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电视剧《开端》的剧情和《源代码》是一模一样吗?

回答
新电视剧《开端》的剧情与电影《源代码》并非“一模一样”,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核心概念和叙事框架的高度相似性,这使得许多观众在观看《开端》时会联想到《源代码》。

下面我将详细对比两者的剧情,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它们的异同:

《源代码》(Source Code)剧情概述

核心概念: 通过一种名为“源代码”的实验性技术,一名士兵可以被发送到一辆遭遇恐怖袭击并爆炸的火车上的最后八分钟里,附身于一名已经死亡的乘客身上。他的任务是反复经历这八分钟,找出炸弹客的身份,以阻止即将发生的下一次袭击。

主要人物:

史蒂文·J·福特(Colter Stevens): 一名美国陆军飞行员,因伤退役后被招募参与“源代码”项目。他在火车上附身于不同的乘客,一次次重复最后的八分钟。
唐娜·雷诺兹(Donna Reed): 项目的负责人,负责与福特进行沟通和指导。
老戈德温(William Garland): “源代码”项目的创造者,一个极具争议的科学家,有着自己的动机和目标。

剧情发展:

1. 任务开始: 福特被告知他的任务目标,并被告知他有多次机会去尝试。每次失败(火车爆炸)后,他都会回到现实世界的舱室中,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之前的记忆和信息。
2. 调查与试错: 福特利用他每次附身的机会,观察周围环境、人物,并尝试与不同的人互动,收集线索。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炸弹客,并阻止他。
3. 情感牵绊: 在一次次的重复中,福特开始与火车上的乘客,特别是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Warren)产生了情感联系。他渴望拯救她,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目标。
4. 幕后真相: 随着调查的深入,福特发现“源代码”项目背后有着更复杂的真相。老戈德温不仅想阻止炸弹客,还可能利用这个项目来达到个人目的,甚至是试图“创造”一个平行宇宙。
5. 最终选择: 福特最终找到了炸弹客,并成功阻止了炸弹爆炸。然而,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回到现实世界,还是留在火车上的那个“平行宇宙”中,继续与克里斯蒂娜一起生活。

《源代码》的重点在于:

时间循环的物理学和哲学探讨: 它深入探讨了时间、意识、平行宇宙以及个体在重复经历中的可能性。
科幻设定驱动的悬疑推理: 整个故事围绕着找出炸弹客展开,利用科幻设定来增加悬念和紧张感。
个人成长与救赎: 福特在重复的经历中,不仅完成了任务,也完成了自我救赎,并最终做出了具有道德意义的选择。

《开端》剧情概述

核心概念: 一名女大学生李诗韵,在一次公交车爆炸案中与另一名乘客肖鹤云一起经历了死亡后,意外地进入了一个时间循环,不断地回到公交车爆炸前的时刻。他们的目标是在一次次循环中找出公交车爆炸的幕后黑手,并阻止悲剧的发生,同时拯救车上的其他乘客。

主要人物:

李诗韵(由赵今麦饰演): 女主角,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在经历爆炸后获得了时间循环的能力。
肖鹤云(由白敬亭饰演): 男主角,另一位经历爆炸的乘客,与李诗韵一同进入时间循环。
公交车上的乘客: 包括卢笛(马梦唯饰)、黄伯(刘丹饰)、老头、老太太、学生等等,他们都是循环中的重要角色,也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
幕后黑手与动机: 故事的重心之一是找出爆炸的真正原因和幕后操纵者。

剧情发展:

1. 死亡与循环: 李诗韵和肖鹤云在公交车爆炸中死亡,然后奇迹般地复活,发现自己回到了爆炸发生前的几分钟,并且每次都会重复经历相同的过程。
2. 合作与探索: 最初的茫然和恐惧过后,两人意识到必须合作,利用一次次的循环来收集信息,了解乘客和事件的每一个细节。他们逐渐摸索出循环的规律,以及如何在这种非自然的条件下生存和行动。
3. 多线索调查: 他们需要辨认出可疑人员,观察他们的行为,并尝试与他们互动,以找出隐藏的炸弹和制造者。每一次循环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失败了就重来。
4. 情感升温: 在生死存亡的共同经历中,李诗韵和肖鹤云从陌生人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5. 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探讨: 随着调查的深入,剧集也开始探讨爆炸背后的社会原因和人性善恶。他们不仅仅是阻止一个恐怖袭击,更是在试图理解和解救那些身处困境的人。
6. 找出真相与救赎: 最终,他们成功找出并制止了幕后黑手,拯救了所有乘客,也洗清了被误解的嫌疑。

《开端》的重点在于:

中国本土化语境下的时间循环: 将时间循环的概念置于中国社会现实背景下,融入了更多的社会议题和人情味。
悬疑推理与社会现实主义结合: 剧情既有紧张刺激的推理过程,也关注社会边缘人群的困境和人性光辉。
群像塑造与多维度叙事: 不仅仅是男女主角的故事,也深入刻画了公交车上其他乘客的背景和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救赎”与“改变”的主题: 两人不仅要阻止死亡,更要通过努力去改变那些本可能被忽视的悲剧和困境。

两者的异同分析

相似之处(核心概念):

时间循环: 两者最核心的相似点都是“时间循环”——主角被困在某个特定事件的最后一段时间内,并能够不断重复经历。
死亡后重生: 主角在经历死亡后,会回到循环的起点。
调查与阻止: 主角需要利用循环来收集信息,找出幕后黑手或解决问题的根源,并阻止悲剧发生。
合作与情感: 在循环中,主角们往往需要合作,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情感联系。
救赎的意义: 不仅是拯救自己,也是拯救他人,甚至是对事件本身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救赎”。

