨西哥奇瓦瓦州华雷兹市(Ciudad Juarez),这两地就是完全的市中心对市中心的相邻关系。美国侧的埃尔帕索市有约80万人口,墨西哥侧华雷兹市有150万人口。和以色情业闻名的蒂华纳不同,墨西哥的华雷兹市的边境产业最终发展成了墨西哥臭名昭著的毒枭卡特尔根据地及犯罪中心,尤其在著名的墨西哥毒品战争中是战事最激烈的战区,高居毒品战争伤亡人数之首,尤以09~11年时跻身全世界谋杀致死人数之最(10年一年就死了3500人),好在近几年毒品战争的形势得到了一定控制。但美国一侧的戒备森严,反而使埃尔帕索名列美国最安全的城市之列,这也堪称一大奇观。

这个是埃尔帕索-华雷兹的边境,左边这一条车辆拥挤的路段是墨西哥到美国的线路,可以看出因为华雷兹市的治安状况恶劣,美国人基本不敢往那边跑,而大量墨西哥人则涌向美国一边,这个形势应该和蒂华纳市正好相反。而且在美国墨西哥边境上,墨西哥一侧的关口基本形同虚设,而美国一侧则设防得极端严格,这才产生了图中这种现象。

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跨国双子城的例子,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的第三大城市马尔默,两地隔海相望,距离不到30公里。

位于中间的这条桥(厄勒海峡大桥)很值得一说,因为这是一条“大桥隧道”,即一半是位于海面上的桥,另一半是位于海底的隧道,车辆在中间的人工岛上会完成水面上下的转换:

参考阅读

有哪些文化上接近 A 省,却在行政上被划归 B 省的城市?

宋宁世:为什么美国各州划分整齐而中国各省划分不整齐?


user avatar   an-sen-yao-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




  

相关话题

  书籍记载中,少数民族为何总是发源于某山呢? 
  为何三亚的东北人那么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渤海及其周围海域真的是中国颜值最低的海吗? 
  为什么很多地震都发生在农村而不是城市? 
  被人不停地拆台是种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中国省份划分线那么复杂? 
  在中国做女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评价波兰这个国家? 
  地理上的“北京湾”是个怎样的概念?它描述区域,有何精妙之处? 
  被女生的长相甜到齁是种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果让顶级的数学家来做 2018 考研数学会怎样?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诗句初读不解深意,后来却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突然震撼或打动了你?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