不同之处(叙事侧重与表达方式):

1. 故事背景与语境:
《源代码》: 是一个纯粹的科幻设定,发生在虚拟的“源代码”程序中,更侧重于物理学、哲学层面的探讨,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思考。
《开端》: 是一个置于现实社会中的故事,虽然有科幻设定(时间循环),但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人性善恶以及普通人在危机中的反应。

2. 故事驱动力:
《源代码》: 主要驱动力是“找出炸弹客”的军事任务和对平行宇宙的好奇与探索。
《开端》: 主要驱动力是“阻止公交车爆炸”的生存本能和对生命价值的珍视,以及后续对社会事件背后原因的追寻。

3. 人物关系与情感:
《源代码》: 主角福特与火车上乘客的情感联系是他在任务中的一种“意外发现”,更多是出于对生命本身的同情和对克里斯蒂娜的特殊感情。
《开端》: 李诗韵和肖鹤云是故事的双核心,他们的感情发展是主线之一,并且他们也与车上其他乘客产生了更广泛的情感连接和责任感。

4. 叙事焦点:
《源代码》: 更侧重于“个体”如何在循环中进行探索和选择,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存在”和“意识”的哲学思考。
《开端》: 除了男女主角,也花费了更多笔墨去刻画公交车上的其他乘客,试图通过多角度展现社会群像和个体命运。

5. “犯人”的设定:
《源代码》: 炸弹客是相对明确的“恐怖分子”,目标是制造混乱和恐慌。
《开端》: 爆炸的幕后黑手和原因更加复杂,可能涉及社会矛盾、个人悲剧等多种因素,更具社会现实主义色彩。

总结来说:

可以说,《开端》借鉴了《源代码》在“时间循环”这一核心创意上的成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和改编。它将科幻概念融入了中国社会现实,更加注重人性关怀、社会议题和群像塑造,因此剧情并非“一模一样”,而是在核心设定相似的情况下,拥有了不同的叙事侧重点和表达方式。

如果你喜欢《源代码》的科幻概念和烧脑推理,你可能会对《开端》感兴趣;而如果你更喜欢关注社会现实和情感羁绊的叙事,那么《开端》可能会更对你的胃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推理小说里有一种经久不衰的类型——暴风雪山庄

该类型小说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封闭岛屿或房间。

2一群人困在里面,一个个死去。

3无法与外界联系(无信号,电话线切断)。

4困在里面的人需要一边提防被杀一边推理出凶手。

5凶手就在这一群人当中。

按照你这逻辑,这tm不是抄袭的典型了吗?直接把这一类型推理打死了是吧?这些推理小说家全都该谢罪警告是吧?写这类型的小说全是抄袭的是吧?开什么玩笑呢?你上推理小说圈说这话都让人笑话知道吗?

角色设定,背景,情节,对话,动机,都不一样,怎么就瞪个大眼睛说抄袭呢?支持原创是好事,但是前提咱先了解下什么叫抄袭,别总是自己摘出几个点,自我感觉,就拍案而起说是抄袭。冲动是魔鬼,无知的正义感是对原创的一种变相伤害。

user avatar

觉得《开端》的剧情和《源代码》一模一样的和觉得所谓“癸酉本”是《红楼梦》的真本续书的是一类人

他们是纯粹的机械唯物主义者,脑子里只有机械的填鸭,做题,他们不知道文艺载体承载的不是空洞机械的构架与符号而是情感,思想和人生。

他们体验不到情感,领悟不到思想,也未曾审视过人生。

他们挺值得同情的。

user avatar

我要举报,《开端》明明和《疯狂动物城》是一模一样的!(手动狗头

字幕站网友们早已经明察秋毫,做了多个视频对比,有图有真相:

看构图分镜: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真是妙不可言……

男女主角的性格作风像不像?

男女主角的外套颜色像不像?

男女主角的眼睛大小,一模一样,(bushi)

……

铁证如山,可以实锤了,播出方企鹅视频,期待迪士尼法务部的召唤吧。

地表最强版权狂魔,大战南山必胜客!

看热闹不嫌事大,hohohoho——

user avatar

除了你说的这两个设定之外,这俩片子从角色到故事结构全都找不到共同点,这咋就叫“一模一样”了?这如果就算一模一样的话,那我和姚明也一模一样,因为我们俩都是脸上长胡子裤裆里长“哔——”嘛。

有些所谓科幻迷的设定崇拜症特别严重,同时又极其欠缺情商,导致的结果就是看科幻只看并且也只能看得进去设定,一到情节的部分就通通自动大脑过滤,于是看到的就是满世界的“抄袭”、“一模一样”,细想就挺值得同情的。

实际上这种被困在同一段时间里反复循环的设定,所产出的故事可以说是所有科幻子类型里最丰富多彩差异化最大的了,《源代码》和《明日边缘》都是标准的美式主旋律,《土拨鼠之日》讲的是搞对象,《忌日快乐》说的是校园,《一日囚》是偏重逻辑分析,《死过七次的男人》完全是拿这个设定吐槽日本社会弊端,这些影视作品以及小说每个故事都和《开端》完全不同,可是题主只能看得到最不重要的设定,然后就认定是“一模一样”了。

还是那句话,就挺值得同情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